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以下就本研究的結果提出研究限制及不足之處,並針對不足的部 份提出建議,作為後來研究之參考。

一、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研究對象、研究設計及教學方法之影響,而有以下的限 制:

(一)研究對象上的限制

本研究篩選的受試者皆為研究者任教國小二年級寫字困 難學生,在研究對象上有區域性及年級性的限制。因此,研究 結果不適合推論至其他年級、其他地區或與受試者條件不相似 的學生上。

(二)研究設計上的限制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的交替處理設計進行,每一次 的學習成效都可能受上一次教學的影響,因此本研究結果可能 是兩種教學法相互影響所致。故如何控制這些變項對目標行為 的影響,以避免影響實驗結果是本實驗中的限制。

(三)教學情境的限制

本研究每節課所需教學時間為五十分鐘,上課時間為早自 修至第一節課的前 10 分鐘(8:00~8:50),教學方式為一對 二教學,並非一般學校普通班學習情境,故結論不適宜推論到 普通班級寫字困難學生寫字教學研究的情境上。

二、教學上的建議

(一)運用寫字策略教學法

本研究的寫字策略教學法從識字到寫字,都能確實執 行。研究結果也發現寫字策略教學法確能有效提升寫字困難學 生的寫字成效。因此,老師在教學時不妨參考本研究教學流 程,指導寫字困難學生學習寫字。

(二)設計寫字活動宜多元化

本研究的寫字策略教學法包含識字及寫字步驟,而寫字的 教學流程又包含了「手指描寫」、「補上缺少的部件」及「訂正 錯誤字」等活動,此多元活動設計不僅讓受試者喜歡上寫字課 程,也加深了他們對於字形結構的印象,甚至建立了筆順的概 念。故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建議加入多元的寫字活動設計,

讓學生透過不一樣的方式學習寫字。

(三)寫字活動可以競賽方式進行

本研究的寫字策略教學活動皆以競賽方式進行,過程除了 有趣好玩外,也能加快受試者的寫字速度。故建議未來的教學 設計除了活動多元外,也可以考慮以競賽方式進行寫字的教學 活動。

(四)針對字形給予立即的回饋

本研究的寫字策略教學法在「補上缺少的部件」及「訂正 錯誤字」等教學活動進行後,均立即針對受試者所寫出的字形 給予回饋;正確字形給予社會性增強,錯誤字形則立即訂正,

此確能提升他們的寫字表現。故建議未來教學時,不妨針對學 生所寫出的字形給予立即回饋,以加深他們對字形的正確記

(五)安排適量的教學字

本研究每節課的最高教學字量為 6 個字,一週的教學字 量為 12 個字;加上寫字策略法的實施,確實能提升寫字困難 學生的寫字能力。故老師在教學時,除了教學方法外,應留意 教學字數量是否適宜。

(六)增加錄影佐證

本研究在實驗教學期間,為避免影響學生上課的專心度及 好奇心態,並未將教學過程錄影存檔。建議未來教學時,可以 隱藏錄影設備的方式,紀錄上課的流程及學生反應情形。

三、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方向

1.本研究選取的教學字為二位受試者不會寫的高頻字,並未將實 驗字加以分類。未來研究可加入「六書」與寫字策略間的關係,

如探討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與不同寫字策略間的學習效果 是否有差異。

2.本研究發現寫字策略教學法對寫字困難學生字形學習具有成 效。建議未來研究可比較不同的教學法,探討不同的寫字教學 策略對寫字困難學生學習之成效。

(二)研究時間

本研究為不影響受試者普通班上課時間,選擇早自修至 第一節的前10 分鐘(8:00~8:50)為教學實驗時間。但有時 受試者仍會因為班上第一節有活動而顯得心浮氣躁。建議未來 的教學實驗時間可安排一個完整不跨節數且不影響普通班級 上課的時間,以利課程順利的進行。

(三)研究對象

1.本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建議未來研究也許可以 不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比較不同年級學生在接受寫字策 略教學法後,其學習效果是否有差異。

2.本研究對象為寫字困難學生,建議未來可以不同障礙類別的學 生為研究對象,比較不同障礙類別學生在接受寫字策略教學法 後,其學習效果是否有差異。

(四)教學材料

1.本研究選取的教學字為二位受試者不會寫的高頻字,但仍難以 排除實驗保留期間在班上習得相同的的字形。如何將這樣的教 學因素降至最低,或選擇完全沒教過的字是未來研究可以進行 的方向。

2.本研究自編的寫字測驗只有「聽寫」及「看注音寫國字」兩項 分測驗,測驗題型為字形概念。建議未來研究可增加字義的題 型,以了解寫字策略教學對字義學習的影響。

(五)教學程序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法的交替處理實驗設計,在每節課中,

會交換兩種教學法的實施順序。此可能會造成受試者預期下一 個教學法類別,而影響學習的心情。故建議未來研究可採用隨 機安排方式,避免預期心態影響受試者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瓊珠(2001):台灣地區讀寫障礙研究回顧與展望。國家科學委員會 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4),331-344。

丘慶鈴(2003):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李連珠(1995):台灣幼兒之讀寫概念發展。幼教天地,11,37-68。

李瑩玓(2001):國小寫字困難學童與普通學童寫字相關認知能力之分 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瑩玓(2004):寫字困難學生寫字特徵之分析。師大學報,49(2),

43-64。

李安世(2006):漢字部件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寫字困難兒童抄寫效果之 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吳玉珍(2004):國小二年級遠端抄寫困難兒童認知能力之研究。屏東 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市。

吳亭芳、陳明聰、陳麗如(2003):運用電腦科技改善學習障礙學生的 書寫困難。特殊教育季刊,86,1-9。

吳敏而、魏金財(1993):小學國語課文字彙數量、次序的安排與比較 分析。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吳雅婷、巫宗蓉、何配珍(2000):報告老師,您把寫字教學變有趣了!

