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故事教學對減少不適當溝通行為的

本節針對個案的「主動表達想法」、「尋求協助」、「拒絕他人」、「回應他人」

四種不適當的溝通目標行為,以圖示法(如圖 4-6)與視覺分析法來進行結果分析 比較,並輔以平時的觀察記錄資料,以探討本次教學實驗對增進適當溝通行為 的成效。

圖示法是以曲線圖的方式呈現,縱軸表示在固定的觀察時間內,個案出現 不正確溝通反應的次數,橫軸表示的是教學實驗的天數,從圖中可清楚看出四 種不適當溝通行為在基線期、處理期和維持期各階段的變動情形。

8

一、 「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溝通行為資料分析

線越高,代表出現「主動表達想法」不正確的次數越多,社會故事教學的 學習成效就越差;曲線越低,代表出現「主動表達想法」不正確的次數越 少,社會故事教學的學習成效就越好。

由圖4-7處理期內資料點的分佈與曲線,普遍都低於基線期,表示個案在 經過社會故事教學後,處理期出現的「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溝通行為少 於基線期,因此,社會故事教學的介入,可減少個案的「主動表達想法」

不適當溝通行為。

從圖中也可看出,維持期內資料點的分佈,多數都與處裡期內資料點的 分佈相同,只有在第14天、第33天有出現1次不適當行為的情況,呈現出的 曲線幅度差異不大,表示維持期出現的「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溝通行為 沒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個案在社會故事教學結束後,不但能繼續減少「主 動表達想法」的不適當溝通行為,還具有維持效果。

(二)「主動表達想法」階段內視覺分析

研究者根據圖 4-7 的資料,判讀算出曲線的走勢方向、走勢穩定、水平 高低、水平穩定、階段標準差等數個向度,並依此判斷個案在基線期、處 裡期、維持期的效果穩定度(如表 4-18);判讀走勢穩定和水平穩定的決斷值 為 20%。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天數

圖 4-7 「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行為出現次數圖

的不正確次數

基線期 基線期 基線期

基線期 AAAA 處理處理處理處理期期期期 BBBB 維持維持維持維持期期期期AAAA′′′′

表 4-18 「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溝通行為階段內的變化情形

視覺分析項目 視覺分析結果

1.目標行為 每次觀察時間內出現「主動表達想法」不當行為的次數

2.實驗設計 A-B-A′設計

3.觀測信度 100%

4.分析階段 (A)基線期 (B)實驗處理期 (A′)維持期

5.階段長度 6 6 24

6.走勢方向

7.走勢解讀 未變(=) 未變(=) 未變(=)

8.走勢穩定(決斷值 20%) 穩定(83%) 穩定(100%) 穩定(92%)

9.水平高低 平均數 區域

1.33 1 至 3

0 0 至 0

0.08 0 至 1

10.水平穩定 穩定(83%) 穩定(100%) 穩定(92%)

11.階段標準差 0.75 0 0.27

個案在「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溝通行為的基線期階段,出現不正確次 數的水平區域為 1 到 3,平均次數為 1.33,走勢和水平穩定性皆呈現變異的 狀態,標準差值為 0.75。在處裡期階段,出現正確次數的水平區域為 0 到 0,

平均次數為 0,走勢方向呈現平行的情形,水平穩定性呈現穩定的狀態,標 準差值為 0。在維持期階段,出現不正確次數的水平區域為 0 到 1,平均次 數為 0.08,走勢和水平穩定性皆呈現穩定的狀態,標準差值為 0.27。

從表 4-18 中的標準差可發現,基線期、處理期、維持期的資料分佈都 很集中,而處理期與維持期內的數據皆呈現穩定狀態,因此,個案於社會 故事教學結束後,在「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溝通的目標行為上,具有正 向效果與維持效果。

(三)「主動表達想法」相鄰兩實驗階段間視覺分析

研究者根據圖 4-7 和表 4-18 的資料,製作出階段 A/B 和 B/A′的階段間 變化情形,如下表 4-19。

表 4-19 「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行為相鄰兩實驗階段的階段間變化情形

由表 4-20 的 C 統計考驗可發現,階段 A/B 間的 C 值為 0.67,有達到.05 的顯著水準,表示基線期 A 與處理期 B 階段間的走勢線,有一個明顯的趨 勢存在,且進步程度已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階段 B/A′間的 C 值為-0.071,未達到.05 的顯著水準,表示處理期 B 與 維持期 A′階段間的走勢線,沒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存在,且有退步的跡象,

但其退步的狀況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最後由整體基線期 A、處理期 B 以及維持期 A′的 C 統計考驗來看,C 值為 0.508,有達到.01 的顯著水準。依此可證明,個案雖然在階段 B/A′間 有退步情形,但在整體表現上,社會故事教學的介入,對減少個案「主動 表達想法」的不適當溝通行為,是具有明顯成效。

(五)觀察記錄分析

此階段「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溝通行為的溝通能力包括:見到人不打 招呼、上課中自行去廁所未告知老師、上課中自行拿出玩具玩未告知老師 等等。以下分別依基線期、處理期與維持期的觀察資料,說明個案在各階 段的「主動表達想法」不適當行為反應。

