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空間領導理論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校長空間領導的內涵及相關的研究。探討空間領導的定 義及內涵。

壹、空間領導概念

一、 空間領導之定義

近年來,台灣的學校空間、建築設施、校園環境及設備的規劃逐年推 動,教育部、縣市教育局(處)制定學校建築的空間規範,審議學校整體規 劃,推展新校園運動、開放空間、創意校園、永續校園等等,尤其是對於 學校建築風格及學校環境的經營更是力求突破(湯志民,2008)。學校領導 者更是在此波學校空間改造氛圍中運用領導力來進行教育的革新。吳清山 (2008)也提出學校空間規劃與課程、教學、行政一樣具有引領學校發展的 影響力量。可見以學校建築空間規劃來引領學校改革儼然成為一股風潮,

而湯志民於2008年在教育研究月刊率先提出「空間領導」名詞與理論,更 是為空間領導之概念立基。

「空間領導」為「教育設施規劃」或「領導理念」的統整名詞,以資 與「課程領導」、「教學領導」和「行政領導」,而作對稱性的簡稱所致。

而在國外文獻中與空間領導(space leadership)之概念較為融通的,僅 美國芝加哥的「學校建築行政人員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Plant Administrators,APPA)所提出的「教育設施領導」(Leadership in Educational Facilities) 與Tanner 和Lackney(2006)所著《教育設施 規劃:領導、建築和管理》(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Leadership, Architecture, and Management)一書之書名與「空間領導」的概念亦最為 接近(引自湯志民,2008)。

於空間領導之定義而言,湯志民(2008) 將空間領導定義為:空間領導 為領導者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 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點、

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歷程。析言之,就本質 而言,空間領導在於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方向。就對象而言,係指組 織中的成員,不論是領導者(如校長、主任)或是被領導者(如教職員生)。

就行為而言,空間領導在於透過規劃與運用空間的策略,以達成組織共同 目標。

吳清山(2008) 認為將空間領導則是領導者營造一個優質的學校環 境、設施或設備,來激發學校內所有的人員,包括教職員生,藉以達到教 育的目標。換言之,善用學校有形的物理環境,並透過無形的領導來發揮 影響力,進而影響學校的發展,期使學校能不斷地進步,為空間領導之最 終目標。

馮朝霖(2008) 則由美學領導的概念來詮釋空間領導,以氣氛新美學中 的「氣氛經營」理念做為空間領導與美學領導的轉化中介,指出空間領導 的關鍵是美學領導,認為空間領導應是學校經營所發展出來的一個重要向 度,亦言之,學校空間的營造及校園美學的經營亦形塑出無形的影響力,

是學校經營者不可小覷的。

陳木金、溫子欣(2008)則是就科學管理學派(強調階層、目標達成)、

人群關係學派(強調溝通、尊重、隱私)、權變情境學派(強調彈性設計與運

用)、轉型領導學派(強調願景達成、潛能激發)、混沌理論學派來探討空間 領導的運用。

李冠霖(2008)指出校長空間領導係指國民小學校長透過規劃與運用校 舍、校園、運動場與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行政管理 等具有實質影響力的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歷程。

曾雅慧(2011)認為空間領導是校長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 動場,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

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點、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及教育發展 之歷程。

鄭女玲(2012) 認為空間領導具有境教意味,從有形空間至無相空間的 實踐,其終極關懷即在於希望提升學生學習品質、增進教師教學效能,以 及提升學校行政效率,達到一個溫馨、友善的校園,以展現教育的價值。

李慶裕(2012) 空間領導係指基於學校規劃及發展學校設施的前提之 下,領導者善用有形的物理空間,採用適當的程序模型、策略與方法 ,引 領學校空間革新及教育發展。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空間領導定義為:「領導者透過建構學校的物理環 境及設施規劃,來引領學校學校課程、教師發展、學生學習、社區公關及 行政革新,以達成教育目標之歷程。」

二、 空間領導之內涵向度

綜合上述探討空間領導的定義,研究者欲分析國內相關學校空間規劃 政策內涵指標及眾學者專家對於空間領導模式之內涵面向,並統合各家之 意見,以為本研究之空間領導的模式層面。

就教育主管機關推行之政策來看,教育部從2003年開始辦理之「全國 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獎」,其中將「學校經營創新」類分為四 個面向,分別為「校務經營與革新」、「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學

生多元學習與效能」及「校園營造與資源運用」,而「校園營造與資源運 用」的內涵則細分為「善用社區資源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營造社區 公關,暢通支援互助管道」、「鼓勵家長多元參與學校教育,促發互惠關 係。」、「架構學校學術研究網路,善加利用各類教學平台。」及「提升 校園環境設計,並落實校園設施的管理維護。」