特教園丁,15(3),39-44。

林千惠(2000):國小低年級學童書寫問題之診斷研究。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林千惠(2001):重視國小學童的書寫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1,30-35。

林千惠、方淑秋、黃真真、鐘玲君(2000):台中市國小低年級學童書 寫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8,131-160。

林素貞(1998):國小一年級中文讀寫障礙學生字詞學習特質之研究。

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185-202。

洪清一(1994):淺談指導特殊兒童學習語文之策略。特殊教育論文集,

63-94。花蓮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胡永崇(2002):學習障礙學生的寫字與作文教學。屏師特殊教育文集 (四),1-40。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高麗芷(1994):感覺統合-上篇-全腦開發篇。台北:信誼。

張慶龍(1997):從新修訂國語科課程標準的實施談筆順、筆畫的指導。

中國語文,478,89-93。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許淑娟(1995):台南市低年級學童錯別字之分析。國語文教育通訊,

10,61-83。

郭勇佐(1997):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口語、書寫教學,特教園丁,

12(3),12-15。

黃秀文(1997):小學一年級學童書寫型式與概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師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報,3,121-154。

黃瑞琴(1997):幼兒讀寫蒙發課程。台北:五南。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五南,台北。

陳玉英(1994):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國語科錯別字出現率及學習行為調 查分析。國小特殊教育,16,29-35。

陳美文(2002):國小讀寫困難學生認知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慶順(1999):識字困難學生與普通學生識字認知成分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坤堂(2002):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的補救教學。國小特殊教育,

33,1-8。

楊坤堂(2003):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認識與教學。台北市立師院 特殊教育中心。

楊坤堂(2004):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心理出版社,台北。

葉德明(1999):漢字「認讀」、「書寫」之原理與教學。華文世界,94,

23-35。

劉興漢(1987):國小學生學習寫中文字錯誤之分析:個案研究。教育 與心理研究,10,189-198。

錡寶香(2006):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台北:心理。

二、西文部份

Berninger, V. W. & Ruberg, J. (1992). Relationship of finger function to beginning writing: Application to diagnosis of writing disabilities.

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 34, 198-215.

Berninger, V. W. (2000).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by hand and its connections with language by ear, mouth, and eye.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20, 65-84.

Clay, M. M. (1975). What did I write? Beginning writing behaviour.

Auckland: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Cornhill,H., & Case-Smith, J.(1996). Factors that relate to good and poor handwriting.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50(9), 732-739.

Dennis, J. L., & Swinth, Y. (2001). Pencil grasp and children’s handwriting legibility during different-length writing task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55, 175-183.

Dobbie, L., & Askoy, E. N. (1995). Progress of handwriting research in the 1980s and future prostec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8, 339-351.

Fuchs, D., Mock, D., Morgan, P. L., & Young, C. L. (2003).

Responsiveness to Intervention: Definition,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nstruct.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8, 157-171.

Goodman, Y. M. & Altwerger, B. (1980). Reading : How does it begin. In G. S. Pinnel(Ed.) . Discovering Language with children (81-85).

Urbana:NCTE.

Graham, Steven; Harris, Karen R.; Larsen, Lynn (2001).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Writing Difficultie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Retrieved from http://www.ldonline.org/ld_indepth/writing/dysgraphia.html,2006,10

,14

Hallahan, D. P., Kauffman,M. J., & Lloyd, J. W. (1999). 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disabilitie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Jones, S. (2002). Accommodations and Modific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Handwriting Problems and/or Dysgraphia. Retrieved from http://www.ldonline.org/ld_indepth/writing/dysgraphia.html,2006,10 ,14

Keller, Melissa (2001).Handwriting Club: Using Sensory Integr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Handwrit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ldonline.org/ld_indepth/writing/dysgraphia.html,2006,10 ,14

LDA of Minnesota (2005). Dysgraphia Defined. NetNews. Volume 5, Number 3. 1-4 . By:Learning disabilities Association, Minneapolis, MN.

Lerner, J. W. (2000).Learning disability: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7th ed.) NY:Houghton Mifflin.

Liberman, E. J. (1985). Name writing and the preschool chil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Arizona.

Lie, Kim G; O’Hare, Anne; Denwood, Sheena (2000). Multidisciplinary support and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specific writing difficulties.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Volume 27, No. 2.

93-99.

Mercer, C. D., & Mercer, A. R. (2001).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s.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Pellegrini,A. D., & Galda, L. (1993). Ten year after: A reexamination of symbolic play and literacy research.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8, 163-175.

Schneck, C. M. (1991). Comparison of pencil-grip patterns in first graders with good and poor writing skil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45(8), 701-706.

附錄一:自編寫字評量(範例)

一、聽寫:

(一)傳統寫字教學法

(一)傳統寫字教學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