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之研究"

Copied!
3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活動領導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呂建政 博士.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 之研究. 研究生: 徐榕妤 撰 中華民國 107 年 07 月.

(2) 謝誌 本研究得以完成,最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呂老師。 從一開始論文題目的確定,第一階段口試的通過,以及最後論文的完成。 整個論文研究過程中,呂老師指導的不僅是學術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倫理、論 文寫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激盪我研究者應有的思辨與主見。 在一階口試後的衝刺階段,呂老師抽空親自陪伴踏查五校團部、訪談八位 團長,呂老師不辭辛勞,常常自己搭台鐵並徒步往返於各校童軍團部,給予我 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支持性陪伴。而這樣的陪伴不僅是陪同踏查訪談,在整個 完成研究的過程中,呂老師更是一個溫暖長輩的陪伴,時時操心我的課業,一 直在課業上鼓勵我,關心我的終身大事、關心我在研究與寫作過程中的情緒與 身體健康。呂老師對我而言亦師亦父。論文研究完成前夕,呂老師身體微恙, 因大腦淺層局部微出血而住院,在醫院中靜養仍心繫我的論文研究,悉心指導 與關懷。感謝呂老師,希望呂老師身體健康。 在我論文研究的指導上,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陳盛雄老師、陳永龍老師, 在口試之中給予精闢建議,提供相關資料。感謝陳盛雄老師,在第一階段口試 後提供馬來西亞百年童軍團特刊,激盪論文研究的火花,陳永龍老師建議的書 目充實理論基礎,讓我增廣視野。感謝兩位口委教授讓我的研究更趨嚴謹完 善。 感謝研究前期協助專家審題的委員桃園童軍會總幹事林祺文校長、連建華 團長、黃小恬團長,這些前輩們不藏私的分享他的專業與經歷,給予我問卷設 計建議與指導。 感謝過程中學姐們的鼓勵與協助,感受的系上的溫暖,原本不認識的學姐 都願意給予幫忙,感謝小花學姊,給予我研究靈感與鼓勵。感謝小花學姊、玉 卉學姊、儒蕙團長熱心牽線,讓我可以在團長會議時認識研究對象童軍團長. I.

(3) 們,進而完成我的研究。 感謝所有研究參與者,童軍團長們撥冗讓我實地踏查童軍團部、進行訪 談、百忙之中協助發放及回收童軍團成員問卷。讓人感受到童軍人的熱情及對 研究生的包容,因為你們熱心的幫忙,成就了我的論文研究,衷心感謝。 感謝好姊妹佳璇的支持與陪伴;感謝同事琬羽、明星的支持;感謝同校的 嘉慧學姐一直關心我;感謝第四屆活動領導班同學,跟你們一起求學的過程很 開心、很難忘;感謝系上讓我有機會重返校園學習;感謝求學過程中教授們的 授業解惑,很喜歡當學生的感覺;感謝碧芬助教在我準備口試事宜時,耐心地 給予協助並包容我的慌亂;感謝協助我口試順利進行的夥伴小六、淑敏、英 瑞;感謝我的家人,在我這段煩躁的期間給予關懷。 感謝師大童軍團、實習學校新北市永和國中童軍團。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童 軍團,一個引領我進入童軍活動的領域,一個讓我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童軍團 長,給予我最初的熱情及動力,完成與童軍團相關的研究。 感謝「這本論文」,讓我有有機會走訪那麼多校園,去那麼多從未去過的 地方,在騎著機車踏查往返中,從一開始的奔波疲憊,漸漸找到樂趣,路途遙 遠也無妨,微風吹來,雖然有時炎熱,但風景開闊,行經田園、埤塘,不再趕 時間,而能慢慢欣賞眼前的風景。 做學問前得先學會做人的道理。感謝「這本論文」,讓我學習人際關係溝 通與待人處世的道理。因個性使然,不善於談話,在訪談過程中學習著與人談 話。個性上不敢開口麻煩別人,所以研究初期遲遲不敢跨出那一步,而論文研 究的過程就是不斷的麻煩別人,適時開口求助並心懷感謝。希望我有機會可以 回饋,感謝研究過程中幫助我的貴人。 勞煩了那麼多生命中的貴人,才得以完成我的論文研究。衷心感謝。 徐榕妤 謹誌 107 年 7 月 II.

(4) 摘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了解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並 分析歸納理想團部的樣貌。本研究以、「田野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 調查法」 為研究方法,針對桃園市境內五十七所國民中學,進行相關研究。 本研究以相關表格、影像記錄、調查問卷等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並與 有意願參與本研究團長進行訪談,獲至相關的訊息探討理想童軍團部的樣貌。 研究結果有以下結論: 一、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 (一)桃園市 57 所國民中學中有 23 所學校設置童軍團,有設置童軍團部 為 15 所,8 所有童軍團但無童軍團部。 (二)童軍團部區位大多設置在一樓並遠離教學區,童軍團部有的會結合器 材室與童軍教室合而為一使用;若空間足夠可以有器材室、童軍教 室、童軍團部各一間。內部空間規劃大多劃分為器材區、會議區、圖書 區、檔案資料區。並包含象徵性意涵的佈置。 二、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使用情形 (一)團員最常到團部的時段為午休時段,在團部內最常進行的活動為進行 團集會。 (二)童軍團成員使用童軍團部需求程度最高為「社會文化需求」。 (三)童軍團成員認為童軍團部最重要的功能為提供「學習訓練」。 (四)童軍團員使用童軍團部滿意度最高為對夥伴間社會交流及文化傳承的 功能感到最滿意。 (五)童軍團成員希望團部可增加的佈置:最多的為「活動照片」,接下來 依序為「旗幟」、「領巾」、「團員名冊」、「團史」、「歷屆活動. III.

(5) 檔案」等。 三、具有歷史保存意涵的童軍團部空間 (一)具有歷史保存意涵之童軍團部空間的要件 1.團部的空間規畫有器材區、文物區、資料檔案區、圖書區、辦公區。 2.團部的展示品有照片展示、文物展示、童軍活動介紹。 (二)童軍團部如何成為具有歷史保存意涵的空間 1.空間的永續經營,有一個固定的、可長期規劃經營的空間。 2.重視文物的保留,童軍團長對文物保留的意識相當重要。 3.鼓舞團員的參與,使團部成為所有團員的歷史共同體。 四、童軍團部空間的重要性及元素 (一)童軍團部空間很重要,對經營童軍團有所助益。 (二)童軍團部空間的元素為有活動空間、區域規劃、象徵性標誌的陳列。. 關鍵字:童軍團、空間需求、空間機能、地方感. IV.

(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use of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couts in Taoyuan City, and to analyze ideal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The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are “field work,”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survey.” 57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re focused in the research. With relative forms, video tapes, and questionnaires, etc. as research tools.And interviewed the scoutmaster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and got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discuss the appearance of the ideal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concluded below: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couts in Taoyuan City. A. There are 24 schools in the National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ity set scout troop. There are 15 schools set scout troop headquarter,9 schools set scout troop but no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B. Most of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are located on the first floor and away from the inviting school district. group camping equipment room and Scouting classroom are used together; if there is enough space, there is group camping equipment and Scouting classroom,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each one. Internal space planning is mostly divided into equipment area, conference area, library area, archives area. And contains a symbolic meaning arrangement. 2. the Usage of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couts in Taoyuan City. A. The members to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usually in the rest time after lumch.. V.

