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地位後,因企業為了持續成長,而擴大客群,將目標鎖定 30 歲以下的年輕客 群,並試圖將品牌年輕化,所以因「企業成長後的轉型」、「擴大年輕客群」,

使全聯廣告形式從工具性滿足到社會與心理性滿足;除了鞏固既有客群的好感度 與忠誠度,更試圖靠近年輕人,所以在呈現上因應「網路社群的普及」和年輕族 群「生活態度的變化」,而間接影響了廣告表現。此外,因環境不景氣、低薪等 社會現象,造成年輕人與其父母對於金錢價值觀的不同,因而不能主打年輕人省 錢,遂洞察年輕人心裡層面,即對未來的生活是充滿想像與憧憬;因此,廣告便 如同一面鏡子,其訴求與表現皆反應此現象,從而產生變化。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一、研究限制

(一)概化能力有限

本研究以超市龍頭全聯為個案,因其為近年零售業中,不管是營業額或 形象廣告上皆表現亮眼,令人印象深刻,遂將其作為探究零售業於廣告策略 的代表,從2006 年最初拍攝的電視廣告至 2016 年,描述全聯在這過程的廣 告策略與表現,並討論當時的社會現象,希望對此能更深入挖掘廣告背後的 動機。然而,在研究訪談中發現,雖然全聯現在的營運模式有點像在超市與 便利商店之間,但其實超市和便利商店,是不同的型態,像超市是提供家庭 整體需求的服務、便利商店則屬於個人便利性的服務;且鎖定的對象也不同,

便利商店七成多是男生,而超市則七成多是女生。因此,本研究所得到的結 論,其概化能力有限,不能推論至整體零售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深度訪談的受限

在廣告行為中組織化的傳播者,分別為廣告主(廠商)和廣告公司,

然而因為本研究再約訪廣告主的過程中,發生廣告主內部公關危機,而使 廣告主於內部考量後,不便接受訪問。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全聯廣告的轉變 上,只處理到廣告公司這個部分,並由於廣告公司因人員、時間因素,只 有一人為代表,接受研究者訪問;所以在論全聯廣告策略核心與執行上,

只能單就廣告公司的角度,去觀看全聯與社會變遷的關聯性。

二、研究建議

(一)其他自變項的選擇

本研究僅以「年代」與「經濟」做自變項代表社會變遷,建議後續研究 可以選擇社會變遷其他操作變項,如:政治、科技、文化等,探討這些背景 因素對全聯廣告形式的轉變有何影響;以及在這些背景因素下,全聯廣告形 式的轉變,如何影響全聯廣告表現等。此外,建議後續研究在經濟變項上,

能以「消費者物價指數」、「痛苦指數」來取代,本研究所採用的經濟成長 率;更接近消費者生活,並反映與消費者生活指標。,如此更能全面性解釋,

社會變遷下全聯廣告的轉變。

(二)研究素材的選擇

本研究以全聯「電視廣告」作為研究樣本,但隨著網路社群的普及,全 聯近年開始重視社群媒體的運用,意圖藉由其媒體特質,來接觸更多年輕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費者;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順應此趨勢,對全聯在近年於粉絲專頁或官網 上的行銷策略進行研究,如此對於全聯策略核心有更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

(三)不同業者

因本研究僅以全聯作為個案研究,其推論能力有限,因而建議後續研究 者,可針對不同型態業者的廣告策略,如便利商店、量販店等,加入不同立 場擴大研究,以更宏觀且全面的角度,作為修正或建構模型,探究零售業廣 告與社會變遷之間的關聯性。

三、實務建議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台灣社會變遷與全聯廣告之間的關聯性,通過最初 2006 年到 2016 年的電視廣告,做一個回顧與描述分析,試圖從中了解年代與其經濟 背景,是否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全聯廣告的轉變。然而從結果發現到,這兩個社 會因素對全聯廣告,選擇使用資訊式或轉換式廣告,並沒有影響;但對於全聯廣 告表現上,有間接的影響,意味著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發展,全聯的廣告表現,

會因應當時目標受眾的文化價值觀與消費行為,影響其訊息內容上的呈現。而這 對超市的行銷與廣告策略是有實質助益;在特定節慶或活動,廣告若要碰觸敏感 議題時,可採用KUSO 形式中的挪用、諧擬,以既有文本的符碼,將消費者帶入 情境,達到目的;另外,當廣告使用素人進行協同合作時,需注意文案內容的策 劃,以避免廣告訊息流於空泛、籠統,而無法引起共鳴等,都會影響到消費者對 品牌好感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于慧君(2010)。《快速消費商品之零售通路演變與影響之先期研究》。台北:

行銷流通管理研究報告。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榮章、劉咸昌(2009)。「全聯福利中心靠最低價立於不敗之地-低價天王-林 敏雄傳奇」。《今周刊》,645期,55-65。

王曉晴(2009)。「樸實全聯先生打造超市第一品牌」。《Cheers雜誌》103 期,20-27。

王沛娣(2003)。〈台灣廣告成長與經濟發展之關聯性研究 1962-2000〉。政治 大學廣電所。

王柏鈞(2010)。〈放膽搞怪!KUSO 文化與公共領域發展現況之分析〉。東 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王思樺(2013)。〈擬人化元素對隱喻廣告溝通效果之影響〉。銘傳大學企業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彩雲(2016)。「行動、直效、網路、展會廣告量明顯成長」。《動腦雜 誌》,3 月號,第 479 期。

王創緯(2016)。「史上第一次!台灣零售流通業2大天王破天荒同台,暢談

『通路變革』」。《Cheers雜誌》。來源:http://goo.gl/5BdVLU

白詩瑜(2012)。「全聯只賺 2%策略 榮登超市一哥」。《天下雜誌》,第 510 期。來源:https://goo.gl/53yWJU

中國文化大學工學院科技發展與人物編委會(2013)。《科技發展與人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北:華岡出版社。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2)。《2011華僑經濟年鑑》。台北:五南。

