•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解釋、研究範圍與 限制、研究流程等五節,進行本研究之綜述。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蓬勃發展,寓教於樂的跨領域主 題展示為時代發展趨勢

從 1990 年代開始,大型巡迴展在國內捲起一股旋風,十幾年來創下 超過數千萬人次的觀展人潮 。但綜觀國內舉辦的大型展覽,幾乎都是以 文化性、藝術性、歷史性作為主題的展出,少有以科學為內涵,且在科學 /科技博物館進行巡迴性展出的案例。隨著數位匯流影響、時代科技的進步,

科學/科技博物館舉辦大型展覽之雙向滲透現象持續發生。謝瀛春(2006)

認為,科學傳播是科技發展及資訊社會形成過程中的必要條件。國內科學 /科技博物館展覽這幾年也開始趕上這波熱潮,展覽除了以科學作為主題及 運用跨領域(科學、文化、藝術等)策展概念外,還結合了各種 2D/3D 互 動裝置、裸視 3D、AR 擴增實境等數位技術,將相關的科學/科技知識介紹 與體驗融入展覽;只要打著此特質的展覽,幾乎都可以吸引大批人潮甚至 巡迴至全國展示,並且深受媒體關注與社會大眾的熱愛。

「某甜點工藝奇幻展覽」為臺灣策展團隊結合國內科學/科技博物館共 同策劃之原創展覽。個案於 2010 年 7 月至 9 月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首 次展出,期間獲社會大眾、新聞媒體與科學/科技博物館方肯定,於隔年

(2011 年)1 月至 4 月移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最後於 2011 年 6 月至 9 月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個案於國內巡迴 1 年時間,展示期間共累 積 100 餘萬觀展人次,開啟了國內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的熱潮。2011 年,由國內科學/科技博物館與策展業者集團再次共同策劃的《蒙娜麗莎會

2

說話》,是少數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博物館展覽;這些原本存在於經典 藝術背後的秘密故事,透過與藝術結合的影像互動,栩栩如生的呈現在展 覽現場與消費者眼前。此個案同樣巡迴到臺北、臺中與高雄進行展出,替 科學/科技博物館創下逾 50 萬人次的觀展人潮,融合跨領域策展概念的巡 迴展示在國內逐漸蓬勃發展。

此類展覽無疑是科學傳播與策展概念間的雙向結合,舉辦地點多為北、

中、南之科學/科技博物館(科教館、科博館與科工館)。透過展覽讓觀眾 明瞭展覽本身的主題重點外,同時結合現代數位科技,以此傳達科學相關 知識,提高國人對科學/科技學習的樂趣。國內科學/科技博物館藉由展覽 之舉辦,不僅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認知,同時亦提升國人科學素養,巡迴展 示現象在國內正持續蓬勃發展中。

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國家的科學發展及相關研究成果以提昇國民科 學素養。國科會自 2001 年起每年舉辦「科學季」巡迴式展覽活動,期望 透過巡迴式展覽,讓民眾從中參與、瞭解、認識科學。國科會歷年之重點 活動「科學季」,多半與國內北、中、南之大型科學/科技博物館合作,並 以展覽或特展的形式呈現之。2011 年科學季活動「未來科技狂想曲」特展 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期間,創下 36,000 人次的觀展人潮。由此發現,

政府部門也逐漸重視以展覽方式呈現科學傳播之主題與內涵的現象。

貳、受到 Web 2.0 影響與社群媒體的興起,科學傳播與策展概念 發生量變與質變

Web 2.0 的概念最早是由 O'Reilly 所提出,O'Reilly(2005)認為 Web 2.0 具備了:將 Web 作為平台(The Web as Platform)、利用群體智慧(Harness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豐富的使用者經驗(Rich User Experiences)等特 色。Web 2.0 的核心內涵是互動與分享,所有的網路行為,都可用「互動、

分享」的概念來作詮釋。社交網絡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簡稱 SNS)是基於 Web 2.0 所產生的新興社群架構,SNS 網站具有社群媒體