(7) The most frequent activities in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are troop meeting. B. The highest level of demand for the use of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by Scout members is “social and cultural needs”. C. The Scout members believ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is to provide "learning and training." D. The highes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use of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by Scout members is due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mong partners. E. The members hope that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can increase the decoration: the most is "Activity Photos", “Banner”, “Scarf”, “Member List”, “scout troop History”, “Event Archives ” . 3. Exploring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Space with Historic Preservation Implications A. The appearance of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space with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A)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includes equipment area, cultural area , data file area, library area, and office area. (B) The exhibits of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include photo display, cultural relics display, and introduction of Scouting activities. B. How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became a space with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ace, a fixed, long-term planned space for use. (B)Emphasize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awareness of the scoutmaster about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s very important. (C)Encourag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embers sort out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together,and donate some artifacts to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4. The importance and elements of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space A. The space for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is very important and it is helpful to VI.

(8) lead scout troop. B. The elements of the scout troop headquarter space is activity space, regional planning, and displays symbolic things.. Keyeords:scout troop, space requirement,space function,sense of place. VII.

(9) 目次 摘要………………………………………………………………………………………………………………………Ⅲ 目次……….……………………………………………………………………………………………………..……VIII 表目次……………………………………………………………………………………………………………………X 圖目次……………………………………………………………………………………………………………….. X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5 名詞釋義 ........................................................................................................ 8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人與空間的關係 ......................................................................................... 10 第二節 室內空間設計相關理論 ............................................................................. 26 第三節 童軍團部空間配置之探究 .........................................................................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8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49 研究對象 ...................................................................................................... 52 研究方法與工具 ......................................................................................... 59 實施程序………………..……………………………………………………………………………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2 第一節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分析…………………………………………..72 第二節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使用情形分析…………………………………………..81 第三節 童軍團長訪談內容結果與討論………………………………………………………….91 第四節 團長在現行學校體制下之困境………………………………………………………..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4 第一節 結論…………………………………………………………………………………………………..144 第二節 建議…………………………………………………………………………………………………..150. 參考文獻…………………………………………………………………………………………………………….157. VIII.

(10)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電話訪問調查表................................169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實地調查表……………………172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團長使用情形調查問卷(專 家審題) …………………………………………………………………………………………..173 附錄四 專家審題後問卷調整與修正……………………………………………………..……189 附錄五 預試參與學校基本資料...........................................................................200 附錄六 問卷設計架構............................................................................................201 附錄七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訪談大綱...............203 附錄八 附錄九 附錄十.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團長使用情形調查問卷(正式 問卷) ......................................................................................................... 204 桃園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團員使用情形調查問卷............................213 童軍團部設置田野調查結果..................................................................219. 附錄十一 具有歷史保存意涵之童軍團部-台南市立後甲國民中學................285 附錄十二 民 77 年國民中學設備標準..................................................................298. IX.

(11) 表目次 表 2-1-1 學者專家對地方(place)的定義與看法....................................15 表 2-1-2 人文地理學辭典中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意義.................17 表 2-1-3 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意義...................................................20 表 2-3-1 學者專家對環境(environment)的定義與看法.......................34 表 2-3-2 國民中學童軍教育科設備標準...............................................46 表 3-2-1 桃園市各區市立國民中小學一覽表........................................53 表 3-2-2 本研究對象之桃園市 14 所國民中學一覽表.........................56 表 3-4-1 問卷審題專家學者一覽表.........................................................68 表 4-1-1 各校團部區位一覽表.................................................................73 表 4-1-2 童軍團部現況一覽表..................................................................75 表 4-1-3 童軍團部象徵性佈置一覽表....................................................79 表 4-2-1 童軍團部使用需求情形各題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表...........82 表 4-2-2 童軍團部使用需求情形..............................................................83 表 4-2-3 童軍團部使用滿意度各題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表...............85 表 4-2-4 參加童軍團不同年資對童軍團部需求情形之差異情形摘要 表..................................................................................................87 表 4-2-5 童軍團成員在團部內常做的事情............................................88. X.

(12) 表 4-2-6 童軍團成員最常到團部的時段.................................................88 表 4-2-7 童軍團成員認為童軍團部重要功能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 表.....................................................................................................89 表 4-2-8 團員希望童軍團部可增加的佈置一覽表...............................90 表 4-3-1 參與訪談團長基本資料一覽表................................................92 表 4-3-2 參與訪談童軍團基本資料一覽表............................................93 表 4-3-3 童軍團部是否重要分析一覽表................................................97 表 4-3-4 訪談團長提及童軍團部重要功能一覽表.............................109 表 4-3-5 團部的重要性及功能...............................................................110 表 4-3-6 經營童軍團部空間因素之困境..............................................118 表 4-3-7 經營童軍團部區位因素之困境…………………………119. XI.

(13) 圖目次 圖 3-1-1 本研究的架構圖.........................................................................49 圖 3-2-1 研究對象聚焦三層次.................................................................52 圖 3-4-1 研究流程圖..................................................................................65. XII.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與 研究問題,第三節則對本研究相關名詞做明確的解釋、定義,最後一節則說明 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熟悉的生活地點,看到熟悉的空間,完成未完成的事, 有一個緊密的社會支持,這些熟悉,連續的生活空間,讓人的生命可以繼續向 前(畢恆達,2001)。. 壹、研究動機 十一年了,猶記得考上正式教師,到學校報到的那一天,學校的教評委員 問我:「你願意擔任童軍團長嗎?」口試當天的心情,有著初來報到面對眾多 考委的緊張,每一題都害怕回答得不好、不周延,但是這個問題,我非常堅定 且愉快的說:「我們學校有童軍團嗎?我非常樂意!」當下的心情很愉快,很 開心這所學校有童軍團,而我可以擔任童軍團長這個職務。 擔任童軍團長後所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是:沒有一個適合團集會的場所。冬 天,童軍團成員必須在川堂、司令台上吹風,尤其是那泛著陰雨的天氣,團員 只能在冷風中進行團集會。 沒有童軍團部的童軍團,這是我從沒想過的考驗。 實習那年,實習學校的童軍團部,結合器材擺放、文書處理、歷年檔案、 小隊會議桌、小隊角、活動照片布置、廣大的腹地(風雨操場)…等,我心中童 軍團部的樣貌就是在實習學校所建構的。 考上教師那一年,任教學校的童軍團部,美其名是童軍團部,實際上是一 個儲藏間,算是童軍器材室吧,是一個位於二樓往三樓樓梯間的空間,只容得 1.

(15) 下擺放些許童軍器材,兩個置物鐵架、幾頂帳篷、炊事箱,就將「童軍團部」 的空間占滿。或許是由奢入儉難吧,當下才知道實習學校的童軍團部是奢華 版,而我們學校的童軍團部只能算是簡易式,一時間還真不適應。 和同一年調校到本校的學姊談起,學姊在之前任教的學校擔任童軍團長也 有完整的童軍團部。我們共同的心聲是,沒有童軍團部,對我們帶團是一個困 境,不只是因為沒有一個可以訓練團員的場所,也不只是因為擺放器材空間的 不足,而是,我們需要一個「家」。 這樣的想法一直在我腦海深處縈繞,縱使後來因為學校制度的因素,無法 再擔任童軍團長,但是心中一直想了解各校童軍團部的樣貌,除了我實習學校 的童軍團部樣貌、任教學校的童軍團部樣貌,其他童軍團團部的樣貌呢? 從實習到任教,我從有(童軍團部)經歷到無(童軍團部),未來有機會再從 現在的「無」經歷到「有」(學校新建大樓的設計圖有規劃童軍團部的空間), 我會如何規劃童軍團部?從它只是一間空教室、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硬殼,我可 以從哪裡開始?我可以從何處著手規劃、填滿它,讓這個空間成為理想的童軍 團部,讓它成為協助我擔任童軍團長的後盾,是童軍團的「家」。 而這樣的歷程,我需要借重參觀各校童軍團部開始,從拜訪各校童軍團部 的歷程中開闊我的視野,讓每個童軍團部、每位團長的分享,作為我經驗的累 積,每一個童軍團部的樣貌都是我的範本,我想了解其他童軍團部的樣貌。. 貳、研究重要性 童軍團部重要嗎?童子軍團務此書中「團長最初的六星期」篇章中提及需 要有「夠用的房舍」,文中所指「夠用的房舍」即是「童軍團部」。 你的團是需要在你們的主辦機構裡,占用一部分最適當的房舍,好用來聚 集的-溫暖、燈光,必要時要有的,桌椅要用的,遊戲和儀典所需的空間是需 要的。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設備到時候要經常地能夠毫無煩擾地給你們用。. 2.