石武耕(2006)。〈Kuso:對象徵秩序的裝瘋賣傻〉。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 所碩士論文。

尤子彥(2016)。「就賣負能量!拆解全聯『鬼行銷』完勝術」。《商業周刊》。

來源:https://goo.gl/VIRiwi

任禮清(2014)。「全聯二代店起跑 嘉義就業中心11日協助徵才」。

《NOWnews》。來源:http://goo.gl/gcKBkU

伍衛民(2001)。〈廣告與社會文化價值關聯性探討—以時報廣告文化金像獎 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玉書、王純菲(2004)。《廣告文化學》。長沙:中南大學。

李佳瑩(2006)。〈報紙廣告中之台灣庶民生活影像:1950-1999〉。國立政治 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珠、蘇慧中(2013)。〈文化價值觀與廣告效果之研究〉。中華傳播學會 2013 年年會論文。

李至和(2016)。「連鎖業規模逆勢成長 產業趨勢M型化」。《聯合報》。來 源:https://goo.gl/3EKTc0

李釧如(2014)。「高度期待 進擊的全聯」。《動腦雜誌》。來源:

http://goo.gl/VVIwCs

李釧如(2015)。「全聯買松青,是買到一隻金雞母?」。《動腦雜誌》。來 源:http://goo.gl/EBwEsN

李天鐸(1991)。〈電視廣告與社會文化關係:商品/符號/意義〉。《當代》。

63 期,p.18-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麗珍、黃惠滿、李浩銑(2014)。〈方便抽樣和立意抽樣之比較〉。《護理 雜誌》。61 卷,3 期,p.105-111。

何瑞芳(2000)。〈隱喻式廣告效果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論文。

林筱玲、葉金燦(2008)。〈女性圖像與廣告之研究-以 1956-1970 台灣報紙醫 藥廣告為例〉。《師大學報》。53(2),p69-85。

林銘皇(2004)。〈汽車電視廣告中汽車、家庭與性別角色之變遷:1985- 2004〉。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心慧(2008)。〈比較電視、平面印刷與網路廣告媒體之行銷溝通效果與綜效〉。

《中華管理評論》。11(2),p1-31。

林瑞明(2012)。「全聯加入全日本超市協會『生活良好』系列商品登台」。

《蕃薯藤yam news》。來源:http://goo.gl/zLTBFR

林海(2014)。「全聯2代店 疼惜小農」。《蘋果日報》。來源:

http://goo.gl/h7z2zR

林祝菁(2016)。「林敏雄:全聯火力全開 營收衝千億」。《中國時報》。來 源:http://goo.gl/Zoh0Pe

林呈綠、黃振家、錢大慧(2009)。《台灣廣告 50 年:23 個關鍵時間點》。

台北:滾石文化。

祝鳳岡(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廣告學研究》。5,1-26。

祝鳳岡(1996)。〈廣告理性訴求策略〉。《廣告學研究》。8,85-112。

洪正芳(2004)。〈以焦點團體法探討病患在醫院門診的醫療照護服務需求—

以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馬道(2008)。「全球金融風暴對台灣的影響及省思」。《經濟前瞻》,第 121 期,p87-92。

夏學理、陳尚盈、黃肇璟、翁鵲旻(2011)。《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 北:五南。

徐靜儀(2002)〈廣告訴求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以網頁廣告為例〉。私立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郁翔(2003)。〈台灣地區企業廣告使用概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 所碩士論文。

周雅容(1996)。〈焦點團體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

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p.1-18。

周秩年、陳威珞(2015)。「TTR 台灣趨勢研究報告:廣告發展趨勢」。《台灣趨 勢研究》。來源:https://goo.gl/0gH2q4

周新富(2015)。《家庭教育學:社會學取向》。台北:五南出版。

周新富(2013)。《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

邱柏勝(2016)。〈青年薪水不進反退 1/4 大專學歷月領沒 30K〉。《中央 社》。來源:https://goo.gl/SUOGrc

柳婷(1999)。《廣告與行銷》。台北:五南。

洪郁真(2015)。「2015 台灣生活型態與價值觀有哪些轉變」。《動腦雜 誌》。來源:https://goo.gl/kJvkXC

吳紹瑜(2016)。「便宜也有好貨,全聯福利中心『顛倒行銷學』」。《小人 物》。來源:http://goo.gl/LVHmR8

吳淑瓊(1992)。〈焦點團體研究法〉。《研考雙月刊》。16(1):p.45-50。

孫秀蕙、陳儀芬(2009)。〈在總督府的陰影下:台灣廣告史論述回顧、性別 觀點的反思和研究芻議〉。《新聞學研究》。第98 期,p295-3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徐釗欽(2000)。〈Banner 不只是 Banner : WWW 橫幅廣告訊息內容分 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春祥 (1997)。 〈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 54 集,研 究論述,頁141-166,台北:政治大學。

許惠捷(2013)。「全聯 15年成長10倍的關鍵!」。《動腦雜誌》1月號,453 期。來源:http://goo.gl/B7rCiv

郭泰江(2009)。〈地方政府如何因應及解決之道〉。台中市政府全球金融風暴 經濟低迷自行研究報告,未出版。

郭又華(2015)。〈時間距離對隱喻廣告溝通效果之影響〉。銘傳大學企業管理 系碩士論文。

郭子苓(2015)。「全聯 便宜的秘密」。《商業周刊》,1430期。

郭岱君(2015)。《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台北:

郭岱君(2015)。《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台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