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語多義詞「跑」之結構及語意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漢語多義詞「跑」之結構及語意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Master Thesis. 政 治 大 漢語多義詞「跑」之結構及語意分析. 立. ‧ 國. 學. A Structural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Polysemous Verb PAO in Mandarin Chinese. ‧ er. io. sit. y. Nat. n. 指導教授:賴惠玲 博士 a v. i l C n Advisor: Lai h eDr.nHuei-Ling gchi U 研究生:蔡宛玲 Student: Wan-Ling Tsai.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六月 June, 2017 i.

(2) 漢語多義詞「跑」之結構及語意分析 A Structural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Polysemous Verb PAO in Mandarin Chinese. 政 治 大. 立By Wan-Ling Tsai. ‧. ‧ 國. 學 sit. y. Nat. er. io.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n. a l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v Graduate ni Ch. U i e h n c g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June, 2017 ii.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Copyright© 2017 Wan-Ling Tsai All Rights Reserved. iii. v.

(5) 誌謝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賴惠玲老師,在研究所學習期間,悉心的給予我學術 上的指導與建議,賴老師不吝犧牲許多時間幫我修改論文,總是指引明確的方 向,讓我能夠突破研究上的盲點,每每遇到瓶頸時,賴老師總會給予鼓勵,讓 我重拾信心,在老師身上,我學到了要用嚴謹與認真的態度來做研究、邏輯思 考的條理、以及待人處世上的多方領悟,感謝老師一路上的領導與照顧,使我 成長茁壯。 另外,感謝兩位評審老師─黃漢君老師以及葉瑞娟老師,在百忙之中擔任. 政 治 大 步。論文得以完成,也要感謝修業期間,各領域老師的指導,徐嘉慧老師、黃 立 瓊之老師、張郇慧老師、蕭宇超老師、何萬順老師、萬依萍老師、曹逢甫老 口試委員,不厭其煩地指導我,給予我寶貴的意見,使我在學術上能更加進. ‧ 國. 學. 師、戴智偉老師,謝謝所上每一位老師帶給我這麼豐富的語言課程。. ‧. 感謝所上惠鈴助教一直以來的照顧,在求學期間,不厭其煩地聽我訴說煩 惱,不只協助我解決許多問題,也不斷地給予鼓勵,讓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y. Nat. sit. 此外,感謝宇彤學姊、韶君學姊、勻芊、泥泥、妍伶對我的照顧,除了給予我. er. io. 論文上的建議與靈感,也與我分享生活上的點滴。感謝工作室的每一位好夥. al. n. v i n Ch 如,有你們陪伴的日子每天都好開心!感謝研究所 e n g c h i U103 級一起打拼的同伴們, 伴:筱翎、雪瀅、奕蓁、翊倫、勻采、品荷、立昕、培綸、樊毓、雅庭、怡. 我會想念彼此在學術上互相切磋與加油打氣的日子,璽哥、多惠、怡臻、鈺. 婷、侑萱、玉米、雨函、倢羽、宏軒、家萱,以及學弟妹們,研究所生活能和 你們一起努力真好! 感謝我愛的瘋婆子們與眾多好友一路上的支持與鼓勵:Mia、予哥、台 亭、室友品諭、好友佩姍、依璇、阿 cat、羅姐,不僅分擔我的心事與煩惱,也 分享生活上的快樂與悲傷,當我停滯不前時,是你們拉我一把,愛死妳們了! 謝謝我愛的 BTS,給予我精神支持,是你們讓我想成為更好的人,我 ARMY 我 驕傲! 最後,要感謝我最愛的家人們,謝謝爸爸與媽媽在背後的支持,使我能順 iv.

(6) 利完成課業,謝謝哥哥常聽我發牢騷,也提供我許多建議與解決方案,謝謝阿 嬤對我的關心,因為有家人的包容才有現在的我,感謝你們的陪伴,讓我成為 更勇敢與獨立的人,你們永遠是我最堅強的後盾,我愛你們!. 漢語多義詞「跑」之結構及語意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研究生:蔡宛玲 指導教授:賴惠玲 教授. 立. 政摘要治 大. ‧ 國. 學. 一詞多義是所有語言會出現的共有現象,然而,過往較少探討多義詞整體結 構與其各義項間的關聯,也鮮少討論句法結構延伸的原因。本篇研究將探討漢語. ‧. 日常使用頻率較高的移動動詞「跑」的多義性,以中研院語料庫之語料為本,客. Nat. sit. y. 觀的回歸到語言事實作分析,並參照 Talmy(1975, 1985, 2000)提出的移動事件. n. al. er. io. 框架,檢視「跑」所體現的概念結構及句法結構間的關聯,試圖解釋造成不及物. i n U. v. 用法至非常規賓語用法背後所展現的機制,此外,本文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Ch. engchi. 中文詞彙網絡知識庫內「跑」的定義及參照 Evans(2005)的原則性多義理論, 確立「跑」的獨立義項並探討概念結構中不同元素的變化和「跑」多義性之間的 關聯,進一步地說明各義項間的相關性與區別性,最後,參照 Lakoff(1987)的 放射形範疇結構整理出屬於「跑」的語意網絡圖。 本篇研究結果顯示,「跑」共有四種不同的句法結構,分別為最典型的不及 物﹝A.名詞短語+跑﹞句式,由趨向介詞帶出名詞短語的﹝B.名詞短語+處所/趨 向介詞+名詞短語+跑﹞句式及﹝C.名詞短語+跑+處所/趨向介詞+名詞短語﹞句 式、從不及物用法延伸至非常規賓語用法的﹝D.名詞短語+跑+名詞短語(斜格)﹞ 句式,各句式映射到的概念結構皆不同,是概念結構內不同要素的變化影響句法 v.

(7) 結構的改變,人類的自然認知過程使路徑延伸出不同種類,造成「跑」的非常規 賓語用法以及延伸出不同於字面義的其他義項。此外,本文確立「跑」的七個獨 立義項為「以兩腿交互快速向前移動」義、 「往特定目標移動」義、 「為某事忙碌 奔走」義、 「迅速離開、逃走、躲避」義、「兩個以上的參與者競速」義、「交通 工具或物體的移動」義及「離開原有的位置」義,各義項的出現與整體句法結構、 概念結構及語境有很大的關聯,總結來說,「跑」所體現的概念結構、句法結構 及語意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是造成多義現象的重要因素。. 政 治 大. 關鍵詞:多義詞、跑、移動事件框架、概念結構、句法結構、語意網絡.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A Structural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Polysemous Verb PAO in Mandarin Chinese Wan-Ling, Tsai Advisor: Dr. Huei-Ling Lai. 政 治 大.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Master Thesis. 學. ‧ 國. 立. Abstract.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revalently used polysemous motion verb PAO “run”. sit. y. Nat. in Mandarin Chinese. The data are extracted from Academic Sinica Balanced Corpus. n. al. er. io. of Modern Chines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otion Event Frame (Talmy 1975, 1985,. v. 2000), the study explicates the mechanism of PAO’s syntactic complexities in a more. Ch. engchi. i n U. plausible manner. Four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PAO are detected: the most typical intransitive structure [A. NP+PAO], structures with prepostions [B. NP+P+PAO+NP] and [C. NP+PAO+P+NP], and the unconventional transtive structure [D. NP+PAO+NP (oblique case)]. Each structure manifests different conceptual structures. It is claimed that the extention of Path has caused the usage of unconventional transtive structure and the polysemous phenomenon of PAO. In addi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senses of PAO and elements in its conceptual structure. The relevance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senses of PAO are built as a radial categorization. PAO is suggested to have. vii.

(9) seven different senses: move quickly with legs, move to specific places, move for specific reasons, escape, two or more participants race, vehicles or objects move and leave the original location. Each sense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contexts. In conclus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nceputual structure,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meanings is a major factor that makes a polysemy.. Keywords: polysemy, PAO, Motion event frame, conceptual structure,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 network.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0)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論文架構……………………………………………………………….5 第二章 文獻回顧……………………………………………………………………..6. 政 治 大. 2.1 理論框架………………………………………...……………………..6. 立. 2.1.1 Talmy(1975, 1985, 2000)移動事件框. ‧ 國. 學. 架……………….............6. 2.1.2 Lakoff(1987)放射形範疇結構…………………………...….8. ‧. 2.2 移動事件框架研究……………...…………………….....………..….11. y. Nat. io. sit. 2.3 多義詞語意網絡架構研究………………………………...……….…15. n. al. er. 2.3.1 Evans(2005)原則性多義理論………………………….......15. i n U. v. 2.3.2 語意網絡架各相關研究………………………………………15. Ch. engchi. 2.4 跑的相關研究………………………………………...………………20 2.5 小結…………………………………………………………………...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26 3.1 研究工具與範圍…………………………………………...................26 3.2 語料處理…………………………………………………...................26 3.3 語料分析……………………………………………….......................2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1 4.1 語料分布………………………………………...................................31 4.2 句法分析…………………….………………………...…...................33 ix.