(16) 對於管理人員的友好聯繫是很重要的因素。隨時要取得准許來把你們的用器, 旅行紀念物,陳列品,圖書,等等,放進裡邊去。你該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把 所有這些事情都預早提到,而不要以為要求太多。你要堅持著最低限度要有一 個合用的集會場所。一團的精神大部分是需要靠賴一處方便而充滿了童子軍氣 氛的房舍的。(張忠仁,民 66) 由上段張忠仁先生翻譯美國童子軍總會的文章可見,童軍團部的大致樣貌 一、團部的存在對於童軍團經營的重要性:團長應該「要堅持著最低限度要有 一個合用的集會場所」,所以,一定要有童軍團部。 二、童軍團部對於經營童軍團的助益:「一團的精神大部分是需要靠賴一處方 便而充滿了童子軍氣氛的房舍的。」 三、團部內要有什麼:團部內「遊戲和儀典所需的空間是需要的」「要有桌 椅、設備,陳列品,圖書等等」 因此,研究童軍團部存在的重要性與團部協助童軍團經營的助益(了解童 軍團部的重要功能)及探討團部內要有什麼為本研究之重點。 童軍團的發展除了需要團長經營童軍團,輔以童軍團組織方法與制度,更 需要一個空間協助童軍團的訓練與向心力,讓孩子有家的感覺,這些都是協助 團長經營童軍團的助益。目前文獻上針對童軍活動與童軍團長領導與經營方面 的研究不少,而以空間規劃的研究大多著重居家環境、辦公室環境的室內設計 研究,這類空間研究都是為了讓生活、辦公更加舒適、順利、有品質、有效 率。學校建築與空間規劃方面亦多有研究,國民中學童軍團團部位於校園內, 但卻無童軍團部的相關研究以協助童軍活動發展,實為童軍活動研究之缺憾。 有感於擔任團長時從「有」童軍團部到「無」童軍團部,如果我想再從 「無」到「有」,除了師法以前實習學校的經驗,是否可以多了解其他童軍團 部的設置?希望本研究可以提供初任童軍團長一個經營團部的雛形、概念,也 可以提供有經驗的團長參考其他團部的設置。希望本研究能呈現童軍團部的設 3.

(17) 置現況,並作為日後我校童軍團部建構的基石,更希望本研究對童軍活動有所 助益。希望藉由研究童軍團部的相關議題,確實童軍團部的重要性,了解童軍 團部的設置,進一步希望給予童軍團部設立相關建議。. 4.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研究者選擇以桃園市為研究的範圍,針對桃園市立57所國民中學,進行初 步電訪,了解該校是否設立童軍團、是否設立童軍團部。 選定設有童軍團且有童軍團部的學校,請團長協助問卷調查,了解童軍團 的設置現況及使用情形,並實地訪查。再選擇團部較具規模及歷史的童軍團團 長進行訪談,以了解該校童軍團部的設置理念與使用現況。除了針對有童軍團 部的童軍團團長進行訪談,並訪談有童軍團但無童軍團部的團長,了解沒有童 軍團部經營童軍團的方法,沒有團部的團經營是否遭遇困境,最後歸納童軍團 部設置的建議。 本研究欲達成的目的有四:. 一、描述桃園市立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 二、探討具有歷史保存意涵的童軍團部空間。 三、分析良好童軍團部空間的重要性及元素。 四、針對童軍團部設置與規劃給予建議。.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將探討、待答的問題如下:. 5.

(19) 一、描述桃園市立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 (一)設置現況 1. 物理環境 (1)該校是否設置童軍團部? (2)童軍團部在校園中的位置為何? (3)童軍團部是否有腹地? 2. 空間規劃:童軍團部內的空間、各區域分配為何? (二)使用情形 1. 使用現況為何? (1) 團員最常到團部的時段 (2) 團員在團部內最常進行的活動 2. 使用需求為何? (1) 心理需求 (2) 社會(文化)需求 3. 童軍團部使用滿意度為何?. 二、探討具有歷史保存意涵的童軍團部空間 (一)具有歷史保存意涵之童軍團部空間的樣貌為何? 1.團部的空間規畫 2.團部的展示品 (二)童軍團部如何成為具有歷史保存意涵的空間? 1.空間的永續經營 2.重視文物的保留 3.鼓舞團員的參與. 6.

(20) 三、分析良好童軍團部空間的重要性及元素。 (一)良好童軍團部空間的重要性 1.童軍團部對經營童軍團的助益 2.沒有童軍團部經營童軍團所面臨的困境 (二)良好童軍團部空間的元素 1.空間:活動的空間 2.區域:會議區、器材區、小隊區、辦公區、活動區的規劃 3.標誌:象徵性物品的陳列. 四、針對童軍團部設置與經營給予建議。. 7.

(2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 童軍團 本研究所指「童軍團」乃是以國民中學為主辦單位的學校童軍團,成員以 該校之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自願參加為主,並向地方童軍會正式登記之童軍團 體。. 貳、童軍社 本研究所指「童軍社」乃是因正式課程課務需求所組成之團體。由訓育組 所安排之社團課程,編制於學校正式課程中,於平日上課時間有一節課為社團 課,該課程可能包含電影欣賞社、烹飪社、園藝社、排球社、籃球社、童軍社 等,由各校安排規劃於正式課程之中。社團成員於社團課上課時間才會聚集。. 參、童軍團部 本研究所指「童軍團部」乃是一個有專人管理的室內空間,且具有一定空 間大小可容納團員進行集會訓練及辦理團務行政之場所,並非只有單純存放器 材之功能。. 肆、地方感 本研究所指「地方感」乃是指人類對於地方有主觀的和情感上的依附,童 軍團成員對童軍團部有情感上之依附,而這樣的依附通常由人與地方的互動而 產生,在本研究中之地方感係指童軍團員於童軍團部中進行活動或訓練的過程 中所產生的依附感。這樣的依附情感藉由活動於童軍團部而產生的連結。 Jorgensen 與 Stedman(2001)提出地方感包括了三向度的態度結構: 地方依附(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賴(place dependence)與地方認同 (place identity)。本研究依據此一理論,主張地方感是指童軍團成員對於童軍 團部的依賴、依附與認同,亦即一種對於童軍團部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8.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根據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的研究範圍為桃園市國民中學學校童 軍團且設有童軍團部之學校。 以「有童軍團部」之學校為實地踏查研究對象,主要在了解桃園市國民中 學童軍團之「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並邀請有意願參與研究的團長 進行訪談,以更深入了解團長對團部的使用與規劃,並了解團長心目中理想的 團部要素為何。 對「有童軍團但無童軍團部」的團長進行訪談,了解無童軍團部經營童軍 團時面臨的困境,並了解團長心中理想團部的要素。 並以問卷調查,「有童軍團部」之學校童軍團成員對童軍團部設置的需求 情形及滿意度進行調查。.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旨在了解桃園市立國民中學童軍團部設置現況與使用情形,初步以 問卷及實地踏查探訪各校童軍團部,再輔以深度訪談,了解該童軍團長心中理 想童軍團部的樣貌,了解其童軍團部規劃面臨的困境及理想團部的建構。並以 問卷調查有童軍團部之童軍團學生對童軍團部設置的需求及滿意度進行調查。.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因研究者時間與能力所限,選擇的訪談對象恐遺漏其他重要具有研究價值 的受訪者,此為選擇研究對象之限制。. 二、研究工具之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研究方法,填答者之主觀意識將會對研究結果形成一 定程度影響。 9.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係針對童軍團部規劃設置情形之研究的相關文獻理論,做進一步的分 析與探討,以瞭解研究現狀,並建立本研究的分析架構。以下共分三節來加以 說明,第一節探討人與空間的關係,第二節探討室內空間設計相關理論,第三 節童軍團部空間配置之探究主要探討校園空間配置的基本概念以及童軍團部空 間配置與規劃。. 第一節 人與空間的關係 「空間」是一個充滿人之意義、符號、情感和價值的地方。隨著我們越來 越認識空間,並賦予它價值,一開始渾沌不分的「空間」就變成了「地方」。 地方(place)不僅僅是一個客體,它是某的主體的客觀。它被一個個體是為一個 意義、意向或感覺價值的中心;一個動人的,有感情依附的焦點,一個令人感 覺到充滿意義的地方。空間經由居住,長期的行為和每日實踐的交互作用或是 具親密意義的經驗和累積,轉變成「地方」,而附加於人和物上面象徵動人的 意義和記憶即是所謂的「地方感」。. 壹、 空間(space)與地方(place) 空間和地方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字彙,我們因為太視之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而極少思考其背後的意義,空間具體來說可以用面積和體積來談,抽象來說我 們都生活於空間之中,但什麼是「地方」呢?當空間伴隨著個人特殊經驗、歷 史性脈絡的累積以及其產生的認同感時,地方的意義便產生了。. 一、 從空間(space)到地方(place) 小至一個儲物盒我們可稱之為空間,大至宇宙我們也可視之為空間,想具 體描述空間可以用面積或體積敘述之,另一種空間概念則較為抽象,會涉入某 種情感亦或是主觀的感覺。 10.

