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時間為民國一百年三月至五月,利用 中午進行補救教學,每週 2 次共為期 8 週,上課時數約 200 分鐘,進行的課程為 國民小學四年級數學科分數單元部分,教材共分為五個概念,分別為「帄分」、「單 位量」、「部分與全部」、「同分母加減」、「分數比較大小與等值分數」。先利用分數 概念前測詴題對某國小四年級某兩班學生進行施測,以了解學生在分數概念的迷 思情形,並從中找出 4 位在分數學習困難的學生,並設計相關補救教學活動對其 進行補救教學,期望透過這樣的教學歷程能醭清其迷思概念,並藉由之後的反思 來提出教學的建議。此研究方式雖以個案研究方式進行,但考量研究者的能力與 時間,故教學歷程只在於了解學生的迷思概念與教學後的改變情況,無法像行動 研究針對沒有改善的情形做反覆的研究與澄清。圖 3-1 則是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以下先針對架構中的每一個元素做說明:

一、分析

此階段研究者依據課程中會出現的迷思概念,設計相關概念之前測詴題進行 施測,以實際了解學習者在此單元所產生的迷思概念。另外分析教學者在進行此 單元教學時會遇到的困難。將學生與教學者的問題做整體的分析與了解,以方便 在進行課程學習與教學的過程中,更能針對問題之所在予以設計合適之教學活動 與課程教材。

二、教學設計

經由分析過學習者的迷思概念與教學者的困難後,形成一個研究的藍圖,而 此為本研究的重要主體,根據分析過後的相關數據與情況來設計教學活動,更能 貼近學生的需求,進而解決他們在學習上的問題與錯誤觀念,教學者也能明白自 己教學上的盲點,再實施教學時因為知道學生問題之所在,能對症下藥去處理其 所衍生的迷思,對學生與教學者來說都是獲利的一方。

三、教材發展

本研究希望藉由使用相關教學媒體與素材來提升學習的興趣,並利用電子白 板來輔助教學,希望搭配其使用的便利性與優勢,根據每個單元的迷思概念來設 計相關教學媒體教材,幫助教學者在進行補救教學時,可以解決學習成就低落的 學生醭清錯誤的概念,進而達成這個階段應有的學習目標。

四、課程教學

在此步驟會找分數學習有問題的學生共 4 位,根據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課程來 進行微型教學,因目的是在進行補救教學,所以透過小組式的教學方式,更能清 楚看到所設計的教案是否能達成補救的效果,當然在這樣的課程學中,學生的學 習也比較沒有同儕的壓力,更能充滿自信的學習,相信進步的空間一定會比原本 過程來的明顯。

五、成效評量與省思

進行教學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評量與省思,給予接受補教教學的學生課後的評 量,比較學習前後的差別並做詳細的紀錄,藉此可將所設計的教案做一番檢驗,

根據學習者的回饋來做調整。另外透過與學生的實際訪談,來省思整個教學設計 與教學過程,孩子是否從中得到改變,並且符合我們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因為整 個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學生的成效,這個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相關資料與數據,

都是往後課程與教學活動調整與修改的重要參考。而評量可分為課堂學習單、單 元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圖 3-1 研究架構圖 教學設計 針對迷思概念與教學

困難設計教學活動 分析

進行前測以了解學生 之迷思概念

找出迷思概念之類型 確認補救教學對象

教材發展 教學媒體製作

教學

課程教學 對受補救教學之學生

進行課程教學

成效評量與省思 記錄 後測 訪談 省思

課後學習單評量

錯誤概念改變 迷思概念未澄清

數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