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童軍團部空間配置之探究

校園空間規劃的相關專業著作與研究非常多,每年中華民國建築學會都會 有關於校園空間規劃與綠化、美化、無障礙空間、性別平等空間、創意空間設 計等相關發表,除了大範圍整個「校園」空間規劃的研究與著作外,接著衍伸 成更細微的「教室」空間規劃。

教室空間規劃一開始著重普通教室的空間規劃,接著學習型教室規劃與專 科教室規劃的研究逐漸萌芽。不同功能的專科教室需求也不盡相同,可以從電 腦教室、國民中學科技教室設備之理想規劃等相關研究中窺知一二。

針對教室空間的發展、定義與功能等眾多研究專書皆有定見,而「童軍團 部」這個空間的涵義為何?與教室不同卻又部份雷同,童軍團部功能廣泛,不 但是童軍團成員學習的空間、團務討論、做事情的空間,有些團部更會結合成 為童軍教室,童軍團部如此複合型的多功能空間實需發展一套理想規劃的基 準。

本節將探究童軍團部規劃與設計,可以從教室規劃相關研究為基礎,參考 專科教室規劃,輔以童軍團部使用現況與需求,發展出一套使於童軍團部的規 劃與設備參考。

壹、 從環境探討空間對人的影響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主張「教育即生長」(education as growth),

認為教育乃生活所必需,而生活為教育之內容,因此教育的內涵除了「言 教」、「身教」之外,尚須注重「境教」的效果,杜威說:「想要改變一個人,

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被改變了」,可見「境教」的重要性。

一、環境(environment)的意義

人的行為是在環境中催化、互動與產生;而環境的定義,在不同的學者詮

34

釋之下,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從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湯志民,1992)此書中 來看各個學者專家之界定,可以讓我們對環境的定義有更清楚的概念:

表 2-3-1 學者專家對環境(

(

environment)的定義與看法

學者(年代) 內容

Good(1973) 環境是個體所能接受到並受其影響的一切事物、勢 力和情況之總稱。

Zeisel(1981) 環境是人們生活、工作及遊戲的情境,該情境具有 實質的管理的及社會的特性。

Candoli 等人(1984) 環境是影響人類變更行動心理和生理的舒適,及視 聽能力的周遭情況。

林萬義(1986) 環境實為個人所面臨的一切外在事情、條件、狀 態、境遇之總稱。

Pillari (1988) 環境的概念涵蓋物質、社會、文化三個層面,物質 環境包含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所組成,社會環境包 含各種組織層次的人際關係網路,而物質環境和社 會環境都受文化價值、規範、知識、信念及社會互 動模式之影響。

張春興(1991) 環境乃是指個體生命開始之後,其生存空間中所有 可能影響個體的一切因素。

常懷生編譯(1995) 環境是以人為中心的人類生存環境,它包括周圍一 切事務(mass)、狀態(condition)、情況(society)的總 和。

湯志民(2000) 環境是個體生存空間中,一切人、事、物的總稱。

資料來源: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湯志民,1992) 綜上可知,「環境」是個體生存空間中一切人、事、物的總稱。環境可說 是個體生存的過程中,與個體產生關係的一切事物,可分為兩個面向:有形的 環境與無形的環境。有形的環境泛指個體周遭具體的設施、建設或器具;而無 形的環境則包含個體間互動的網絡、規範、文化、智識與價值。

因此,本研究欲探討童軍團部的環境,不只要解團部內的具體設施,團部 內的規範、文化與價值更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

35

二、環境對人的影響

行為(behavior)的意義就場地論之觀點,Lewin 認為行為是人與環境互動的 結果,人與環境相互影響,形成個人的生活空間,生活空間係指個人的心理空 間,包含了人與其心理環境,亦即能夠在某一時空之內可能影響或決定個人行 為的一切環境因素或心理事件,也就是說個人行為隨其生活空間而變化。

教室情境與學生行為的關係至為密切,在湯志民教室情境對學生行為的影 響此書中提到Moos(1979)指出:教室物質組織的塑造係因學習歷程的特定價 值,它也反過來塑造學生的學習;教室是學生學校生活的重心,教室情境對學 生的學習和行為之塑造,自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而團部對童軍團成員的影響可說是潛移默化,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或許 這樣影響是種抽象的概念無法具體印證之,但希望本研究可記錄其中的脈絡與 過程。

貳、國民中學校園空間配置的內涵

本段主要探討校園空間配置與教室空間配置的相關文獻並了解環境對人的 影響。

一、 學校空間配置的概念

依校舍的功能屬性作劃分,可分為七種空間:行政空間、教室空間、服務

教學空間、公共服務空間、戶外空間、生態空間、資源回收空間(教育部,

2003)。

二、學校空間相關規定

依「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之相關規定中顯示,校園空間可依下列方式分 類,進行整體規劃:

(一)依活動性質分:可區分為動態區、靜態區、中性區、文化活動區及生態教

36

育區。

1.動態區:以體育活動為主。例如:田徑場、球場、遊戲場、游泳池、體 育 館等。

2.靜態區:以教學、研究、實驗為主。例如:普通教室、專科教室、特殊 教育教室、圖書資訊館(室)等。

3.中性區:以行政服務、休憩交誼、服務聯繫為主。例如:行政辦公室、

保健室、教具室、會議室、警衛室、教學研究室、廚房、庭園、步道、

綠地等。

4.文化活動區:以從事文化活動為主,得與其他空間融合使用。例如:文 化走廊、活動展演場、藝文活動場館、社區活動中心等。

5.生態教育區:以生態保存、環境教育以及能源資源再生與應用為主。例 如:生態水池、水循環教學與應用系統、當地原生植種之保存與種植 地、多功能化或非景觀化綠地、與建築物配合之種植教育區、實質生態 種植教育區(可與社區結合)。