(24) 地方和空間相關,在經驗之中,空間的意義常被併入地方的概念之中。空 間比地方更抽象,兩者不同在,空間並非一個實體,它捉摸不定也沒有固定的 形狀,很難被確實的描述或分析,地方的概念卻必定包含在一個有意義的地理 單元中(呂怡儒,2001:5-6)。 段義孚(Yi-FU Tuan)認為:『我們越來越認識空間,並賦予它價值,一開 始混沌不分的空間就變成了地方」。「空間」與「地方」的觀念在定義時需要 彼此,我們可以由地方安全和穩定得知空間的開放、自由和威脅,反之亦 然。』 空間因而有別於地方,被視為缺乏意義的領域。當在一個空間待久了,對 它產生情感後,這時候空間就轉變為「地方」。地方是承載個人意識的,也是 人之所以存在的核心之一。地方是一個「感知的統合」,有歷史、經驗、情 感、文化、價值的凝聚,感情中心的焦點。顯然地方就是「生活的所在」 (Tuan,1977),是人類存在的立足點。 Stedman( 2003)認為地方(place)有別於空間(space),空間是幾何概念具有距 離及方向,而地方則是由社會文化所建構形塑出來的,具有意義,透過經驗的 累積可將「空白的空間」轉變為「有意義的地方」。 「空間」與「地方」兩個概念是地理學家長期以來研究的焦點,當我們對 空間熟悉而且賦與其意義之後,空間變成了地方,因此人人都可以熟悉許多地 方,並且從小自椅子,大到整個地球,「地方」都存在(蔡文川,2009:22)。 段義孚(Tuan,YI-fu),瑞夫(Relph)及其他相關學者強調,經由人的居住,以 及某地經常性活動的涉入,經由親密性及記憶的積累過程,經由意向、觀念及 符號等意義的給予,經由充滿意義的「真實的」經驗或動人事件,以及個體或 社區的認同感、安全感及關懷(concern)的建立,空間及其實質特徵於是被動員 並轉形為「地方」。 Tuan(1977)認為地方(place)一詞在地理學文獻中具有許多意義。對人文 11.

(25) 主義地理學而言,「地方」從來不單指一個純粹的客體,而是某個主體的客 體,如 Relph(1976)、Tuan(1977)等學者所認為的,當空間伴隨著個人特殊經 驗、歷史性脈絡的累積以及其產生的認同感時,地方的意義便產生了。當我們 能區別,「生活世界」中不同的空間時,當你能區別某地與他地的不同時,「地 方」就出現了(Relph,1976) 。 政治地理學家阿格紐(John Agnew)勾勒出地方作為「有意義區位」的三個 基本面向: 區位(location). 也就是位置,把地方以客觀的座標固定於地球表面, 有其客觀座標、位置。如:紐約在美國東北方。. 場所(locale). 也可稱之為地域,指社會關係的物質環境,那是真實 的地方樣貌。如:社區公園有植物、步道。. 地方感(sense of. 指人類對於地方有主觀和情感上的依附。. place) 地方之所以為「地方」,而非「空間」,就是因為地方有一地理位置上的 「區位」以及社會關係據以進行的「場所」,而且更包含地和人所產生意義上 的連結或關係。地方感意味著人對於地方同時存在著主觀情感上的依附,進而 使地方,除了是一個環境實體之外,更是一個「有意義的區位」(a meaningful location)。因此對於生活在地方上的人們而言,地方是人們經驗這世界的實體 空間,同時人們也因此讓世界變得有意義 (Cresswell,2006)。 段義孚(Tuan,YI-fu)認為如果我們將空間視為允許移動,那麼地方就是暫 停,移動中的每個暫停,使得區位有可能轉變成地方。 地方在人文地理學中有許多的闡釋,也有許多類似的名詞,比較常提到 的像是區域、位置、空間等。 區域(Region):通常指有特殊範圍的空間,像是城市、鄉鎮。 位置(Location):對於區位的描述,強調『對外』的關係。 12.

(26) 空間(Space):泛指所有人類生存的地方。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經由居住,以及經常性的活動涉入﹔經由親密性的記 憶累積過程﹔經由意象、觀念及符號等等意義的給予;經由充滿意義的真實經 驗或動人事件,空間(space)轉換為深具意義的地方(place)。. 二、 地方(place)的意義 長久以來,地方一直就是地理學思想上的重要概念,早期從人文主義地理 及現象學等觀點探討地方意涵,晚近更擴及到後結構主義、空間科學及全球化 等觀點進行地方之分析(Baldwin,2012)。另外,也有許多文獻指出,地方是指 個人與特定地點的強烈情感連結,是人類意義、企圖、價值的核心(Jorgensen and Stedman, 2001)。 Gregory 等人(2009)認為,一般廣義的定義,「地方」與一般的「地區」 (area)、「區域」(region)、「位置」(location)同樣是指一個地理區的規模及形 狀;但在人文地理學的範疇裡,「地方」往往被定義為人類活動對地表變化上 的更深層意義(Gregory et al., 2009)。早在 1960 年代中期以後,「地方」的概念 即被普遍使用在人文地理學、建築理論和都市設計上,如 Lynch 以「地方」概 念發展出「都市意象」的人文主義城市理論;Relph 主張用「地方」來對抗空 間科學的抽象化(曾旭正,2010:116);場所理論(place theory)在都市設計中定義 為將人性需求、文化、歷史及自然情境等因素列入設計的考量之中,其實就是 指「地方」。 地方,是人們觀看、認識理解世界的方式。人們賦予區位座標地方感, 以此認識世界。區位若不能與人產生特殊的記憶、想像或認同,就只不過是毫 無意義的抽象空間。當我們把世界看成各種地方時,我們會看見人與地方之間 的情感依附和連結(Cresswell 2006:21)。 人文主義地理學是研究「地方」的學科,在學術理論上,「地方」常被意. 13.

