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高齡失智者友善社區環境設計準則

第二節 社區環境

準則內容分為「街道布局」、「建築型態」和「環境線索」共三大要項,再進 一步分述辨識性、安全性、可及性、社會支持性、舒適性和熟悉性應注重之內容,

期望能讓高齡失智者在熟悉友善社區環境中,受到尊重、安心與安全的生活。

壹、街道布局

一、一般原則

街道應有主次之分,高低差與寬敞的步行空間影響著社區安全性,人行 道與自行車道應分離,具有足夠的座椅可讓高齡者休憩,社區環境整齊且無 太多標誌與廣告牌,以利高齡失智者辨識環境,複雜的空間元素則容易使失 智者對空間產生困惑,甚至影響方向感,深色或有複雜花紋的鋪面容易使失 智者產生視幻覺,透過對於高齡失智者熟悉的地標或清楚之指標,能幫助高

103

齡失智者在社區中活動,關懷據點與友善商店則能讓失智者更融入社區中生 活。

二、環境設計準則 1.辨識性

施行策略

a.具有簡易明瞭、清晰、顏色分明且無眩光的指標系統(如:公共廁所 人形標誌等)。

b.岔路或道路端點設置標誌或地標可助於辨識。

c.街道深度避免看不到盡頭。

d.街道應有不同社區中的自我特色。

[立意說明]

a.能有效幫助高齡失智者辨認其的方位。

b.能有效幫助高齡失智者明確自己的位置與確定自己的路線。

c.幫助高齡失智者掌握社區環境,避免無目的性的遊走。

d.避免因過於雷同的街道產生混淆甚至迷失方向。

圖 5-1 a.清楚之指標系統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2 b.道路標誌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3 c.可見道路盡頭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4 d.街道具特色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104

2.安全性 施行策略

a.街道應採用主到次的層級,以確保行走安全。

b.人行道必須要寬敞並無燈箱、機車等障礙物。

c.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必須分離。

d.交叉入口應有適當的提示聲。

e.人行道鋪面為平整、防滑、無反光的材質,且具有顏色反差的邊界。

f.社區環境中的舖面無讓高齡失智具有幻覺之配色與圖案(如具有花紋 及圖騰等)。

g.轉角處應減少遮蔽物。

h.社區中應具有足夠的照明設備。

i.街道尺度過大的時,應提供足夠的綠燈秒數,使失智高齡者安心行走。

[立意說明]

a.有助於高齡失智者選擇安全的路徑。

b.避免摔倒不便於步行。

c.避免擔心摔倒造成高齡失智者恐慌。

d.增加社區中活動之安全性與高齡失智者外出之安全感。

e.避免摔倒或產生視幻覺而導致不敢穿越。

f.避免產生視幻覺錯認為黑洞或水池而導致不敢穿越。

g.增加視覺穿透性以了解社區環境,增加安全感。

h.避免摔倒之情形。

i.避免擔心來不急穿越馬路而有摔倒之情形。

圖 5-5 a.街道具主次層級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6 b.寬敞順暢之人行 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7 c.自行車與人行道 分離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105

圖 5-8 e.防滑無反光鋪面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9 f.無複雜配色或花 紋之鋪面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10 g.轉角處視覺穿 透少遮蔽物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11 h.照明充足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12 i.道路有充足人 行穿越秒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3.可及性 施行策略

a.依目前長照 2.0 政策,在 1 個中學學區的範圍,約 30 分鐘的路程,可 結合現有限資源下,達到想要的目標。

[立意說明]

a.可提供高齡失智者醫療、照顧、支援等需求之設施。

4.社會支持性 施行策略

a.社區環境中提供友善商店,可讓失智長者自行去採買物品。

b.倡導民眾對失智症之認識與接納,尤其是社區關懷據點的建構。

c.針對社區失智長者有特殊需求,應告知申請管道,於能力許可下,協 助增設。

[立意說明]

a.增加高齡失智者自理能力,以減緩病情惡化。

b.幫助高齡失智者與社區的互動,提升活動力與生理支持,以達到在地 老化。

c.幫助高齡失智者在地老化。

106

圖 5-13 a.友善商店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14 b.失智症宣導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5.舒適性 施行策略

a.社區環境中應設置足夠的座椅可讓高齡失智者進行休憩(每 100 公尺 設置一個座椅)。

b.環境應整齊,無太多標誌與廣告牌。

c.街道應提供行道樹遮蔭。

d.街道舖面形式避免黑色,失智者會以為是黑洞不敢行走。

[立意說明]

a.因應高齡失智者步行狀況,提供適宜之休息停留空間。

b.簡單易懂的環境,有助於高齡失智者辨識環境,避免產生困惑或不安 全感。

c.提高步行空間的品質,增加社區活動之機會。

d.避免產生視幻覺,甚至產生不安的感覺。

圖 5-15 a.座椅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16 b.環境元素不複雜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107

圖 5-17 c.具行道樹遮蔭 之街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18 d.黑色鋪面(應避 免)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19 d.均勻之鋪面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6.熟悉性 施行策略

a.社區環境中應建立熟悉與易於理解之設施。

b.社區應以步道連接公園、宮廟、日照中心等公共設施,形成熟悉步道。

[立意說明]

a.避免產生困惑甚至迷失方向。

b.有助於讓高齡失智者腦中建立清晰的地區全貌。

圖 5-20 a.國父紀念館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21 b.連接公園之步 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108

