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智能的定義與評量

壹、 社會智能的定義

一般的智力測驗所評估的智能,只含蓋與學業成就有關的能力,不能代 表智能的全部,也不能預測未來事業的成就或生活上的圓滿(吳武典,

1999)。人類對於「智力」的研究已有一段歷史,在眾多研究智力的學者專 家當中,包括特曼(Terman)在 1921 年及桑代克(Thorndike)在 1920 年等,

都主張智力不應該僅指課業上的學習能力,而應包括人類各種學習潛能(引 自魏美惠,1995a)。研究者認為,國內的社會風氣向來重視學業智能的表現,

我們從當今的幼教生態就可看出端倪,一般家長汲汲營營於孩子各種學科知 識的灌輸與加強,對各項才藝的學習也是趨之若鶩,卻忘了處在社會的大熔 爐裡,人際互動能力、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對自我認同等,這些都 是需要學習的,許多良好的情性特質也需從小培養。

社會智能(社會智力)之所以成為本研究所關注的焦點,在於它對個人 之工作、事業、家庭、人際關係的好壞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心理學家對社會 智能的定義不盡相同,最早提出社會智能的是 E. L.Thorndike 在 1920 年,將 社會智能定義為「了解並管理人的能力-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表現智能」(引自

Frederikson, Carlson & Ward, 1984), 他認為社會智力是多種能力的組合,能 了解他人,或是在人際互動中有智慧的行為或行動 ; Moss 和 Hunt 在 1927 年指出,社會智能是和別人和睦相處的能力; 接著 Vernon 在 1933 年結合過 去的觀察和定義,提出了社會智力包含與人相處的能力,處理社會事件的能 力、對團體中其他成員的敏感度,以及對情境的洞察力等; Wedeck 在 1947 年將 Vernon 的觀點加以擴展,解釋了社會智能是對於感覺、心情、行動之 正確判斷的能力, 他也將社會智能不同的定義做了概要的整理,認為社會智 力是「一種能靈巧處理有關人事的能力」(Sternberg,1985)。多數學者強調社 會智能在人生邁向成功的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Goleman, 1995; Jones &

Day, 1997),社會智能也被認定為是一種重要但卻被忽略的能力(Wong, Day, Maxwell, & Meara, 1995)。由此可知,不論各個學者將社會智能定義為何,

皆提及與人相處、或是處理有關人之事物所表現出來的能力,社會智能和人 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美國學者 Greenspan 在 1979 年指出社會智能是個人對社會和人際事物 的了解以及有效處理的能力,社會智能包含了三項能力:社會敏覺(social sensitivity)、社會洞察力(social insight)與社會溝通(social communication)

(引自邱金滿,1998)。

Ford 和 Miura 在 1983 年的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社會智能有四個主要 特徵(見表 2-1):

(一)社會技巧方面,也就是利社會行為(prosocial skills)上,包括對他人 需求的反應、情感上的支持,重視別人的存在。

(二)社會建設性行為(social-instrumental skills)上,包括有領導能力、處 事能力,例如依事情的輕重緩急排定事情的先後順序。

(三)社會適應(social ease)方面,包括容易相處、對他人抱持開放的態 度、享受社會活動的參與。

(四)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方面,包括有良好的自我概念,有自己的個 性和價值觀、對生活有正向的看法和展望(引自 Sternberg, 1985)。

表 2-1 社會智能成熟的要素

資料來源:Ford & Miura(1983),引自魏美惠(1996)。幼兒的能力與學 習。(頁 52-53)。台北:心理。

學者 Albercht 也針對過去二十年有關社會智能的文獻做出了統整,

他提出社會智能是能與人相處融洽並讓他人與自己合作的一種能力,包含了 社交技巧、自我覺察及與人互動方式的自我評估(Salopek, 2004)。多位學 者包括 Beardslee, Jacobson, Hauser, Noam & Powers(1985)指出,適應(adapt)

本身是一錯綜複雜的個體與環境問題的動態協調過程,含壓力的因應、問題 的解決及有效策略的應用,適應的歷程除了可促進個體對環境的適應外,也 可激發個體自身的發展。

自我效能也包含了「自尊」的部份,自尊的認知層面為「自我評價」,

是針對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是否達成所設定的目標; 另一方面是伴隨 著自我評價的結果而產生對自己正負向的心理感受,是屬於自尊的情感層面

(Hoyle, Kernis, Leary & Baldwin, 1999)。高自尊的人對自己的評價較正向,

喜歡自己,對自己感到接納與滿意。 Deci 和 Ryan 在 1995 年指出正向自尊 是使得人生活適應的重要因素,除了反應人對自己能力與價值感的肯定,也 幫助人適應挫折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引自劉樹斐,1999)。

另外,亦有研究顯示,內外控信念會影響自我肯定,內控者傾向自信的、

獨立的、有洞察力的與了解自己的。而自我肯定的行為是同時兼顧自己和他 人的權利,並能適當的表達個體內在情緒、意見的一種人際交往之積極行為

(林彥如,2002)。這呼應了 Ford 和 Miura 提出社會智能中描述的利社會行 為和社會建設性行為。Alberti 和 Emmons(1992)也指出,一個人經常表現 害羞、膽怯、讓別人替他做決定,自尊較低、經常感到焦慮等等,都不是自 我肯定的表現。

有別於以往側重於認知能力的智力理論,著名的教育研究學者 Gardner 於 2000 年的多元智能理論中,以廣義的觀點審視人類的智力,提出人類具 有的八種智能,包括:語文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