(27) 指為日常生活中對人類賦予重要意義的區位。地方是一種觀看、認識和理解世 界的方式(Tim Cresswell,王志弘、徐苔玲譯,2004)。 Yi-Fu Tuan 曾經闡述他對於地方所產生之概念,他認為人文地理學是一種 藉由研究人與自然和空間之間的關係,我們能夠更加了解人類與世界。過去科 學性的研究法忽略了人類的意識及知識,然而人文地理學卻能夠針對地理活動 及現象反映人類腦海中的意象來進行深入的探討(Yi-Fu Tuan, 1976)。 Relph(1976)談到地方的意義,他用地方個性(Identity of place)來說明「地 方」,認為地方的個性是:自然環境的特徵或表現、可被觀察的活動或機能、 以及意義抑或象徵性三者交錯的產物,可以交互的被關連或結合在一起,而使 得地方展現了多樣性的意義,而這些地方都擁有獨特的內涵與地方精神。他認 為透過情感的轉換,地方的個性其實是與人所經驗過的其他地方相互分享的。 Tuan 則特意區分了兩個層面的地方︰1.透過視覺而區分的地方;2.經由長 期的接觸及經驗而區分的地方。就前者來說,是能夠區分這樣的地方是透過外 在的知識,像是地方本身高度的可意象性,或具有公共符號的意義、或人的美 學的訓練等等—通常在較大範圍的地方中;後者則是導源於內在的熟悉知識 (通常是經驗知識)與情感,像是透過長期意識、察覺到的實質環境,或是對 周遭環境的整體經驗—如房間的角落、經常活動的地方(Pred,1993﹔ Tuan,1998)。 Tuan、Relph 及其他相關學者強調:經由人的居住及某地經常性活動的涉 入;經由親密性及記憶的積累過程;經由意象、觀念及符號等等意義的給予; 經由充滿意義的「真實的」經驗或移動事件以及個體或社區的認同感、安全感及 關懷的建立;空間及其實質特徵於是被動員並轉形為「地方」。 (Pred, 1983:120) 許多學者對 place 有不同的定義,研究者整理如下: 表 2-1-1 學者專家對地方(place)的定義與看法 14.

(28) 學者(年代). 內容. Edward Relph. 地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既不是單一對個人經驗的描述,也不. (1976). 是簡單對地點或外在環境的描繪,而是對以下這些現象的感覺, 包括場景的明暗度、地景、儀式、日常生活、個人經驗、對家的 掛念和與其他地方的關係。. Yi-Fu. 地方可以當作由個人或文化群體的經驗所建構出來的意義中心,. Tuan(1977). 可以當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經驗,也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種 地理現象。 地方乃生物所需感覺價值中心所在…它不像一般有價值的物品, 可以攜帶或搬運,可以說是一個「價值的凝聚」,乃人類居停的 「所在」。. Christian. 地方是具有物質的本質、型態、質感及顏色的具體物所組成的一. Norberg-Schulz 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境的特性」,亦即地方的 (1979). 本質。一般而言,地方都會具有一種特性或「氣氛」。因此地方 是定性的、「整體」的現象,不能夠約簡其任何特質,諸如空間 關係,而不喪失其具體的本性。地方結構必頇加以「地景」與 「聚落」來描述,並以「空間」和「特性」的分類加以分析。. Allen Pred. 地方的特殊性往往是由人們與地方之間產生關連與情感依附所形. (1983). 成,人類生活在土地上,建構了地方的意義,地方因此而產生, 是以人文主義地理學的地方同時強調人類在地方的存在性,地方 也是經由人類生活經驗和社會建構而成。地方(place)被每一個 所謂人類的個體而言視為充滿意義與感覺價值的中心。. Agnew(1987). 更具體的指出地方應包含「地域」(locale)、「位置」(location)及 「地方感」(sense of place)。. D. Massey. 地方具有四種特質:1.地方是一動態過程;2.地方不必然具有邊. (1990). 界,透過與外界的連結,可以建構出自己的地方;3.相對於傳統 地方概念的單一認同,人對於地方的認同是具有內在矛盾性的; 4.地方的重要性與獨特性並不曾消失,地方的獨特性不斷的被再 生產,但並非源自於長久與內生的歷史。. Shamai(1991). 認為地方不一定是指一個實質的地點,地方是指人於實質環境的 結合。. Traina(1995). 認為「地方」並非指政治邊界,而是自然的界限,它「洞察地方 的聯繫、連結及脈絡」。. Crang(1998). 認為人們經由某些特定的行為方式不斷重複開始與某一個地方相 聯繫,其中呈現的是這個地區的人與時間連續之間所共有的經. 15.

(29) 歷,隨著時間的堆積,空間成了場所。 Pretty(2003). 等人認為地方可用多元的生理和心理屬性之詞彙來描述,如環境 資產的物質規模以及透過個人、文化和社會過程所形圕出與眾不 同的象徵物. Cheng et al.. 地方是指由自然環境過程、社會政治過程、及社會文化意義交互. (2003) 及. 作用下的場域,地方是一有力、整合的社會科學概念,會影響到. Cheng and. 我們的認知、認同、衝突、集體行動及政治等。. Daniels (2003) 蘇揚期與王伯. 人居住在這世界上,當他可以確定自己的方位和自我認同,認同. 山(2005). 於環境或者當他的環境經驗是有意義的,定居不只是為求遮蔽, 在對世界真實的理解下發生生活的空間即是地方。. Theobald 及. 認為地方包括生態、社會和文化所構成的一個共同體,無論是小. Siskar(2008). 城小鎮的農村或是大型繁華的都市。. 國內學者曾慈. 對地方提出以下定義:「地方是個具有價值與意義的地理空間,. 慧等(2010). 當人們瞭解實質環境或者環境對個人產生意義時,實質環境對人 們就變成地方」.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也就是說,童軍團部因為童軍團成員的經常性活動涉入(如:團集會、小 隊長會議…等)經由這些團活動記憶的積累過程,可以增進團體的認同感建 立。如同 Tuan 曾說:地方是一個特殊的物體,它並非像一般有價值的物品 般,可以隨意攜帶或搬動;但卻可以是一個「價值的凝聚」,乃人類居停的 「所在」(Tuan,1997:10)。而這價值的凝聚,即是童軍團部對童軍團具有重 大意義之所在。 由此可見,「地方」對人而言,具有情感的連結與不可取代性的記憶,並且 充滿意義與價值,地方將空間賦予意義,是充滿感情依附的空間。. 貳、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意義 地方感(sense of place)源自於人文主義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其乃 以現象學(Phenomenology)與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為根基的學科(林嘉男, 2007:46)。Downs(1970)為了解人與環境之關係,建立了一套環境識覺的架構. 16.

(30) 來說明現實世界提供行為者各種決策所需的資訊(引自蘇揚期、王柏山, 2005:128)。 地方感這項主觀的、無法量測的以及人們對於地方關係的好感的概念,近來 被歸類於「人文」地理的研究範圍(Cloke et al.,1991),並於 1970 年代中期, 由許多文化地理學家所提出,並被許多跨學科的領域所採用(Cary,1997)。 Tuan(1974)曾提出所謂的「地方愛」(Topophilia),或譯場所愛、鄉土 愛、親地方性(潘桂成,1998)。在希臘的字根中,topo 指的是地方(place), philia 代表愛(Love),在韋氏辭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中的 解釋是 love of place,指的就是對於地方的愛。Tuan 也提出了地方愛的五個目 標: (1)檢視在個體、團體和物種中的環境感知、價值和態度。 (2)區分地方愛中的文化與環境,瞭解他們對價值觀形成的貢獻。 (3)介紹在環境態度中變動的概念。 (4)從辨證角度中審查在城市、郊區、鄉下和原野的環境概念 (5)區分和描述不同類型的環境經驗。 地方意義是人們描述一個環境時,這個環境對他們的象徵、想法與感覺, 各種的地方意義構成了人們的地方感。本研究總和整理人文地理學辭典中地方 感(sense of place)的意義如下: 表 2-1-2. 人文地理學辭典中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意義. 人文地理學辭典. 內容. 人文地理學詞典選 譯(王志宏,1995). 地方感具有雙重意義,一則地方感是指地方本身所具 有的特質;二則地方感是指人們自身對於地方的依 附。. 人文地理學辭典. 地方感(sence of place)有兩種定義,其一意指這個 地方會讓人產生深刻印象與意義的歷史或地理特性; 其二則是強調個人或群體藉由對環境或社區的經驗、 記憶與意象,再發展對於地方依戀的感受。這是指人 17.

