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

第三節 社會創新與食物政治學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8

(林瑞穗(譯),2002:589)。在農業與環境的生態循環,首先是物質的循環,例如:

氮、磷、鉀。二者為生命的循環,例如廚餘做成堆肥,堆肥餵養土壤中的生物與微生 物,再餵養作物,作物餵養動物人類,被動物食用的排泄成為屍體糞尿分解成微生物,

為被動物食用的成為廚餘,這樣的有機循環代表著不同生命的循環。

有生命循環這樣的體認後,經過擴散(diffusion),量變產生質變,更多的民眾了 解生命循環的重要性,具有這樣認知的群眾形成風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生命循 環才能發揮效用,對現行的食農的產業鏈產生質變。有機農業獲得社會重視,大型跨 國垂直整合的食品產業,垂涎這塊新生市場,開始將有機農業進行「工業化」,有機 作物朝大量生產的方向前進,也是以經濟效益為誘因,有機蔬菜的獲利是化學肥料種 植蔬菜的十倍。土壤生命的循環需要時間,無法支應大量快速的生產所需的營養補充 量。大規模工業化的有機農場,特色是生產單一品類,每一種品類作物都有不同的養 分需求,長期大規模種植同一品類,對於環境、土壤是不利的,當生態不平衡時,蟲 害擴大,難以永續經營,這是值得繼續觀察。

第三節 社會創新與食物政治學

在臨海農場的個案中,劉力學(Pierre Loisel)與台大農化所吳三和教授,所創新研 發出「廚餘堆肥-黑金」,對於有機農耕與生態農業的創新價值,面對政策法規對於 作物的有機認證與肥料管理法對於廚餘所製的堆肥的規範,農場無法申請有機認證,

創新的發現廚餘堆肥不能進行買賣。背後的影子手是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操控食農產業發展。本節探討社會創新所遭遇到政治經濟學。

壹、 政治系統理論

1962 年 David Easton 在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中提出系統(System) 由各個組成分子合起來達到特定功能,單獨不能運作。各系統(System)間為相互關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但可以分為若干部分合成一定範圍的整體,各部分間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系統理論 被廣泛運用在不同的領域。運用在研究政治上為政府決策系統理論(Political System Theory),研究政治是所有與政治有關的活動,把它想像成一整體,這個整體便是所 謂的政治系統。一個社會中除了政治系統外,還有社會、經濟、文化….等系統。社 會經濟及政治其運作互相影響的模型為有兩種,一種為由下而上(Bottom up) 如圖三 A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另一種由上而下(Top down) 如圖四 A modified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圖四、由下而上(Bottom up),輸入項是外環境對國家產生影響,受到外環境的影 響導致內環境的改變所產生的需求,向政府決策單位提出,政府決策單位面對環境改 變需求進行了決策過程後,決定行動產生政策,反饋給環境的內需求。圖三、由上而 下(Top down),則是經過修訂,認為很多政策不是因為聽到人民或利益團體的聲音而 產生的決定,民主國家政府是政黨政治,經過選舉產生,政黨為了競選支票,或者為 了推動理念執政目標而由政府主動發起,人民是被動的回應者,而非主動政策發起 人。政府政策系統理論,不論是由哪一個部門發起,均會反饋,反饋後對經濟、文化 等環節造成一定影響度,視議題爭議度,再次發起或暫時終結。

圖三、A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來源:《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 , 2011. Pearson Education Inc., p.31, Figure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圖四、A Modified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來源:《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 , 2011. Pearson Education Inc., p.31, Figure 2.4

貳、 政治與商業的爭戰

在食物過度充裕的經濟體系中,食品業將食物賣給「想要」的人,而不是「需要」

的人,購買食物會受到個人的偏好、價格、便利性,營養度。「要在充分選擇的食物 市場中銷售食品,主要行銷手法有四個因素:口味,成本,便利及民眾的困惑」(許 晉福譯,2004:28)。食品產業將股東的權益置於首位,一項產品只要能夠大賣,食 品公司都願意製造行銷。行銷策略多為合法的商業手法,只要能形成好的銷售循環,

從心靈開始影響,甚至是小孩,運用廣告深入影響小孩對食品的認知,滿足愉悅感,

帶來小孩成長後長期的購買的行銷效益,甚至會影響到這個小孩的小孩,這是長尾理 論,以經濟取向的產業,為了這樣的效益,均會進行對自己有利的行動。最好的方法 是聯合政府制訂對自己有利的政策,可以被用來推銷產品,也可以排斥一整類的商 品。本研究採用兩個政治妥協的議題進行說明,一為美國歷時 15 年的制定才發表的

「食品指南金字塔」及科技食品添加物蔗糖聚脂 Olestra,油脂替代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五、 「吃多一點」的「食物金字塔」

人類的健康基礎是吃優質的產品,適量食用。優質的作物來自天然營養成分充 足,人體吸收機制會知道食用量,因此並不會過度食用。然而這並不符合商業利益,

「為了您的健康,多食用水果與蔬菜」,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背後對農業的水果 生產者與蔬菜生產者是一項銷售的保證,人們下意識的會在採購時受到影響。美國發 表食物金字塔歷經 1977 年 1992 年,歷時 15 年的政治妥協,方於 1992 年推出食品指 南金字塔。