三、街道布局模擬圖及注意事項

1.具有簡易明瞭、清晰、顏色分明且無眩光的指標系統(如公共廁所人形標 誌等)。

2.岔路或道路端點設置標誌或地標可助於辨識。

3.街道深度避免看不到盡頭。

4.街道應有不同社區中的自我特色。

5.街道應採用主到次的層級,以確保行走安全。

6.人行道必須要寬敞並無燈箱、機車等障礙物。

7.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必須分離。

8.交叉入口應有適當的提示聲。

9.人行道鋪面為平整、防滑、無反光的材質,且具有顏色反差的邊界。

10.社區環境中的舖面無讓高齡失智具有幻覺之配色與圖案(如具有花紋及圖 騰等)。

11.轉角處應減少遮蔽物。

12.社區中應具有足夠的照明設備。

13.街道尺度過大的時,應提供足夠的綠燈秒數,使失智高齡者安心行走。

14.社區環境中提供友善商店,可讓失智長者自行去採買物品。

15.社區環境中應設置足夠的座椅可讓高齡失智者進行休憩(每 100 公尺設置 一個座椅)。

16.環境應整齊,無太多標誌與廣告牌。

17.街道應提供行道樹遮蔭。

18.街道舖面形式避免黑色,失智者會以為是黑洞不敢行走。

19.社區環境中應建立熟悉與易於理解之設施。

20.社區應以步道連接成公園、廟宇、日照中心等公共設施,形成熟悉步道。

109

貳、建築型態

一、一般原則

建築型態將分為建築形式和建築界面兩部分,在建築形式中,商店特色 風格明確且照明充足,建築物立面及色彩應使高齡失智者容易了解其用途,

有助於失智者辨識環境。除了建築外觀應明確,也應該考量失智者記憶方面 的問題,增加歷史場域(例如: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的可及性,並提 供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老人住宅…等福利設施,甚至圖書館、美 術館或博物館具有適合失智者的活動,幫助高齡失智者與一般大眾接觸,進 一步達到在地老化。至於建築界面部分,出入口平順減少高低差,應避免車 道噪音,進入室內盡可能使用軟材質,避免門口有聚光燈。

二、環境設計準則 1.辨識性

施行策略

a.日照中心造型溫馨能表達第二個家的意象,以減少高齡者排斥性。

b.商店建築應是風格明顯,表達其用途。

c.社區內應設置標誌性、具有特色的機能場所。

d.新建的建築物型態創新與傳統建築應調和。

[立意說明]

a.熟悉的風格能增加高齡失智者對環境的辨識。

b.對高齡失智者而言能理解的建築,有助於判斷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

c.地標有助於明確高齡失智者自己的位置與確定自己的路線。

d.熟悉的風格能增加高齡失智者對環境的辨識。

圖 5-22 a.日照中心具第 二個家之空間氛圍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23 b.商店風格明顯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24 c.標誌性機能場 所(宮廟)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2.安全性 施行策略

a.商店照明應足夠,建議照度應達 2000-3000(Lux)。

b.人行道照明應採用類自然光之照度 100-300(Lux)。

110

[立意說明]

a.商店照明足夠,能提供適宜之購物環境。

b.降低摔倒之情形,可減緩情緒躁動的症狀。

3.可及性 施行策略

a.步行可及(約離自宅 500 公尺)之生活範圍設有診所、健康服務中心或 簡易醫療站。

b.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與市場等建築場所,應讓高齡失智者容易抵達。

[立意說明]

a.提供日常護理之資源。

b.滿足高齡失智者日常生活活動所需。

圖 5-25 a.診所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26 b.交通便利之市 場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4.社會支持性 施行策略

a.社區環境中提供關懷據點。

b.建立高齡失智相關諮詢站/中心,提供失智症症狀、支援設施(包括:

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等)、老人住宅…等資訊及協助。

c.設置失智咖啡廳/茶館等空間,提供給家屬及高齡者交流空間。

d.商店為友善商店可提供滯留迷路之失智症長者,且通知家屬。

e.運用區域聯盟概念建立友善單位支持,可善用博物館、美術館…等空 間。

[立意說明]

a.提供高齡失智者與其照顧者活動的空間。

b.幫助照顧者照顧高齡失智者。

c.幫助高齡失智者在地老化,並增加社區凝聚力。

d.幫助高齡失智者在地老化,並提高其在社區活動的安全性。

e.幫助高齡失智者與民眾交流的機會。

111

圖 5-27 a.關懷據點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28 c.咖啡廳提供高 齡失智症諮詢服務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29 e.博物館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5.舒適性 施行策略

a.建築物內部應通風採光良好,且達到無障礙環境之考量。

[立意說明]

a.建立對高齡失智者便於使用之空間環境。

6.熟悉性 施行策略

a.社區環境中應建立具有熟悉性的建築,如:歷史建築。

b.傳統商店街提供高齡者記憶的延續。

[立意說明]

a.避免高齡失智者對環境感到困惑,甚至迷路。

b.有助於融入社區環境。

圖 5-30 a.歷史建築四四 南村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5-31 b.傳統商店街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112

三、建築形態模擬圖及注意事項-1 建築形式

1.日照中心造型溫馨能表達第二個家的意象,以減少高齡者排斥性。

2.商店建築應是風格明顯,表達其用途。

3.社區內應設置標誌性、具有特色的機能場所。

4.新建的建築物型態創新與傳統建築應調和。

5.商店照明應足夠,建議照度應達 2000-3000(Lux)。

6.人行道照明應採用類自然光之照度 100-300(Lux)。

7.步行可及(約離自宅 500 公尺)之生活範圍設有診所、健康服務中心或簡易醫 療站。

8.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與市場等建築場所,應讓高齡失智者容易抵達。

9.社區環境中提供關懷據點。

10.建立高齡失智相關諮詢站/中心,提供失智症症狀、支援設施(包括:日間

10.建立高齡失智相關諮詢站/中心,提供失智症症狀、支援設施(包括:日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