(31) 們在塑造地方感的過程賦予地方深刻的意義,並促使 對地方產生認同,藉由人地互動的過程,人類對地方 的空間特性以及所帶來的記憶與價值,成為了主觀與 客觀交融的地方感。 人文地理學辭典 Johnston(2000) (江碧貞,1998). 地方感有兩個意義:一個地方具有高度可想像性的特 色,另一個是:人們自己所意識到,對自己具有意義 的地方。地方感存在於『人與環境在時間架構中的關 係』,地方感會因為『人』而有所不同,但都是有理性 的意義。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在文獻資料中 Relph 是最早發展出一套地方感模型的國外學者,他的模 式以靜態實質環境(static physical setting)、活動(activities)、意義(meanings)三個 要素為基礎的框架。實質環境與活動是容易被描述的因子,然而意義卻是多元 複雜的。這意向與個人、文化變遷的經驗有關,反映出個別經驗以及理念與經 驗混合所形成出的意義,這是屬於地方在地人以及局外人的看法。這三項元素 藉由不同等級進一步複雜化,三者皆為地方認同的項目,重點在於他們彼此之 間如何進行交織,彼此之間如何表明自身立場的辯證關係。 Relph 把地方感視為驗證地方真實感與否的指標:一個具有真實感的地 方,它是自然的內在歸屬於你的場所。然而,一個地方的不真實感,則是因為 它缺乏地方感,無法令人感覺到地方更深的象徵和重要意義。 國內外學者對於地方感的定義常藉由與他人和地方互動呈現人對地方的寫 照,對於地方感的解釋皆聚焦在人地之間的聯結關係(Pretty et al.,2003),此 種互動關係在各個層面交互影響,例如人類的感覺(feeling)、信念(belief)、 行為(bevior)、思維(thinking)以及生活方式(life)等,因此地方感和環境 識覺在概念上意義是相同的。 以下是國外學者對於地方感的解釋: Tuan(1977)認為地方感是生活環境及成長過程中的經驗累積,所產生的熟. 18.

(32) 悉情境,使居民從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他認為地方感是從透過:(1)視覺方 法獲得來自外在知識,從物體的高度可意象性到被訓練成可以洞悉公共符號的 意義;(2)長期的接觸及經驗獲得來自內在熟悉的知識,情感聯繫的物質環境, 五感的親切關聯性。地方意義是人們描述一個環境時,這個環境對他們的象 徵、想法與感覺,各種的地方意義構成了人們的地方感。 政治地理學家阿格紐曾為地方感做出這樣的解釋,他認為所謂的「地方 感」是指人類對於地方有主觀的和情感上的依附(Tim Cresswell,王志弘、徐 苔玲譯,2006),這樣的依附情感藉由人們居住並活動於某一範圍而產生的連 結(Hay,1998)。因此,地方感的形塑過程經由個人或群體與地方連結後心裡 所產生的特有感受,或是顯現於外在的行為模式(Jorgensen and Stedman, 2001;Derr,2002)。Hay(1998)認為地方感是人類居住在某一個範圍與其所 認同的環境中所產生的感受,特別強調了人對於此地方的歸屬感。透過此種人 與地方的聯結關係,衍生出對此地方的信念、情感、思維與特有的生活型態和 行為模式(Derr,2002)。 Jorgensen 與 Stedman(2001)提出地方感包括了三向度的態度結構:地 方依附(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賴(place dependence)與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並提出地方感應該被當成態度結構,而且由三部分所組成:情感 (affect)、認知(cognition)與意欲的(conative)元素。地方依附反應了情感 的內容、地方認同反應了認知內容以及地方依賴等同於意欲內容。地方依附是 個體對某個地方的評價與確認之束縛,某些研究中將地方依附類分為兩類型 (Presley, 2003):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地方依賴是個體可以用該環境從事某 些活動後的評價:而地方認同則是個體對於環境擁有情感及象徵意義後的評 價。以下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地方感的定義與看法:. 19.

(33) 表 2-1-3. 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意義. 學者(年代). 內容. Relph(1976). 地方感是人們對特定場所的經驗與情感,是具有意 義的,也是個人或群體認同的重要泉源,在感情上 及心理上與地方高度緊密相繫。 認為地方感是由靜態實質環境(static physical setting)、意義(meanings)與活動(activities)等三種因子 所構成。. Tuan(1977). 生活環境及成長過程中的經驗累積,所產生的熟悉 情境,使居民從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稱之為 「地方感」。 「地方之愛(topophilia)」,就是人與地方之間的情 感連帶,地方成為一個關愛的場域,人以共同的記 憶與榮耀做為「地方之愛」的基礎,並認為地方感 是以意義為中心、以關懷為範疇,是奠基於人們的 經驗、社會關係、情感及思想。. Wlliams, et al., (1992); 地方(place)是個具有價值與意義的地理空間,當 人們了解實質環境或者環境對個人產生意義時,實 Stokowski, (2002) 質環境對人們就變成「地方」。地方感被認為是人們 感覺環境整體方法 Cary(1997). 地方感係所有一切在地方裡的經驗,如:生理的、 社會的、心理的、知性的和情感的經驗,這包括對 一個地方的信念、感知、態度等象徵意義。. Montgomery(1998). 地方感係人們的地方經驗中,物理形式、活動和意 義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Galliano(1999). 當一個人能區分不同的地方,或是體會到地方不同 的特性時,地方感便已經產生。地方感的特質包 括﹔個人的記憶、自然景觀的呈現、社會與歷史、 附加的情感。. Sobel(2004); Gruenewald et al.(2008) 蘇揚期、王柏山 (2005). 地方感代表一種連結、理解,存在於個體生活或植 根的社會當中。 地方感是個人或群體獨一無二的生活經驗,也是具 有相同生活世界者間的共同回憶與標記;地方感也 是人類對地方的主觀瞭解、感受與描述,進而建立. 20.

(34) 地理識覺、地理認知或地理意象等概念。 Auburn et al.(2006). 地方感的意義及規律通常是位於個體心智的情感認 知表達上。. 林嘉男等(2007). 「地方感」代表人與環境的聯結、人對地方的感受 和態度以及藉由前述的影響所產生的具有獨特意義 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這些認知深受個人或群 體的價值觀、社會脈動潮流與親身的經驗歷程影 響。 地方感不僅代表人與環境的聯結現象(phenomena), 更可能是一種感受(feeling)、信念(belief)、態度 (attitude)、行為(behavior)、思維模式(ways of thinking) 與生活態度(lifestyle)等。. Shamsuddin et al.(2008). 地方感係人與地方的物質環境、活動和意義相互糾 結而成的經驗,並提出以一個經驗的過程來瞭解地 方,最重要的是去檢核人們詴著對地方價值建立出 的地方感之意義所在。. Shamsuddin and Ujang 要賦予地方具有意義則要包括三個構成要素:自然 實體環境、個人內在心理及社會歷程、以及與地方 (2008) 的互動;經由個人與實體環境的互動經驗及情感, 才會產生地方感。 蔡文川(2009). 地方無所不在,天地之間皆可為「地方」,而各類 學派的地方感呈現,都是藉由人類對地方的駐足停 留而有熟悉的經驗後,賦予地方主觀的意義與想 像,然後連結到心理產生意念,最後有了情感上的 依附。地方感即是人類對於空間的情感與深刻的記 憶,它經由人類與社會文化、歷史經驗、價值意念 等影響所成就的一種主客觀的認知與感受。 地方感是社會、文化、歷史、環境、政治所建構的 觀念,它是摸不到、看不到的主觀感覺,是個人或 群體的經驗。. Leslie(2009) 國內學者曾慈慧等 (2010). 地方感是人對地方的感覺的一種親密關係或連結。 對地方提出以下定義:「地方是個具有價值與意義 的地理空間,當人們瞭解實質環境或者環境對個人 產生意義時,實質環境對人們就變成地方」,他們 進一步指出:「地方意義是人們描述一個環境時, 這個環境對他們的象徵、想法與感覺,而各種的地 方意義則構成了人們的地方感」。 21.

