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之關係,本章依研 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重要名詞釋義、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分述如下,

瞭解研究方向。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新世紀來臨,知識技術為經濟成長的內在因素,亦認為特殊的、專業化的人 力為經濟成長的泉源,因此以知識為本的經濟已改變了全球的發展型態。教育是 國家建設發展的基石,而教育如同知識產出的一把鑰匙,教育之成敗,主導著國 家未來的革新與進步,世界各國莫不推動教育政策,培育優良的人力素質,強調 教育品質良莠對國家競爭力的發展影響深鉅。

面對世界趨勢的教改浪潮,社會大眾對教育的殷切關心,我國也在近十幾年 來提出許多改革行動。從 1993 年開放師資培育多元化政策,及 1995 年發表了教 育政策白皮書,接續 1996 年由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提出《教育改革總諮 議報告書》,至 1998 年推動的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方案。一連串的教改行動,以 培育多元素養,具備創新能力,開拓未來的新世代為教育目標。

教育改革的實踐經驗及研究發現,教育推動必須從學校以及學校裡的教師出 發。教師在教育的地位有著「今日的教師水準,決定明日公民的素質;教育改革 的希望在教師」(歐用生,1996)。身為第一線工作者,教師專業素質良窳關乎 學生成就表現,教育品質提升與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也身繫教師,教師如何提升 自我專業素養達成教育改革目標成為首要之務。

世界教師組織聯合會(World Confederation of Organizations of Teaching Profession, WCOTP)於 1970 年代表大會中曾經提及:「教師在專業執行期間應 不斷的增進,繼續增加其知識與經驗,不斷發展其不可或缺的素質」;隨後英國 於 1972 年發表的詹姆士報告書也指出:「教師在教學生涯爲符合現代技術革新

知識爆發的需要,必須繼續不斷的接受訓練和再教育」(引自陳香,2003)。國 民教育是奠定教育的基礎,教師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因此僅賴師資培育養成的知 識與觀念來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環境是不足的,對於日後長遠的教學生涯,既肩 負培育未來棟樑之責,教師應透過在職進修,隨時地充實自我,強化教育理論、

精進教學專業能力及具備放眼世界的國際觀。

劉春榮(1998)認為教師是專業的工作,專業工作必須不斷的進修成長,以 維持一定的服務品質。而教師是持續發展的個體,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究歷程,

來提升專業水準與專業表現(饒見維,1996)。我國教師法第 16 條、第 17 條明 文規定,教師在職進修是權利也是義務,鼓勵教師增進自身的專業,增進國家教 育品質。因此,優秀的教師乃是隨時抱持著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提升服務品質,

追求教育進步,才能因應社會變遷,勝任其教學工作。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際,傳承文化知識、奠定價值規範之教師面臨新的變 化,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而為課程設計的執行者、知識轉換的引 導者、教育問題的研究者、能力提升的進修者等多元角色,教師從由上而下被動 的接受者,轉為具有專業自主權的行動者。為了提昇教師素質因應時代的變遷,

具備與時俱進的專業能力,教育部在 2006 年推動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與教育 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兩項計畫,一方面藉由整合教育資源與資訊,

發展適性、多元、創新之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透過教學視導、

評鑑機制,提供教師自我反省教學的機會,目的都在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強化教 學品質,成為符合社會期待的高效能教師。

教育部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強調教育政策重 點不再只是追求數量的增加,而是積極追求品質的提升。整體教育理念與學校結 構亟需重新調整,加強教師對於個別化教學之專業知識與技能,並有效進行教師 評鑑與不適任教師之淘汰,藉此重建優質的教育環境,邁向「教育精緻化、學習 個別化與發展適性化」的時代(教育部,2011a)。教師的專業表現是教育革新 的關鍵因素,教育理念的落實需要教師以厚實的專業知識與專業素養為基礎,加

以實踐,才能收到預期的成果(林進材,1999)。深知教師專業強化與形塑的重 要性,研究者欲瞭解當前國小教師專業成長的情形為研究動機之一。

國家的未來決定於人才,人才是靠學校孕育而生的,任何教育政策、目標、

改革、課程、輔導等均需透過學校教育才能達成,學校整體發展攸關教育成效的 表現。吳清山(1998)提出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它 包括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生學業成就、學習技巧與策略、學校文化和價 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因而能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追求卓越,提升品質」

一直是教育努力的願景,如何推動學校為有效能的學校,提供學生良好教育環 境,幫助學生發展潛能,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實為提昇教育品質之核心。

學校效能一直被視為教育品質的指標,亦可說是學校教育品質的具體表現

(蕭秀玉,2004)。有關學校效能著作和研究報告也愈來愈豐富,學者從不同的 角度探討學校效能之內涵,如校長領導才能、行政管理能力、組織文化氣氛、組 織溝通管道、學生學習表現、教師工作士氣、知識管理知能、推展公共關係、校 園環境營造等層面,都對學校效能有相當程度影響。了解學校的現狀與缺失,提 出具體的改革方案,引領學校發揮最大教育能量,朝向優質學校邁進,因此,探 究國民小學學校效能特徵及現況為研究動機之二。

學校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動態社會,也是學習與知識產出的重要場所,一個 好的學校,要教好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有良好的表現,教師是達成教育功能的主 體,有優質的教師、支持的環境與氣氛,如此一來教育的成功才有可能(李佳霓,

1999;蔡培村,1995)。林宗德(2009)認為一個有效能的學校應能促進教師專 業的成長,透過支持性的行政領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有效地應用激勵策略,

滿足教師教學之需求,提高教師投入教育工作之意願,以發揮學校整體的效能。

然而,教師專業成長的提升,是否為學校經營創造效能的重要因素,而兩者關係 為何?研究者探究近年來國內關於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的文獻資料得知,徐 文玲(2005)指出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具有顯著典型相關存在;陳 燕嬌(2006)認為教師專業成長情形愈好,學校效能知覺情形愈佳;謝詹億(2008)

提出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有顯著正相關;邱美雲(2010)研究教師 所知覺的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之整體及各向度為正向關係。由上述可知教師 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間有著密切關聯性,而相關文獻研究地區分別為北部、東部 及南部各縣市,並未曾研究澎湖縣地區之相關文獻,為此研究者想要了解目前澎 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性,並探討教師專業成長對學校效 能之預測力為研究動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