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環保,無疑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科技文明帶來了前 所未有的富足生活,但環境的破壞與精神的空虛,卻非富有的物質所能彌補。面 對日益惡化的地球環境,環境保護成了每個人一致努力的目標(許雅婷,2003;

張隆盛、葉俊宏,1999;蔡勳雄,1997;天下編輯,1996)。透過學校教育,我 們可以去影響、改變孩子,但如何去影響廣大的、握有主要權力的成人們呢?透 過在學校接受環境課程的學生來影響家中的成人,或許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 題,因此本研究將透過準實驗研究,來探究環境親子家庭作業對學生與家長環境 知識、態度與行為的影響。本章首先說明引發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其次說明研 究目的,最後則針對重要名詞加以釋義並說明本研究的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唯一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蘊藏有豐富的資源,也孕育 著萬千的生命。然而,人類的活動,隨著各種技術的日益發達,對於資源的利用 也逐漸增加,及至工業革命之後,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特徵,漸漸養成了人類 浪費的消費行為(張隆盛、葉俊宏,1999)。當全球紛紛陷入經濟發展的競爭中,

地球的環境已經面臨嚴重的不堪負荷,人類對使用自然資源竭澤而漁的做法,已 對我們的環境造成極嚴重的破壞(金恆鑣,2000;於幼華編,2005;張隆盛、葉 俊宏,1999)。

鑑於環境危機日益嚴重,各國政府在 1960 年代以後,紛紛透過制定環境政 策、設置環保機構、頒布環保法令等手段,來維護其國家環境的品質,避免環境 品質的惡化與生態環境的破壞(曾正茂,1990a;楊冠政,1995a)。

然而單靠法規的制定與嚴格的執行,很難完全解決環境問題,造成環境惡化 的因素相當複雜,其中有大部分的環境問題乃肇因於人類行為的偏差,因此除非

人人都能對於惡化的環境有所省思與覺醒,並對環境具有正確的認識,進而產生 自願與自發的行動,才能有效解決環境問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標(楊冠政,

1997)。

要使人人具有正確的環境意識,重視環境問題,產生自願與自發的行動,則 必須從教育著手。教育的目的在於改變人類的思想與行為,透過教育宣導,讓人 們了解其生活方式的選擇與環境破壞的關連性,從而改變人們原本錯誤的認知與 行為,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促使其在面對各種決定時,能約束自身不環 保的行為,了解個人的行為都將會影響環境與其他人,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 此解決環境問題與危機的根本之道,即是發展環境教育(王佩蓮,1995;王鑫,

1994;沈鐸,1993;楊冠政,1995a;楊冠政,1995b;楊冠政,1997)。我們只 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的責任,因此,環境教育應是 全民的教育,需依據不同年齡、心智發展、族群及所關心的事務,善加運用每一 個可能的教育機會,教育人們用正確態度去面對所生活的環境,將環境教育落實 於全民之中(王佩蓮,1995;鄧銘、劉佳鈞,1995)。

環境教育的實施,可以經由學校與社會兩大體系來推行。其中學校是有計 畫、有系統的提供學習機會的場所,在人一生的學習中,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一 環,同時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採認與實施的一種基礎正規教育,這種正規教育的普 及性,乃是推展環境教育一個有效的管道(王佩蓮,1995;汪靜明,2000;鄧銘、

劉佳鈞,1995;蘇慧貞、蕭瑞堂,2000)。而在各種不同的教育階段中,中小學 教育是最基礎而且影響最廣泛深遠的,如果能在中小學教育中設計良好的環境教 育課程,則必然可生事半功倍之效(陳王琨,1997)。目前針對孩子所設計的環 境教育課程方面的研究,其結果多顯示出環境教育課程對孩子的環境知識、態度 或行為的確有其成效(王雅雪,2003;包沛然,2004;李禎文,2003;許雅婷,

2003;許書雅,2004;張有典,2003)。但除了孩子之外,成人亦是環境教育需 要關注的對象,可是要將社會中的成人集中於一時一地來實施環境教育,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但每個孩子的家中均有父母、祖父母等成人,若能將孩子家中的成 人納入學校環境教育的對象之中,或許可以同時教育孩子與家長成人。

近年來鼓勵家長參與子女學校學習活動已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之 一,而相關的研究也顯示家長的參與能提昇孩子的學業成就(王妙如,2004;古 鈺蓮,2004;周新富,2003)。雖然如此,但亦有許多研究指出,家長參與子女 學校學習活動最大的困難在於時間的配合(李振宗,2003;陳靜音,2001;詹月 菁,2003;鍾美英,2001;Cotton & Wikelund, 2001),因此,若要家長經常參 與學校教學活動,實屬不易。然而,每個學生在學校一整天的學習,幾乎都是以 家庭作業作為總結,家庭作業除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特色,亦是學習過程的主要 成分。因此,透過家庭作業的方式將家長引入學生環境教育課程中,或許是個可 行的方法,而透過此方式是否能更提昇孩子的學習成效?此為引發本研究的動機 之一。

家庭作業的實施提供家長一個參與學生學習的管道,因此,家庭作業可說是 學校與家庭的溝通橋樑(王佳玲,1990)。教師若在學生日常的家庭作業裡,鼓 勵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作業,一方面除了可加強學生的學習之外,另一方面亦可 藉此將學校的教育課程傳遞給家長,這或許是實施成人環境教育可行的方式。

目前已有研究指出,在學校接受過環境教育課程的孩子是可以在回家後,透 過和家長一起完成家庭作業的方式來增加家長的環境知識(林佩薇,2005;

Vaughan, Gack, Solorazano, & Ray, 2003)。然而只有知識的增加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態度的改變與行為的落實,因此,透過在學校接受過環境教育課程的 孩子,將相關的家庭作業帶回家中與家長一起討論、完成,藉以對家長宣導環境 教育相關的資訊,此種方法是否亦能影響家長的環境態度與行為,頗值得研究與 探討,此為引發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家長參與子女的學習是影響子女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 一。在多年教育開放的改革後,雖然家長已漸漸走入校園之中參與學校教育,但

參與的家長仍只佔少數,因此,尋求一個能擴大家長參與的方法,並了解其參與 的過程與意見,將可做為未來教師設計、實施家長參與子女學習之活動參考,則 成為引發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真正的環保並非只是震天響的口號吶喊,真正的環保,需要從改變態度、改 變生活方式開始,捨棄對方便的追求,降低物質慾望,讓生活回歸以往的簡單、

樸實。當每個人都能將簡單、樸實的觀念落實在生活中,降低消費、減少污染,

透過實際的行動來保護環境,並與環境達成和諧共存的境界,自然能為生活環境 帶來新的生機。因此,本研究選擇以「生活環保」課程親子家庭作業的方式,透 過參與「生活環保」課程的學生,要求他們帶回親子家庭作業與家長在家中一起 完成,將環境教育課程的內容傳遞給家長,藉此探討「生活環保」課程親子家庭 作業的實施方式能否提升學生在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的學習成效,同時影響家 長的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並瞭解家長實施親子家庭作業的過程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