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古今中外的教育學者與教育現場的老師,皆在尋找一種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 法,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許多教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十八世紀盧梭自 然主義的觀點興起,社會上開始重視兒童的需要,因此與兒童相關的產品開始發 展,繪本就是其中的一項。方淑貞(2003)指出,繪本的優點包括:拓展生活、

刺激創造和想像空間;提供情緒認同與抒解的管道;培養善良及關懷之心;學習 寫作技巧和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繪本的優點可發現,繪本可運用於許多學科 的教學,無論是認知或情意方面,只要設計得宜,繪本能成為優良的教學媒介。

台灣兒童繪本從民國五十年代開始發展,台灣出現了第一間兒童繪本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當時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自民國八十三年開始逐漸進入成長期,

在那之前台灣只有少數零星的出版品,後來陸續有許多出版社加入兒童繪本市場,

引進了國外的兒童繪本,至九十年代逐漸進入平穩的發展狀態,使兒童繪本開始 走入多元的世界。加上台灣經濟起飛後,國民所得提升,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 點,提高了家長的購買意願與動機,使得兒童繪本產業蓬勃發展。

行政院新聞局 2010 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指出,依 ISBN 分類觀察,2010 年圖書出版業新書種類兒童讀物為第五名,占 8.3%;但再版再刷種數則以兒童 讀物占 18.9%為最高。接下來以 ISBN 分類觀察圖書銷售狀況,99 年圖書出版業 新書銷售冊數兒童讀物為第四名(8%);而再版再刷銷售冊數,兒童讀物為第三 名(15.6%)。李宛霖(2002)研究指出 99.6%的幼兒家中擁有圖畫書,以故事類 最多,多數幼兒進入幼兒園前就已經接觸圖畫書。可以看出,兒童讀物在新書種 數與銷售冊數的雖不是第一名,但從再版再刷的面向及調查來看,兒童讀物是有 其受歡迎之處。

2

愛聽故事,熱愛故事,全世界的人皆如此。故事對於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吸 引力,並且能帶給學生快樂,學生對故事更是百聽不膩,即使是講述閱讀過的故 事,不管經過幾次的閱讀或聆聽,除了更加熟悉外,每次也會有新的認知與新的 感受,且一本圖畫書愈有趣,愈能深刻留在記憶中(林真美,1999)。教學首要 任務在於是否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注意,而繪本就具備這樣的特質,河合隼雄

(2005)認為一般人或許會小看繪本,認為繪本只是小孩的玩意兒。其實繪本並 非兒童專屬,它是屬於大家的。

繪本不只專為兒童所設計,現今亦有許多成人繪本,像是知名繪本作家幾米,

在幾米的書中,豐富的插畫搭配簡單溫暖的文字,感動了許多讀者,幾米的作品 更以各種方式進入生活中,捷運悠遊卡、電影、動畫、文具、舞台劇等,出現了

「幾米現象」。不需要太多的言語表達,從圖畫中就能感受到作者們的心思,這 就是繪本的魅力。

然而,現在網際網路發達,人們透過電腦、手機獲得各式資訊,而人與人之 間卻少了心靈交流。許多學生,顯然沉溺於電視、電腦等聲光影像中,經由直接 理解就可以簡單地獲得成就感,無法逃脫數位化的刺激。長久的聲光影像刺激,

並未真正滋養孩子的心靈,教師們怎麼捨得使學生的心靈越來越枯乏,而繪本可 扮演打開學生心靈最好的敲門磚(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2005),鼓勵 教師可使用繪本引導學生。

陳素杏(2009)針對台中市小學教師進行繪本教學之現況調查,結果顯示出 有使用過繪本的教學的教師超過半數(60.5%),在實施繪本教學時最常遇到的困 難為班級人數及課程內容太多;工作量大,無多餘心力進行繪本教學。十二年國 教實施與班級人數下降後,這些困難將會降低,教師將能更充分的設計教學活動,

