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節能減碳飲食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

茲分別將影響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因素整理如下:

一、性別

翁睿穎(2014)針對 433 位台北市與新北市 11~12 歲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 行無肉日飲食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國小五、六年級女學童在「我 會選擇吃當季的食材」、「我在外面吃飯會自己準備餐具」等「無肉日飲食內容」

行為的表現較男學童佳。

陳仕恩(2011)針對彰化縣 322 位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素食減碳計畫(午餐 推動週一無肉日)對學童學習態度與行為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女學童在包括「多 吃蔬菜少吃肉類」、「多喝水少買飲料」、「少吃零食和油炸類的食物」、「用餐時不 浪費食物,盡量吃完」、「選擇用本地食材做成的食品」、「買食品時選擇有環保標 章的產品」、「自備隨身杯、水壺和環保筷子」、「主動做好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

等飲食相關行為實踐能力優於男學童。

除此之外,國外針對其他年齡層的相關研究也有類似的研究發現,針對高中 生的相關研究亦顯示女性攝取當季蔬果與減少肉類攝取等節能減碳飲食相關行為 也顯著高於男性(Bissonnette & Contento, 2001)。

另外,在國內的相關研究亦顯示國小六年級學童低碳飲食行為、國小五、六 年級學童低碳生活實踐、12 歲以上居民自備餐具的配合行為表現皆無性別差異(蕭 佩宜,2012;王凱媚,2013;張艮欽,2012)。

二、年齡/年級

蕭佩宜(2012)針對 411 位 12 歲以上彰化縣居民進行外食自備餐具認同和配 合度之研究,結果發現 51~60 歲年齡層的居民自備餐具配合行為較 21~30 歲居民 佳。

另外,在林爭美(2006)針對 1051 位台東地區國小四與六年級學童進行垃圾

問題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童在垃圾處理問題行 為上沒有差異。

三、就學地區

陳靜宜(2003)針對 485 位高雄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綠色消費知識、態 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居住於高雄市(直轄市)的學童在減量、再利用 與資源回收等綠色消費行為的平均得分率(74.4%)最高,其次為居住於高雄縣各 鄉鎮的學童(69.8%),居住於鳳山市(縣轄市)的學童最低(67.7%)。

林爭美(2006)針對 1051 位台東地區國小四與六年級學童進行垃圾問題相關 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在外出用餐準備環保筷、不買包裝很多層的 東西等垃圾問題相關行為上,居住於市鎮地區的學童表現較居住於山地地區的學 童好。

四、家庭社經程度/父母教育程度與職業

王凱媚(2013)針對 392 位雲林縣五、六年級學童進行低碳生活實踐、資源 回收行為與綠色消費態度相關之研究,結果發現五、六年級學童家庭社經程度為 中、高者,其低碳生活實踐整體表現優於低家庭社經程度的學童。

陳仕恩(2011)針對彰化縣 322 位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素食減碳計畫(午餐 推動週一無肉日)對學童學習態度與行為之影響研究,發現學童的父母教育程度 愈高、家庭經濟狀況愈好者,學童在多吃蔬菜少吃肉、用餐不浪費食物、選用本 地食材做成的食物、多喝水少喝飲料、自備隨身杯、水壺和環保筷子等行為的頻 率愈高。

林惠慧(2013)針對 451 位彰化縣某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廚餘回收再利 用知識及行為之研究,結果在學童廚餘回收行為方面,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專或專 科者的學童其廚餘回收行為較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國小之學童佳,而母親教育 程度對學童行為沒有影響;在學童廚餘回收行為方面,母親職業為公務員或家管

的學童,其廚餘減量行為較母親職業為工人者佳,而父親職業對學童行為表現上 沒有差異。

張艮欽(2012)針對 477 位雲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低碳飲食知識、態度 及行為之研究,研究之結果,發現六年級學童低碳飲食行為不因父母教育程度而 有差異;六年級學童母親職業為服務業者,其低碳飲食行為較母親職業為農漁牧 業者佳,而父親職業對學童低碳飲食行為表現上沒有差異。

Bissonnette and Contento (2001) 針對 651 位 16~18 歲高中生進行對食物製程的 環境衝擊觀點與其食物行為(攝取及購買有機、當地生產)之研究,結果發現父 母教育程度為研究所的高中生其攝取或購買攝取或購買(或要求家裡購買)有機 及當地生產食物之頻率顯著高於父母教育程度為高中或專科之高中生。

