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資料 研究資料 研究資料 研究資料

貳、 、 、 、關於兩位 關於兩位 關於兩位 關於兩位參與教師 參與教師 參與教師 參與教師 一、娟娟老師與五年己班

第三節 研究資料 研究資料 研究資料 研究資料

Strauss 指出質性研究強調藉由各種資料收集的方式,完整且全面性 的收集相關資料,並對研究結果做深入的詮釋(轉引自潘淑滿,2003,頁 18)。質性研究資料來源種類多元,其收集也常結合多種方法,甚至所用 來掌握證據來源的方法,也是資料收集的焦點所在。常用者例如:觀察、

訪談、省思札記、問卷、調查、實驗、文件等,進行時效性資料的蒐集(胡 幼慧,1997)。本研究資料收集方法主要有觀察、訪談、文件資料等,茲 分述於後:

壹 壹 壹

壹、 、 、 、觀察 觀察 觀察 觀察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觀察,是指一種有目的、有計畫的活動,研究者根 據感官知覺或是借助科學儀器,對研究現象、行為、事件進行有系統的資 料收集與記錄(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的觀察法大多是實地觀察,又 可以依照研究者本身對研究情境的涉入程度與角色,進一步將實地觀察分 為 「 參 與 觀 察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與 「 非 參 與 觀 察 」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本研究所採取的觀察法是參與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可以在自然情境中,對研究現象或行為進行觀察,所以研究者 不僅能對研究現象的文化脈絡,有較具體、清楚的認識,更可以深入了解 被研究現象或對象的內在文化,及其行為或現象意義的詮釋(陳向明,

2002)。

參與觀察法又可根據研究者的涉入程度,區分成下列四種類型(社會 工作辭典,2000):

一、完全參與者(complete observer)

二、參與者一如觀察者(participant as observer)

三、觀察者一如參與者(observer as participant)

四、完全觀察者(complete observer)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所採取「參與者一如觀察者」的角色,因為 研究一開始已經向兩位教師說明研究方式,並不參與或影響個案教師的上 課,為盡量降低教師以及學生的注意,因此選擇坐在教室最後面的課桌 椅,以免干擾到課堂的進行。研究者於 2008 年二月中旬至 2008 年六月底

(共一個學期)進入班級觀察,進行觀察研究。在觀察後,將研究資料編 碼為"T1-20080311-觀",表示在 20008 年 3 月 11 日對娟娟老師進行的 觀察記錄。

觀察過程中,經得個案教師的同意之下,在觀察的同時,於教室後面 架 DV 攝影機輔佐記錄教師的上課內容與活動。在研究之初,非常擔心 DV 的架設是否會影響到研究場域的真實性,個案教師協助向班上學生說明攝 影機架設狀況,但在一段時間後(約 3 節課),個案教師以及學生對於整個 狀況習慣了,自然就不會在課堂上再注意到 DV 的存在。

貳 貳 貳

貳、 、 、 、訪談 訪談 訪談 訪談

根據 Patton(1990)的分類,研究者針對研究主題的需要,透過開放 式訪談來蒐集資料,有三種不同的方法,分別是非正式的訪談、一般性訪 談導引、標準化開放式訪談(引自吳芝儀等譯,1999)。本研究所採取的 方法是前兩者,分述說明如下:

一、非正式的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 interview):

訪談中最開放的取向,因為有許多問題是從當時的情境脈絡中出現,

因此無法事先預設問題。因此允許研究者依據當時的情況立即發問,以增 進訪談問題和反應的具體性與立即性。

因此除了正式訪談時間外,也將會根據上課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或狀 況,對於個案教師提問,以對問題有立即的理解。

二、一般性訪談導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

在研究之初,事先限定了探索的問題或論題,在此特殊的話題範圍之 內,自由建構會談。此種方法在訪談情境中,可以將有限時間做最佳的控 制,並且使訪談資料更有系統,且更具綜合性。

在本研究的研究過程中,亦會與課案教師會進行不固定訪談的方式

(大約一個月一次),針對研究、觀察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半結構 式的訪談。兩位個案教師由於所受的訓練不同,想法也不同,因此問題導 向最後結果也不盡相同。訪談後資料的編碼為"T2-20080227-訪",即為 研究者在 2008 年 2 月 17 日對文文老師的訪談記錄。

参 参 参

参、 、 、 、文件資料 文件資料 文件資料 文件資料

在研究現場,除了教室觀察、訪談外,本研究會再針對相關資料進行 收集,包括教師手冊、學生筆記、課本所畫的重點、考卷、發給學生的補 充資料、學習單等文件資料的收集,以作為佐證資料的來源。如果發現文 件和觀察、訪談資料相互矛盾時,則需進行進一步的探究。(黃瑞琴,1999)

表 3-2 原始資料編號表

資料項目 編碼代號 物件說明 教師編號 T1

T2

T1 代表娟娟老師 T2 代表文文老師

訪談資料 T1-20080227-訪 代表在 2008 年 2 月 27 日與娟娟老師訪談結果 教室觀察 T1-20080227-觀 代表在 2008 年 2 月 27 日觀察娟娟老師所得資

省思與手札 20080223-札 代表研究者在 2008 年 2 月 27 日所紀錄的手札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