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由於參考文獻不足,加上實務上的運作模式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採取個案 研究的模式。所謂個案,B. Gillham 認為:所謂個案,就是一個有界線的系統,

通常是指一個對象而非過程。當然,這個對象可能是一個個體,也可以是一個群 體(如家庭或社團),一個機構(如學校、辦公室、工廠或醫院),或一個社區(如 城鎮、部落、或專業社群)(引自潘淑滿,2003,頁 244)。

陳姿伶(2002)提出於實際進行個案研究時,其主要目的可歸納包含:

一、 找出問題的原因,並提出問題解決的對策。

二、 深入探討問題或議題,並歸結出重大發現,以為接下來行動之依據。

三、 發現個案的潛在能力,協助個案適性發展。

四、 當個案研究以組織為研究對象時,可藉由研究診斷其經營管理上的缺 失,進而提出改進方案,提振組織的績效與競爭力。

本研究針對個案的資料蒐集方法採取文獻、人員訪談或深度訪談、直接觀察

(網站與 OPP、NDO、試飲活動等)、實物(直銷公司的服務與活動據點)等方 式。根據 P. Green, D. Tull and G. Albaum.所提的四種訪談型態:結構─直接訪問、

非結構─直接訪問、結構─間接訪問、非結構─間接訪問 (引自黃俊英,1999,

頁 74)。由於部份文獻資料有限,故主要採取非結構─直接訪問。在這樣的訪問 型態下,並未準備正式問卷,允許訪員不用隱藏研究目的,直接向受訪者進行訪 問,訪員可隨受訪者的反應隨機應變,自由使用適當的用語和次序(黃俊英,

1999)。由於深度訪談是本研究最重要的資料蒐集方法,故有關深度訪談設計是 根據周文賢(1996)提到的人員深度訪談的五大成功關鍵,茲整理說明如下表 3-1。

表 3-1 因應深度訪談的成功關鍵所做的研究設計與說明

本研究在抽樣方法上,採取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選 擇立意抽樣的主要考量,是需判斷出樣本擁有大量對研究目相當

象,以試圖窮盡可能的效益與問題;並且以此為基礎,考量的是

本研究之個別訪談大約在 2005 年 7 月至 9 月中旬之間進行,本次研究總計 成功訪問八家直銷公司及十八位人員,其中包括一位顧問講師、四位初階直銷 商、三位高階直銷商,其餘皆為公司行政人員,詳細資料與受訪編號請詳見下表 3-2。

本研究原先並未設定訪談這麼多樣本數,訪談的直銷公司與人數持續增加,

主要源於陸續有新的資料或說法出現,因此本研究試圖做到受訪者的回答內容之 差異性愈來愈少,亦即難以再增加新的描述性資料才告終止;最後則將整篇文章 再交由部分資訊提供者(亦即受訪者)進行確認、檢核與修正,以強化資料與研 究的完整性。

本研究剛開始主要採取當面訪談的方式,以詳盡的溝通會場、「每會必到」、

體驗理論等基本定義,並盡量將問題蒐集完整,因此剛開始的訪談時間約 1-2 小 時,之後研究主題的重點輪廓愈來愈清楚之後,訪談時間則約縮短為 0.5-1 小時;

另外由於高階直銷商的行程較為緊湊,因此大都透過老師與私人關係來事先邀約 時間,再用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

雖然訪問題綱的題目都會盡量問到,但過程當中直銷商訪談的主要是其較為 熟悉的會場運作與「每會必到」的效益與問題,比較偏向實務性的運作;直銷公 司的行政人員則是最後進行,而且都是先邀約並 mail 訪談大綱之後再進行電話 訪談,訪談內容則以會場運作、教育訓練、體驗理論之運用為主。

最後試圖對會場功能提出模型,以供直銷界人士參考與應用,這主要基於 2005 年 2 月中開始,由於選修「直銷專題討論」的緣故,較為密集參與並觀察直 銷公司的會場活動運作與研讀相關的直銷文獻,因此在撰寫本論文的過程當中,

習慣用管理者的角色來思考會場活動的運作與盲點,故雖然整體研究而言屬於描 述性質,最後還是提出一個規範性的架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協助直銷公司的 會場運作更為精緻,從而對於改善直銷產業的形象有所助益。

表 3-2 受訪公司與受訪者資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