五、知識/認知

翁睿穎(2014)針對 433 位台北市與新北市 11~12 歲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 行無肉日飲食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無肉日飲 食知識雖與「無肉日飲食內容」行為分量表有相關性,但對無肉日飲食行為沒有 顯著影響。

張艮欽(2012)針對 477 位雲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低碳飲食知識、態度 及行為之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六年級學童低碳飲食知識愈佳,其低碳飲食行為表 現愈好。

六、態度

翁睿穎(2014)針對 433 位台北市與新北市 11~12 歲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 行無肉日飲食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對無肉日 飲食健康和飲食喜好的「無肉日飲食態度」愈正向,其表現無肉日飲食行為頻率 愈高。

張艮欽(2012)針對 477 位雲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低碳飲食知識、態度 及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六年級學童低碳飲食態度愈正向,其表現低碳飲食 行為愈佳。

蕭佩宜(2012) 針對 411 位 12 歲以上彰化縣居民進行外食自備餐具認同和 配合度之研究,結果發現 12 歲以上居民自備餐具的態度愈正向,其自備餐具配合 行為表現愈好。

Bissonnette and Contento (2001) 針對 651 位 16~18 歲高中生進行對食物製程的 環境衝擊觀點與其食物行為(攝取及購買有機、當地生產)之研究,結果發現 16~18 歲高中生食物選擇觀點愈正向,執行攝取及購買有機、當地生產等行為的可能性 愈高。

Lea and Worsley(2008) 針對 223 位 16 歲以上的澳洲居民進行與環境相關的飲 食信念與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居民飲食信念與包括堆肥家中廚餘、購買/攝取當 地生產的食物、消費時自備購物袋取代使用塑膠袋、避免購買非友善環境包裝的 產品、減少肉類攝取、購買/使用有機產品等環境相關的飲食行為具有顯著正相關 性(rs=0.54, p< .01)

七、主觀規範

Vermeir and Verbeke(2008)針對 456 位 19-22 歲比利時青年進行一由研究者假 設的永續性乳製品購買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 19~22 歲比利時青年感受到家人、

朋友等重要他人對於購買永續性乳製品的社會壓力程度愈高,愈有可能購買永續 性乳製品。

Robinson and Smith(2002)針對 550 位 18 歲以上明尼蘇達州成人消費者進 行購買永續生產食物行為意圖之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感受到自覺重要的人對於 購買永續生產食物的社會壓力程度愈高,愈有可能購買永續生產食物。

Bissonnette and Contento (2001) 針對 651 位 16~18 歲高中生進行對食物製程 的環境衝擊觀點與其食物行為(攝取及購買有機、當地生產)之研究,結果發現 高中生對於來自父母與朋友的自覺社會影響(perceived social influence)愈高,愈有 可能執行攝取及購買有機、當地生產等食物選擇行為。

八、自我效能

謝珮珊(2003)針對 369 位台北縣 16~18 歲的高中生進行食品綠色消費意圖 之研究,結果發現高中生食品綠色消費自我效能愈高,其食品綠色消費行為意 圖表現愈佳。

九、個人參與環保活動

王凱媚(2013)針對 392 位雲林縣五、六年級學童進行低碳生活實踐、資源 回收行為與綠色消費態度相關之研究,結果發現有環保資訊接觸經驗或環保活動 參與經驗的五、六年級學童,在低碳生活實踐上表現的得分皆高於沒有經驗者。

蕭佩宜(2012)針對 411 位 12 歲以上彰化縣居民進行外食自備餐具認同和配 合度之研究,在自備餐具的配合行為方面,有參與環保志工團體者表現上優於未 曾參加者。

十、家庭環保行動

林玉貴(2001)針對 2014 位 14~20 歲國中、高中(職)、大專學生進行食 品綠色消費認知、態度、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父親重視環保程度愈高、家中 垃圾分類回收情形愈好者,青少年與青年食品綠色消費行為表現愈佳。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性別、年齡/年級、就學地區、個人參與環保活動、家庭 環保行動、父母教育程度與職業、知識/認知、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皆可能 影響行為,因此本研究將其視為可能影響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因素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