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一、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問卷透過該產業的各大型企業,經由委託各經理人的協助,發放 台灣各地區,涵蓋台灣北中南各縣市,由於發放範圍廣大,若更進一步請各企業 之經理人提供業務人員之績效評估,受到人力、時間等因素限制下難以負荷;且 考慮到各公司基於業務機密的理由,也不易提供。故在樣本選取上,僅以快速流 通消費品業之業務人員作為問卷施測對象,來收集所需資料。只有單面向的自評 資料,缺乏雙面向的檢核資料,導致所收集之工作績效資料不夠客觀。

(二) 問卷編制

63

在問卷設計上有引用學者所發展出來的量表,雖然都已經由國內外許多 學者在信度及效度上的實證支持,但因應各不同產業之差異,而造成結果有些偏 誤。

(三)問卷填寫限制

由於本研究之產業中,未有單一企業可提供足夠樣本數來進行研究,故 本研究樣本收集來源,為台灣快速流動消費品產業中之三家企業,透過經理人協 助發放給各企業在職業務人員,故受測者所接觸之市場、企業文化、教育訓練方 式等受到地區上、人文上等差異之影響,故可能有其他變數會造成交叉影響或干 擾,本研究架構並未將其納入本研究中。

二、後續研究建議

(一)使用二維品質模式

狩野紀昭 (1984)提出二維品質模式,主要理念認為當顧客感覺品質要素充 足時,未必會感到滿意,有時反而會造成不滿意或沒有感覺。他將服務品質區分 為五大類:

1. 魅力品質:該要素充足時,會令顧客滿意度提升;而不充足時顧客只會 感到無所謂或勉強接受,不會造成不滿。

2.一元品質:此要素具備時,會令顧客感到滿足及滿意度提升

;若不充足時

則會造成顧客的不滿。

3.當然品質:此要素充足時,顧客認為是應該的;但不充足時,會造成顧客 的不滿。

4.無差異品質:該品質要素不論充足或不充足,都不會令顧客的滿意度提升 或感到不滿。

64

5.反轉品質:此要素充足時,反而會造成顧客的不滿;但不充足時,反而會 使顧客滿意。

後續研究者可使用二維品質模式找出產業中所提供的服務屬於何種模式來 找出產業中對顧客滿意最關鍵之影響變數來探討。

(二)加入情感領域

本研究教育訓練構面未設計情感領域之問項,後續研究者可進一步討論,

是否透過情感領域的教育訓練後,對工作投入或是對工作績效是否有更顯著之影 響。

(三)以工作投入做為中介項

本研究結果,與透過文獻探討之前學者對於研究教育訓練對工作投入的影 響,與教育訓練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證實,均有顯著影響該變數。但更進一 步發現,並沒有學者針對教育訓練、工作投入、工作績效三者間相關之研究,是 否能以工作投入做為中介項將三要素連結探討之。盧淑娟(2009)在工作滿意與工 作關係之影響:以工作投入為變項的論文中,以楠梓加工出口區製造業之員工為 受測者,並將工作投入為中介項探討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關係之影響,發現工作 投入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中介項,故得知工作投入對工作績效之影響為顯 著。收集以上觀點提出本研究未來研究建議,驗證是否工作投入具備教育訓練與 工作績效之中介效果。

6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世榮(1999)。行銷學原理(第八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余煥模(1986 年)。職業訓練在未來經社發展中的角色,就業與訓練,第三卷,

第一期,1。

久米勝(1970)。職能別教育訓練。東京:有斐閣。

王文義(1987)。百貨公司的明日。台北:作者自行出版。

王之弘、卓為智編譯 (2002)。現代商業管理。台北縣:高立圖書公司。

行政院主計處(2001)。第七版「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9)。統計資料。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朱志明(2005)。壽險業務人員教育訓練與業務績效相關性之研究:以某壽險公司 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宋世雯(2000) 。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杜佩蘭(2006)。醫師的雙重專業衝突-本質、前因及後果。國立中山大學,人力 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在昊(1979)。新人事管理。漢城:日新社。

李江山(2003)。大陸汽車廠員工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的評價對工作投入影響之探 討。國立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業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長貴(2000)。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台北市:華泰。

66

李新鄉(1992)。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黛華(2002)。教育行政人員之教改壓力、工作投入及績效表現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阮宏恩 (2009)。影響業務人員客戶關係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快速流通消費品產 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明隆(2000)。 SPSS 統計運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啟瑜(2002)。員工教育訓練時數與其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某半導體封裝 測試公司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財丁(1993)。業務人員心理學。台北:學英出版社。

林震岩(2007) 。多變量分析︰SPSS 的操作與應用。台北:智勝出版社。

洪榮昭(1986)。人力資源發展。台北:遠流。

狩野紀昭、瀨樂信彥、高橋文夫、新一(1984)。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ly。陳俊卿譯 (1985)。有魅力的品質與應該有的品質。品質管制月刊,

第二十一卷,第五期,33-41。

高宜君(2003)。銷售人員對新產品銷售任務之承諾。元智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高熊飛編譯(1980)。Kotler Philip 著。行銷管理/分析、規劃與控制。台北市:

華泰。

許士軍(1981)。現代行銷管理(三版)。台北市:帝略印書館。

許世雨、李長晏、蔡秀涓、張瓊玲、范宜芳(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

67

五南文化事業機構。

陳建佑(2000)。員工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昭儒(2003)。工作動機、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某鋼鐵公司 KT 廠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程德貞(1999)。訓練模式與其成效之關係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實踐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英忠(1990)。產業結構變動下的服務業教育訓練體系。就業與訓練,第 8 卷,

第 3 期,16-20。

黃英忠(2007)。人力資源管理概論。高雄市:麗文書局。

黃英忠(2007)。人力資源管理。高雄市:三民書局。

黃姬棻(2009)。護理人員之薪資制度與領導風格知覺對工作績效之影響-組織 承諾及工作投入之中介效果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麗安(1990)。壽險業展業人員教育訓練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力彥(2001)。團隊績效獎勵制度知覺對於員工薪資滿意度與工作態度之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心美(2006)。壽險業務人員之教育訓練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某壽險公司為 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68

鄧欣怡(1999) 。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義務張 老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潘韋汝(2006)。影響壽險業務人員績效的因素探討,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盧淑娟(2009)。工作滿意與工作關係之影響,以工作投入為變項,國立高雄大學 經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文亮(2002)。志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育芬(2003)。企業內部行銷做為、績效評估方法、授權、公司顧客導向策略 與員工顧客導向關係之研究-以不動產經紀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69

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2, 117-132.

Anastasi, A. (1988). Psychological Testing.(6th ed.) Macmillan.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Anderson, Erin & Richard L. Oliver (1987). Perspectives on Behavior-Based Versus Outcome-Based Control System. Journal of marketing, 51(4), 76-88.

Anthony, William P., Pamela L. Perrewe, & K. Michele Kacmar (1993).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Bagozzi, Richard P. (1978). Salesforce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as a Func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5, 517-531.

Blau, G. J. (1985). The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Career Commitmen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8, 277-288.

Chevalier, R. D. (1993), The Salesperson as Consultant. American Salesman, 38(11) , 22-24.

Choi, F.D.S., & Muler (1992).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Englan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ooper & Schindler (2006).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ravens, David W., Thomas N. Ingram, Raymond W. LaForge, & Clifford E. Young (1993). Behavior-Based and Outcome-Based Salesforce Control Systems.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47-59.

De Cenzo, D. A., & S. P. Robbins (199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Dubin, R. (1956). Industrial Worker' Worlds: A Study of the Central Life Interests of

70

Industrial Workers. Social Problems, 3, 131-142.

French, Wendell L. (1994). Human Resource Mamagement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George, William R. (1990). Internal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partnership in Developing Customer-Conscious Employees at Every Leve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 63-70.

Gronroos, C. (1990). 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Managing the moment of

Truth in Service Competition. Lexingtin,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Hallier, J., & Butts, S., (1999). Employers’ Discovery of Training: Self development, Employability and the Rhetoric of Partner-ship. Employee Relations, 21 (1).

Heer Joseph P.,( 1992). Sales Training – Is It the Problem?...Or… The Solution?

The AmericanSalesman, 37 (6), 6-10.

Jack Halloran (1983). Applied human relations: An organizational approach (2nd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Jackson Jr. D. W., & W. H. Cunningham (1988). Selling: The Personal Force in Kane, V. E. (1976). 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18,

41-52.

Kanungo, R. N. (1979). The Concepts of Alienation and Involvement Revisit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1), 119-138.

Kanungo, R. N.(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341-349.

Kinnear, T. C., & Bernhardt, K. L. (1990).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3rd ed.).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 Little, Brown Higher Education.

Kolt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10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Lawler, E.E., & Hall, D.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71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 305-312.

Lefferts John, (1992). The Last Shall Be First. Manager’s Magazine, 67(12), 18-24.

Likert, R. (1932). A technique for measurement of attitude. Archives of Psychology, 22, 140, 1-55.

Lodahi, T. M., & Kejner, M.(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4, 24-33.

Marcus, B. H. (1975). Modern marketing (1st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Market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Maurer, J.G. (1969). Work Role Involvement of Industrial Supervisors. East Lansing:

MSU Business Studies.

Nadler, L.(1970).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s. Houston, Texas: Gulf Publishing Co.

Noe, R. A., & Schmitt, N. (1986). The influence of trainees' attitudes o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Test of model. Personnel Psychology, 39, 497-523.

Ostrom, A., & D. Iacobucci (1995). Consumer Trade-O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9(1), 17-28.

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 L. L. Berry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 41-50.

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 L. L. Berry (1988).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es in the Delivery of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2, 35-48.

Patchen, M. (1970). Participation, achievement, and involvement on the job.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aullay, M., Alliger, M., Stone-Romero, M., & Eugene F. (1994).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72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2), 224-229.

Peterson, C. A. (Ed.), M. D. Wright & B. A. Weitz (1984). Selling: Principle and

Methods. Homewood: Irwin.

Philip Kotler (1986).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3rd ed.). Englewood Cliff, New Jersey:

Philip Kotler (1986).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3rd ed.). Englewood Cliff, New Jerse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