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共分為五節,分別說明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名詞 操作型定義和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與熱浪、暴風等氣候災難日趨頻繁。聯合國政

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2013 年所發表第五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中指出近百年來陸域與海域的平均溫度已升溫 0.85℃,而台灣在此期間平均溫度增加了 1.3℃,高於全球平均值,已列入全球氣 候變遷的高危險群。氣候持續暖化對台灣將造成常態性的暴雨暴旱、地震與海嘯 發生機率大增、可居住地被海水淹沒、全台登革熱的流行等環境衝擊(蕭富元,

2007)。在 1950 年~2010 年間地球上所觀察到過半的暖化現象,主因是人類活動排 放的溫室氣體所造成,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包括石化燃料之使用、毀林、農業 等方面(IPCC, 2007; IPCC, 2013)。根據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2006)資料顯示 全球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之 22%,其中畜牧生產約佔農業溫 室氣體排放的 80%,顯示畜牧生產所造成的暖化影響遠高於其他農業活動。

從食物生產與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關係來看,動物性食品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 放量遠高於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的溫室氣體主要來自於飼料種植、動物腸道 細菌經發酵所排出、糞便管理等所產生,而植物性食品在生產過程所產生的溫室 氣體相對低(Sonesson, Davis, & Ziegler, 2009)。以牛肉為例,生產 1 磅牛肉會產 生 3.8 磅的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約為生產雞肉的 13 倍、馬鈴薯的 54 倍(Fiala,

2009)。根據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資料,台灣人愛吃肉,台灣每年每人吃 77.1 公斤肉,高於鄰近的中國(60.8 公斤)、日本與韓國(皆低於 40 公斤),逼近德國 79.1 公斤與美國 77.3 公斤的肉類攝取量(簡又新,2010);此外,我國 2001-2002

年針對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學童每日的肉、魚、蛋、豆類食品的 平均攝取量也超過建議量,但蔬菜與水果的攝取量,尚未達衛生福利部兒童每日 飲食指南的建議量(吳幸娟等,2006)。這種「高肉類、少蔬果」攝取的飲食型態,

除了造成營養不均衡可能影響健康外,也不利於環境保護。

除食物生產之外,食材在載運過程中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營運販售時所用電

力、烹調加熱所需的電力或燃料、廢棄物焚化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掩埋產生的甲烷 皆與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有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1)。進口食品在載運 過程中以空運方式運送每 1 噸貨物每 1 公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2 公斤二氧化碳 當量,以貨櫃船運送方式的排放量為 0.01 公斤(kg CO2equiv./ton*km)(Sonesson, Davis, & Ziegler, 2009),顯示不同運送方式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差到百倍。食 物的浪費除了經濟上的損失外,廚餘的載運、焚化與掩埋亦增加溫室氣體的產生,

造成龐大的環境成本。依據天下雜誌 2013 年調查國人飲食習慣結果顯示,台灣外 食比例高且不愛打包,8 成台灣人習慣多買食材等行為皆與食材的浪費有關,全台 一天可產生 4 萬桶廚餘,廚餘桶的高度可堆出 70 棟台北 101 大樓;在學校部份,

國小學童營養午餐平均約有一成的剩餘量,以大台北地區 57.5 萬名國小學生吃剩 的營養午餐推估,約可再供將近 5 萬名學生一日的午餐所需(天下雜誌,2013;

蕭富元,2013)。

良好行為的建立越早越好,國小四~六年級學童學習力高且正處於價值建立的 階段,若能在此時期即培養良好的節能減碳飲食習慣,對環境保護的影響越深遠。

目前國內對於國小學童在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相關研究方面包括「無肉日飲食知識、

態度與行為」、「低碳飲食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碳足跡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

「綠色消費知識與行為」、「營養午餐廚餘認知」、「廚餘回收再利用知識及行為」、

「垃圾減量行為意圖」等議題(李明相,2006;余國頌,2009;林惠慧,2013;

翁睿穎,2014;張艮欽,2012;蔡保樟,2013;蔡金蘭,2011;賴月雲,2006;

謝素珍,2000)等研究,上述的研究大多是針對某一面向或食物的某一歷程進行

研究,較少完整地從食材之攝取、購買與廢棄等面向進行全面性地探討之研究。

因此本研究從食材種類、節能烹調、環保包裝、外食與廚餘減量等全面向地探討 學童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態度、行為現況及其影響因素,有助於未來發展學童節 能減碳飲食相關教育方案及進行教育介入之參考,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主要 目的如下:

一、 瞭解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

個人參與環保行動、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與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現況。

二、 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國小四~六年級學童(包括:年級、性別、就學地 區、家庭社經程度等方面),在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態度、主觀規範、自我 效能、個人參與環保行動、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與節能減碳飲食行為上 的差異情形。

三、 探討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

個人參與環保行動、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與節能減碳飲食行為之間的關 係。

四、 探討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個人參 與環保行動、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與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現況為何?

二、國小四~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變項在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態度、主觀規範、自 我效能、個人參與環保行動、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與節能減碳飲食行為表 現上是否有差異?

三、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個人參 環保行動、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與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關係為何?

四、影響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因素為何?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探討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包括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飲食知 識、節能減碳飲食態度、節能減碳飲食主觀規範、節能減碳飲食自我效能、個人 參與環保行動、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和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等,茲將各名詞的操 作型定義說明如下:

一、 國小四~六年級學童:指一百學年度就讀於台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四~六年 級的學童。

二、 節能減碳飲食知識:本研究所指的節能減碳飲食知識乃受試者對「節能減 碳飲食知識測驗量表」填答的總分,量表是以對於當季、在地、新鮮少加 工等低碳食材、節能烹調食物、環保標章與包裝方式、自備餐具及容器、

外食、廚餘或垃圾減量及回收等部分的認知評量之。

三、 節能減碳飲食態度:本研究所指的節能減碳飲食態度乃受試者對「節能減 碳飲食態度量表」填答的總分,量表包括低碳食材、環保包裝、自備餐具 及容器、減少外食、廚餘及資源回收等部分。

四、 節能減碳飲食主觀規範:本研究所指的節能減碳飲食主觀規範乃根據計畫 行為理論架構(Ajzen & Fishben, 1980),由受試者自覺重要他人(父母或主 要照顧者)認為其應不應該進行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看法,以及受試者願

不願意遵循重要他人看法兩部分評量之。

五、 節能減碳飲食自我效能:本研究所指的節能減碳飲食自我效能乃根據社會 認知理論架構(Bandura, 1977),由受試者自評在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情況 下,進行節能減碳飲食行為的難易程度。

六、 個人參與環保行動:本研究所指的個人參與環保行動乃以受試者主動蒐集 環保資訊、參與環保活動的經驗和在家中做資源回收情形評量之。

七、 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本研究所指的家庭節能減碳飲食行動乃以受試者 家庭的食材購買方式、飯菜準備量和資源回收處理情形評量之。

八、 節能減碳飲食行為:本研究所指的節能減碳飲食行為是以攝取低碳食材、

購買環保包裝食品、自備餐具及容器、減少外食、廚餘或垃圾減量與回收 等行為評量之。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考慮人力、時間及經費的問題,故在研究上有下列限制:

一、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蒐集資料,受試者的填答內容僅作為研究結果呈 現,與其實際態度、行為是否一致非本研究可控制。

二、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和私立國小學校資料取得不易,無法針對台灣地 區所有的國民小學進行全面性的抽樣調查,僅以台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為 研究樣本學校進行抽樣調查,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全國國小四~六年級 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