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補救教學活動之實施過程

第五章 分數補救教學實施之省思與修正建議

第一節 補救教學活動之實施過程

本研究藉由具體的操作物情境與問題引導的方式來著手進行,希望透過具體、

半具體乃至抽象符號表徵的方式來設計補救教學活動,期望幫助學生澄清其在分 數上的迷思概念,底下就分別從三個方面來說明,第一是教學內容。第二是教學 過程。第三是教學反思與改進。

一、教學內容

依據學生的迷思概念分析,本研究的補救教學設計共計有 5 個活動:「帄 分」、「單位量」、「部分與全部」、「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數比較大小與等值分數」。

以問題導向循序教學,使用具體操作活動,配合多媒體素材的引導,漸進引入圖 像表徵的活動,最後進入抽象符號表徵的運作,引導學生使用參考點的方式去進 行思考,也就是讓學生能活用內心的圖像表徵。其教學活動設計摘要如表 5-1:

表 5-1 教學活動設計摘要表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時間

帄分 1.透過具體物的操作,應用「帄分」的概念。

2.培養學生數學溝通能力。 40分鐘

單位量

二、教學過程

將每個活動先敘述其迷思概念與教學目標,根據每個概念孩童的迷思,除了 透過具體物的操作,並配合電子白板的使用,設計相關學習單循序漸進的引導,

由淺而深幫助其觀念的醭清,課後並輔以評量單,除了驗證補救教學的成效,學 生的概念是否得到澄清,也可以反思教學的模式是否適當,是否需要修改調整,

最後以學生之數學日記來了解學生的想法,真正理解學生的迷思概念,以期望整 個補救教學能達到最佳的成效,底下就將各個教學活動依實施過程、數學日記及 教學反思三方面來說明。

(一)活動一「帄分概念」補救教學的活動內容

「單位量」補救教學的歷程將先描述每個活動的迷思概念與活動目標,並將 活動的實施過程搭配活動照片、數學日記、課後單元評量單與教學反思做陳述。

1.在活動一「帄分概念」中首先了解這個課程中學生容易認為每個人都有 分到東西就是帄分,且在做圖形切尤其是圓形時,並不太會注意每塊的面積要相 等,最後是當切割的形狀不同時,就會認定面積相異。

2.基於以上的迷思概念,就希望透過具體物的操作來讓學生了解帄分的概 念,學會如何在連續量與離散量的問題中做帄分。

3.在「帄分」這個課程中,先用「噢!披薩~分數的秘密」這繪本裡所提到 的帄分來引起動機,再運用了具體的實物操作如分數板、花片,並對摺圓形色紙 來實際了解帄分就是要大小一樣,最後透過數學網站上所使用的動畫來與帄分這 個概念做連結,以上讓學生理解帄分的概念盡量透過實際的具體操作來與圖像表 徵做對照,建立學生正確的觀念,過程請參考以下的說明:

(1)運用具體物的操作來輔助學習

使用分數板來做帄分的教學,能讓學生知道帄分就是每塊的大小要一樣大,在拼湊 的過程中可以將每一塊重疊,實際操作分數板能馬上清楚帄分的意義,如圖 5-1。

圖 5-1 操作分數板學習帄分概念

研究者認為如能利用相關多媒體來輔助帄分概念的學習,應該對概念的澄清 會有很大的助益,所以參考了香港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架設的教學網站裡面的 數學動畫,使用電子白板來進行此概念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自行操作中去理解帄 分的抽象概念,如圖 5-2。

圖 5-2 數學網站的動畫教學

在具體物的操作上,亦可利用花片教具來進行教學。請學生將花片置於小白 板上做帄分,老師以題目來引導概念,學生也可以將過程書寫在白板上,方便教 學者觀察學生的想法並立即給予回饋或指正,如圖 5-3。

圖 5-3 操作花片教具來學習帄分概念

在帄分概念的活動中透過摺圓形色紙的方式,也可以幫助其理解連續量的帄 分 , 知 道 如 何 將 一 個 圓 帄 分 成 不 同 的 等 份 , 是 很 經 濟 又 實 用 的 方 式 , 重 點 是實際操作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印象深刻,如圖 5-4。

圖 5-4 摺圓形色紙來學習帄分概念

(2)課後評量結果

在補救教學活動後設計了連續量的題型,將一個圓切成 3 個不同大小等份,

讓學生判斷是否有帄分,以了解學生是否能了解帄分的意義。從 S2 的答題情形

可以發現仍然認為不管分成幾塊都是帄分,顯然仍然具有迷思概念,如圖 5-5。

圖 5-5 學生 S2 帄分概念課後評量單之答題錯誤情形

另外設計了帄分蛋糕的題型,了解每人得到多少個,並希望學生能實際畫出 答案。由此題的答題情形可以看出 S3 懂得如何帄分,除了能算出正確答案,也能 圈出正確的結果。所以其實抽象的概念,有時透過具體的圖示來引導,更能讓學 生解決錯誤的迷思,如圖 5-6。

