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問題背景

新世紀的來臨,伴隨著高度科技化、自動化、網路化步履,人類身體活動與生活型 態必將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因此,世界先進國家均以建構完善的教育體系與具體執行 策略,來培養身心健康的國民(洪嘉文,2003)。依體育工作的目的和性格而分,體育 領域共有學校體育課程、社會體育、軍警體育、國際體育等(葉憲清,1986)。體育為 五育之一,在五育並重的學校教育方針中,其它的德、智、群、美等四育,分別由許多 教學科目承擔其責任。唯獨體育,是由學校課程中獨立出來的。體育教材此種能增進學 生身心健康及體能,並培養運動技術和良善社會行為的運動效果的教材特性,為學校課 程中任何一種教學科目功能無法取代(葉憲清,1999)。

學校體育課程,即是於學校教育的範疇中,所安排或設計的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及 運動團隊。因此學校體育課程是現代多元體育概念發展中的一部份,也是最具基礎性、

學習性的一環(翁志成,1992)。其目的旨在透過計畫性的身體活動,提升學生體適能 與運動技能水準,促其身心全面發展,能更有效能地進行各項學習活動,達到均衡發展 的學校教育目標(教育部,2002a)。由此可見,學校體育目的之落實與否,攸關我國教 育體系及體育運動推展之成效至深且鉅,更突顯其重要性。

葉憲清(1986)指出,學校體育課程內容多元,除了體育教學外,尚包含早操(課 間操)、校內外體育活動,與校隊組訓等學校體育課程。依據國內學校體育課程相關規 定,指出我國學校體育課程之內容可以歸納成三大領域:一、體育課:為各年級學生必 修的課程,拘束性非常強烈。二、校內活動比賽:例如早操、課外活動、體育表演、課 間活動、野外活動、健康檢查、體能檢測、校內比賽、運動會等。三、校外比賽(包括

校際對抗賽在內),它屬於對運動有興趣且有成就的少數校隊運動員的專利,完全是自 動參加。由此可知,學校體育課程內容多元且範圍廣泛,所有與學生身體活動有關之活 動大多包含在內。

為落實我國學校體育目的,教育部體育司(2002a)公布「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

關於學校體育問題評析包括:一、學生運動權需求日益殷切;二、學生體適能與健康水 準逐漸降低;三、體育課程及教學品質亟待提升;四、參與運動人口有待提高;五、學 校運動場地設施有所不足;六、優秀學生選手培訓制度尚待強化等問題。而學校運動設 施的充足與否、設計是否符合需要,正與學生的運動權、體適能的推廣、體育課的教學 品質、參與運動之人口息息相關。

運動場館數量的多寡、規模大小、使用率的高低、以及完善的科學管理,都足以反 映出國家體育運動發展的水準(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體委會],1999)。相同的道理,一個 學校當中運動場館的規劃與使用率,也足以反映出學校體育運動發展的水準,同時亦能 帶動學校教師、學生及社區民眾運動風氣,影響可謂相當深遠。而且,經由學校運動場 館之開放,不但可促進推展全民運動、加強社會教育、促進文化建設,使學校真正成為 社區文化之精神堡壘,亦可增加學校與社區結合之機會,促成雙方資源互惠共享,落實 社區整體營造(廖尹華,1998)。因此,妥善規劃學校運動場館對於提升學校或社區的 運動風氣有深遠的影響。

為了增加學生的運動機會,培養學生規律運動的習慣,教育部在 1999 年研定了「提 升中學生體適能中程計劃」(簡稱 333 計畫),並於同年試辦「學生體適能護照」(教育 部,1999)。希望藉由政府的推動,改善我國學生的體能狀況。推展學生體適能有以下 幾個目的,首先在教導學生瞭解促進健康的方法,不外乎保持良好的體適能,而為保持 良好體適能,就需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教育部,2001),其次為增加學生運動的機會,

能夠利用時間自主運動(張勳誠,2001)。因此學校提供良好充足的運動場地設施,吸 引學生從事運動,是推展學生體適能成功與否的關鍵(林木俊,1994)。可見從體育教 學、運動社團到體育班訓練及競賽,運動場地設施的良莠影響甚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學校當中運動場館的規劃與使用率,也足以反映出

學校體育運動發展的水準,同時亦能帶動學校教師、學生及社區民眾運動風氣,影響可 謂相當深遠(李宗鴻,2003)。因此,若希望藉由學校推動學生體適能,以養成學生終 身運動的習慣,則瞭解高中學校體育設施之使用現況,並謀求精進,是現階段重要的研 究項目之一。

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明白揭示:「消費者導向是二十一世紀必然的趨勢,能夠滿足 學生運動休閒的需求,才能讓學校體育有存在於學校的價值。」(體委會,1999,頁 65)。

由此可知運動場地設施對體育活動推展的成敗是息息相關的(田文政,1991),因此透 過檢視學校體育設施使用之現況,可使體育行政管理人員從相關的資訊中瞭解最迫切的 需求(劉碧華,1997)。