「美國農業部自 1862 年設立,負有兩項任務,一為確保食物的充分供給及穩定;

一者為向美國人民傳播有關農業的有關訊息」(許晉福(譯),2004:46)。自 1890 年開始美國農業部陸續發表食物的營養價值,特定的食物在飲食中的角色。引發爭議 的是 1977 年發表的報告《美國的飲食目標》(Dietary Good fot the US),將碳水化合物 攝取量自百分之五十提高至六十,減少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糖的攝取量。如果要達 成,就要多吃水果蔬菜全麥禽肉魚肉,少吃點肉,但,糖鹽等。養牛、蛋、糖等生產 製造商,提出抗議。這份報告「所影響的重大經濟效益」是反對聲浪的主要原因。利 益團體透過選舉支持、政治獻金支持國會議員,國會提供利益團體友善立法與寬鬆的 監督(許晉福(譯),2004:46)。「鐵三角理論」(theory of iron triangle),最早 由 Grant McConnell(1966) 提出,主張美國政治是由三種權利所構成,國會中的委員 會成員,高階行政官員、大型利益團體代表;形成封閉、排他、穩定、不透明,不民 主的決策機制。食物金字塔的發表,利益團體發揮了巨大影響力,透過公聽會,攏絡 專家諮詢,直接、間接影響政策形成,歷經 1977 年至 1992 年,歷時 15 年的政治妥 協,方於 1992 年推出食品指南金字塔。

飲食選擇,會對食品生產者造成經濟損害,一旦食用較多的蔬果,農產品的組合 產量銷售都將大受影響,國際貿易商品價格也會大幅調整。「政策學者唐恩

(Dunn,1944)指出:必須重置政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與態度,已制定估平正義的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策:政策利害關係人指的就是政策受益者及政策犧牲者」(丘昌泰,2015:62-63)。

飲食金字塔對飲食的建議,對果農、菜農有益,但對某些團體則受害。兩者權衡輕重,

政策受益者是菜農、果農是少數一部分人;政策犧牲者是畜牛業,牛肉包裝商,乳製 品商,製油用種子生產者,加工者,運輸業者,汽水,糖果零食製造商,速食店連鎖 餐廳,廣告相關行業。如果打亂現有的農業經濟體制,造成難解的困境,農業局在政 治、政策上妥協了。這是政府政策的兩難,政治從經濟學角度,總是在權衡後犧牲對 於政策損失較小的一方。

六、 科技食品添加物創新發明 蔗糖聚脂 Olestra

蔗糖聚脂 Olestra 是一種化合物,Olestra 可以取代任何傳統的食用油來烹煮食 物。具有天然食物脂肪的味道及外觀,但無法被人體消化或吸收,在人體內如同是礦 物油,會引發腹瀉,干擾人體對某些物質的吸收。自 1968 年發現製造出來,歷經三 十年的規範(FDA 與廠商共同學習)後上市,Olestra 的上市不代表它的安全性,而 是符合法規,從食品添加物為申請的主軸,至為了促進可以早日被核准,改弦易轍為 申請只要在鹹味零食中使用。在 1996 年一月二十四日,FDA 宣布,Olestra 可以用在 鹹味點心中,並且必須另外添加維生素 ADEK。因為使用 Olestra 會造成人體這幾類 維生素的流失。(許晉福(譯),2004:418-441)。

創新,具有許多不確定性,技術、市場、生產、社會、政治及法令等因素(陳于 芬,劉家樺,2011:33)。尤其是在政策法規上原有規範,突破不易,需要長時間的 溝通與驗證。蔗糖聚脂 Olestra 從產品性質而言,並不是對人體健康的產品,經過長 時間的溝通,獲得上市的機會。

參、 政府面對社會創新的挑戰的角色

傳統政府政策的角色為依法行政,法律總是走在社會的最後端,創新的議題與依 法行政具有很大的衝突,身為守門員,面對社會創新的挑戰,除非甘冒違法之責或採 取積極的作為,與社會創新者研商政策法規的調整方向。同時創新的議題通常走在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

沿,政策的制定者不必然具備相關知識,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進行政策的溝通,造成 政策調整牛步,才能形成新的法規或政策。

創新是產業前進的動力,在創新過程,除了創新課題的選取、技術、市場、資金 及創新成果如何產業化外,尚需外環境的配套,例如法律服務等,才能發展成為創新 產業鏈。創新得以發展及成功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動機,引發創新的市場誘因;一 是能力。自由市場不乏創新的動機與能力,非市場性對創新的影響也至關重要,例如:

產業標準,公會,智慧財產權,以及政府的管制,都會影響創新的動機。尤其是政府 的管制,即政府的政策、法規,包含獎勵、補助(李芳齡(譯),2005:97)。

創新是創造一個新的事物,法規沒有規範或者是突破性的發現,原法規是予以限

創新是創造一個新的事物,法規沒有規範或者是突破性的發現,原法規是予以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