(二)依空間功能分:

1.教學空間:例如普通教室、專科教室、特殊教育教室、圖書館(室)、資訊 教室、多目的學習空間…等。

2.服務教學空間:例如廚房、活動中心、保健室、教具室、文化走廊、活 動展演場、藝文活動場館…等。

3.行政空間:例如校長室、教務處、訓導處、總務處、輔導室、人事室、

會計室、教師室、會議室、校史室、家長會室、教師會室、校友會室、

檔案室、警衛值勤室…等。

4.公共服務空間:例如廁所、機電設備空間、停車空間、儲藏室…等。

5.戶外空間:例如運動場、遊戲場、綠化區、室外休閒區、家長接送區…

37

等。

6.生態空間:例如生態保存區、生態教學園、原生植種栽植區、生態循環 系統教育區…等。

7.資源回收空間:包括垃圾處理及回收分類區、水資源再利用區、有機肥 資源處理區…等。

(三)各空間配置原則

教學空間分為普通教室、專科教室及多目的學習空間,設置原則與規定如下:

1.普通教室:

(1)室內每生享有約 2 ㎡面積,並得依實際情況及需要增減;室外宜採雙 面走廊設計,走廊寬度宜在 2.5m 以上,並有廊柱設計。

(2)開窗面積以使有效採光面積大於室內面積 1/5 以上為原則,並避免反 光、眩晃、刺眼。

(3)電扇應依適當間距設置四至六座,採頂置式為宜,其位置之設定應配 合照明器具之位置,避免相互干擾及產生噪音。頂樓教室電扇開啟時,

應同步開啟高窗,增加熱對流置換。

(4)為配合多媒體教學需要,宜設置校內有線電視、廣播及電腦網路資訊 系統之管線。

(5)教室內配備黑板或白板一塊,其規格、形式視教學需要而定。

(6)配備揭示板,可為平面式或立體式或兩者兼具,各校視其需要而定。

(7)教室內每生應擁有一置物櫃。

(8)配置學生每人一套課桌椅(含桌及椅),採單人座為宜。

(9)配置照明器具,確保桌面照度不低於 350 米燭光(Lux),黑板面照度不 低於 500 米燭光(Lux),並應同步考量「健康照明」之照明品質與效果 (如照明演色性、書面反射溫等)。

(10)為利於實施各種形式之教學,可將相鄰教室以吸音隔板區隔,依教學 需要,移動隔板,彈性規劃使用空間。

2.專科教室:

(1)面積以普通教室面積的 1.5 倍至 3 倍為原則,室外宜採雙面走廊設計,

38

走廊寬度宜在淨寬 2.5m 以上,並有廊柱設計。

(2)專科教室除供各專門學習領域之教學使用外,可規劃設計為開放空間 或多目的使用空間,以利彈性使用,其空間形式依實際教學需要規劃 設計。

(3)應備妥配合教學活動所需之適當型式課桌椅、實驗桌、工作桌等,其 數量應足供教學使用。

(4)磁鐵白板或黑板依教學功能需要設置。

(5)配備揭示板,懸掛於教室適當位置,可為平面式或立體式或兩者兼具,

各視其需要而定。

(6)伸縮銀幕至少一具。

(7)視需要配置若干放置教學設備之櫥櫃。

(8)配置照明器具,確保桌面照度不低於 350 米燭光(Lux),黑板面照度不 低於 500 米燭光(Lux)。

(9)視教室使用性質與需求裝設電扇或空調設備,其位置之設定應配合照 明器具之位置,避免相互干擾及產生噪音。

(10)應配合多媒體教學及一般教學之電力功率需求,設置專用安全插座。

(11)依需要與校內有線電視、電腦資訊網路、廣播等系統整合,以利視訊 教學之實施。

(12)自然實驗教室應設置實驗藥品存放保管設施及實驗廢棄物收集處理 設備。

3.多目的學習空間:

(1)空間面積及內部設備視使用目的、使用對象、活動類別與人數之不同 而彈性規劃。

(2)得設置移動式隔板及桌椅,以方便隨使用目的、使用對象、活動類別 與人數之不同而彈性、靈活調整擺設。

(3)應設置於方便到達、不干擾其他班級教學進行之地點。

39

參、 教室的配置

教室設計的相關研究,依據湯志民(1993b:37-38)的分類,可分為四項,1.

規格與形式:包括教室長寬高度、平面形狀、走廊型態、門窗開法、樑柱結 構、建築材料等。2.空間規劃:包括教學、學習和休憩活動間的區分佈置,及 課桌椅排列等。3.物理環境:包括採光設計、色彩選擇、噪音防治、通風隔熱 等。。4. 附屬設施:包括講台、陽台、花台、洗手台、教師準備室⋯等附屬建 築,以及粉筆板(黑板)、揭示板、講桌、課桌椅、圖書櫃、儲物櫃、蒸飯 櫃、照明設備、遮陽設備、視聽設備等附屬設備之設置。

一、 教室的意義與類別

敎室是學校敎育設施中最重要的敎學活動場所,就狹義而言,係指一般班

敎室是學校敎育設施中最重要的敎學活動場所,就狹義而言,係指一般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