(11) 4.2.1 句式 A:名詞短語+跑…………………………..………........37 4.2.2 句式 B:名詞短語+處所/趨向介詞+名詞短語+跑……….... 38 4.2.3 句式 C:名詞短語+跑+處所/趨向介詞+名詞短語…….........41 4.2.4 句式 D:名詞短語+跑+名詞短語(斜格)……………........43 4.3 「跑」的語意關聯性………………………………….......................50 4.3.1 「跑」的獨立義項分析…………………………………........50 4.3.2 「跑」的語意網絡 圖…………………………………….........60. 政 治 大 5.1 研究發現與貢獻……………………………………………………...64 立. 第五章 結論…………………………………………………………........................64. 5.2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68. ‧ 國. 學. 參考文獻……………………………………………………...……….......................69.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12) 表目錄 表 1 教育部辭典內「跑」的定義與例. 政 治 大 表 2 中文詞彙網路內「跑」的定義與例 立 子………………………...………..…………..3. 子…………………………………………4. ‧ 國. 學. 表 3 移動事件框架要素的定義………………………………………………….…..6. ‧. 表 4 Take 的參與角. y. Nat. 色…………………………………………………………………9. er. io. sit. 表 5 Take 的佈景角. 色…………………………………………………………………9. n. al. 表 6 Crawl 的義項和例. Ch. engchi. i n U. v. 句……………………………………………………………17 表 7 「跑」的句法分布情 形………….………………………………………………21 表 8 「跑」的賓語分布情 形………….………………………………………...….…21 表 9 「跑」的賓語類 別……….……….……………………………………….…..…22 表 10 漢語動詞「跑」的構 式.…….…………………………………………...……23 xi.

(13) 表 11 「跑」的語料總 數……………………………………………………….……32 表 12 「跑」所展現之句法結構與概念結 構.…….…………………………..……34 表 13 「跑」的名詞主語句法結 構.…….…..…………………………………...……36 表 14 「跑」的參照物句法結 構.…….………………………………………...……39. 政 治 大 量…….……………….………...……………...……46 立 表 15 「跑」的路徑分類與數. 表 16 「跑」的候選語意義項及語料分. ‧ 國. 學. 布.…….……………………………………52. ‧. 表 17 「跑」候選義項的句法特性及概念闡述特. y. Nat. 性……………………………….60. n. al. Ch. engchi. er. io. 理………………………………………66. sit. 表 18 「跑」的句法、概念與語意結構整. i n U. v. 圖目錄 圖 1 動詞框架式語言以及衛星框架式語言模式圖…………….…………………..2 圖 2 Take 的放射形範疇結構圖 xii.

(14) 像………….…………………..……….…………..10 圖 3 「擠」的核心語意框架 圖……………………………………………….…….12 圖 4 「擠」表位移事件的語意框架 圖…………………...……….….........................12 圖 5 「擠」表空間配置的語意 框架圖…………………...…………........................13 圖 6 「擠」為排除語意的框架 圖………………………...…………........................13. 政 治 大 圖………………………...……........................14 立 圖 7 「擠」為身體接觸的語意框架. 圖 8 Crawl 的語意網絡. ‧ 國. 學. 圖………………………...………….....................................16. ‧. 圖 9 漢語「走」的語意網絡. y. Nat. 圖………………...…………..........................................19. 理…………...………….........................................29. n. al. Ch. 圖 11 「跑」的語料完整語境蒐集整. engchi. er. io. sit. 圖 10 「跑」的語料搜尋結果整. i n U. v. 理………...…………........................................29. 圖 12 「跑」的句法結構、概念結構及語意編碼整 理............................................29 圖 13 概念、句法、語意層次間的關 聯……...…………..........................................33 圖 14 「跑」的句法結構分布 圖.………………..…….….........................................35 圖 15 參照物的語意分布圖………………..…....………….....................................45 圖 16 「跑」的語意網絡 xiii.

(15) 圖……………...……………...……....................................6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v. i n U. v.

(16)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詞多義(polysemy)在人類語言中是非常普遍的,許多研究都證實多義詞 是所有語言會出現的共有現象(Jackendoff, 1985; Katz,1972; Lakoff, 1987; Rosch, 1977; Tyler & Evans, 2001; 歐德芬, 2013; 蕭惠貞, 2013)。根據 Sweetser(1986) 以及 Fillmore & Atkins(2000)指出,多義詞為單一語言形式且具有兩個或兩個 以上意義的詞,這些義項間具有網絡般的區別性及關聯性。Evans(2005)也提 到多義詞的三個準則:第一、意義準則(meaning criterion):義項須具有其他義. 政 治 大 詞彙概念具有獨特的概念闡述模式,義項與其組合或搭配成分能展現出獨特的語 立. 項沒具備的額外語意;第二、概念闡述準則(concept elaboration criterion) :獨立. ‧ 國. 學. 意;第三、句法準則(grammatical criterion) :詞彙可能具有獨特或區別於其他義 項的句法結構出現,而多義詞的條件須滿足第一項準則且具備第二或第三其中一. ‧. 個才算具有區別性的義項。在本篇研究中,我們將探討漢語移動動詞「跑」的多 義性,試圖解釋造成其多種語意出現的原因及不同義項之間的關聯性。. y. Nat. sit. 日常生活中,移動事件(motion event)是每個人都會體驗到的,它包含了時. er. io. 間以及空間上的變化(Frawley, 1992) ,根據 Talmy(2000)指出,位移(Motion). al. n. v i n Ch 有四個主要的要素,包含位移主體(Figure) 、路徑(Path) 、以 e n g c、位移(Motion) hi U. 是一個位移主體(Figure)相對於參照物(Ground)的移動,他提及了移動事件. 及參照物(Ground) ,另外還有位移的方式(Manner)以及位移的原因(Cause) 兩個次要要素。人們經由移動的經驗、理解其事件中的不同要素,進而能夠使用 共有的知識作為溝通的基礎。 根據 Talmy(1991)的類型學,不同語言可依體現移動事件的方式分為兩類,. 一是「動詞框架式語言(Verb-Framed Languages)」,二是「衛星框架式語言 (Satellite-Frame Languages)」 ,在動詞框架式語言中,動詞包含了空間,也就是 位移及路徑的結合,整個架構事件主要能由單一的動詞來表達動作及方向,像是 西班牙文動詞 salir;而在衛星框架式語言裡,動詞和空間是分開的,也就是動詞 只表達了位移,另外需要補語來表達路徑,整個架構事件是由一個主要動詞,附 帶一個介系詞來表達動作的方向,像是英文裡的 ride out(如圖 1)。 1.

(17) 圖 1 動詞框架式語言以及衛星框架式語言模式圖 資料來源:Talmy(1991, p. 235)Fig. 5.19. 政 治 大. 雖然語言能夠被分為「動詞框架式語言」以及「衛星框架式語言」,但這兩. 立. 種分類還是有不足之處,像是中文被 Talmy 歸納在「衛星框架式語言」,但經仔. 他. Figure. 從樹叢裡. 跑. Ground. Motion+Manner. 了. 出來 Path. ‧. ‧ 國. (a). 學. 細觀察,會發現在文法結構上,路徑和位移的詞彙是同樣重要的,例如:. 雖然例句中「出」能夠和方式動詞(manner verbs) 「跑」一起出現,但「出」. y. Nat. sit. 或指示語動詞(deictic verbs) 「來」皆能單獨出現當動詞使用,因此,Slobin(2004). n. al. er. io. 提出了第三種語言分類:「等量框架式語言(Equipollently-framed Languages)」,. i n U. v. 在這種語言中,路徑動詞(path verbs)與方式動詞(manner verbs)在語法結構. Ch. engchi. 上是一樣重要的,而中文就是屬於此種語言。. 一個句子中又以動詞為事件的重點,Jackendoff(1983)與 Levin(1993)提 及在詞彙語意學中,動詞是最受關注的議題,因為動詞是句子的核心,在語意或 語法結構上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此外,張麗麗、陳克健與黃居仁(2000)也提 到「動詞表達的概念是事件,其內容涉及事件參與者、事件的執行方式、事件進 行的時間長短和地點…等。所以事件描述中,動詞可以說是整個事件的核心。」 , 因此,本篇將著重於移動事件中的動詞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 本論文以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到的動詞「跑」作為主題進行討論,我們發 現「跑」所展現的義項非常多,如以下例子所示:. 2.

