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共分四節,係針對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設計與工具及 資料整理與分析進行說明,茲說明如次: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張慶動(2002)認為,研究人員倘欲表達其整體研究設計概念與流程時,

可採用研究概念架構或流程圖予以表示。基此,本研究乃根據第一章之研究目的 及待答問題,嘗試經由文獻彙整分析及半結構式之訪談法,以實際探究校長遴選 制度之微觀政治學運作

研究架構圖 3-1-1 所示。本研究架構主要區分為三部分。「理論層面」係根 據前述第二章文獻探討來來,再透過針對個案校長及利害關係人之半結構式訪 談,歸納綜整出應用層面,即研究者對校長遴選制度之相關建議。

圖 3-1-1 研究架構

半結構式訪談

理論層面

校長遴選制度 微觀政治學研究

應用層面

校長遴選制度的相關建議

個案校長、利害關係人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的選擇基本上係受到研究取向及研究目的之影響。然而,最重要 的原則是考慮訊息的豐富性,藉以選擇能從中得到最多資訊的對象來進行研究

(王文科,1999;吳明清,1991)。因為本研究旨在探究瞭解校長遴選制度運作 中之微觀政治現象。爰此,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乃以南部某縣市現職國民中學現任 校長,其即將參與該縣市校長遴選,且以其相關利害關係人為對象進行訪談。以 下,分就研究對象選取的理由以及訪談者之基本背景予以說明。

壹、研究對象選取理由

本研究樣本選取方式為「立意抽樣」(judgmental sampling),取樣的標準則 為與校長遴選相關實務經驗之工作者為要。此外,因研究者受限於研究資源、時 間以及研究者的地緣因素,本研究乃設定南部某縣市之國中現職校長及相關利害 關係人為對象,針對其對校長遴選制度之微觀政治意見進行訪談,俾利作為未來 教育工作時之參酌。

政治「權力」之運作乃為微觀政治現象的重要特質,政治權力操縱則為個 人或組織欲達到特定目標所伴隨必然之結果。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微觀政治的探 討過程當中仍將觸及人性的黑暗面。是以,考量微觀政治現象可能有部分難以啟 齒之隱晦事項,因此本研究便將個案予以匿名,並遵循相關之研究倫理,使相關 人員於回答時不致有所忌憚,更能夠暢所欲言及忠實地回答問題。如此將有助於 本研究分析校長遴選制度之微觀政治現象面貌與問題之所在。

貳、研究對象資料

本研究樣本的選取係以南部某一縣市為例,參與遴選之校長為現任校長,

因任期將屆,即將參與該縣市校長遴選。研究者為瞭解其校長遴選之實施問題,

故以該校長及其相關利害關係人為研究對象。以下針對七位訪談對象的代號、性 別及擔任職務做一整理,如表 1 所示;

表 3-2-1 研究對象資料一覽表

代 號 性 別 職稱

A 男 校長

B 女 教育行政代表

C 女 學校行政代表

D 男 家長團體代表

E 女 教師團體代表

F 女 學校教師代表

G 男 學校家長代表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工具

本研究採質性取向之個案研究法,以一位國民中學欲參與校長遴選的校長 候選人為個案來探討校長遴選制度的微觀政治學運作情形。「質性研究」是一個 統稱,是一種相對於「量化研究」的歸類,其發展遍布各學門,它同時跨越於人 文科學、社會科學與物理科學,且仍在快速發展中(陳向明,2003)。本研究的 設計與實施,包括研究設計、訪談的進行、資料分析,茲分述如下:

壹、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行個案研究(case study),個案研究特別適合回答有關「如何」

及「為何」之問題(Yin, 2003),同時須能提供豐富之資訊(Patton, 1990),對研 究對象的選擇主要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而採取「目的性抽樣」原則(陳向明,

2000),故本研究以南部地區一所國民中學校長作為研究對象,該位校長為現任 國民中學校長,因任期已屆,欲參與遴選調至另一所國中服務。為保護被研究者,

本研究對指稱縣市、服務學校及校長姓名,均以匿名方式處理。個案研究旨在檢 驗理論而非推論至母群體,故個案選擇與研究主題與理論檢驗有密切相關(Yin, 2003)。透過個案研究較能深入瞭解參與校長遴選的權力與利益爭奪過程,正如

