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科學認識觀

一、 認識觀與認識信念(Epistemological belief)

Kuhn (2000)指出認識信念即指對於認識這件事或是知識的想法、觀點或價值 觀,而認識觀也深深影響著智力的表現以及論證能力,其研究也顯示認識論信念和 論證能力之間有正相關。早期對於知識的形成、發展與演變的理解,以哲學的角度 切入,即形成所謂的「知識論」(Epistemology)亦有人稱作認識論。早期對於科學 知識的理解主要以「邏輯實證論主義」(Logical Positivism)為主,強調科學的整合、

統一與邏輯特性,科學知識是由數學及邏輯所架構出來的產物,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與 可 驗 證 性 。 但 現 今 的 知 識 論 則 較 偏 向 「 建 構 主 義 知 識 論 」 (Constructivist Epistemology ),並且強調融入心理學的觀點於其中(Kuhn, 2000),更加重視科學知 識在社會與人文層面的發展與影響,也強調科學並非亙古不變,而是會依時間、空 間、文化與人文社會而有所不同,即科學知識是具有時代意義的(historic)、暫時性 的(tentative)以及情境的(contextual) (劉湘瑤、李麗菁、蔡今中,2007)。

二、 科學認識觀的定義

科學認識觀指的是一個人對於科學本質、知識發展或特性的瞭解和看法。而 科學本質(Nature of Science, 簡稱NOS)又為何?根據AAAS(1989)對於科學本質的 定義,將之區分成三大面向,分別為科學世界觀、科學探究活動以及科學事業,而 林陳涌(1996)則是將科學本質以科學方法、科學知識與科學事業三者為分野。對於 科學本質的觀點、看法與價值觀即是所謂科學認識觀或科學本質觀,所以科學認識 觀的探討和科學哲學的探討即密不可分。傳統的科學認識觀較偏向邏輯實證主義,

現代科學認識觀的趨勢強調融入以社會文化角度理解科學的觀點,整體來說是較偏 向建構主義的(劉湘瑤、李麗菁、蔡今中,2007)。關於對於科學本質瞭解的研究有 許多,由於在本研究中希望瞭解學生論證能力與科學認識觀細部內容的相關性,也 基於現代科學認識觀強調考量社會層面的影響,所以採用對於科學認識觀各面向分 類較明確,且對於科學本質中社會文化影響層面有所強調的Tsai(1998, 1999)對於科 學認識觀的定義。其定義科學認識觀包含五個面向:

29

(一) 科學的創造性(Invented and creative, IC)

科學識是人類嘗詴瞭解自然界的運行,所創造或發明出來的一套解釋或說 法,並非發現自然界中既有存在之真理。

(二) 探究過程的理論依據性(Theory-laden, TL)

科學觀察無法全然客觀,其會受到科學社群的價值觀或科學理論所影響。

(三) 科學知識的暫時性(Changing and tentative, CT)

科學知識會隨著新的證據及理論的出現,而不斷更新演進,並非亙古不變。

(四) 社會協調性(Social negotiation, SN)

科學知識的形成是經過科學社群中,學者們彼此間不斷辯證、討論與切磋 所產出的。

(五) 文化影響層面(Cultural impacts, CU)

科學會受到不同社會、文化或政策等影響而因地制宜,並非放諸四海皆準。

三、 論證與學生特質

近十年來論證研究方向,由探討學生在不同論證教學主題下,其論證能力、科 學知識,以及對科學本質了解的提升開始,逐漸朝向探討影響學生論證表現之因素 探討。早期的研究多著重論證教學課程設計對學生論證表現的影響,近期則較重視 學生本身的學習特質對其論證表現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特質包含許多面向,例如:

學習風格、學習環境取向或認識論信念(epistemological beliefs)等等,這些都有可能 影響其論證能力的表現(Manson & Scirica, 2006; Jeong & Lee, 2008)。

在國外關於學生特質影響論證表現的研究,可分為探討學生的知識理解、學習 風格,以及認識信念等面向。相關研究發現,學生在面對論證議題時會先運用與此 議題相關的先備知識來處理問題,在經過論證活動以後,會發展到更高層次的科學 理解(Aufschnaiter, et al., 2008)。而作論證活動中,若學生的學習風格是比較主動的 學習者,則在論證中會比學習風格傾向反思型的學生,更能夠展現出批判性的對話 (Jeong & Lee, 2008)。從學生另一個面向的學習特質來看,如果學生的認識論信念 層次愈高的話,其論證的品質也會越好(Manson & Scirica, 2006),且認識論信念愈 複雜者,愈會探取多元的觀點進行論證(Schommer & Hutter, 2002)。

在國內關於影響學生論證表現因素的研究,多著重在不同教學策略對學生論證

30

表現的影響,例如:在網路或數位環境下學生的論證表現(佘曉清、陳倩嫻,2009), 或是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或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論證表現的影響(鄧又仁,林素華,

2009;李松濤,林煥祥,洪振方,2010)。相對而言,探討學生特質影響論證能力 表現的研究則較少(林樹聲、黃柏鴻,2009)。國內目前探討學生特質影響論證能力 表現的研究並不多,其中有探討國小學生的科學本質觀對於論證能力表現的影響 (蔡俊彥、黃台珠,2008),以及針對大專院校學生探討其具有之科學認識觀對論證 表現的影響(張淑女,2004)。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少有對國中學生的科學認識觀對於 其論證能力影響的探討,故本研究希望針對此問題作深入探討。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