(18) 1. 「跑」的語料庫例子: (a) 民眾跑了數百公尺 (b) 他常跑洗衣店 (c) 資深記者專跑兩岸新聞 (d) 路上跑的賓士車 (e) 跑在前面的新加坡 (f) 程式下午一跑又是錯誤百出 經由初步觀察,可以大約推斷出「跑」在例句(1a)的語意表示「快走」 ;例 句(1b)表示「往特定目標移動」 ;例句(1c)表示「為特定事物忙碌奔走」 ;例 句(1d)表示「交通工具或物體的移動」 ;例句(1e)表示「發展或排名」 ;例句. 政 治 大 我們發現「跑」原來為不及物動詞,只需要出現主語,也就是「跑」前的名 立. (1f)表示「執行一定的流程」。. ‧ 國. 學. 詞,但從語言使用中卻發現「跑」後加斜格名詞的現象,究竟「跑」是如何從不 及物用法延伸至非常規賓語用法1?在非常規賓語中的名詞短語有什麼語意特徵. ‧. 才能佔據賓語位置?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首先,為釐清動詞的語意, 本篇論文以定義「跑」的兩個不同來源作為參考基礎,一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 y. Nat. sit. 典」,另外一個是提供完整中文詞義區分與詞彙語意關係的「中文詞彙網路知識. n. al. er. io. 庫(Chinese WordNet)」 ,最後參照 Evans(2005)的原則性多義理論,進一步整 理出「跑」的獨立義項,如〈表 1〉與〈表 2〉所示。. Ch. engchi. 〈表 1〉 教育部辭典內「跑」的定義與例子 跑的定義 例子. i n U. v. 1. 快走. 長跑、短跑. 2. 逃走、躲避.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3. 往、到. 你們都跑這兒來了. 4. 物體離開應當的位置. 風把我的帽子吹跑了. 5. 為某事奔走忙碌. 6. 走運. 跑新聞、跑生意、跑碼頭 李老爹這幾年在新任老爺手裡著實跑起來 了,怕不一年要尋千把銀子. 1. 刑福義(1991)在研究漢語賓語的歸類中,將「寫毛筆」和「吃大碗」等非一般性賓語稱為 「非常規賓語」 ,本篇研究遂採用此說法。 3.

(19) 〈表 2〉 中文詞彙網絡內「跑」的定義與例子 跑的定義 例子 1. 以兩腿交互快速向前移動. 每個人都可以跑十幾圈操場. 2. 迅速的離開. 車夫把胡適推下車跑了,胡適追不上. 3. 往特定目標移動. 有人的童年是成天跑補習班的. 4. 離開原有的位置. 5. 從事特定事物. 6. 以跑的方式競速. 小紅帽就以跑百米的速度跑向奶奶家. 7. 移動. 對於帶電的 tachyon,因為它們跑得比 真空中的光還快. 8. 執行一定的流程. 9. 離開原有社會關係上的位置. 爸爸要帶媽媽和妹妹回外婆家玩,吩 咐小明好好看家,不可以亂跑 這位記者說,其實吳伯雄的新聞不好 跑. 能夠領到支票.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呈報了之後還要跑流程,跑完之後才 也不是看到你老婆跑了,要乘虛而 入,要跟你重修舊好. ‧. 我的一票中國朋友,跑了幾年船,到 過歐洲、以色列,來到迷人的印度. 10 從事特定職業. y. Nat. io. sit. 〈表 1〉顯示教育部辭典有六種跑的定義,而〈表 2〉顯示中文詞彙網路有. n. al. er. 十種,進一步統整後,發現教育部辭典的定義第六項是偏向古代用法,因此在本. i n U. v. 論文中將排除此項定義的討論。此外,雖然中文詞彙網絡的定義比教育部辭典多,. Ch. engchi. 但進一步觀察可以發現某些義項非常相似,例如〈表 2〉的第六項「以跑的方式 競速」和第一項「兩腿交互快速向前移動」很相像,然而,辭典對定義的說明並 不完整,我們無法得知是基於何種標準區分出這些義項。此外,我們也發現辭典 裡的定義無法解釋所有語料庫的資料,像是上述例子(1e)跑在前面的新加坡, 無法利用辭典來解釋跑的定義以及跑的主語為何是非生命的個體,顯示辭典的定 義有其不足之處,而確切有多少種「跑」的語意?義項間的相互關聯又是什麼? 在「跑」的背後是什麼機制造成如此多種語意的出現?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 討的議題。 在「跑」的文獻裡,Wang(2009)是探討「跑」的近義詞研究;Tang(2014) 是以多種不同的理論(構式語法、語意框架、概念隱喻、屬性結構)分析動賓結. 4.

(20) 構「跑+NP」 ,藉此解釋多種語意的展現和構式間的關係。但是,Tang(2014)著 重於「跑」後的賓語分類,卻忽略較全面的探討不及物用法;而 Wang(2009) 則沒有做多面向語意的探討。總體來說,前人對於「跑」的多義現象缺少了較全 面的研究,像是對於「跑」獨立義項的歸納、從不及物延伸到非常規賓語結構的 探討、語意背後的概念結構分析、以及義項間的關聯和區別性之說明皆是能夠再 深入研究的部分。 本論文觀察及研究的語料來源是以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Sinica Corpus) 為主,著重於探討造成漢語移動動詞「跑」多義現象背後的機制、義項的確立、 義項間的關聯性與區別性、「跑」從不及物到非常規賓語結構的分析以及「跑」 的語意和句法分佈。綜合前人研究不足之處,本文將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政 治 大 第二、多義詞「跑」不同義項間的關聯性與區別性為何? 立. 第一、「跑」的概念結構所體現的句法以及語意行為為何?. ‧ 國. 學. 不同於 Wang(2009)和 Tang(2014)的研究方法,本論文採用 Talmy(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框架來研究「跑」的概念結構表現,試圖以框架中不同. ‧. 要素的改變來推斷和詮釋多義詞義項的延伸,是較客觀的回歸語言事實的分析方 法,參照 Talmy(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框架分析「跑」各義項中要素的. y. Nat. sit. 改變及判斷細緻語意差別,並根據 Evans(2005)的多義原則理論確認「跑」的. n. al. er. io. 獨立義項後,將各義項連結且劃分出如同 Lakoff(1987)的放射形範疇結構(Radial Categorization)語意網絡圖。. Ch. engchi. i n U. v. 1.2 論文架構 本篇研究是以語料庫為本之漢語多義詞「跑」的語意分析,論文共分為五個 章節,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此章節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論文架構的描述。 第二章為文獻回顧,此章將介紹理論框架、回顧前人對移動動詞及多義詞語意網 絡圖之研究,最後將回顧「跑」的相關研究並小結。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此章節說明本篇的研究工具與範圍、語料處理與分析過程。 第四章為結果分析與討論,此章節將呈現語料分布情形、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

(21) 第五章為結論,此章節將總結本篇論文的重點和貢獻、提供未來研究之建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由前面章節介紹,我們知道「跑」在漢語中是比較活躍的動詞,不僅使用的 頻率高,延伸出來的義項也很多。本文以語料庫為本,探討造成「跑」多種語意 背後的機制及義項間的關聯性。作為論文的研究基礎,本章將回顧 2.1 理論框架 和相關研究;2.1.1 將介紹 Talmy(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框架;2.1.2 將 介紹 Lakoff(1987)的放射形範疇結構;2.2 將回顧與移動事件框架相關之研究;. 政 治 大 理論;2.3.2 將回顧語意網絡的相關研究;2.4 將回顧「跑」的相關研究;最後, 立 2.3 將回顧語意網絡建構相關的文獻;2.3.1 將介紹 Evans(2005)的原則性多義. 2.5 將統整前人的文獻、提出相關分析不足之處,進一步帶出值得深入探討之議. ‧. ‧ 國. 學. 題。. 2.1 理論框架. y. Nat. io. sit. 2.1.1 Talmy(1975, 1985, 2000)移動事件框架. n. al. er. 空間移動是人類最重要的經驗活動之一,從認知語意學的角度來看,Talmy. Ch. i n U. v. (1975, 1985, 2000)提出的移動事件框架理論(Motion event frame)是最全面也. engchi. 最具體的。此位學者提及移動事件有四個主要的要素,包含位移主體(Figure) 、 位移(Motion) 、路徑(Path) 、以及參照物(Ground) ,另外還有位移的方式(Manner) 以及位移的原因(Cause)兩個次要要素。詳細定義如〈表 3〉所示,移動事件框 架就是位移主體相對於某個參照點的運動,其過程包含了移動時的路線或方向。. 〈表 3〉移動事件框架要素的定義 移動事件框架要素. 定義. 位移主體(Figure). 相對於參照物移動的主體. 位移(Motion). 運動本身 6.

