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隨著時代的進步,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發生急遽的質與量之變化;

Robert(2005)指出學習從傳統的以廣播、電視為主的遠距教學,因網際網 路的普及與發達,使教學突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以網路應用的面貌呈現 的E-learning,學生可同步或非同步地透過網路來進行學習,由學習者自行 操控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內容,讓學習更具彈性。Moira(2005)也強調,隨 著無線網路、通訊與行動裝置技術不斷的進步與發展,行動科技應用至教學 的議題也漸漸受到重視。

行動學習(M-learning)是繼數位學習(E-learning) 後另一個重要的 學習里程碑,也正是目前教育界的新趨勢。行動學習的定義,各個學者就其 所持的觀點各有不同的詮釋。陳文瑞(2006)認為行動學習係指學習者於定 點對定點之可移動學習環境,學習者到達目的地後可得到個人學習環境,此 環境包括802.11無線區域網路設定、學習載具系統設定、身份識別、個人學 習紀錄、個人喜好設定及個人學習資訊管理等等。Keegan(2006)等人對行 動學習的定義:行動學習是一種在行動裝置的幫助下,能夠在任何時間、任 何地點學習,行動學習所使用的行動裝置必須能夠有效的呈現學習內容,並 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Harris(2004)則認為行動學習是行動 技術和e-learning的交會點,產生出一個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的 經驗,也就是透過PDA或手機來享受學習的樂趣。王淑真(2005)認為行動 學習有三個必需的要素,分別為行動學習裝置(the mobile learning device)、基礎溝通建設(th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學習活動

模組(a learning activity module)。Bekkestua(2006)進一步指出,行 動學習是學習在行動裝置的輔助下,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發生,這裝置必須 是要能夠呈現出學習的內容,並且在師生間提供雙向的無線溝通管道。

Lehner 和Nosekabel(2006)的定義可說是以上的歸納:行動學習是透過任 何不受時間限制與地點限制的服務或設備,提供學習者數位化資訊與教材,

並協助學習者取得知識,只要符合此定義的學習活動,都屬於行動學習的範 疇。

為了提供更多樣且不限於時間、地點的學習,各國相繼投入行動學習相 關軟、硬體及架構的開發:

(一)歐盟所主導、推行的M-learning專案(2005),針對16至24歲學業不 佳或學習有困難的青少年,發展出適合行動學習的硬體原型產品及可以傳輸 資訊與學習經驗的軟體服務,提供學習者另類的學習機會,並加強他們的語 文與數字能力。

(二)歐盟主導,遍及24個國家的全球性的眾多公私團體所共同推行的 MOBIlearn專案(2002),這些團體皆看準行動學習的未來性,為了充分發 揮行動裝置(特別是手機)在學習活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學習者的需求 為依歸,進行使用者需求評估、針對文化、醫療、教育三領域,共十三個專 案,發展出一套可資實作的行動學習參考架構,並導入一般商業活動之中。

(三)日本NTT DoCoMo所推出的FOMA 3G平臺(2005),利用3G 強大的多媒 體傳輸能力提供行動英語會話平臺與行動上網,給予英文學習者無時無刻、

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的夢想。

(四)現階段在國內,行動裝置整合於教學的應用尚在新興研究的階段,除 了行政院的「M-Taiwan」計畫(經濟部,2006),以達成「行動台灣、應用無

無線寬頻應用為主軸,其中行動學習主要為提昇校園無線,普及寬頻網路的 應用,推動校園M 化,培育校園社團成為推動校園無線寬頻網路應用種子力 量為目標,開啟社團應用無線寬頻(Mobile)科技新方向。

(五)「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6)的子分項:「行動學習載具與輔 識。Crawford等人(2001)在Palm Education Pioneers Program中,以Palm 作為工具實施教學活動,提供PDA 上的紅外線傳輸功能,讓學生們分享彼此

(4)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5)培養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等現階段學校教育的目標。

其中(1)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及(2)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 會、增進團隊合作在教學上可以合作教學的方式實現。

但配合合作學習的戶外教學現場,常因距離關係,老師不易掌握各個小 組的學習狀況,小組內成員分散時溝通不易,而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多只 能以紙筆紀錄,不夠生動鮮明,也難以再現。觀察紀錄也未能與同儕及時分 享。而在PDA、3G手機等行動裝置上的無線通訊、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未 來也將日益普及的背景之下,本研究嘗試將PDA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 戶外教學現場之中。藉由行動裝置的特性,強化教師對學習小組的掌握及同 儕間合作學習的互動,發揮行動裝置的行動優勢,實際走出戶外接近學習場 域,體驗真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