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2 移動事件框架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素會延伸到語意(3f),例子:Sam took Sadie to the theater,作者提及這裡附加了 The Going-to-Destination Schema,框架裡有兩個要素,一是目的地(電影院),二 是去目的地的原因(為了娛樂),而地點是用來代表事件目的的轉喻;最後,文 中發現原型義項(3a)和義項(3g)之間是隱喻關係,例子:I took a glance at John,

這邊表示感知就是接收(perceiving is receiving),是從來源域 receiving 映射到目 標域 percieving,從原本的主事者/接受者映射成了接收者(perciever),而受事者 映射成為感覺(percept)。

總結來說,Norving & Lakoff(1987)使用了許多理論框架來解釋英文動詞 Take 義項間的語意關聯,不僅展示了一詞多義與人們的認知息息相關,也展現了 放射形範疇結構的系統性和可信度,其背後是需要經過嚴謹的語意理論推斷而來。

以本節提及的理論為基礎,在接下來的 2.2 小節中,將回顧前人研究的相關文獻。

2.2 移動事件框架研究

Chou(2014)以語料庫為本,研究漢語多面向動詞「擠」在空間範疇中的語 法和語意關係,試圖以相同的認知背景、不同的要素側重來解釋多義動詞。作者 發現動詞「擠」會根據後面接的賓語而有不同的語意,像是我每天都得擠公車

(Goal)、宿舍裡五十人擠一個房間(Location)、丈夫擠牙膏(Theme)、你擠我

(Patient)等,義項共整理成四類,分別是:移動事件(Events motion)、空間配 置(Configuration)、用壓力使之排出(Removal)以及身體接觸(Body contact)。 為了探討多種語意出現的原因,作者採用「使用為本的詞彙構式理論」來說明不 同事件類型是基於相同的認知背景,只是每個事件有不同側重的概念基模,此理 論是結合了框架語意學(Fillmore & Atkins, 1992)與構式語法(Goldberg, 1995), 一方面找到框架中的參與角色,一方面找出句法搭配情形,作者使用語意側重機 制(Langacker, 1987)及移動事件框架(Talmy, 1975, 1985, 2000)來分析「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著重於框架中主要的兩個中心要素:位移主體(Figure)與參照物(Ground)

間的關係,如圖 3 所示,雖然有人進出,但空間裡還是維持擁擠的狀態。

圖 3 「擠」的核心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71)Fig. 1

而不同義項的出現是因為框架中的語意側重不同,像是表示「移動事件

(Events motion)」語意時,是側重於移動的發生,表示移動者(Mover)沿著路 徑(Path)移至目標物(Goal),如例句:眾人(mover)又擠向(Path)廣場邊 搭好的高台(Ground),語意框架如圖 4 所示。

圖 4 「擠」表位移事件的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73)Fig. 2

而「擠」表示「空間配置(Configuration)」時,是側重主體和參照物間的結 果狀態,如例句:三個運動員(Figure)共擠一個房間(Ground)睡覺,語意框 架如圖 5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5 「擠」表空間配置的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77)Fig. 3

此外,當「擠」表示「用壓力使之排出(removal)」時,是側重於施事者對 物體施加力量使之排出的結果,如例句:他(Agent)在擠青春痘(Figure),參 照物是臉,如圖 6 所示。

圖 6 「擠」為排除語意的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84)Fig. 4

最後,「擠」表「身體接觸(Body contact)」時,是側重在有限的空間裡,兩 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有身體上的接觸行為,如例句:到處人擠人,雖然參照物是必 要的要素,但在句法結構上通常被省略,因此參照物以虛線表示(如圖 7)。從 Chou(2014)的研究可得知,多義詞是由同一核心框架裡語意側重的不同,向外 延伸出多種義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7 「擠」為身體接觸的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87)Fig. 5

Chang(2015)利用 Talmy(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框架來區別中文 動詞「放」的其中兩個義項:釋放義以及放置義,作者指出這兩個義項和空間移 動息息相關,因此利用移動事件框架的位移主體和參照物來做分析,例子如下:

5. 「放」為釋放義的例子:

(a) 蘇聯太空人狄托夫[從太空梭尾部(參照物)]放出[望遠鏡(位移主體)]

(b) [內部儲存的能量(位移主體)]突然放出

資料來源:Chang(2015, p.57, p.76)例子(35a)、(51a)

6. 「放」為放置義的例子:

(a) 高爾把[杯子(位移主體)]放到[桌上(參照物)]

(b) [這枚炸彈(位移主體)]放在[硬紙盒裡(參照物)]

資料來源:Chang(2015, p. 68)例子(45a)、(45b)

從以上例子可以發現,兩個義項的差別在於位移主體的定位(orientation),

表示釋放義時,位移主體是遠離參照物的,而表達放置義時,位移主體最終定位 在參照物所在的地方。從 Chang(2015)的研究可知,詞彙語意的差別和移動框 架內不同要素的變化有一定的關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