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將根據結果發現與討論,提出下列建議,供退休公教人員、政府相關 機構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退休公教人員的建議

(一)退休公教人員能參與社會多元活動類型,減輕面對退休生活壓力

從本研究的訪談得知,退休公教人員退休決定因素受生理性(例如:健康)、

心理性(例如:情緒))與社會性例如:制度)都會有所影響,而退休決定參與多元 社會類型,例如在平日或假日擔任志願服務志工,從事休閒、學習與宗教活動,

能夠,減輕面對退休生活壓力。

(二)退休公教人員能擁有正向積極的態度,不斷自我終身學習成長

從本研究的訪談得知,退休人員規劃人生的目標,避免退休後心理壓力影響 身體,家庭、社交生活經營與人保持良好互動關係,從事有益身心發展的休閒、

服務、學習與宗教……等活動,調適自己的心理「失」→「施」而復「得」→「德」。,

從而保有正向積極的態度,也能在服務學習場域中,不斷自我終身學習成長。

(三) 社會參與活動的網絡聯結,而有歸屬感,追求自我理想實踐

從本研究的訪談得知,退休後保持身體最佳狀態,在生活中力行良好生活習 慣,均衡的飲食、適當適量的運動,擁有健康身體才能規劃並參與社會多元活動 類型,擁有正向積極態度及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進而享受退休→「『蛻』、『修』」 生活。

二、對政府相關機構的建議

(一)瞭解各單位所屬退休人員需求差異,建立完整資料,提供多元資訊參考 從本研究的訪談可得知,每位退休公教人員退休決定、社會參與類型、社會 參與歷程與期望的不同,有的參與志願服務;有的參與休閒生活;有的參與進修 學習;有的參與宗教信仰……等活動不論其呈現方式為何,最重要的是能瞭解退 休人員的需要,,建立完整的人力資源資料庫,提供符合志趣的活動資訊參考。

(二)設立退休人員終身諮詢輔導學習服務,幫助其面對退休身、心、靈調適 從本研究的訪談可得知,對於退休人員因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而萌生退休 意念者,可透過關懷諮詢管道做生活適應與未來生涯規劃,幫助退休人員對於人 生階段的轉變危機轉化,從事有益身心發展活動,達到身體健康機能正常調節,

心情減壓與放鬆。

(三)運用多元管道加強宣導,鼓勵退休人員社會參與、參與社會各類型活動 從本研究的訪談可得知,退休並不是是指社會參與類型活動的退卻中止,而 是開啟另一責任奉獻路程的起點,能夠瞭解退休人員各種需求,個人與組織共同 破除各種障礙,提供符合志趣的機會,促進其參與活動,進一步體認並認同社會 參與類型活動中志願服務的重要,並以正向積極的態度持續踴躍參與。

(四)配合時代進步,通盤檢討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規畫退休人員人力資源運用 從本研究的訪談可得知,政府傾聽退休人員的多元差異需求,持續檢討制度 政策的落實情形,而退休後決定從事社會參與活動者規劃短、中、長期計畫與活 動,建立建全的在職與退休通暢網絡,讓退休人員都能精采大樂退。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範圍

本研究是以高雄市退休公教人員為對象,其研究結果無法作其他廣泛推論。

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各職業的退休人員(一級、二級及三級產業)退下的人 員或年齡作為研究的區別(如不同年齡層退休人員社會參與活動情況或退休前、

提早退休、自願退休、屆齡退休及命令退休……等公教人員退休條件),也可擴 大範圍作不同縣市或是城鄉的比較,使研究結果能更加的周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訪談法作為收集資料的方式,優點是可深入瞭解問題核心與隨著 訪談過程作問題調整,但卻無法兼顧多數人的意見,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中,可 以使用量化搭配訪談的方式來研究,利用問卷調查廣泛的收集資料,並在過程中 隨機與受訪者作訪談,並徵詢錄音、拍照、錄影的留存紀錄,使研究能兼顧質化 與量化的結果,讓研究能更加的周全。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靜瑜(2000)。柳暗花明又一『春』。成人教育通訊,4,13-21。

內政部(2011)。人口政策百年回顧與展望。台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2012)。人口政策資料彙集。台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戶政司(2013)。人口政策白皮書。2013 年 12 月 31 日,取自 www.ris.gov.tw。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2012)。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參加人員類別統計表。

