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

在文檔中 中國大陸反壟斷法之研究 (頁 16-29)

第二章 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與宏觀調控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

1949 年大陸新政權成立後的前 30 年,中國大陸政府一直推行計劃 經濟,因嚴重束縛經濟活力與發展的速度,故於20 世紀 70 年代末對 此體制進行改革,1978 年先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1984 年改革由鄉村移至城市;1992 年大陸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的改革方向:2003 年 10 月大陸進一步明確此體制之目標與任 務,目標為:「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 籌人與自然和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 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 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 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與統籌」;主要任務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 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 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 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 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 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按預定計劃,到

2010 年大陸將建立起比較完

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至2020 年則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

第一項 從計畫經濟體制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變革2

2 金河禄,经济行政的结构及其法律控制-中韩两国比较研究,页 36-38,法律出版社,2006 年

一、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走社會主義發展路線,實行計劃經 濟體制,此體制影響和制約社會生產力之發展。

二、1976 年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 年 12 月召開 11 屆 3 中全會,大陸 開始全面又有系統的經濟體制改革,此際,持續深入對外開放,

經濟制度的基礎即生產資料所有制,由國家所有制及勞動群眾集 體所有制,發展為併有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中外合資(合作)

等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所有制結構;而通過經濟規律發揮作用 的「市場機制的自律性調節」,已成為中國大陸國家組織建設及實 現資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

三、大陸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之歷史發展過程:應係以鄧小平 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所創立;1992 年春大陸改革總 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南巡講話中提出「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 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 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 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 富裕」3,此係大陸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1992 年末 大陸共產黨第14 次全國代表大會,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正式確定為大陸共產黨的基本政策目標,並建議全國人大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寫入憲法。1993 年第 9 屆全國人大會第 2 次會 議,正式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寫入大陸《憲法》4,完成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大陸的確立過程。

四、其後,致力於造就活力之市場經濟主體,並使之多元化(如國有 企業轉讓、股份制改造、設立合資企業及外資企業等改革開放、

企業產權制度改造、全民所有制企業產權制度改造,實現企業所 有權與企業經營權的分離等),而形成企業競爭氛圍,並有與之相 適應之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供求機制、風險機制等之建立;另 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自律性調節的積極作用,須有合理統一的市 場規則,故自 1993 年以來,努力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建 設,已基本構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目前在大陸已經 制定並實施有關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不僅有《公司法》、《私營

3 金河禄,经济行政的结构及其法律控制-中韩两国比较研究,页 36,法律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 7 條-憲法第 15 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 濟。國家通過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展。」

「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破壞國家經濟計劃。」修改為:「國家實行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經織或者個人擾亂社 會經濟秩序。」

企業法》、《合夥企業法》、《企業所得稅法》用於規範市場主體;《計 畫法》、《銀行法》、《外匯管理法》、《價格法》等用於規範國家宏 觀調控的法律;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品質法》、《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法》等用於規範市場管理的法律;

另還有《保險法》和《失業保障法》等用於規範社會保障的法律。

第二項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基礎理論

第一款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概念 之闡述5

一、「社會主義」:

在大陸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照搬馬克斯、列寧關於社會 主義論述,「生產資料公有制、消除商品和貨幣交換、計劃生產、各盡 所能按勞分配原則」此階段係公有制、計劃經濟,是無產階級專政制 度;第二階段,社會主義採取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將兩者 相結合之經濟制度,為毛澤東領導時期之主張,惟仍受傳統社會主義 模式之束縛與限制,未突破蘇聯僵化之社會主義模式;第三階段,是 在11 屆 3 中全會(1978 年)後,鄧小平提出建設有大陸特色社會主義 理論,據鄧小平理論認為社會主義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社會主義是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最終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

(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 體制和其他各方面的體制。

(三)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

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二、「社會主義經濟」:

即係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或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歸至聯 合勞動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種經濟的社會形式;是決定社會主義根 本經濟制度的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該階段係實行公有制為 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占有主體地位的經 濟,要確保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資本在社會資本總量中占優勢,要 保證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指 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和關鍵領域,主要包括:1.涉國家安全的行 業,如國防、航太工業;2.自然壟斷行業,如森林、石油、天然氣、煤

5 曹平、高桂林、侯佳儒着,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新探索,页 181-187,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

炭及其他重要礦產之開發與冶煉;3.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

如鐵路、海運、航空、城鄉公用事業、金融業等;4.支柱產業和高新技 術產業中的骨幹企業),對整個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兩方 面:1.是促進國民經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2.是保證國民經濟能夠 健康地運行,並具良性循環,以避免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無序競 爭造成的社會資源的浪費,並使國有經濟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導向和 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發揮有效的控制作用。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是一個既能保留社會主義傳統,又能反映社會主義在經濟制度方 面重大變革的概念,它首先是由德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爾弗勒德.韋伯

(Alfred Weber;1868~1958)於 1950 年提出的,德國的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理論認為,生產資料所有權雖然歸國家或勞動者集體所有,但其 具體的管理者不是中央,而是企業或勞動者自身,即企業生產計劃的 制定和對企業所有生產過程的控制,都由企業或勞動者來實施,惟仍 有以計劃形式存在的國家控制,盡可能於小範圍內;生產資料並不一 定全歸國家或勞動者集體所有,尚有很多生產資料可以被個人所佔 有,此仍須依賴市場機制的自律性調節6

而大陸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體 制,亦為具有大陸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理論形成而言,其經 過“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 輔”→“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與 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至 1992 年 6 月江 澤民根據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精神,明確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 提法,;黨的十四大正式把大陸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定為建立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藍圖和基本框 架。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所有制結構上,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 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在分配制度上,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 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在宏觀調控上,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 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 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長處;至於,大陸建立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之原因,第一為發展現代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第二 為和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經濟全球化);第三為實現跨世紀經濟發展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 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在分配制度上,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 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在宏觀調控上,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 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 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長處;至於,大陸建立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之原因,第一為發展現代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第二 為和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經濟全球化);第三為實現跨世紀經濟發展

在文檔中 中國大陸反壟斷法之研究 (頁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