1.基線期

研究者初期進入教室觀察時,個案顯得較為害羞,也不曾與研究者打 過招呼;在與同學的相處上,個案多以肢體語言或是使用「名詞」來代 替句子表達。

實驗第 1 天個案不會邀同學一起玩玩具「『小茵』小玉主動叫同學,同 學沒有回應,小玉即摸摸自己的玩具看了一眼。→→→→應是為了想要展示新玩具或 是想與同學一起玩,才主動叫同學。」(觀 980219);實驗第 2 天「研究者一 進入大班教室,小朋友馬上說:『老師好』,小玉只是望著老師,沒有講話;當 研究者向小玉說:『你好』,小玉只是低下頭不說話。」(觀 980220);實驗第 3 天個案想找同學玩「小玉溜玩滑梯後想玩翹翹板,一個人坐在翹翹板上沒有 同學一起玩,最後搬著翹翹板去找小茵,小茵和同學玩得正高興,依然不理小 玉,小玉只好自己騎腳踏車。」(觀 980223);實驗第 5 天「老師問小玉:『要 不要吃蛋糕?』小玉沒有說話,只是自行跑去書包處拿出碗來給老師。」(觀 980227);實驗第 6 天「小玉自行走去上廁所,廁所門沒關…」(觀 980302)。

基線期的觀察階段,個案除了實驗第 3 天有出現 3 次「主動表達想法」

的不正確反應外,其餘皆有出現 1 次的目標行為。

2.處理期

個案開始進行社會故事教學後,出現「主動表達想法」的不正確反應 次數為 0 次,曲線圖呈現穩定平滑狀態。

實驗第 7 天到第 12 天,個案已經能主動告知研究者「我要喝水」、「我 要小茵」、「我在看書」等等,也有出現主動告知同學的情況「我要拿外

套」,並未出現不正確反應。

3.維持期

「主動表達想法」的社會故事教學結束後,個案在此階段的走勢穩定 性呈現穩定的維持狀態,除了實驗第 14 天、第 33 天有出現 1 次的不正 確反應外,其餘天數未再出現不正確反應,所以整個曲線走勢呈現平滑 的穩定現象。

實驗第 14 天個案想找同學玩「小玉走到小茵前面叫說:『小茵。』想找 小茵聊天,但小茵專心在看書沒理她,小玉只好離開去看看別的同學,而且不 停的拿玩具在同學面前晃。→→→→小玉想找同學一起玩,才會一直想用玩具吸引同 學目光,但同學在忙都沒時間理她。」(觀 980320);實驗第 33 天研究者引 導個案主動告知老師想法遭到拒絕「小玉正在做作業…自行打開書包放書和 鉛筆盒進去說:『回家寫。』…研究者提醒小玉說:『去告訴老師說要回家寫。』

小玉說:『不要。』」,「…研究者說:『去跟老師說,老師就會讓你跳舞了。』

小玉還是搖搖頭說:『不要。』但臉上透露出想跳舞的神情…」(觀 980504)。

維持期的觀察階段,個案因不會主動邀約同學玩耍的特殊情況,導致 實驗第 14 天出現「主動表達想法」的不正確次數為 1 次,也因為不敢主 動告知老師自己想法,導致實驗第 33 天「主動表達想法」的不正確次數 為 1 次。從老師的訪談中可發現「小玉在遇到喜歡吃的東西和對自己有利的 情況下,最能開口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例如:我要吃水果、我要玩玩具、我 要畫畫、我要看書、我要喝水等等。」(校訪 980514);從家長的訪談中得知

「小玉雖然現在還是要大人提醒才會與鄰居打招呼,但之前的她就算跟她說要 打招呼,她往往是將頭甩到旁邊不理人,現在逼她說話時,她較能接受。」(家 訪 980519);認知老師說:「上禮拜她還主動告訴我說:『爸爸、媽媽、哥哥、

我,去散步喔!』我本來還在懷疑她說的話,沒想到問過爸爸後,發現她說的 是真的。」(教訪 980401)。

基於以上因素,可發現共 24 天的維持期階段,有持續減少不正確反 應的跡象。因此,個案對於減少「主動表達想法」不正確反應的學習成 效,經過老師、家長及統計資料的檢驗,具有明顯的正向效果和維持效 果。

二、 「尋求協助」不適當溝通行為資料分析

代表出現「尋求協助」不正確的次數越多,社會故事教學的學習成效就越 差;曲線越低,代表出現「尋求協助」不正確的次數越少,社會故事教學 的學習成效就越好。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由圖4-8處理期內資料點的分佈,普遍都低於基線期內資料點的分佈,而 處理期的曲線大致上也低於基線期的曲線,表示個案在經過社會故事教學 後,處理期出現的「尋求協助」不適當溝通行為少於基線期,因此,社會 故事教學的介入,可減少個案的「尋求協助」不適當溝通行為。

從圖中也可看出,18天維持期資料點的分佈,目標行為的次數全為0次,

整個走勢呈現平滑的穩定狀態,表示個案在社會故事教學結束後,未再出 現「尋求協助」的不適當行為,因此,社會故事教學對於個案在「尋求協 助」不適當溝通行為上,具有維持效果。

(二)「尋求協助」階段內視覺分析

研究者根據圖 4-8 的資料,判讀算出曲線的走勢方向、走勢穩定、水平 高低、水平穩定、階段標準差等數個向度,並依此判斷個案在基線期、處 裡期、維持期的效果穩定度(如表 4-22);判讀走勢穩定和水平穩定的決斷值 為 20%。

圖 4-8 「尋求協助」不適當行為出現次數圖 基線期

基線期 基線期

基線期 AAAA 處理處理處理處理期期期期 BBBB 維持維持期維持維持期期期AAAA′′′′

的不正確次數

天數

表 4-22 「尋求協助」不適當溝通行為階段內的變化情形

視覺分析項目 視覺分析結果

1.目標行為 每次觀察時間內出現「尋求協助」不當行為的次數

1.目標行為 每次觀察時間內出現「尋求協助」不當行為的次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