王春輝(2004)指出,許多以學生運動休閒為主題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專院校,對大 專院校學生而言,其選課自由,較無升學壓力,各類社團繁多,又有寒暑假期,因此對 於運動休閒有較多的選擇與利用。反觀高中學校體育設施及學生使用現況之相關研究則 較為少見。

然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已進入青少年後期,在生理、心理與社會關係方面的發展日 臻成熟,體育教育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身體素質與提升健康體適能水準,並發展個人運 動專長及養成規律運動之習慣,奠定畢業後能繼續從事運動之基礎。先進國家中,學生 體適能一直被高度的關注與重視,高中體育課程更是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教育部,

2009)。可見高中階段體育課程非常重要,往後看,銜接國中及青少年既有的運動習慣 和基礎;往前看,可往大學階段體育養成厚實體格與觀念(許淑莉,2009)。

過去研究顯示(陳柄楓,2006;許振明,1997;葉憲清,1986),學校體育課程之 主軸為學校體育課,因為其參與的人數最多,也是強制性的課程。其次是校內比賽活動,

參與人數最少則為校外比賽活動。而學校體育設施之於學校體育課之重要性,在於不僅 應設計並佈置合理的教學場地、設備、器材,同時也要配合學校體育本位課程之發展(吳 萬福,1982;潘義祥,2006)。除此之外,有關學校體育設施對於體育班訓練之影響,

則需有完善的場地使用規劃以及良好的場館經營理念,對設備有計畫的維護、保養,才 可讓運動團隊全心投入訓練(陳秉洋,2009;蔡金霖,1996;蔡崇濱,1996)。可見學

校運動場地的良窳,對於整體學校體育教學,影響甚深(蔡貞雄,1995;許振明,1997)。

國內學校體育所面臨的問題在於室內空間普遍不足,室外則又飽受風吹日曬雨林之苦,

對體育活動及教學極為不利,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障礙(陳建佑,2002)。

桃園縣是運動大縣,在推展體育運動方面不落人後(徐郁婷,2007)。為培育專業 運動人才,乃依據「國民體育法」第六條及「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規 定授權,訂定「桃園縣立中等學校體育班設置審查作業要點」(桃園縣教育局體育保健 科,2006),其中規定學校應具選定發展項目之專用場地及周邊附屬設備。因此,在縣 立高中必須配合教育局政策發展體育班的原則之下,校內現有場地如何兼顧體育課及體 育班訓練的使用,即成縣立高中皆需面對之課題。研究指出(李昱睿,2011;洪嘉文、

詹俊成,2005;徐郁婷,2007;教育部,2005;陳秉洋,2009;黃意玉,2010;詹俊成,

2003),訓練場地設施、器材不足,為目前國內體育班發展所普遍面臨的問題之一。訓 練場地缺乏專業性及使用性,或是訓練場地的老舊不敷使用,並未因成績突出而受上級 單位肯定,從而支持場地整修或補助,且政府每年度編列修繕學校運動場地設施之預算 有限,學校亦無預算整建學校運動場地。體育班發展蓬勃與否,場地為其關鍵因素,從 中可見學校體育設施於設校時整體長期規劃之重要性。

陳炳楓(2006)指出,學校硬體設施最能直接影響學生對運動的參與及訓練的意願,

場地的使用大多數以體育正課為優先,其次為運動代表隊使用,再則為各項競賽活動。

可見學校體育設施在體育課及體育班訓練使用上之衝突難以避免。然過去相關研究著重 於一般運動休閒設施使用滿意度的探討,例如運動公園、俱樂部、運動中心等設施使用 滿意度(方美玉,2005;李奕邦,2009;呂慧中,2008;邱文靖,2010;林忠穎,2009;

郭偉志,2010;陳詩彥,2009;曹維掌,2009)。而有關學生使用校內運動場地滿意度 的研究對象也是以大專校院學生為主(李宗鴻,2003;陳佑欣,2010;陳慧玲,2010),

高中階段有關學校運動場地設施滿意度的研究並不普遍,討論體育課與體育班訓練使用 之場地規劃更是付之闕如。

桃園縣從 2009 年起,陸續增設縣立高中,從 2009 年新設的大溪高中、壽山高中,

2010 年新設的大園國際高中,以及預計 2012 年招生的觀音高中,共計四所新設縣中。

其中不論是以國中校地改制的大溪高中、壽山高中、觀音高中,或是新建的大園國際高 中,在校內運動設施的規劃上,都應符合高中體育教育使用的需要,因皆為縣立高中之 故,亦須配合縣政府發展體育班之原則。故藉由研究瞭解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發

其中不論是以國中校地改制的大溪高中、壽山高中、觀音高中,或是新建的大園國際高 中,在校內運動設施的規劃上,都應符合高中體育教育使用的需要,因皆為縣立高中之 故,亦須配合縣政府發展體育班之原則。故藉由研究瞭解桃園縣立高中學校體育設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