(22) 路徑(Path). 物體移動時的路線或方向. 參照物(Ground). 位移主體移動時所參照的實體. 位移的方式. 位移主體移動的方式. (Manner) 位移的原因(Cause). 位移主體移動的原因. Talmy(2000)藉由以下的(2a) 、 (2b) 、 (2c)例子闡述移動事件框架中的不 同要素。在(2a)句子中,the pencil 是位移主體,而動詞 blew 是位移運動本身,. 政 治 大 (2b)及(2c)的例子來解釋最後兩個次要素的差別,在(2b)裡,筆是以滾動 立. off 是移動的路徑,the table 則是移動時的參照物。此外,Talmy(2000)比較了. 的方式移動(位移+位移的方式) ;而在(2c)裡,造成桶子移動進倉庫的原因是. ‧ 國. 學. 因為推的動作(位移+位移的原因)。. ‧. io. [位移主體] [位移]. [路徑] [參照物]. n. al. the table. (鉛筆從桌子上被吹走). off. sit. blew. er. Nat. (a) The pencil. y. 2. Talmy(2000)移動事件框架的例子:. i n U. v. (b) The pencil rolled off the table. (筆從桌上滾下來). Ch. [位移+位移的方式]. engchi. (c) I pushed the keg into the storeroom. (我將桶子推進倉庫) [位移+位移的原因] 資料來源:Talmy(2000, II: p.26)例子(4)及 Talmy(2000, II: p.28)例子(m). 根據 Talmy(1975, 1985, 2000)提出的理論,我們發現移動事件框架可以提 供動詞較全面性的探討,藉由語言事實中不同要素的組成,能夠了解彼此間的語 意關聯。. 7.

(23) 2.1.2 Lakoff(1987)放射形範疇結構 Lakoff(1987)指出範疇劃分(categorization)和人類的經驗息息相關,人們 會根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來劃分範疇,也就是所謂集合(set)的概念,屬於同個 範疇的成員間都是相互關聯的,而「放射形範疇結構」是由一個中心體(central meaning)和許多變體(variations)組合而成的連鎖性結構,彼此之間的連結是以 語意特徵的差異作為區別。在一個範疇中,中心體被視為最典型(prototypical) 的語意,接著向外延伸到不同變體,雖然彼此間的關聯無法經由特定規則預測而 來,但並不是隨意延伸,而是按照語言使用者對詞彙的認知來做語意相似性的區. 政 治 大. 分和推斷,越靠近中心體的變體共有特徵最多,較邊緣的變體相似的語意特徵較. 立. 少,最後會形成一個放射形結構的範疇圖像。. ‧ 國. 學. 舉例來說,Norving & Lakoff(1987)建構了英文動詞 Take 的放射形範疇結. sit. y. Nat. 3. Take 的例子. ‧. 構。首先,作者發現 Take 共有七個義項,例子如下:. io. (b)The messenger took the book to Mary.. n. al. Ch. (c)I took the book home.. (d)I took a punch at him.. engchi. er. (a)The baby took the toy from its mother.. i n U. v. (e)I took a punch from him. (f)Sam took Sadie to the theater. (g)I took a glance at John. 資料來源:Norving & Lakoff(1987, pp.199-204). Norving & Lakoff(1987)指出 Take 有幾個基本的論旨角色(如〈表 4〉與 〈表 5〉所示) ,參與角色(participants)有主事者、來源、接受者、受事者以及. 8.

(24) 工具,而佈景角色(settings)則有起點和終點,各個義項間的語意變化和論旨角 色的改變息息相關。 〈表 4〉 Take 的參與角色 參與角色. 定義. 主事者(Agent) 來源(Source) 接受者(Recipient) 受事者(Patient). 使一動作發生的主體 事情的根源 接收或被給予某物的人 受動作支配的人或事物. 工具(Instrument). 用來運送受事者的工具. 〈表 5〉 Take 的佈景角色. 治 定義 政 大 起點(Origin) 一開始出現的位置 立 終點(Destination) 最後結束的位置 佈景角色. ‧ 國. 學. Norving & Lakoff(1987)認為 grab 是動詞最典型的語意(中心體) ,而中心. ‧. 體與變體除了論旨角色的差異外,也分別參考以下幾種理論來做語意的區別,推. Nat. n. al. sit er. io. 4. Norving & Lakoff(1987)參考的理論:. y. 斷出向外延伸的方向與連結,進而畫出語意網絡圖:. i n U. v. (A)Image-schema transformation links(意象圖示). Ch. engchi. (B)Metaphorical links(隱喻的關聯) (C)Metonymy links(轉喻的關聯) (D)Frame-addition links(附加框架). (E)Semantic role differentiation links(語意角色的不同) (F)Profile shift(語意的側重) 綜合以上理論根據,Norving & Lakoff(1987)建立出 Take 的放射形範疇結 構,如圖 2 所示:. 9.

(25) 圖 2 Take 的放射形範疇結構圖像 SR: Semantic role differentiation links P: Profile shift M: Metaphorical links, Metonymy links F: Frame-addition links.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資料來源:Norving & Lakoff(1987, p. 205). ‧. Norving & Lakoff(1987)對義項間的相關性作了以下解釋:首先,中心體的. sit. y. Nat. 位置是字典所示最典型的語意 grab,在上述的例子(3a)中,寶寶(主事者+接. al. er. io. 受者)從媽媽(來源)那裡拿到了玩具(受事者),而玩具在整個事件中是從一. v. n. 個起點移到另一個終點;根據語意角色的不同,從(3a)延伸出來義項(3b) ,在. Ch. engchi. i n U. 例子中,傳信人(主事者)帶著書(受事者)一起從起點移到瑪莉那邊(接受者 +終點) ,可以發現這邊的方向和語意都跟(3a)的情況不一樣;接著,因語意側 重的不同,由(3b)往外延伸至(3c),例子:I took the book home,從原先側重 的是人(接受者)在的終點,變成側重於地點;而義項(3b)經由隱喻會延伸出 義項(3d) ,例子:I took a punch at him,是從來源域的 taking 映射到目標域的執 行一個快速有力的行動,原本來源域裡的接受者變成了目標域的受事者(他:被 打的人),且來源域裡的受事者變成了目標域裡的行動;義項(3d)經語意的不 同側重會延伸出義項(3e) ,例子:I took a punch from him,這邊是側重於強調接 受者,而背景化(backgrounded)了主事者;接著,義項(3c)因為附加框架因. 10.

(26) 素會延伸到語意(3f) ,例子:Sam took Sadie to the theater,作者提及這裡附加了 The Going-to-Destination Schema,框架裡有兩個要素,一是目的地(電影院) ,二 是去目的地的原因(為了娛樂),而地點是用來代表事件目的的轉喻;最後,文 中發現原型義項(3a)和義項(3g)之間是隱喻關係,例子:I took a glance at John, 這邊表示感知就是接收(perceiving is receiving) ,是從來源域 receiving 映射到目 標域 percieving,從原本的主事者/接受者映射成了接收者(perciever) ,而受事者 映射成為感覺(percept)。 總結來說,Norving & Lakoff(1987)使用了許多理論框架來解釋英文動詞. 政 治 大 放射形範疇結構的系統性和可信度,其背後是需要經過嚴謹的語意理論推斷而來。 立 Take 義項間的語意關聯,不僅展示了一詞多義與人們的認知息息相關,也展現了. 以本節提及的理論為基礎,在接下來的 2.2 小節中,將回顧前人研究的相關文獻。. ‧ 國. 學 ‧. 2.2 移動事件框架研究. sit. y. Nat. Chou(2014)以語料庫為本,研究漢語多面向動詞「擠」在空間範疇中的語. io. er. 法和語意關係,試圖以相同的認知背景、不同的要素側重來解釋多義動詞。作者. al. 發現動詞「擠」會根據後面接的賓語而有不同的語意,像是我每天都得擠公車. n. v i n C h Location)、丈夫擠牙膏( (Goal)、宿舍裡五十人擠一個房間( Theme) 、你擠我 engchi U (Patient)等,義項共整理成四類,分別是:移動事件(Events motion) 、空間配 置(Configuration) 、用壓力使之排出(Removal)以及身體接觸(Body contact) 。 為了探討多種語意出現的原因,作者採用「使用為本的詞彙構式理論」來說明不 同事件類型是基於相同的認知背景,只是每個事件有不同側重的概念基模,此理 , 論是結合了框架語意學(Fillmore & Atkins, 1992)與構式語法(Goldberg, 1995) 一方面找到框架中的參與角色,一方面找出句法搭配情形,作者使用語意側重機 制(Langacker, 1987)及移動事件框架(Talmy, 1975, 1985, 2000)來分析「擠」 多義的原因,「擠」的典型語意是許多人在一個受限的空間裡十分擁擠的概念,. 11.