(35) 任國晏等(2010). 地方感的定義甚為廣泛,不僅代表人與環境的聯 結,更可能是一種感受、信念、態度、行為、思維 模式與生活型態等。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段義孚(Yi-Fu Tuan)認為:「地理感為一種理性的感性」,是人與環境互動 關係的結果,因此「人與環境」兩要素,人為能知和能動的主體,環境為所知 和被動的客體在,互動的過程中,人對環境首先有識覺而獲得經驗和概念,再 評價此經驗概念,而後產生對待環境的意象和行為。地理感是人透過其感官機 能對環境的識覺和產生經驗,繼續依據經驗的概念對環境產生評價功能,最後 依據所評定的價值觀去回應環境,整個地理感的流程存在於「人與環境在時空 架構中互動的關係」理,因此,地理感雖因「人」之具有評價選擇機能而對環 境有不必相同的「感的回應」,但任何為應都是有理性意義的,地理感地感為 「Sense」,由識覺環境的感官(Sensory Organs)至對環境產生價值意義(Make Sense) (段義孚,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 p.8~9)。 因此,本研究的重要的議題之一即是人與空間的對話,童軍團成員與童軍 團部的聯繫,童軍團成員與團部互動的結果,在團部中所發生的一切情形,所 產生的經驗和概念,再產生對環境(也就是團部)的意象和行為為何,正是本研 究探討的主軸之一。 這藏於心中深處的 sense 正是對團部經驗演化成的價值觀。也就是說,童 軍團部對童軍團每一位成員而言,絕不可能脫離關係。 段義孚(Yi-Fu Tuan)曾說:「一個城鎮的長期居民認識這個城市,與一位熟 悉城市路徑的計程車司機,和一位研究城市的地理學者,這三位是三種不同的 經驗。大部份文章,鮮少論及人如何透過感覺、觸覺、視覺或概念上的經驗去 詮釋空間和時間的複雜,這樣容易把豐富的經驗資料遺忘。」因此本研究中團 長就像是長期居民般在這團部中,童軍團成員或許就類似熟悉城市路徑的司 機,每三年會來來去去,而研究者的角色像是研究團部的學者。本研究希望可 以透過三種不同的角色,以這三種不同經驗的角度來探究童軍團部,希望透過 本研究,讓研究者成為一把探索的鑰匙,打開團部的故事,打開童軍團成員的 感覺、觸覺、視覺和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與建構童軍團部中空間與時間 22.

(36) 的對話,留下豐富的經驗資料。 而「時間」要素在地理學中的重要性,段義孚(Tuan,YI-fu)區分地方為透過 視覺方法和經由長期接觸,他認為,時間和空間為地理學概念中的宇宙或世界 的縱橫兩條軸,兩者的交會點為地方,人不能脫離時間要素而獨談空間感和地 方感,對時間所產生的歷史感是「廣義的地理感的一部分」。 故,研究者研究童軍團部的設置情形,除了了解一個「空間」對人經驗的 重要性,亦不能抹滅歷史因素在本研究中的重要性,童軍團的歷史與童軍團部 的空間交織而成的脈絡為童軍團部的骨架,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重要關鍵。 許多歷史建築,不僅僅只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而讓人有思古之幽情,研究 者曾到吳哥窟旅遊,身處在千年歷史建築中,在微笑石雕下,感嘆吳哥王朝的 興迭。吳哥古蹟的廟宇浮雕與建築代表的不僅盡是空間,深處其中,當我望著 城牆,彷彿能感受著那時代,想像著千年以前古人正在眼前。曾到英國旅遊, 身處城堡中,不僅僅是城堡,歷代皇室貴族彷彿穿梭其中,聽著導覽,聽這那 時代的故事,城堡這古建築的空間中,迴盪著的歷史人文,充實了建築物這骨 架,讓這裡有了靈魂,讓地方不僅僅是地方,空間不僅僅是空間。 如果只是建築,重新建構一個一模一樣的城牆,與真正經歷歷史的石雕、 城堡是截然不同的,深處其中那種心境感受是不同的,感動也不同,這其中的 不同情感真是非常奇妙。 而童軍團部的靈魂與血肉,正是在團部中所發生的一切,讓這地方充滿了 情感,所以,建構團部的重要性,除了團部所謂物理性的了解,其中靈魂與血 肉的描述更重要。「時間」在團部建構中扮演的腳色,正是充實團部故事與靈 魂的重要線索。 瑞夫(Relph)強調,地方是否具有真實感和不具真實感之間的差異,「一個 具有真實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在個體以及做為某社群的一員來說,它是內 在於而且是歸屬於你的場所,知道這種狀況,而不會損及他的存在,然而,一 23.

(37) 個對地點不真實的態度,基本上是缺乏地方感的,因為,它無法令人覺知到地 點更深沉的、象徵的重要意義。更不會對其自明性(identity)有所讚賞。」所 以,一個真實的地方感,多半是不自覺的,被深深感動的意義,建立在對象、 背景環境、事件,以及日常實踐與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的基本特殊性的性質 之上。 因此,地方感涉及了情感與情緒、知識、信仰、行為與行動的相互作用。 簡而言之,地方感須透過「活動」才能形成。活動的背後,包含複雜的表現於 外的身體活動,及內在心靈的活動。如:環境的刺激、人和人之間的接觸、互 動,甚至經驗到的情緒、感覺與意象和意義的建立。每一個活動或事件具有時 間和空間共同去建構形成個體的存在再構成地方感。 而童軍團部這個「地方」最直接的接觸就是要用我們的聽覺、嗅覺、味 覺、觸覺來體會。這是對環境最初階也最直接的感受,而經由時間的積累,對 環境的感受也因為記憶與深受感動的意義而有了認同感與凝聚,這真實的感受 或許多半不自覺,希望藉由本研究發掘並深化這樣的感受。 相對於空間(space),地方(place)被賦予文化和情感的隱喻, Galliano 及 Loeffler(1999)指出,地方是對人們有意義的地理區域(即空間),透過對地 方的情感建構,人們才會歸屬或瞭解此一地理區域。因此地方感(sense of place)常被視為一個人對某地方的歸屬感與安全感,感覺自己是屬於那地方 的,並對那裡的認同產生了聯繫(Hay, 1998) ,即蔡文川(2004)提出地方感的 定義「地方感是社會、文化、歷史、環境、政治所建構的觀念,它是看不到、 摸不到的主觀感覺,它是個人或群體的經驗與記憶」。 換言之,本研究除了探討童軍團部空間規劃,更重視童軍團部形成的情感 與文化,了解成員對團部情感的建構,所產生的歸屬感與安全感,認同童軍團 與團部並產生聯繫。 這種感覺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主觀感覺,是個人或群體的經驗與記憶。所 24.

