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二十八》演奏詮釋

第三節 第十首至第十五首

第十首到第十五首的速度為快、快、快、慢、快、慢,第二段落以快速度的表現 為主。第十首樂曲輕巧的快速音群如導奏般開啟第二段落,樂曲有著明確的走向,強 調和弦與調性的建立;第十一首轉變為橫向旋律的進行,樂曲持續往前歌唱,彷彿沒 有要停止一般,在主題出現的時候,會帶有一些不同的裝飾音變化,以及稍微改變伴 奏和弦的音域,使聽覺產生驚喜感;第十二首樂曲的開頭音接續前一首的同一個音,

以相同的音高展開,樂曲以半音進行的素材為主,使用二度不協和音的,使音樂產生 自然的張力和拉扯感;第十三首則是淡化了前面的緊張感,帶有緩慢抒情的感受,不 疾不徐的歌唱,享受旋律細微的變化;緊接著的第十四首為第二段落的高潮,調性本 身附有的色彩性,使和聲產生出更多聽覺上的效果,音樂激起心中激動的情緒,其篇 幅較短,就像是過渡般準備進入下一首;第十五首樂曲回到平靜的狀態,在重覆音的 使用上,讓心情感到穩定,就如同心跳般的跳動。

第十首,c #小調,三四拍。

甚快板的節奏以快速音群的輕巧性來表現,波里尼的演奏即充分展現,在音色的 想像上,可與蕭邦喜愛的鋼琴-普萊亞的音色來聯想,具有輕亮的特質;踏板的作用 在於讓低音的分解和弦能夠保有完整的和聲音響;音色可再琢磨於流動的橫向線條與 縱向的音響,使音樂特色能夠有對比性;十六分休止符與落在第三拍的重音亦為此曲 特色,運用彈性速度發揮馬厝卡舞曲精神。

結構單純,樂句中的素材分為兩小節加兩小節,先以六組的快速音群,從高到低 下行流動,帶到後方穩重旋律線條,因此這首樂曲就呈現了線狀線條與縱向和弦的音 響的對比性,如【譜例 4-10】所示。音樂的走向清楚,是由於強調 I 與 V 的根音聲

74

響。快速音群的技術上要避免重音,不能讓雙音的進行打斷流暢的線條,接著要關注 的是重音,落在第四、第八、第十二小節的最後一拍上,因此樂念要延伸到最後,所 以演奏前必須釐清旋律的唱法才能正確無誤的詮釋。

【譜例 4-10】前奏曲第十首,第 3-6 小節

第十一首,B 大調,六八拍。

速度為甚快板,表現出明快優美的風格;樂曲以透徹的音色流動,適時點出旋律 的亮點,突顯輕快短小的音樂特色,而旋律的重複性,使句子結構明確。

此樂曲為六八拍,兩大拍的韻律感,整首樂曲的設計為圓滑的流動線條,由於句 子較大,因此踏板在正拍上淺踩即可,可使音樂不混濁更具方向性;要注意旋律中節 奏錯置(Hemiola)的律動,使得高音旋律從三加三的結構,轉變為二個音為單位的旋 律音型,這樣的音型通常出現在每個樂句最後一個小節,韻律的改變讓音樂推進到下 一個樂句中,可帶點漸強的感覺,如【譜例 4-11】所示。流動性的音樂,除了伴奏以 分解和弦的琶音進行著,旋律的最後一小拍導入下一拍,會伴隨裝飾音,讓線條的流 動增添趣味性。

【譜例 4-11】前奏曲第十一首,第 7-10 小節

75

第十二首,g#小調,三四拍。

此曲情緒激烈,籠罩著暴風雨的氣氛。半音的特色使樂曲充滿驅策感,無窮動的 往前走,似乎無法抑制下來,在樂曲的速度上雖是集急板,然而不可忽略音質清晰度,

以及踏板適切使用,乾淨踏換,才能演奏出音樂進行的緊湊度。

右手強調連續的半音進行,左手需保持八度跳音與和弦的穩定度。特別注意高音 二度音手指的銜接性,並要隨著音高往上逐漸增強;左手伴奏負責韻律感,以三拍子 的型態為主,需要用手臂帶動一整個小節。曲中不同音程的使用為重要的音樂素材,

由於長線條樂句大多以二度音運作,因此出現三度音或是四度音的音型,將使音樂更 有起伏也更具動感,如【譜例 4-12】所示。而在中間的對比段落音響加厚,以三度音、

六度音、八度音的進行,讓音響有不同的變化,因此,必須掌握不同段落中,音程在 橫向與縱響的表現。

【譜例 4-12】前奏曲第十二首,第 13-14 小節

第十三首,F#大調,六四拍。

彈奏此樂曲時切記不可任意漸慢,否則將使音樂失去動態。在本首緩板樂曲中,

節奏雖為六四拍,但仍以兩大拍的方式來演奏。音色上的琢磨則表現出柔美的風格,

並讓各個聲部輪流歌唱。左右手分為兩個層次,下方聲部的音響延續,使得上方較柔 軟的音色能更加走動,展現樂曲的優美性。

樂曲的旋律在音高上並沒有太大的起伏,然而音樂節奏上的變化,使音樂律動改 變,當音樂節奏為不等分節奏時,雙手的對應需更有彈性。柯爾托在詮釋低音伴奏的

76

分解和弦時,根據音型上下有音量起伏的設計,對筆者而言,是將分解和弦視為一個 整體的音響,因此演奏時需保持穩定性,聲響上不要過於膨脹,才不會蓋過長音符時 值的高音迷人旋律,展現出高音多聲部的線條進行,如【譜例 4-13】所示。

【譜例 4-13】前奏曲第十三首,第 17-20 小節

第十四首,eb小調,二二拍。

此樂曲低音域的音色,帶來一種陰沉未知的感受,發出低鳴的聲響。蕭邦講究的 圓滑奏並不在此曲出現,可用較粗曠且不修飾的音色盡情發揮。此樂曲有明顯的兩段 落,波里尼的演奏呈現出兩段落的對比性,但對筆者而言,第一段落雖未標示音量,

但建議以極小的力度開始演奏,直至第二段再忽然轉入強的音量,作強烈的劃分。

樂曲最特別的是旋律為雙手同音齊奏進行,以分解和弦作為旋律上下起伏,其

中,在這首 e小調樂曲中,和弦的變化音賦予音響色彩,因此在旋律進行中,可以聽 到半音變化。後半段的音量,須更加強烈增加音樂張力,因此建議加強左手低音的聲 響,使整體音響更有厚度,並隨著音型的上下起伏,突顯音量的變化。

【譜例 4-14】前奏曲第十四首,第 13-14 小節

77

第十五首,Db大調,四四拍。

樂曲結構展現了寧靜與憂鬱的對比性,表現出人類最深刻的情感;同音異名的音 色轉換代表著情緒瞬間轉變;歌唱性的線條帶出安詳的氣氛,而縱向和弦表現沉重情 感,針對此曲,須仔細聆聽音色變化以及音質的講究,才能充分展現旋律的裝飾姓,

並能夠自然地歌唱樂曲。

演奏時的關鍵,在於掌握同音重覆的穩定度與韻律感,不同樂段以同音構築出不 同的面貌,如【譜例 4-15】所示。第一段落充滿詩意的旋律,展現迷人的歌唱特質,

到了第二段落,縱向和弦表現出音響漸強的連續性,建構出立體感;此外需關注在段

落特色上,第一段落為 E大調,以同音異名的的方式轉到下一個段落,第二段為 c 小調,掌握亮與暗的對比性。

【譜例 4-15】前奏曲第十五首,第 55-57 小節

7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