(27) 因此著重於框架中主要的兩個中心要素:位移主體(Figure)與參照物(Ground) 間的關係,如圖 3 所示,雖然有人進出,但空間裡還是維持擁擠的狀態。. 圖 3 「擠」的核心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71)Fig. 1. 政 治 大 (Events motion)」語意時,是側重於移動的發生,表示移動者(Mover)沿著路 立 而不同義項的出現是因為框架中的語意側重不同,像是表示「移動事件. ‧ 國. 學. 徑(Path)移至目標物(Goal),如例句:眾人(mover)又擠向(Path)廣場邊. 搭好的高台(Ground),語意框架如圖 4 所示。.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 「擠」表位移事件的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73)Fig. 2. 而「擠」表示「空間配置(Configuration)」時,是側重主體和參照物間的結 果狀態,如例句:三個運動員(Figure)共擠一個房間(Ground)睡覺,語意框 架如圖 5 所示。. 12.

(28) 圖 5 「擠」表空間配置的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77)Fig. 3. 此外,當「擠」表示「用壓力使之排出(removal)」時,是側重於施事者對 物體施加力量使之排出的結果,如例句:他(Agent)在擠青春痘(Figure),參 照物是臉,如圖 6 所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資料來源:Chou(2014, p. 84)Fig. 4. n. er. io. al. sit. y. Nat. 圖 6 「擠」為排除語意的框架圖.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 「擠」表「身體接觸(Body contact)」時,是側重在有限的空間裡,兩 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有身體上的接觸行為,如例句:到處人擠人,雖然參照物是必 要的要素,但在句法結構上通常被省略,因此參照物以虛線表示(如圖 7)。從 Chou(2014)的研究可得知,多義詞是由同一核心框架裡語意側重的不同,向外 延伸出多種義項。. 13.

(29) 圖 7 「擠」為身體接觸的語意框架圖 資料來源:Chou(2014, p. 87)Fig. 5. Chang(2015)利用 Talmy(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框架來區別中文 動詞「放」的其中兩個義項:釋放義以及放置義,作者指出這兩個義項和空間移. 政 治 大. 動息息相關,因此利用移動事件框架的位移主體和參照物來做分析,例子如下:. 立. 5. 「放」為釋放義的例子:. ‧ 國. 學. (a) 蘇聯太空人狄托夫[從太空梭尾部(參照物)] 放出[望遠鏡(位移主體)] (b) [內部儲存的能量(位移主體)] 突然放出. ‧. 資料來源:Chang(2015, p.57, p.76)例子(35a)、(51a). y. Nat. sit. 6. 「放」為放置義的例子:. n. al. er. io. (a) 高爾把[杯子(位移主體)] 放到[桌上(參照物)]. i n U. v. (b) [這枚炸彈(位移主體)] 放在[硬紙盒裡(參照物)]. Ch. e n資料來源:Chang(2015, p. 68)例子(45a)、(45b) gchi. 從以上例子可以發現,兩個義項的差別在於位移主體的定位(orientation), 表示釋放義時,位移主體是遠離參照物的,而表達放置義時,位移主體最終定位 在參照物所在的地方。從 Chang(2015)的研究可知,詞彙語意的差別和移動框 架內不同要素的變化有一定的關聯。. 14.

(30) 2.3 多義詞語意網絡架構研究 2.3.1 Evans(2005)原則性多義理論 Evans(2005)提及一個多義詞具有原型語意及和原型語意部分相似卻有其 他不同語意的其餘義項出現,他提出四項判斷原型語意成立的標準,分別為: (1)歷史上最初的詞義 (2)原型語意出現的頻率高於其他義項 (3)具可預測性:必須為最可能衍伸出其他義項的則為原型語意之候選者 (4)和人們所處的經驗及環境有關 除了原型義項的判定標準外,Evans(2005)也提出原則性多義理論,此理論強. 政 治 大. 調詞的意義並非絕對固定,而是能夠隨時間而改變,因此,由原型語意延伸而來. 立. 的義項是不斷變動的,而他也提到辨析多義詞獨立義項的三個判定準則,分別為:. ‧ 國. 學. (1)意義準則(meaning criterion):義項須具有其他義項沒具備的額外語意。 (2)概念闡述準則(concept elaboration criterion):獨立詞彙概念具有獨特的概. ‧. 念闡述模式,義項與其組合或搭配成分能展現出獨特的語意。. Nat. sit. y. (3)句法準則(grammatical criterion):詞彙可能具有獨特或區別於其他義項的. n. al. er. io. 句法結構出現。. i n U. v. 綜合以上三項準則,Evans(2005)認為若要成為具區別性且可辨識之獨立義項,. Ch. engchi. 須滿足第一項條件且具備第二或第三項條件其中一個才能成立。此理論說明獨立 義項的形成方式是和原型語意互動產生之結果,因此各義項間皆具有一定的語意 相關性。. 2.3.2 語意網絡架構相關研究 Fillmore & Atkins(2000)進行英語動詞 crawl 的語意分析,確立其義項並以 人類自身經驗為基礎來判斷義項間語意的差別,參考 Lakoff(1987)的放射形範 疇結構(Radial Categories),建立出 crawl 完整的語意網絡圖。作者先利用四本 著名的英語辭典交互比對,再進行語料庫的語意驗證,統整出 crawl 的義項共有 15.

(31) 20 個(如圖 8 所示) ,crawl 的核心語義為「將身體靠近物體表面的自我移動(Selfmovement)」 ,再以日常經驗為基礎將核心語意向外延伸,以前一個義項的語意為 基礎線性延伸到下個義項,最後形成放射狀的語意網絡圖。如圖 8 所示,每個義 項間都有語意的關聯性(圖中的數字表示文獻的原始例子編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圖8. Crawl 的語意網絡圖. n. al. er. io. sit. y. Nat. 資料來源:Fillmore & Atkins(2000, p. 103)Fig. 5.5. i n U. v. 由 crawl 的語意網絡圖可知,crawl 是由中心語意向外延伸(參考圖 8 及〈表. Ch. engchi. 5〉例句)。首先,由中心語意延伸出人類爬的動作(HUMANS MOVING)以及 生物移動的動作(CREATURES MOVING),接著,從人類爬的動作往下延伸出 寶寶在爬(BABY) 、表示故意爬的動作(DELIBERATE)以及邊受傷邊爬的動作 (INJURED)等義項;由故意爬的語意連結到以爬表示抽象的卑躬屈膝(Grovel) , 而邊受傷邊爬則延伸出努力爬(Effort)以及移動緩慢(Moving slowly)等特徵 義項;接著,從緩慢移動的語意可以連結到形容交通工具本身的慢(Slow vehicle) 、 因陡峭的路移動緩慢(Steep road) 、植物蔓延的緩慢(Plant spreading slowly)以 及緩慢的過程(Slow process) ;從形容交通工具慢的義項可以細節性地延伸出指 汽車司機開車緩慢(Car riders);從植物蔓延緩慢的義項延伸出天氣相關的移動 16.

(32) 緩慢(Fog etc. spreading);此外,移動緩慢的過程能夠延伸至緩慢的時間過程 (Time process),以上義項皆是由人類爬的動作(HUMANS MOVING)延伸而 來的部分語意網絡。 由圖 8 所示,生物移動的動作(CREATURES MOVING)義項也向上延伸出 部分爬的語意網絡圖,先是延伸出許多生物爬來爬去(Creatures teeming)的義 項;而許多生物爬來爬去的義項又延伸指人到處審查(People examining)以及生 物爬滿空間(Place teeming)這兩個義項;最後,由生物爬滿空間義項延伸出諺 語的用法(Idiom: skin etc. crawling)以及瀰漫(Permeated)的義項,詳細例子參. 政 治 大. 照〈表 6〉。. 立. 〈表 6〉Crawl 的義項和例句. 例句 編號. (HUMANS MOVING). y. sit. (A cat can crawl through any hole.). n. al. 貓可以爬進任何一個洞裡. er. io. (33. Ch ). 寶寶在爬(BABY). (1). 故意爬的動作 (DELIBERATE). (8). 邊受傷邊爬的動作 (INJURED). (I crawled into my sleeping bag.). ). Nat. 生物移動的動作 (CREATURES MOVING). 我爬進睡袋裡. (19. ‧. ‧ 國. 人類爬的動作. 例句. 學. 爬的義項. (14. engchi. i n U. v. 寶寶會爬(A child can crawl.) 你沿著地面爬行尋找蟲 (You crawl along the ground looking for worms.) 巴雷特先生在腿部受傷後不得不以爬行來尋 求幫助 (Mr. Barrett had to crawl for help after being hit in the leg.). ). 17.