(Social Media)的特性,在科學傳播領域的應用上,目前國內、外已有許 多科學/科技組織利用社群媒體與大眾進行溝通,包括國內科學/科技博物

3

館就大量使用 SNS 的網站進行相關資訊發布及展覽活動推廣。

隨著 Web 2.0 的概念與 SNS 網站的普及,「策展」從以前的展覽策劃,

變成一種知識歸類、匯整,再重新包裝、展示的概念;「策展人」也從以 前高位階的館長、專家角色,逐漸轉化成全民普及的概念。策展概念的轉 變,主因為社群媒體的興起、大量資訊數位化與 SNS 網站普及的環境影響 而成。觀察 2012 年在科學/科技博物館舉辦的巡迴式展覽,從《變形金剛 展》、《蟲蟲夢公園》、《千古一帝秦始皇》到《恐龍展》等,幾乎都運用社 群媒體:Facebook、Youtube、Plurk、無名小站、痞客幫部落格等方式在網 路進行大量的宣傳與行銷。觀眾在觀展後將展覽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歸類 在自己的網路空間進行分享、討論,這正是(Rosenbaum, 2012)在《Curation nation》一書中提到的新式「策展」概念,可見受到 Web 2.0 的概念與社群 媒體的興起,的確讓「科學傳播」和「策展」產生了量變與質變。

參、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結合「體驗」、「娛樂」概念,教 育社會大眾科學知識

良好的巡迴性展示必定有優秀的展示設計理念為基礎,才能吸引更大 量的社會大眾進入展場。黃光男(2006)在《博物館展覽理念與規劃》提 到,展覽理念有三項重要因素組成,分別為:展覽主題、展示場地、觀眾 經驗(視覺、知識、情感,審美經驗等)。張崇山(1993)提及科學/科技 博物館的展示是多門學科的整合,是「觀眾-展物-環境」間的互動,參 觀者(人)、展示品(物)及展場本身(境),可視為博物館展示設計的核 心要素。由於全球數位匯流影響與數位科技的急遽進步,運用數位科技結 合現今展覽的策劃、設計創造「體驗」與「娛樂」,就顯得相當重要。

隨著體驗與互動技術的發展,現今的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覽,往往 將「體驗」與「娛樂」觀點導入展場設計與規劃。Osseweijer(2006a)與 Burns 等人(2003)認為科學傳播必須適當的方法、媒介,將科學中深澳的知識、

理論轉化成普及社會大眾的概念。科學/科技博物館的巡迴展覽,透過「娛 樂」(Entertainment)讓閱聽人在過程中引發『興趣」(Interest),產生「情 感」(Emotion)認同後能積極「參與」(Involvement),進而達成「教育』

4

(Education)之功能。」藉由策展,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式展覽可以創造 出「體驗的環境,以體驗、娛樂方式引發觀眾興趣,讓參觀者在過程中進 行相關科學知識的學習,以此達到博物館教育社會大眾、傳遞科學/科技新 知之功能。

現今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之策展概念與設計規劃明顯與十幾年 前有所差異,這些現象從國內業界三大策展集團(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

中時集團時藝多媒體、祥瀧文創集團)與指標性科學/科技博物館(科教館、

科博館、科工館)共同舉辦的多個大型展覽中,可以明顯看出此現象。由 於研究者經驗關係,十幾年來一直不斷關注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策展 與其相關現象,基此,本研究決定以「從科學傳播與策展觀點探討科學/

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策劃之研究:以某甜點工藝奇幻展覽個案為例」作為 本研究的核心研究主題。

近年來,結合「策展」與「科學傳播」內涵之展覽興起且漸成科學/

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的主流。目前科學主管機關:國科會的「科學傳播補 助相關研究計畫」,仍主要集中探討教育面(課程、教育規劃、人才培訓)

與大眾傳播媒介(報紙、新聞、電視、網路等)等相關議題。尚未出現以 科學傳播和策展概念結合,探討透過外部資源整合,與科學/科技博物館共 同合作策劃巡迴展示之相關研究。正因如此,研究者認為,在此時刻從科 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示之研究個案,分析、探討科學傳播之重要價值與策 展概念有其價值存在,以期作為未來科學/科技博物館巡迴展覽,在科學傳 播的實踐及策展概念的強化上之相關參考與建議。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