另一學校空間相關政策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由2013年開始推 動之「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其評選指標分別為「建構論述 與課程實踐」、「教育領導與共同學習」、「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特 色效益與延續發展」、「課程美學與空間規劃」及「創新教學與分享遊學」

湯志民(2008)從理論與實踐層面進行探討,提出六個空間領導的向 度,分別是: 以空間規劃提升教育意境、以空間規劃帶動課程發展、以空 間規劃引領教學創新、以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以空間規劃促進行政革 新、以空間規劃拓展社區關係等六大方式 。

吳清山(2008)從政策執行面來看空間領導,其認為空間領導包含四個 面向:學生學習效果的進步、教師教學效果的增進、行政效率的提升及形塑 友善校園意境。

李冠霖(2010)之研究認為空間領導應具備激發學生學習、協助教師教 學、行政效率提升及形塑學校文化等四個面向。

陳炫佑(2013)提出校長空間領導有下述五種策略,分別是:校長以空間 規劃營造教育情境、校長以空間規劃促進行政效能、校長以空間規劃引領 課程創意、校長以空間規劃提升學習效能、校長以空間規劃建立社區關係 等五個方式。

劉侑承(2013) 之研究發現,空間領導的可由六大層面著手,分別為:

以空間領導體現教育意境、以空間領導動課程發展、以空間領導激發教學 創新、以空間領豐富學習資源、以空間領導提升行政革新、以空間領拓導

展社區關係等六大方式 。

國外研究學者中, Chan等人(2007)依據教育領導委員會(Educational Leadership Constituent Council,簡稱ELCC)所頒佈的標準,來針對校 長在學校設施上的應用而發展出七項標準,分別為學校願景、教學領導(專 業發展)、資源運用、社區關係、教育倫理、符合經濟、社會、合法等條 件以及實習。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o State University,2004)亦提出與空間 領導相關,並能認可學校的標準和品質指標,分別為:願景、信念和任務、

領導與組織、財政資源、設施資源、人力資源、課程與教學、圖書館、媒 體和科技資源、支援服務與學生活動及持續的教育改進。

整述國內外研究學者對於空間領導之見解與發現,空間領導的內涵以 六大層面為最大共識,分別為: 校園意境、行政領導、學生學習、教師教 學、課程發展及社區互動關係。本研究結合上述文獻探討發現,並以湯志 民(2008)研究空間領導的內涵為主要架構,勾勒出本研究的六大研究向 度,分別為:以空間規劃提升教育意境、以空間規劃帶動課程發展、以空間 規劃引領教學創新、以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以空間規劃促進行政革新、

以空間規劃拓展社區關係等六大方式,茲綜合整理如下:

(一) 以空間規劃提升教育意境

Chapman(2006)表示,空間是一個文化的力量(space as a cultural force),最好的校園在物質環境上形成機構文化的重要觀念,同時也反映 出學校的任務、歷史和傳統。優秀領導者應善用學校空間規劃來塑造學校 文化、發展學校願景及發揚教育理念,讓學校空間環境具有實質的感召力,

以學校空間文化力量提升教育意境,並營造一個出優質的學習型校園園,

讓學校相關利益者都能深感其中。

(二) 以空間規劃帶動課程發展

林海清(2007)提出,少子化現象再造空間規劃與學校課程創新經營已 成為當前中小學所面臨之挑戰,領導者如何透過學校空間規劃,並結合地 區性社會環境,以不同校園風貌與特色課程的型態,提供優質化、多元化 及豐富化的課程發展素材,建立真實情境與豐富多元之教學平台,帶動本 土性課程的發展,促進學校課程特色之建立,亦是校長空間領導的方法之 一。

(三) 以空間規劃引領教學創新

學校是教育的場所,以學生為學習之主體,教師教學為主軸,林海清 (2006)提及,就教育功能而言,學校建築是輔助教師教學,使教學效果得 以發揮之必要硬體設備,即言之,學校空間之規劃與教學品質及教學創新 有著密切的關係,Earthman 和 Lemasters(2004)及 Uline、Wolsey、

Tschannen-Moran 與 Chii-Dean Lin(2010)的研究均指出教師的教學態度會 受到工作環境的影響,學校設施品質越好,教師教學態度亦越高。因此領 導者同時也需知曉空間環境形塑教師教學品質之力量,並具備靈活運用空 間、型塑空間性格的能力,創造出妥切之空間規劃,以激勵教師在教學表 現上能益加創新。

(四) 以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

校園建築是學校的最大型教具,對每一個在校園成長的莘莘學子都有

校園建築是學校的最大型教具,對每一個在校園成長的莘莘學子都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