(33) 卑躬屈膝(Grovel). (37. 你對他們求情的樣子令我作嘔 (The way you crawl to them makes me sick.). ). 努力爬(Effort). (18. 努力爬到床上向護士長要阿斯匹靈是很美好 的(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crawl into bed to ask Matron for an aspirin.). ) 移動緩慢 (Moving slowly). (49 ). 政 治 大 大部分的車一小時才前進了十五英里. 立(7). (Most cars crawl along at fifteen miles an hour.) 綿羊緩慢地爬上陡峭的山坡(There was a little sheep trail crawling up the hillside.). 學. 因陡峭的路移動緩慢. (52. (Steep road). ‧. ‧ 國. 形容交通工具本身的慢 (Slow vehicle). 她感覺到他的手在她的大腿上慢慢移動 (She felt his hand crawling up her thigh.). ). y. Nat. n. al. (42. Ch ). 緩慢的過程 (Slow process). (44. sit. io. (Plant spreading slowly). 當雪融化後,北極植物蔓延在未被覆蓋的山 上(As the snow disappeared, the arctic plants would crawl up the now uncovered.). er. 植物蔓延的緩慢. engchi. i n U. v. 該黨的股票只爬升 35%(The party’s share of the vote crawled up to barely 35 percent.). ) 汽車司機開車緩慢 (Car riders). (32 ). 天氣相關的移動緩慢 (Fog etc. spreading). (5). 尼古拉花了一小時慢慢開到離他三英里的霍 爾本(Nicola took over an hour to crawl the three miles from Holborn.) 暗沉的雲朵在天空中緩慢飄移(Dark heavy clouds were crawling across the sky.). 18.

(34) 緩慢的時間過程 (Time process). 早晨緩慢的過去了. (27. (The morning crawled past.). ) 許多生物爬來爬去 (Creatures teeming). (3). 人到處審查 (People examining). (6). 生物爬滿空間 (Place teeming). (46. 立. 我們會找很多人徹底搜查這座大樓 (We’ll get dozens of men crawling all over this building again.) 該區爬滿了毛毛蟲 (The area was crawling with caterpillars.). 治 政 ) 大. (9). ‧ 國. (You’ve got little brown insects crawling about all over you.). 他的皮膚發癢且他的頭髮刺到脖子. 學. 諺語的用法 (Idiom: skin etc. crawling). 有棕色小蟲爬遍你的全身. (His skin crawled and his hair prickled on his neck.). ‧. (48. ). n. al. er. io. sit. y. Nat. 瀰漫(Permeated).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整個街道都是警察 的活動(The street buzzed and crawled with police activity for the next hour.). Ch. i n U. v. 資料來源:Chang(2015, pp. 96-97)Fig. 5.4. engchi. 總結來說,使用語料庫能夠得到較客觀的實證證據,且詞彙義項間的關係是 有高度認知上的依據及語意上的關聯,藉由對比不同義項能夠推斷與劃分出語意 網絡圖,增加學習者對特定詞彙一定程度上的認識與理解。 李詩青(2016)以語料庫及認知理論為基礎,參考 Lakoff & Johnson(1980) 的概念隱喻來研究漢語動詞「走」義項間的關聯與區別,進而建立「走」的語意 網絡圖(如圖 9)。作者發現「走」先從原型語意經整體-部分的轉喻(Radden & Kovecses, 1999)延伸出不同義項、再由隱喻進一步的延伸出其他義項。經由轉喻 延伸出的義項仍保有空間語意,語意關係和原型義項較近(如圖 9 中的 2~5),. 19.

(35) 而由隱喻延伸出來的義項則和原型語意關係較遠(如圖 9 中 2A~5D) ,這些義項 空間語意薄弱,甚至有些缺乏空間語意。. 政 治 大 立圖 9 漢語「走」的語意網絡圖. 資料來源:李詩青(2016, 211 頁)圖 34. ‧ 國. 學. 舉例來說,圖 9 從原型語意的 1.行走經轉喻延伸至 2.離開,例如:你要走. ‧. 了?這裡的走可以被替代為離開,是離開這個子事件代替了行走整體事件的轉喻,. sit. y. Nat. 而離開再經由隱喻延伸出 2A 過世的義項,像是:高凌風走後四個月,精神仍留. al. er. io. 存,這邊是分兩層結構的隱喻延伸而來,一是「旅途是走」 ,二是「人生是旅行」 。. v. n. 以人走到終點表示旅行者到達目的地,進一步由旅行延伸到人的死亡。此外,義. Ch. engchi. i n U. 項 2.離開也藉由隱喻延伸出 2B 洩漏的語意,例如:消息走漏,這裡的「走」是 由事物概念化成容器的隱喻延伸而來,消息可視為容器物質,而消息是從嘴裡說 出來的,所以嘴巴可視為容器物件,因此是容器物質離開了容器物件的隱喻。而 2B 洩漏可再延伸為 2B.1 失去某種狀態的義項,如例句:手搖飲料營運走味,是 使用容器為隱喻來表示狀態,以原先手搖飲料店的味道為基地(home-base) , 「走」 代表失去某種狀態,與 2B 洩漏意相較下,2B.1 展現了更少的「位移」概念。總 結來說,李詩青(2016)以概念隱喻做為區別義項的基準,建立「走」的放射狀 語意網絡圖。由李詩青(2016)的研究可知,概念隱喻能夠成為區分義項的基準 之一,而語意網絡圖的使用更有系統地展現出語意程度的差別,越靠近原型義項. 20.

(36) 表示語意成分相關度較高,越往外則是相關度越低的義項。. 2.4 跑的相關研究 Gries(2006)根據語料庫以及認知語意機制,確立英文 to run 的所有義項及 建立義項間的語意網絡圖。作者以字典與詞彙網路(wordnet)中 to run 的定義做 為參考基礎,加上語境的考量來確立 to run 的不同義項,由最核心的位移(motion) 延伸出其他義項,因為它是大多數義項所具有的語意要素,而經 CHILDES 語料 庫觀察發現,「快速徒步移動」是兒童最先習得的語意,也是使用次數最頻繁的. 政 治 大 將語料庫中的例子依構詞、句法以及語意層面編碼,利用 Pearson’s r 更加精細地 立 一個,因此會和位移連結在一起。接著,作者根據 Atkins(1987)提出的 ID tags. ‧ 國. 學. 統計出相似度高以及相似度低的義項,進而畫出語意網絡圖。舉例像是義項「逃 離不愉快的事情(to escape: from sth unpleasant)」統計出的結果是跟「快速徒步. ‧. 移動(fast pedestrian motion)」較相近,顯著性較高,相較之下,跟「位移(motion)」. sit. y. Nat. 的顯著性較低,因此,在語意網絡的建立上,「逃離不愉快的事情」會與「快速. al. er. io. 徒步移動」連結在一起,而非連結到位移的義項。總結來說,透過統計的方式能. n. 夠系統性地歸納出具有信服力的語意網絡。. Ch. engchi. i n U. v. Wang(2009)藉由語料庫的搜尋來比較近義詞組「跑」和「奔」的差異,全 篇主要以 Huang et al.(2000)提出的動詞詞義模組屬性表徵理論(MARVS)作 為研究方法,研究發現「跑」是有界的過程(bounded process) ,有事件起始與結 束的端點,且大部分都是不及物用法(如〈表 7〉所示) ,少部分是與介系詞片語 一起出現,例如:跑到門口、跑向前。. 〈表 7〉「跑」的句法分布情形. 跑. 不及物. 介系詞片語. 61.3%. 19%. 21.

(37) 資料來源:Wang(2009, p.406)Table 1. 在介系詞片語用法中,Wang(2009)指出「跑」後搭配的通常是表地點或人 物的具體目標(goal) ,如〈表 8〉所示,例句如:跑到河邊、跑到我身邊,而「跑」 後無法搭配抽象目標。 〈表 8〉「跑」的賓語分布情形. 跑. 地點. 目標. 90.8%. 9.2%.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Wang(2009, p.413)Table 7. 立. ‧ 國. 學. 此外,Wang(2009)發現「跑」也能夠在沒有介系詞的情況下直接接地點或. ‧. 目標,像是跑北京、跑遍香港。透過 Wang(2009)的研究,我們能夠清楚的知. sit. y. Nat. 道跑的句法結構與搭配詞的分佈狀況。. io. er. Tang(2014)則是透過語料庫的搜尋來分析「跑+NP」的多重語意,發現「跑」 除了不及物用法,後面能接許多不同的名詞,並將其做分類,總共歸納出九種接. al. n. v i n Ch 在「跑」後的項目,包含了距離、持續時間、頻率詞、與賽跑有關的詞組、路徑、 engchi U 場域、交通工具、機器工具、以及目標,如〈表 9〉所示。 〈表 9〉Tang(2014)對「跑」的賓語分類 賓語類型. 例句. 1. 距離. 每天跑一百二十公里. 2. 持續時間. 小明跑三小時左右. 3. 頻率詞. 她努力地跑這一趟. 4. 與賽跑有關的詞組. 就好像跑一百公尺短跑、準備跑馬拉松. 5. 路徑. 別人跑直線,他跑彎道. 22.

