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因資訊科技蓬勃發展,使我們生存的社會變異更快,當快速變遷的資 訊社會來臨之際,不斷推陳出新的知識快速累積,因此具備對終身學習概 念的認知,以及如何獲取終身學習的技能,並樂於與人分享,與同伴共同 學習成長,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等,這些所謂的「終身學習素養」,

更顯得重要。

在奠定教育基礎的國中教育階段,優良的教育品質更需要有效能的教 師才能達成。在現今變異快速的社會中持續不斷的學習、成就自己生命歷 程之終身學習素養與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師效能是否相關,乃成為本研究關 注的重點。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二節為研究動機與 目的,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分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壹、終身學習社會導致知識獲取的方式改變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半衰期的逐漸縮短,以及科技的發 展創新,使得人們無法僅靠學校教授的知識技能來面對生活與工作的迅速 變化,在如此變遷快速的社會中,資訊與知識流通迅速,新知識不斷建構 出來,學校所學習的知識很容易過時,一般人離開學校以後,不但要繼續 接觸與吸收新知識,還要自己創造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因此學習能力的培 養比知識學習還要重要(洪明洲,2002)。由此可知,今日社會中的個人,

必須要能夠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方法來學習、進修,以充實自我,才能 面對社會的快速變遷與挑戰。

貳、培育教師終身學習素養為未來趨勢

我國在1998年由教育部訂為「終身學習年」,同時發表《邁向學習社 會》白皮書,揭櫫終身學習社會八項發展目標、十四項具體途徑及行動方 案,宣誓中華民國全面展開終身學習活動,朝已開發國家大步邁進。其中 第十四項具體途徑--「加強培育教師終身學習素養」提及:「在未來的學 習社會中,各類型教師將扮演終身學習的重要角色。……如何培養具有終 身學習素養的教師,以及引導全民進行終身學習,將是學習社會能否建立 的重要關鍵。」(教育部,1998)。

面對新世紀的來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視新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 展 , 因 此 , 在 2000 年 舉 辦 了 人 類 史 上 第 一 個 「 國 際 成 人 學 習 週 」

(International Adult Learners’ Week)的活動,以促進全球終身學 習文化的發展,而舉辦成人學習週的國家亦逐年有增加的趨勢。在 2000 年於達喀爾(Dakar)所召開的世界教育論壇,所提出的 2015 年「全民教 育」(Education for All)承諾,適與終身學習的內涵相為呼應,並且每 年舉辦「世界全民教育週」(Global EFA Week),以提醒各國如期實現全 民教育的理想(吳明烈,2004)。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05年所發表的《歐洲議會 與會議推薦之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建議》(Proposal for a 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報告書中,提出了未來教育個人所應具備終身 學習的八大關鍵能力。澳洲政府於1990年代就開始推動全國性教改,教改 重點—由知識導向,轉為能力導向;由著重如何輸入知識,轉向如何活用 知識,進而提出了七項學以致用的關鍵能力(許芳菊,2007),做為教育 改革的方案;英美等國也均先後制定其應培養之國民的「關鍵能力」。

叁、國中教師多元化角色的改變

不論是國內或國外的政策與經驗,都強調終身學習素養與關鍵能力的 重要性,「終身學習社會」更是我國未來跨世紀教育改革的願景,學校教

師將在終身學習社會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教師除了肩負原有傳道、授 業、解惑之責任外,還要扮演終身學習社會理念的啟發者、方法的教導者、

基本知能的提供者、活動的推動者、資源互享的媒介者及學習型學校的組 織者,以幫助學生終身學習,教師本身更應不斷繼續進修,力行實踐終身 學習活動(黃富順,1998)。

肆、國中教師效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吳清基(1989)指出教育工作是一種人礦資源的開發工程,而教師一 向扮演著人礦開發的工程師角色,教師教學的成敗與「教育目標」的成功 有很大關係;吳清山(1992)也指出要提高教育的品質,其主要決定於教 師的效能。在教學歷程中,教師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在有關 教學的研究中,教師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在教學情境中,教師的 信念影響其對於任務與目標的界定,且視其選擇可用方法、策略和資源的 依據,信念不同,界定的任務和目標就會有所不同,所採取的方法及策略 也可能有所差異,即使選定相同的方法,亦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張俊 紳,1997)。而教師對於教學工作所具有的效能信念,即教師效能或教師 效能信念(teacher efficacy)。

目前我國有關教師效能的研究,融合了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有效教學 理論,整合而成一套「教師效能」理論的模式,教師主觀地評價自己能夠 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信念,並預期學生可達到特定教育目標的知覺。教 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如何陶治莘莘學子,引領學生從自然人進 階到文明人,由自我實現晉升到自我超越,追求健康、快樂、平安、幸福 的人生,都有待教師效能發揮積極正向的價值與功能,使學生能成功的學 習,讓教師能樂在教學(陳木金,2006)。

強化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教師效能,不僅對教師本身的自我提升有幫 助,對學生的學習更有強大的影響力,因此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教師效能 之重要性已不容忽視,實有探討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