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

質性研究常使用觀察、訪談與檔案蒐集資料的多元方法,這種多元方 法可以使研究者以不同方法收集不同資料,予以相互檢視、整合與互補,

因此可以使研究者更深入瞭解現象。本研究蒐集資料的方式即以非參與觀 察及訪談為主,並輔以文件的蒐集,以下分別說明蒐集資料的方式。

壹、訪談

質性研究的訪談是指一種具有目的性談話歷程,透過此歷程,深入瞭 解受訪者對某一事件或問題的認知、看法與感受(潘淑滿,2003)。本研 究採用非正式訪談與正式訪談兩種方式蒐集資料。

ㄧ、非正式訪談

非正式訪談是就情境中顯現的事件詢問受訪者。本研究以此方式,與 研究對象建立互賴關係及教學觀察後釐清疑惑處,通常研究者會考量研究 對象的方便性,利用下課時間,針對當時發現的問題,立即詢問以澄清疑 惑。在訪談過程中並注意受訪者的態度與反應,且於當天紀錄下來,以免 資料遺漏。

二、正式訪談

本研究的正式訪談,則依文獻閱讀與針對研究主題與性質,擬定訪談 大綱,訪問研究對象。訪談的內容針對教師背景及教學兩部份,用以瞭解 個案教師的背景資料、課程內容的理解、教學前的準備、教學時的互動與 教學後的思考,研究者將此部份訪談資料全程錄音,並轉錄為逐字稿,且 將訪談內容做成摘要,使研究者覺察訪談是否偏離主題,作為下次訪談的 調整。

研究者對大真老師與小美老師進行的訪談如附錄三,在訪談時間的安 排上,研究者於個案教師進行新單元教學前,先訪談其對教學目標、教學 方法、評量、教材課程設計的想法,並於單元教學後,再訪談其教學觀感 與自我察覺的影響因素。此外並於觀察期間的初期、中期與學期末及暑假 訪談其對課程的看法,也因為研究者在觀察過程裡發現,統一評量對教師 的教學行為有所影響,所以研究中期是指在統一評量的前後時段。至於訪 談的長度視對話情形而定,從半小時到三小時不等,訪談地點以配合研究 對象的方便性為主,其次考量安靜原則,大部份是在研究對象的教室及校 園,少部份是相約在學校外或研究對象居家近處的咖啡館進行。

貳、參與觀察法

觀察法是獲得真實情況的質性研究方式,主要依賴研究者的看與聽,

目的在從觀察中蒐集資料,並從觀察中驗證其他蒐集資料方法所獲得的事 實,是否一致。

本研究教室觀察的內容在於教師在課堂的表現,為瞭解教學情境、教 學活動、師生互動的方式,因此有必要以參與觀察法作為蒐集資料的方 式。在進入研究現場之前,除了研究對象的應允配合外,研究者並取得該 校校長與教務主任的同意,才進入現場。

研究者於三月三十日開始進行參與觀察,觀察時間為其社會領域課程 時間(日課表詳見附錄四),每次參與觀察時間為四十分鐘一堂課,或八 十分鐘兩節課,一週共三節課,期間六年己班因為游泳教學,在五月份更 動課表外,其他觀察時間如課表所示,附錄五分別為兩位研究對象觀察時 間與節數。

觀察過程中,我將自己定位於參與觀察者,提醒自己盡量不干預教學 運作,注意自己參與的層面對研究對象造成的影響。研究者採不涉入的角 色,於教室後方做錄音、錄影與觀察筆記的工作,其間當研究者發現疑惑 時,會與個案教師進行討論、澄清疑點。

研究初期,兩班學生皆對研究者與錄影機感到好奇,上課時會頻頻轉 頭看研究者,下課時候總要求研究者倒帶讓他們觀看,不過隨著觀察大約 兩、三次後,學生已習以為常,上課已不會回頭看錄影機,下課則是離開 教室,不似初期會一群人聚在研究者身邊,顯然教室裡研究者的存在,對 學生已逐漸習慣,甚至當研究者比較晚到教室,三年甲班的學生還會對研 究者說:「老師你今天比較晚來ㄟ」(log0401);六年己班的學生則會體貼 地將延長線置好,方便研究者錄影機器的使用。觀察過後,研究者從影帶 中詰取與研究主題相關內容,轉錄為文字,作為觀察資料。

除了上述將訪談與觀察的紀錄轉為逐字稿,以利後續資料分析用,且 為求資料的可信賴性,還採以下檢核方式:後續用電話、msn 等交換意見,

藉由不同時間不同方式的交談檢核。

參、文件蒐集

資料蒐集的目的在檢核與增強其他資料來源的證據,提高研究的可信 度。因此本研究也由研究對象,提供其他多元類型資料供以檢核。本研究 蒐集的檔案有以下二類:

一、正式檔案

學校總體課程計劃、社會學習領域課本、教學指引與習作、社會學習 領域開會紀錄、學校網頁。

二、個人文件

個案教師背景資料、教學檔案、學生作業與習作、研習資料、學期初 課程整合表、班級經營計畫表、教科書內容摘要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