(38) 6. 場域. 男子組跑十六區、跟著跑碼頭. 7. 交通工具. 有朋友在跑船、即要跑客車,又要跑貨車. 8. 機器工具. 目前仍在跑電腦. 9. 目標. 跑急診、跑社科所、跑第一名、跑資金. Tang(2014)認為不同種類的名詞與「跑」組合在一起時,會造成動詞語意 的改變,也就是「跑+NP」的語意詮釋來自構式本身,因此主要以 Goldberg(1995) 提出的構式語法(Constructional Grammar)做分析,並結合 Fillmore & Atkins(1992). 政 治 大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及 Pustejovsky(1995)提出的屬性結構(Qualia 立. 提出的框架語意(Frame Semantics)、Lakoff & Johnson(1980)的概念隱喻. Structure)等理論來解釋名詞詞類的時態、時貌以及搭配詞。Tang(2014)整理. ‧ 國. 學. 出「跑+NP」的兩種構式,會根據句子結構的不同,後面接的名詞也會改變,如. ‧. 〈表 10〉所示,「跑」在 a 句型裡是表示移動方式的動詞(manner of motion),. sit. y. Nat. 但在 b 中是行為方式的動詞(manner of action)。. er. al. n. 構式. io. 〈表 10〉漢語動詞「跑」的構式 意思. Ch. v ni. 例子. a. 跑+NP. 有界事件(bounded event): 跑三小時/跑第一名/跑台北 以快速移動的方式到達名詞指涉有 /跑直線 界端點或邊界的實體. b. 跑+NP. 有界事件(bounded event): 跑基層/跑通告/跑程式/ 經由努力或密集參與需要奔波的活 跑貨車/跑樁腳 動,以達到名詞指涉的目標狀態. engchi U. 此外,Tang(2014)也利用概念隱喻來解釋「跑+參照物(Ground)」,像是. 跑碼頭 、 跑橋頭 、 跑江湖 等,是以特定場地代替工作的轉喻;而「跑+地點 (Location)」是以地點或參與事件的角色代替整體事件的轉喻,像是跑簽唱會、. 跑說明會、跑基層等。最後,Tang(2014)利用屬性結構裡的語意類別(formal). 23.

(39) 及東西的功用(telic)兩個要素來解釋某些不夠明確的「跑+NP」語意,像是跑. 醫院有兩個可能的解釋:1)根據語意類別表示:跑到醫院這棟建築物去;2)根 據東西的功用表示目的:到醫院看病。總結來說,Tang(2014)以許多不同的理 論為基礎來分析「跑+NP」構式所帶出的語意。. 2.5 小結 根據文獻回顧,目前多義詞的研究大多是參考 Lakoff(1987)的放射形範疇 結構來展現不同義項間的語意關係,不過,學者各自使用不同的理論作為推斷語. 政 治 大 嘗試建立出語意網絡時,仍有主觀性的問題存在,不同的學者有不一樣的理論偏 立. 意相似度的基礎。對於語意網絡的研究,Sandra & Rice(1995)指出在語意學家. ‧ 國. 學. 好。舉例來說,在 Fillmore & Atkins(2000)對英文動詞 crawl 的研究中,語意 網絡的形成是根據人類自身對詞彙經驗的認知基礎來劃分,其形成的語意網絡固. ‧. 然有一定程度的邏輯性,但由前面回顧的例子可以發現,網絡中還是有些不合常. sit. y. Nat. 理的地方沒有得到完整的解釋,像是人類爬的動作(Human Moving)義項為何. io. er. 也包含某些非人類移動的義項延伸,例如:交通工具、植物、天氣等。因此,本 論文認為根據主觀經驗來做語意上的區別有其不足之處。相較之下,李詩青(2016). al. n. v i n Ch 是以概念隱喻為基礎來劃分漢語「走」的語意網絡,整體的邏輯性雖然更完整, engchi U 但在研究方法上還是有偏向主觀判斷的疑慮。因此,本篇論文試圖以較客觀的方. 法來分析多義詞的語意變化,回歸到語言事實的本質,分析概念結構所體現出的 句法和語意行為,再進一步地探討不同義項間的語意關係。 本篇論文將研究漢語移動動詞「跑」 ,在相關文獻裡,Gries(2006)是利用 統計方法來比較 to run 義項間的語意關聯,不只能增加研究數據的可信度,也能 讓語料庫的資料更有組織性的展現出來。Wang(2009)是比較近義動詞「跑」和 「奔」的不同,著重於討論兩者易搞混的地方,缺乏說明「跑」的完整語意,也 沒有解釋為何「跑」能從不及物結構延伸至在沒有趨向介詞時能夠直接加非常規. 24.

(40) 賓語的結構,因此,非常規賓語的多樣性沒有得到較清楚的解釋,像是跑圖書館。 在處理語料上,句子的語境缺乏較整體的考量,只研究了「跑 X」的結構。此外, Wang(2009)指出「跑」後不能加抽象目標(abstract goal) ,但語料庫卻有出現, 例如:跑新聞、跑通告。 Tang(2014)依構式語法來分析「跑+NP」 ,作者統整與歸納動詞後的名詞片 語並對不同的「跑+NP」做語意上的解釋,像是跑江湖是指工作。不過,Tang(2014) 在賓語的歸納中,把移動事件主要要素之一的「路徑」和其他附加訊息的距離、 時間等分類在同一層次上做討論顯得有些不妥,也沒有進一步探討造成「跑」多. 政 治 大 略了大部分的不及物用法,且未說明典型不及物的「跑」是如何延伸至非常規賓 立. 種語意背後的原因。此外,Tang(2014)只著重於分析「跑」後的賓語分類,忽. 語用法。最後,Tang(2014)使用屬性結構來分析易搞混的例子有些不妥,像是. ‧ 國. 學. 跑醫院只會有一種語意解釋,通常漢語要表達跑到醫院這棟建築物的語意時,會. ‧. 使用介系詞「到」,而非直接以跑醫院來表示。. y. Nat. 總結來說,本篇論文將就幾點不足做更深入的研究,第一、歸納出「跑」的. er. io. sit. 完整義項;第二、考量語料的整體語境,除了「跑 X」也加入「Y 跑」的結構分 析;第三、加入「跑」從典型不及物用法到可使用於後接非常規賓語用法的探討. al. n. v i n 並分析動詞後的非常規賓語有何語意特徵;第四、加入非常規賓語為抽象目標的 Ch engchi U 分析。. 本論文兼論「跑」之結構及語意分析,前人「跑」的相關文獻著重於構式的 探討,本篇論文擬以不同的分類方式以及不同的分析方法,集中關注於「跑」的 多面向語意,採用 Talmy(1975, 1985, 2000)提出的移動事件框架、Evans(2005) 的原則性多義理論以及 Lakoff(1987)的放射形範疇結構來分析「跑」的多義性, 本論文認為利用 Talmy(1975, 1985, 2000)移動事件框架中的要素來探討多義詞 更為適合,利用概念結構中移動事件框架要素的分析,可以反應出句法結構和語 意上的差別,也試圖客觀的回歸到語言事實本身研究,探討造成多種義項出現背 後的概念機制,此外,本篇論文利用 Evans(2005)的原則性多義理論確立「跑」 25.

(41) 的獨立義項,進一步地以不同義項與原型義項的語意相似度之遠近做連結,建立 出屬於「跑」的語意網絡圖。.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y. Nat. sit. 為了解「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方法,本論文採用以語料庫為本的研究. n. al. er. io. 方法,從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中篩選語料進行研究,本章共分為三小節,3.1. i n U. v. 將介紹研究工具與說明研究範圍,3.2 將描述語料處理過程,3.3 將說明語料分 析。. Ch. engchi. 3.1 研究工具與範圍 語料庫的長期性語料和蒐集的內容廣泛,可提供研究分析上具更高的可信 度,因此本篇採用以語料庫為本的研究方法來進行「跑」的多義詞語意和句法 的分析。本篇的研究工具為「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2」(以下簡稱中研院語料 庫),是由黃居仁和陳克建所帶領的中研院詞庫小組建構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 帶有詞彙標記的漢語平衡語料庫,於 1994 年公開提供給國內外學術研究使用, 2. 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首頁 http://asbc.iis.sinica.edu.tw/ 26.