(38) 以,這種主觀感覺無法經過測量或量化統計,唯有經過訪談,才能了解並將其 經驗與記憶融合,進而分析其中奧妙。 地方感必須被視為附加於人和物之象徵性、動人的意義和記憶,是經由人 的住居,以及某地經常性活動的涉入、是經由親密性及記憶的積累過程、是經 由意向、觀念及符號等等意義的給予、是經由充滿意義的「真實的」經驗或動 人事件,以及個體或社區的認同感、安全感及關懷的建立。 童軍團部的認同,因為團部中的人及各式活動中的記憶所累積而成,這些 真實的經驗融合成童軍團部動人的詩篇。童軍團部的建立不單單只是硬體設施 上的規劃,貫穿其中的情感所形成的認同是童軍成員一輩子的記憶。. 25.

(39) 第二節 室內空間設計相關理論 壹、空間設計的要素 楊裕富(民 87)認為依據空間設計的理論骨架,可以說明空間設計主要處裡 的四個部分是:空間的使用、空間的營造、空間的美感、空間的意義。. 一、空間的使用 指空間設計的目的在於:提供業主或使用者一個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 與工作場所。所以進行空間設計時,就要能理解業主與使用者的工作狀況與活 動需求。. 二、空間的營造 指空間設計的內容在於:運用既有的營造材料與構造技術,將實體與空間 營造出來(房子蓋出來)。. 三、空間的美感 指空間設計的內容在於:空間設計除了能保證將空間與實體營造出來,還 要使這些空間與實體能符合的愉悅原則也是空間設計的重要工作內容。. 四、空間的意義 指人們對空間設計作品的評價,並不止於前述三項,還牽涉到特定人們 (如: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居民)以自身的經驗來對作品的一些詮釋、期望或 精神的投射,而設計者在設計時,就要考量到這些特定人們或業主可能的詮 釋、期望或精神的投射。 而童軍團部的室內規劃,可從上述所提四個空間設計的詮釋來說明團部的 空間設計。第一,在空間的使用上,提供童軍團員與團長一個安全的團部非常 重要。曾有伙伴因為在整理童軍團部時,從置物架高處取登山瓦時爐時不慎被 爐子的鐵腳砸傷眼睛,當場血流如注,送醫縫了好多針。雖然事後慶幸著不是 26.

(40) 學生受傷,但團長也因受傷擔心視力受損的心理壓力擔憂了不少天。所以,提 供團長舒適、健康的工作場所非常重要,更要避免學生在拿取器材時受傷,畢 竟小傷口可以復原,若是鑄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是大家不樂見的。在進行團部 空間設計時,就要能理解團長與團員使用的工作狀況與活動需求。 第二,童軍團部空間的營造在學校建築的興建時已底定,通常團長也無力 影響或改變,故不在本研究中討論。第三、空間的美感,這是團長可以掌握 的。營造符合視覺愉悅的原則,團長可以多涉略一些色彩學或是空間設計來改 造團部的氣氛,營造團長想賦予團部的氛圍。第四、空間的意義,為本研究著 重的部分,童軍團部對團長與團員的意義,是團員們的情感投射,在這個空間 裡,有團員成長過程的集體記憶,而這些情感正是童軍團部的生命所在。. 貳、室內設計 一、室內設計(Interior Design)的定義 錢中安(民 81)認為,室內設計的對象並不只侷限於房屋而已,範圍更擴大 到空間領域的創造,也就是處裡人的生活行為與空間的關係,了解其行動及 心理的需求來進行空間的區劃。所以我們通常所說的設計,就是在確定空間以 及物品的形態、顏色、質感等。因此,室內設計就是為了創造人與空間及傢俱 之間的和諧關係,所以事先預測人類在空間中,物理的、心理的感受。具體言 之,室內設計就是和建築家共同為了提供人們生活所必需的空間而進行內部空 間的區隔作業,也就是創造空間的形態。設計有兩層面的要求,一是實用的、 機能的要求,另一則是美的、藝術的要求。 何謂室內設計?李琬琬(1984)認為,室內設計可視為是「安排建築物內部的 實質與非實質環境,以滿足使用者在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基本需要,並且更進而 提升使用者在心理及生理方面上的舒適程度,以加強生活品質或工作效率的一 種綜合性創作過程」。所以,室內設計是一種「以科學(理性)為機能基礎,以藝 27.

(41) 術(感性)為形式表現,為了塑造一個物質與精神並重的室內環境所採取的一連 串創造性活動」。實質環境就是構成建築物本身的元素,例如:天花板、內外 牆面、地板、門窗,以及室內固定或活動的擺設等。非實質環境指的是有關室 內通風、採光、遮陽處裡、照明、氣氛,及可以促進視覺美感的事項。加強空 間機能的作用,以「實用」、「經濟」為原則,再以「唯美」、「個性」原則提高 生命的意義。 楊裕富(1997)認為,設計就是注重可用性、生產性、美感性與意義性的生 產活動。可用性如古董家具與一幅畫的不同,在於古董家具可以當作椅子。生 產性如封面設計與一幅畫的不同,就在於封面設計要考慮到印刷條件與成本。 美感性如設計品與藝術品同樣都追求美感,不過設計品比較注重消費者能接受 的美感。意義性如設計品與藝術品同樣都追求『有意思』,不過設計品注重消 費者能理解的『有意思』也就是注重文化符碼。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對童軍團部而言,團部內的設計必須相當著重它 的實用性,通常團部的功能之一就是器材的擺放,但這樣的團部只有功能,童 軍團部充其量也可命名為器材室或倉庫。如何讓在這空間中活動的童軍伙伴, 所看到的、接觸到的並不只是冰冷的建築或沒有感受的擺設,如何訴說一個團 部的歷史與生命故事,正是團部中所有佈置給予我們的感受。它不只包含美的 要求,也包含意義的價值。 所以本研究初步將探查本市國民中學童軍團部的實質環境與非實質環境等 條件,再細部研究童軍團部空間規劃中「實用」與「個性」等原則,近一步探 究童軍團部的特色。. 二、空間區劃 Zoning 錢中安將 Zoning 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決定單位空間的大小,而另一 個階段是決定空間相互之間的位置。前者屬於規模計畫,後者屬於配置計畫。 28.

(42) 故本研究童軍團部的空間規劃也分為兩部份,第一部部分為童軍團部空間 的大小,稱之為規模計畫。第二部份為配置計畫,是指童軍團部內空間相互之 間的位置。 (一)規模計畫 錢中安提到,若是就室內設計立場而言,可以說決定規模時的依據是與人 體工學有關的人體尺寸。人體之手腳活動範圍內的空間領域我們稱之為作業域 或動作尺寸。在此作業域的範圍加上傢俱及器具等元素的大小,以及人在動作 時所必要的空間量等總合的範圍我們稱之為動作域。 室內空間設計所謂的空間,除了物理性的單位空間的大小之外,尚應包含 心理的、生理的要求所需的空間大小。不僅要求有足夠的空間量可供人動作之 進行,還要求要是一個令人感到快適的空間。例如可以保持人的視覺上及聽覺 上快適的感覺的空間大小,或能確保充足的空間量以滿足生理方面需求的空間 大小。 (二)配置計畫 空間配置的注意事項如後所述:1.不同性質的區域中,作業上有密切關係 者,不要被動線穿越或相距太遠,減低工作效率,並有礙安全。2.多用途空間 避免動線穿越影響群體活動進行。 好的動線處裡,不但有助於活動的順利進行,也可保障活動的安全,發揮 空間的彈性功能及完整效用。 故配置計畫需注意下列項目: 1.動線與流暢性:空間之間的配置,其實就是檢討各單位空間連繫力的強 與弱。連繫力強的空間其距離就要靠近,連繫力弱的空間它們之間的距離 就遠。具體言之,某單位為人所使用頻繁,亦即動線的頻度高者,就應將 該單位置於較近,使用較方便之處以縮短動線。動線短者就較流暢。同時 各單位空間來往的動線應盡量避免複雜且產生交叉為原則來配置。所以童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