圖 5-6 學生 S3 帄分概念課後評量單之答題正確情形

(3)數學日記

從 S2、S4 的數學日記可以知道在補救之後,讓她清楚帄分的意義,S2「知 道如何把一塊帄分成三等份」,也知道「將一袋蘋果分成三袋,每袋的數量要一樣 就是帄分」,如圖 5-7。S4「知道什麼是帄分,就是分到的要一樣多一樣大」、「讓 我知道帄分的方法,了解帄分意思」,圖 5-8。

圖 5-7 學生 S2 帄分概念數學日記

圖 5-8 學生 S4 帄分概念數學日記 4.教學反思

帄分這個概念其實是蠻抽像的,無法用文字來讓學生理解,所以就希望藉 由繪本來引入,具體的實物操作過程,再加上電子白板的特性,來讓學生玩網站 上的分數動畫 ,一方面是先讓其產生興趣,而在動手操弄的過程中將帄分的概念 融入。S1「我覺得電子白板很有趣,可以在上面亂點、亂畫,也可以上課」,S2 「我覺得上課好像在玩一樣,不會那麼無聊」,S3「如果每次上數學都可以這樣該 有多好」,S4「上數學可以玩電腦遊戲很好玩」。在整個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運用 多元的教學模式來澄清學生的迷思概念,對學生而言是重要且必頇的。在前測之 後,決定要實施「帄分」概念的補救教學時,就想到帄分這個概念是不易理解,

所以從資訊融入的角度來著手,藉由電子白板的特性,找到相關數學的網站,利 用動畫來了解帄分的意義,不僅有趣而且容易明白,另外從動手做的過程,摺圓 形的色紙,用花片來分堆,操作分數板等,都是實施補救教學很實用的方式。

(二)活動二「單位量」

「單位量」補救教學的歷程將先描述每個活動的迷思概念與活動目標,並將 活動的實施過程搭配活動照片、數學日記、課後單元評量單與教學反思做陳述。

1.在課程設計之前能先了解學生常忽略單位量或自行假設單位量,也就是說 對於單位量常常容易混淆,另分母與分子也會影響單位量的判斷。

2.所以希望能藉由此課程讓學生了解,「等分後單位分數內容物為多個個物」

的情境下,分量相對應的具體物是多少。

3.準備好有圖案之磁鐵貼與花片,透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操作分類的過 程中,讓學生了解整體量的概念,並可以明確的數出單位分數所對應的單位分量 是多少,以醭清每個單位量的意義,再搭配課堂的學習單,在題目的引導下能了 解每個單位分量所代表的意義,過程可參考以下的圖片說明:

(1)用具體物操作來理解單位量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單元中,要讓學生了解每個單位詞的意義,就想到說用具體的磁鐵貼 來引起動機,請學生在白板上做分類,每人先發給若干張 A4 紙張,請學生把 1 張 A4 紙張當作是 1 盒磁鐵貼,每 6 個相同的磁鐵貼放 1 盒。老師呈現學習單的題目,

詢問

2

1

盒是多少個磁鐵貼?最後再依序增加磁鐵貼之個數,學生可將解題過程畫在

白板上,經過幾次演示後,請學生直接用算式寫出來,藉由遊戲的方式來讓學生 實際操作,以醭清單位、單位量及單位分量之間的關係,教學活動如圖 5-9。

圖 5-9 運用磁鐵貼分類認識單位量

(2)單位量課中學習單

在課中學習單的設計上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盒、個」,「盒、袋、個」等單位 量之間的關係,並求出單位分量,熟悉單位詞的用法,如圖 5-10。

圖 5-10 學生 S1 單位量概念課中學習單

(3)課後評量結果

在課後評量中可以看出三人仍具有明顯的迷思概念,都有共同的錯誤就是當 題目是問

12

6

包是多少個花片時,都會因為分子是 6 答案認定是 6,而忽略分母是

12 與一包的總數是 24 個,仍具有錯誤的迷思,除了 S1 的問題比較大,似乎完全 不清楚題意,以致於答案毫無條理,而其餘三人不管總數量,只看分子就決定答 案,忽略了整體的數,如圖 5-11。

因為 S2、S3、S4 三人錯誤的情形相同,故只以 S2 的錯誤情形當作例子。

圖 5-11 學生 S2 單位量概念課後評量的錯誤情形

(4)數學日記 S1「知道

2

1

是 6 個磁鐵鐵」,可以知道單位量個、盒之間的關係,也知道計算 時要注意單位量,如圖 5-12。S3「會分辨單位和單位之間的關係」,如圖 5-13。

圖 5-12 學生 S1 單位量概念數學日記

圖 5-13 學生 S3 單位量概念數學日記

4.教學反思

分數真的是很抽象的概念,藉由半具體物的實際操作,較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單 位量的不同,或許下次可以拿真正具體的物品(巧克力)來當作教具,更能貼近學 生的生活經驗,如學生能真正學會這個概念,可當成獎品送給他們,這樣學習的 興致與成效可能會更高。另外單位量的概念如能利用生活的情境來切入,如本概 念的教學活動,事先準備卡通圖案的磁鐵貼,讓學生實際去分在盒子中,去領受

不同單位量的意義,相信會比講得口沫橫飛來的有效果。

(三)活動三「部分與全部」補救教學的活動內容

(三)活動三「部分與全部」補救教學的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