2014 年 01 月 06 日,取自 http://www.fund.gov.tw/sp.asp?xdurl=superXD/

sp_chart.asp&mp=1

朱芬郁(1998)。退休老人生涯規劃模式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 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班,嘉義縣。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2010) 。 公 務 人 員 退 休 法 。 2013 年 12 月 12 日 , 取 自 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0)。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2013 年 12 月 12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吳佳玲(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呂寶靜(1996)。增進老人社會參與之政策規劃。跨世紀老人醫療福利政策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厚生基金會。

李再發(2003)。高雄縣市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李春梅(1999)。國民小學教師參與社區成人教育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李瑞金(1996)。高齡者社會參與需求-以台北市為例。社會建設,95,7-19。

邱民華(2005)。台南縣中小學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林世華、陳柏熹、黃寶園、傅瓊儀、趙如錦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 質化取向。台北:五南。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 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林昭男(1999)。創造人生第二春—教師退休生涯規劃之探討。台灣教育,教師節 特刊,43—47。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勝義(1980)。老人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林寶山(1995)。國小退休教師心理需求與社會適應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4),

35-53。

紀吉如(2009)。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終身學習動機及其社會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洪昭榮(1995)。婦女生涯。台北:教育部。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

高雄市政府人事處(2013)。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動機及障礙之現況 分析。2013 年 12 月 12 日,取自 http://kpd.kcg.gov.tw/uploads/files/Totals/高 雄市政府公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動機及障礙之現況分析.doc

高櫻芳(2009)。雲林縣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畫內涵,社會參與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嘉義縣。

張玉萍(2012)。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樂齡學習資源 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怡(2003)。影響老人社會參與之相關因素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3,225-235。

張明麗(1998)。成長團體對國小女教師退休前後心理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潤書(1993)。台北市老人人力運用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許坋妃(1997) 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 老人活動場所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中市。

郭麗安(1982)。老人心理適應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輔導研究所,台北市。

陳宇嘉(1984)。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檢討與研究。社區發展季刊,21,

77—87。

陳旭芬(1998)。我國現行私立學校教師退休撫卹制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班,台北市。

陳佑淵(2007)。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研究所,嘉義縣。

陳佩屏(2007)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劃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 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屏東縣。

陳慧芝(1994)。老年慢性疾病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 工作研究所,台北市。。

國家文官學院(2013)公務人員退休準備教育的終身學習策略。2014 年 01 年 06 日,取自 http://www.nacs.gov.tw/NcsiWebFileDocuments/e14ab3a114ab4f383b 417a8cead20ee0.pdf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退休公務人員的照顧─以志工服務與協會組織為中 心 - 國 家 政 策 研 究 基 金 會 。 2014 年 01 年 06 日 , 取 自 http://www.npf.org.tw/post/2/9978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2013 年 06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edu.tw/。

曾中明(1993)。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志願服務。社區發展季刊,64,94-96。

曾美玲(1992)。老年人中老覺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中市老人為對象(未出版

黃英忠(1990)。從前程發展的理念探討中老年人力的運用。中老年人力運用與企 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臺北市:師大特教中心。

黃國彥、詹火生(1994)。銀髮族之社會資源。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編印。

黃富順、陳如山、黃慈(1996)。成人發展與適應。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傅家雄(1991)。老年與老年調適。台北:正中。

費陪弟(1998)。高雄市讀書會成員的組織需求及社會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市。

趙其文(1996)。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華泰。

廖靜芝(1987)。退休人員人力運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勞工研究 所,台北市。

銓敘部全球資訊網(2012)。銓敘部全球資訊網【壹、提要分析】。2014 年 01 月 06 日,取自 http://www.mocs.gov.tw/FileUpload/1055-3986/Documents/提要分 析-6.doc

劉梅君(1993)。退休研究對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勞動學 報,3,169—195。

葉至誠(2012)。高齡者社會參與。新北市:揚智。

盧慶華(2008)。苗栗縣退休公教人員志願服務參與障礙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 文)。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蔡文輝、徐麗君(1985)。老人社會學。台北:巨流。

蔡文輝、徐麗君(1991)。老人社會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蔡清田主編(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主編(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