Fetterman (1989) 所言,將有益於脈絡 (contextual) 與全面性 (holistic) 理解。

貳、訪談的進行

質性研究係一個跨學科、超學科、有時甚至是反學科的研究法,在質性研 究的領域中其科學哲學的基礎和方法論不是單一的體系,源於很多不同的學科,

如人類學、社會學,發展過程也受到許多不同思潮、理論和方法的影響,所以質 性趼究具有多重面相和多種焦點的特色(胡幼慧,1996)。多數質性研究呈現,

多以訪談資料分析做為文本內容,係因訪談較容易捕捉組織利害關係人對組織運 作的心路歷程(陳幸仁,2007)。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作為一種資料蒐集方式。依 Crabtree 與 Miller (1992) 的看法,訪談 是一種「對話之旅」,於對話過程中,研究者與受訪者是建立在一種夥伴關係,

透過情感交流與互動,達到對話的目的。Marshall 與 Rossman (1989) 指出,質 性研究之訪談係為一種有目的月談話過程,研究者與受訪者之間係立基於平等對 話關係,彼此瞭解對問題或事件的價值感受。林明地(2003)亦指出,質性研究 報告呈現方式,大多以訪談蒐集資料分析做為文本內容,其所持理由為透過訪談 較能抓住訪談對象的內心歷程(Acker, 1999)。訪談可以將強調對事實、議題、

情境脈絡描述的原始資料,轉化成有意義的資料。

半結構式訪談方式為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設計訪談的大綱,作為訪談指 引方針,但在整個訪談進行過程,留下較大彈性讓受訪者表達更多的想法及意 見。而且研究者進行訪談時,也有較大自由控制訪談的程序與用語,故兼具結構 式與無結構式訪談的優點(王文科,1999)。

參、訪談大綱

本研究由文獻整理出研究的問題,並選定訪談對象,擬訂訪談題綱,進行 實地訪談,最後將訪談錄音所得資料轉為文字檔,區分類目進行整理與分析,並 在這些資料整理分析中,以瞭解全貌。故本研究以訪談作為資料蒐集方法。其訪 談細節分述如后: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擬定訪談大綱,研究者主要以訪談與追問之

方式,尋求更多深入的訪談資料,協助受訪者深究訪談大綱的相關問題。本研究 訪談內容除訪談受訪者對國民中學校長遴選制度的現況、困難及成因外,更把焦 點置於微觀政治策略之使用,本研究大綱依文獻探討所歸納之保護型、影響型及 互動型等三種微觀政治權力運作策略將大綱內容設計為三項,分別為:

1.校長遴選制度下校長如何維護或獲取利益來獲取校長職位(保護型)?

2.校長遴選制度下校長如何來影響或拉攏其他成員改變原先態度來支持競 逐校長職位(影響型)?

3.校長遴選制度下校長如何與其他成員有效互動及達成共識(互動型)?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旨在針對校長遴選制度中校長權力運作情形進行微觀政治學探究,

因此訪談對象為實際參與遴選之校長,至於其他相關利害關係人之看法,仍有待 後續研究繼續討論與探究。訪談資料在繕打成逐字稿後,並加以編碼,以利資料 分析。

將本研究經由訪談所得到的相關資料,在資料管理上將採用文字代號時間 順序讓它有系統的呈現,並且說明分析的立場和原則,以及相關資料分析詮釋所 應有的做法以達到信實的程度,茲等分述於下:

壹、訪談的資料整理

本研究在進行訪談過程時,在徵得受訪者同意之下進行訪談錄音,以利訪 談資料之詳盡整理。此外,研究者在訪談結束後將依據訪談錄音儘速完成逐字稿 謄錄,以利將訪談資料作深度之描述,而讓讀者有親臨現場之感。

另一方面,在各訪談資料的整理上,研究者將以時間為順序,例如以「A」

代表校長。此外,為了讓研究寫作之呈現更加順暢洗鍊,資料註記上將以下列編 碼顯示。例如:訪 A-20130520,即表示訪談對象為校長,而訪談時間為 2013 年 5 月 20 日。

貳、訪談的資料分析詮釋

訪談資料分析以個案的型態呈現。然而,研究中亦相當重視共同看法之情 形,值此,也會利用多數校長的相同看法作為相關問題的回應。或某一校長對該 問題有獨特的見解,亦將提出作為研究分析之參酌。此外,研究者也會在與指導 教授或研究同儕聚會時,將所得的訪談紀錄和分析的重點提出共同討論,以增進 分析資料的能力,讓所呈現的資料更有意義。最後,在運用訪談資料詮釋方面,

則是選用文獻探討之相關章節中與訪談內容契合之部分,以作為探討相關主題時 之依據或歸納結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