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敘述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呈現出研究進行的過程與重要細節。分別從研 究設計、教學環境將研究背景做說明,最後透過研究程序、資料的蒐集和資料分 析與處理,呈現本研究的概貌。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欲透徹了解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最好的方法是透過多種研究方法互相驗證比 較,故本研究以混合研究法(mixed methodology)(Gorard, 2004)進行研究,探討兩 組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與科學合作概念」認知之差異。研究對象參與共 18 週 的課程。實驗共分二組:(1) 實驗組使用知識論壇平台進行知識翻新教學;(2) 控 制組則以傳統講授與小組合作方式授課。透過比較兩組學生呈現出來的學習差 異,以深入了解知識翻新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生科學本質概念的影響。以下針對 本研究設計及授課教師在兩學期課程中,所進行的課程設計做詳細說明。

壹、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主要為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N=53),共包含兩個班級。在學期 開始時,研究對象按班級分成兩組,各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別為進行一般課 程之控制組,和以知識論壇學習平台進行電腦支援合作式學習之實驗組。而每班 各分六小組進行小組互動,分組方式係根據原來各班的分組(各六組),所以二 班總共十二小組,而每組人數則為四到五人,依其班級與組別編號,前為班級後 為組別,例如:501-1、501-2。

分組後控制組人數為27 人,實驗組人數為 26 人,課程進行時間共 18 週,

資料來源包括學生在資料庫中貼文與對話、課室內的觀察記錄與晤談學生資料與 問卷之資料。

而在實驗組課堂中之教學方式,根據 Scardamalia(2002)所提出知識翻新 12 項 原則,與教室的情境互動,產生有以下三種特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個(名詞、一句話、方法)東西,我不懂(10 分):

統整(整理、合併)我們的想法(30 分):

圖3-1 科學鷹架學習單

二、彈性的課程內容

於實驗過程中,教師與研究者每週進行課程內容的討論,研究者提出課程的 修正意見,而教師提出實務上所遇到的困境。課程設計靈活調整,依照學生真實 的需要與課堂的表現,提供學生所需的資源。例如,在學期初教師即進行「如何 使用關鍵字」教學,連結學生在電腦課中所學到的關鍵字使用技巧,以便學生在 提出問題後,於網路中找尋到進行個人假設印證時所需要的資料。又,如前所述,

在實驗結束前三週,進行以學生個人真正關心的問題為中心的科學探究活動,即 為教師欲予學生有經歷科學家式的合作時,所加入的學習活動。

三、重視集體的參與

於實驗組的課程設計當中,教師與研究者嘗試提供學生集體創造的機會,教 師亦在課堂中透過鼓勵性的語句,塑造班級在平台上共同合作的氛圍。也透過平 台上統計工具對班上互動情形的呈現,讓每一位社群中的成員瞭解到每個人在班 上知識的翻新上都有一席之地。在指導語的使用上,常使用鼓勵集體參與的用 語,例如:「你們都是一個小小科學家,大家一起合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