(42) 語料庫搜集的文章範圍是 1981 年至 2007 年間,共有 19,247 篇文章,語料庫的 每個句子都依詞彙斷開,共有超過一千萬的詞彙數量,概括不同的主題,包含 文學、生活、社會、科學、哲學、藝術等主要分類。 在語料蒐集方面,為求「跑」的完整義項分析,將不限制主題與文類,但 礙於介面限制,搜尋出的語料可能只擷取了文章核心動詞出現的部分,有些句 子的主詞可能會被省略,因此,為了更全面的分析,本文將盡力搜集整體語境 作為研究參考。. 3.2 語料處理. 政 治 大 本篇研究主要以語料庫為本,藉由搜尋出來的語料加以整合再經編碼而 立. 成,研究步驟如下:進入中研院語料庫,點選進入語料檢索系統至設定範圍介. ‧ 國. 學. 面,由於範圍設定為全部,直接點選送出至關鍵詞索引介面,在關鍵詞欄位輸. ‧. 入「跑」至查詢結果,會出現「跑」共有 860 筆資料。接著,點選左上角「顯. sit er. io. 3.3 語料分析. y. Nat. 示詞類」取得句法結構,以及點選句子兩旁的 more 取得完整的語境。. al. n. v i n 步驟一、將 860 筆語料的搜尋結果、完整語境以及句法結構、概念結構和語意 Ch engchi U 的編碼整理成表格檔以供互相參照(見圖 10、圖 11、圖 12),在編碼 過程中,同時將語料進行篩選,把非動詞的「跑」排除,而在句法結 構、概念結構與語意的表格中,則是透過分析整體語境以提供「跑 X」 及「Y 跑」的句法結構分析,統計出不同的搭配詞詞類,X 處是擷取動 詞「跑」的右語境,包含了副詞、介系詞和名詞,Y 處是擷取「跑」的 左語境,句法結構包含名詞或副詞,也可能出現介系詞片語,在編碼 中,會以 x 符號來標記沒有出現的要素。. 步驟二、依「跑」的定義劃分「字面義(literal meaning)」或「延伸義 27.

(43) (extended meaning)」以供初步語意分析,本論文根據整合 Gries (2006)指出的「快速徒步移動」、教育部辭典以及中文詞彙網絡提及 的「快走」和「以兩腿交互快速向前移動」語意為基礎,將「跑」字面 義定義為「以兩腿交互快速向前移動」,更詳細地劃分出「跑」必要的 概念結構元素,如下所示: 「跑」字面義的六項必要概念結構元素 (甲)位移的主體:有生命之個體。 (乙)位移:運動本身及空間上的移動。. 政 治 大 (丁)移動速度:非常迅速地移動,與動詞語意合併。 立. (丙)位移的方式:以兩隻或四隻腳交互移動的方式。. (戊)路徑:有生命個體移動時的方向。. ‧ 國. 學. (己)參照物:位移主體移動時相對應之位置,常被省略。. ‧. 編碼過程中,不符合字面義的「跑」義項皆視為延伸義。. er. io. sit. y. Nat. 步驟三、如圖 12 所示,概念結構是根據 Talmy(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 al. n. v i n 框架要素編碼而成,將語料依「位移主體(Figure) 」 、 「位移(Motion)」 、 Ch engchi U 「路徑(Path)」以及「參照物(Ground)」進行編碼,在「跑 X」中,X. 包含了路徑以及參照物的編碼,在「Y 跑」中,Y 包含了位移主體以及 參照物。此外,本論文將 Talmy 定義的路徑做更細緻的分析,本文參考 Johnson(1987)提及路徑中的三個基本要素,分別為(1)來源或起點 (source or a starting point)、(2)目標或終點(goal or end-point)以及(3)一 連串連接起點與終點的位置(locations),總結來說,本篇論文認為路徑廣 義地包含空間的移動及時間的流逝,有起點和終點,由此可知,表示一 段過程進行(process)的相關詞彙也被歸納為路徑。. 28.

(44) 步驟四、本文參考 Tang (2014)歸納「跑」後的賓語分類,將路徑歸納為以下幾 種類別,分別是:距離、持續時間、頻率詞、與賽跑有關詞組、場域、 機器工具、交通工具及目標。舉例來說,圖 12 的例句(9)跑首都機場和 (14)跑山貨生意兩筆都會被歸納為路徑內的地點與目標。此外,編碼中 以數字 1 表示只有位移的出現、數字 2 表示位移方式與位移同時出現、 以 N 符號標記位移主體為非生命的語意,而跑的定義也會呈現在表格內, 以利動詞的語意分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圖 10 「跑」的語料搜尋結果整理. engchi. 圖 11 「跑」的語料完整語境蒐集整理. 29. i n U. v.

(45) 圖 12 「跑」的句法結構、概念結構及語意編碼整理. 立. 政 治 大. 步驟五、整合教育部辭典及中文詞彙網路內「跑」的定義,並參照 Evans. ‧ 國. 學. (2005)的原型多義理論歸納出「跑」的獨立義項,此外,參照 Talmy. ‧. (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框架內要素的變化,輔以義項間語境及. io. er. 語意網絡圖(於 4.3 小節詳細探討)。. sit. y. Nat. 細緻的語意差別來區分原型語意與延伸語意,最後,將不同義項連結為. al. n. v i n 步驟六、根據「跑」的完整定義與編碼結果進行內容分析與討論,最後進入總結。 Ch engchi U 本論文以 Talmy(1975, 1985, 2000)的移動事件框架來分析語言事實,. 藉由觀察概念層次中不同要素的改變來推論語意的延伸。在下一章節的 結果分析與討論裡,除了將語料量化統計外,將舉例子做細節性地說明。. 30.

(46) 政 治 大. 立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 國. 學. 為了解多義動詞「跑」句法與語意所體現之行為,本篇論文將根據語料編. ‧. 碼進行分析與討論,最後,本章也將進一步地探討「跑」眾多義項間的相關性. sit. y. Nat. 和區別性,進而歸納出一個較為詳盡的語意網絡圖,希望藉由語言事實的分析. al. er. io. 與整理,能夠提供「跑」多項語意變化背後機制的認識。. v. n. 本章共分為三小節,4.1 小節將呈現語料分布情形並說明語料的篩選;4.2 將. Ch. engchi. i n U. 依「跑」的不同概念結構元素,探討語料內的句法分布與概念結構之間的關係, 其中,依不同句型結構分為 4.2.1 句式 A:名詞短語+跑;4.2.2 句式 B:名詞短語 +處所/趨向介詞+名詞短語+跑;4.2.3 句式 C:名詞短語+跑+處所/趨向介詞+名詞 短語;4.2.4 句式 D:名詞短語+跑+名詞短語(斜格);4.3 將呈現「跑」的語意 網絡圖;首先,4.3.1 根據教育部辭典及中文詞彙網絡之定義篩選出「跑」的候選 義項,描述各義項的概念結構和句法結構並參照 Evans(2005)的原則性多義理 論確立所有獨立義項;4.3.2 將連結「跑」的多種義項並舉例說明,試圖歸納出較 完整的語意網絡圖。. 31.

(47) 4.1 語料分布 根據本文第三章提及的研究範圍,將中研院語料庫的 860 筆語料進行初步 的詞性篩選,由於主要研究是動詞的「跑」,因此去除「跑」為名詞的 4 筆語 料、 「跑」為動詞但語境不完整導致無法辨識動詞語意的 2 筆、「跑」在句中為 結果補語的 5 筆以及 7 筆指稱數量的潛能補語「跑不掉」,最後總共有 842 筆語 料為本篇主要的研究來源(如〈表 11〉所示)。. 立. 〈表 11〉「跑」的語料總數. ‧. 2筆. 跑了出來 1.「傳統不能滅,現代的要跑給觀眾追,」黃海岱對傳. Nat. 語意不清. 統與創新都衷心讚賞. io. 2. 台北社區‧追‧趕‧跑. al. n. 結果 補語. 5筆. y. 可用語料. 阿里虎從夢中驚醒,看到山洞裡都是煙,嚇得慌慌張張. Ch. engchi. sit. 842 筆. 例子. er. 動詞. ‧ 國. 語料數量. 學. 詞性. 政 治 大. i n U. v. 1. 台北色情只是被打散、打亂、打跑,但從來沒有被消. 滅,賣春的男女也沒有真正轉業 2. 他有一個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被父親打跑了,. 從此沒有回來 3. 一吹颳跑蠻橫的洋奴,一撈捲走落難的戀人 4. 一下子突然如被風把膽小颳跑了一般,行動忽然充滿. 積極性,令人吃驚 5. 小子說不定還沒長毛哩--就把他打跑了?.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The basic ranks of teachers in aided secondary schools are Certificated Master/Mistress (CM) for non-graduate teachers and Graduate Master/Mistress (GM) for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2013 Workshop on Nonlinear Analysis, Optim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De- 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 wan, December 30,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Towards a model apprenticeship framework: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apprenticeship systems. Globalization and 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mplication for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