運用繪本教學引導學生。

現今許多出版社都會將適讀年齡標在繪本封面上,以便教師或家長選用最適 合的繪本,蔡尚志(1992)也提到適合閱讀繪本的年齡約為學齡前與國小階段,

不過每個孩子開始接觸的繪本的年齡不一樣,心理成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一樣,

3

在挑選繪本時教師與家長仍要先了解繪本內容後,挑選最適合學生的繪本。

貳、 研究動機

柳田邦男(2005)在其書中提及 1986 年「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指出,圖 畫書是二十一世紀的兒童必備的精神食糧。兒童讀物的世界無奇不有,五花八門 的內容不但擴展學生的視野,也影響了學生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張湘君,1998)。

繪本中所蘊含社會的價值觀、道德分析、生活規範、人權的概念等觀念與態度會 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它提供的不只是娛樂而已,同時也是學生社會化與文化 薰陶的重要媒介(楊美雪,2000)。學生從兒童讀物獲得的印象會幫助他們建立 某些態度,這種態度並不會因為放下這些書而消失,而是會和原有的一些觀念融 合起來,影響他們的生活。

研究者選擇繪本教學為主題來進行研究,動機之一在於孩子喜愛的漫畫主要 也以圖像吸引其目光,和繪本有其相近之處,李寶琳(2000)曾針對台北學童閱 讀現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漫畫為學生最常接觸且喜愛的讀物。學生喜歡書中有 圖的書,圖畫吸引著學生的注意,並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透過生動、印刷精美的 圖畫版面讓故事的主題更加鮮明,由圖畫透露出的訊息可以指引學生的回應,進 而更容易幫助學生明瞭書中的意義。學生從繪本的插圖了解故事的發展,除了可 以加深語文學習的效果外,故事本身經常蘊含的價值觀念,能將教學理念和目標 逐漸深耕於學生心中。

近幾年,許多縣市教育局每年投注大量經費購買繪本,其原因是繪本生動的 圖畫與鮮活富創意的內容,尤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且繪本能提供學生豐富真 實的材料、多元的文學題材、多樣的語言功能媒介(楊式美,2001)。吸引國內 許多研究者在教學上使用繪本當作素材,相關的研究大幅增加。以「繪本教學」

來看,自國內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搜索,發現 46 篇論文;再以台灣博碩士論文知 識加值系統搜尋共發現 203 篇論文;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政府研究資訊系

4

統 GRB (http://www.grb.gov.tw)的近年計畫亦發現有 4 篇。以「圖畫書教學」來 看,自國內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搜索,發現 36 篇論文;再以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加值系統搜尋共發現 114 篇論文;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GRB 的近年計畫亦發現有 11 篇。若與實證研究交叉查詢,則三個索引資料庫也 有超過 150 篇的實證研究。顯示繪本教學相當受到重視,且有足夠篇數可以進行 分析討論。

在本研究的文獻探討中,研究者依蒐集到的 103 篇教學實驗研究於文獻探討 中進行初步的整理,發現研究的篇數雖多,但實際成效並未有一個定論。就情意 部分來說,以運用繪本教學進行學習動機或情緒表達的提升為例,有些研究認為 使用繪本教學後,能夠有正向的提升(張雅茹,2009;曾娉妍,2011;黃淑婉,

2007;薛惠月,2007);但是黃惠如(2011)的研究指出運用繪本教學對於國小 二年級學生生氣情緒表達的影響,在非建設性及建設性表達生氣情緒兩個量表結 果,實驗組未具有顯著的影響效果;蔡育妮(2004)的實驗顯示未能提升學生的 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因此,針對繪本教學的實際成效,值得再深入探究,才能 更清楚了解繪本教學實際運用後的結果。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從相關研究的篇數來看,可知目前教師對於繪本教學抱持肯定、樂意使用的 態度,繪本教學流程有許多方式,究竟哪種方式最適合教師使用,且在認知學習、

情意學習或高層次思考能力學習各種不同層面,應用何種教學技巧對學生學習成 效較有效果。研究者將繪本教學相關教學因素編列出調節變項,深入了解何種方 式最適合用於繪本教學,提供給欲使用繪本教學的教師,做為教學活動設計時的 依據參考。

然而,傳統文獻探討分析的方式,容易因研究者本身因素導致結果不夠客觀,

造成結果的偏誤。本研究將採用後設分析作為研究方法,針對國內以繪本教學為 主題的研究加以統整、歸納與分析,期能透過後設分析,瞭解運用繪本教學的學 習成效,進而找到影響學習成效的變項,提供未來想從事繪本教學相關教學者與 研究者之方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