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內省智能、人際智能等。其中「內省智能」

是一種自知與自處的能力,側重於對自己的了解,是一個人對於他的內在狀 態的知識,且能瞭解自己的情緖,個人能夠區辨不同情緖,作為引導行為的 方法(Jones & Day, 1997; 吳毓瑩,1997);而「人際智力」是指與別人相處 的能力,是一種了解別人、洞察別人心思及意圖的能力。內省智能及人際智 能皆屬於做人的能力,也是廣義社會智能的一部分(Romney & Pyryt, 1999;

蘇逸珊,2002)。

Sternberg 的智力三元論中,將智能分為學業智能、及非學業智能,又將 非學業智能分為社會智能與實際生活智能。社會智能較強調社會參與、社會 道德認知等與「人」有關的能力,實際生活智能較強調現實生活中處理事情 的能力,是從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而來,它是一種「靜默的知識」,

是從豐富的生活經驗中悟出的生活智慧(魏美惠,2002),故社會智能和實 際生活智能兩者是有區別的。社會智能專指處理「與人有關之事」的能力,

實際生活智能是「處事」的能力。而學者 Romney 和 Pyryt(1999)有不同 的看法,他們認為 Sternberg 和 Wagner 在 1986 年提及的實際生活智能與社 會智能類似。當我們面臨與他人互動的工作任務時,為了完成目標,必須充 份了解自己和其他參與者的需要、感覺、情緒、性情、動機、意向和行為,

並根據情境加以適當因應,這種完成任務、解決難題的執行能力就是社會智 能的意涵(臧國仁、鍾蔚文、楊怡珊,2001)。

社會智能所含範圍廣泛,包含了社會覺察(social perception)、社會知 識(social knowledge)與社會行為(social behavior)(Wong, Day, Maxwell, &

Meara, 1995)。Stenberg 和 Caruso 在 1985 年也曾提及,社會智能尚需包含實 踐的能力,即社會智能不僅止於知識層次,也是一種可以適當回應工作目標 的技能(real-word competence),徒有知識卻不能應付實際狀況的人,還不 能算是具備了社會智能(引自臧國仁、鍾蔚文、楊怡珊,2001)。

研究者綜合多位學者專家(Albrecht, 2004; 魏美惠,1995a)對社會智 能的看法,茲將社會智能所含蓋的範疇綜合如下:

(一)察言觀色的能力:了解及因應所處情境,選擇最適當的行為策略。

(二)與人相處,建立友善關係的能力。

(三)敏銳的思考力: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且具有領導與說服的能力。

(四)誠實:對人誠實、誠信是與人相處最基本的原則。

(五)同理心:洞察別人心思,同理他人的經驗與感受,可拉近人與人之間 的距離,減少爭執與磨擦。

(六)了解社會規範,言行舉止表現合乎時宜

(七)對於社會活動的參與力

(八)適應社會的一種生存能力

(九)自我認識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十)自我效能:包含了自信心、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是故,社會智能應包含個人已內化的知識經驗,也包含了實際行為的表 現。社會智能較高者,無論是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經營人際關係、達成工作 目標、或是適應生活、及自我情緒調整的表現會比社會智能低者來得順遂。

貳、社會智能的一環—情緒智能及其省思

一、情緒智能

社會智能的定義包含了情緒智能(Romney & Pyryt, 1999; 林約宏,

2001)。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 EQ,最早由 Peter Salovey 和 John Mayer(1990)創用,並將其界定為社會智能的一種型態,也是一種

管理自我和他人情緖、辨別不同情緖,以及善用資料引導個人思維和行為以 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也偏重心情的內省,一方面要覺察自己心情,一方面 也要區辨心情的本質,釐清心情的由來(吳毓瑩,1997)。Goleman(1995)

在其所著「情緖智能」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中更闡明決定人生成 就至多僅有 20 % 歸諸於 IQ,而 80 % 則受情緖智能所影響。高情緖智能的 人較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富同理心,具高度自尊,較能與人和睦相處,對生 活較滿意,以及較能維持積極的人生態度。Goleman(1995)認為情緒智能 包含有五個層面:(1)自我察覺,(2)自我規範、自律,(3)動機,(4)同 理心,(5)社交技巧,他尤其認為自覺(self-awareness)即對個人內在狀態 的持續關注是非常重要的。Cooper(1997)在研究情緖智能的同時,發現情 緖智能有助於作最佳的決策,且能有令人滿意又成功的生活。由此可知,情 緖智能與社會智能息息相關,情緖智能包含有覺察自己的情緖、與人相處表 達情緖的能力,及良好的社交技巧等,而社會智能包含的層面較為廣泛,尚 有洞察他人心思、適應社會環境、關懷他人、領導及處理困境的能力。是故 不論是情緖智能、自我覺察、人際或內省能力,均屬社會智能所含蓋的範疇

在其所著「情緖智能」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中更闡明決定人生成 就至多僅有 20 % 歸諸於 IQ,而 80 % 則受情緖智能所影響。高情緖智能的 人較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富同理心,具高度自尊,較能與人和睦相處,對生 活較滿意,以及較能維持積極的人生態度。Goleman(1995)認為情緒智能 包含有五個層面:(1)自我察覺,(2)自我規範、自律,(3)動機,(4)同 理心,(5)社交技巧,他尤其認為自覺(self-awareness)即對個人內在狀態 的持續關注是非常重要的。Cooper(1997)在研究情緖智能的同時,發現情 緖智能有助於作最佳的決策,且能有令人滿意又成功的生活。由此可知,情 緖智能與社會智能息息相關,情緖智能包含有覺察自己的情緖、與人相處表 達情緖的能力,及良好的社交技巧等,而社會智能包含的層面較為廣泛,尚 有洞察他人心思、適應社會環境、關懷他人、領導及處理困境的能力。是故 不論是情緖智能、自我覺察、人際或內省能力,均屬社會智能所含蓋的範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