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蕭邦創作風格及作品

第三節 蕭邦前奏曲概述

胡涅克(James Gibbons Huneker, 1857-1921)26 曾稱讚這套作品:光是這套作品,

即足以讓蕭邦永垂不朽,因為這音樂觸及了如此廣泛的層面,如此遼闊的視野和如此

《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二十八》完成後,賣給巴黎的出版商普萊亞(Camille Pleyel, 1788-1855),普萊亞也同意運一架好的鋼琴到島上供蕭邦創作。然而,在馬霍卡島上

21

夜曲及馬厝卡舞曲,這場音樂會大受好評,「法國音樂報」(La France Musicale)中寫道:

蕭邦真是令人折服的音樂家,他完全自得於作曲與演奏…。那充滿靈氣的鋼琴前奏曲

22

30 Frederick Niecks, Frederick Chopin as a Man and Musician, 3rd ed., 2vols. (London: Constable and Company, 1902), 30.

23 第二十四首 Allegro appassionato 77

從【表格 2-3】中,可以發現每一首樂曲的時間長度並不會太長,就小節數而言,

31 “These are sketches, the beginning of studies, or, if you will, ruins, eagles’ feathers, all strangely intetmingled.” James Huneker, Chopin, The Man and His Music.(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1966), 120.

32 顏涵銳。《你不可不知道的蕭邦 100 首經典創作及其故事》。63 頁。台北:高談文化出版,

2007

24

25

【譜例 2-1】練習曲作品二十五,第一首,第 1-3 小節

(二)夜曲

在第十三首、第十五首、第十七首、第二十一首中,帶有蕭邦夜曲的抒情意念,

可從旋律和伴奏的特徵窺探。在風格上來說,比較類似於歌劇上的詠嘆調(aria)。旋 律持續性的展開,類似於歌劇中的小詠嘆調(arioso)甚至是宣序調(recitative),旋律非 常具有表現力,因此有著較無法預期的走向並加入許多倚音與裝飾音。以第十五首為 例,與夜曲作品九第二首相似,每次的主題反覆就予以裝飾,有著細膩的巧思,如【譜 例 2-2】所示。

【譜例 2-2】夜曲作品九,第二首,第 13-15 小節

(三)馬厝卡舞曲

第七首、第十首首具有馬厝卡舞曲的語法。帶有輕快的節奏,三拍子的韻律感,

語法上以四個小節為一句,帶有彈性速度的演奏。以第十首為例,重音位置不斷在變 化,馬厝卡舞曲作品十七第一首重音亦是放在最後一拍,如【譜例 2-3】所示。

26

【譜例 2-3】馬厝卡舞曲作品十七,第一首,第 5-6 小節

總結以上的論述,筆者歸納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包含以下三點特色。

一、 提升前奏曲的地位。

蕭邦做為一個承先啟後的音樂家,使前奏曲功能不再僅是引導的作用,能夠成為 單獨演奏的作品。蕭邦在音樂手法上,傳承了過去結構、樂句、對位的精華,同時也 發揮自己的音樂風格。後來的作曲家,也以蕭邦為基礎,進而把前奏曲發揚光大。33 二、 二十四首作品可以單獨演奏也可以整組演奏。

二十四首作品可以單獨演奏,就如前方創作概要所述,蕭邦創作此組作品並非按 照順序根據調性的先後順序來創作,因此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每首樂曲皆可單獨 演奏。然而,對於演奏者而言,可把此部作品視為一整套,整組演奏完畢,進而顯露 出蕭邦創作每首樂曲的靈感展現。

三、 每首短小作品中表現出的情感與蕭邦的音樂風格。

二十四首樂曲具有短小的結構性,篇幅短。每一首創作都充分展現蕭邦的音樂手 法和音樂風格。二十四首調性不同的樂曲本身已經展現不同的色彩,蕭邦以此為基 礎,以旋律的特色、和聲的變化、節奏的使用、不同性格來呈現蕭邦個人的音樂風格。

33 史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蕭士塔高維契(Shostakovich, 1906-1975)、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皆有創作二十四首前奏 曲,根據作曲家的風格呈現不同的音樂面貌。

2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