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問題搜尋相關文獻,分為四節加以探討,第一節為精 神分裂症與憂鬱症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徵;第二節為精神疾病患者自我 污名化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在自我污名化對於 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文獻總結。

第一節 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徵 一、 精神疾病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緊湊、競爭快速,疾病預後問題日益嚴重,精神 疾病患者的人數也急速增加。身心障礙疾病的分類與定義為:1) 損傷 (Impairment):指心理、生理、或任何功能的喪失或異常;2) 失能

(Disability):指因損傷而導致一個正常人從事正常活動的能力之缺乏或限 制;3) 殘障 (Handicaps):指因為損傷或失能而阻礙個體發揮根據年齡、

性別、社會與文化因素應能發揮的正常作用 (Oliver, 1996)。臺灣在「精 神衛生法」將精神疾病定義為:「指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等 精神狀態表現異常,致其適應生活之功能發生障礙,需給予醫療及照顧 之疾病;其範圍包括精神病、精神官能症、酒癮、藥癮及其他經中央主 管機關認定之精神疾病,但不包括反社會人格違常者(精神衛生法,

2007)。」

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數除了不斷上升外,其與自殺的高相關性更會造 成重大的社會經濟負擔,根據調查,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自殺身亡的案 例中,患有精神疾病者之盛行率為 80 至 100%,而在自殺行為中,憂鬱 症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李明濱,2006),近年來,罹患憂鬱症的 人數不斷在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估計,憂鬱症在 2020 年 將會是全球「疾病與傷害」的第二位,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 (Fu et al.,

10

2013)。另外,精神分裂症會因發病時間越久,病程易趨向慢性化,除了 需重複住院以控制病情外,也是精神疾病中造成失能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沈淑華,2006)。

二、 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流行病學特徵

國外的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之盛行率為 0.5 至 1.5%,好發年齡為 15 至 30 歲(Altintas, Gallouj, & Guerrien, 2012; McGrath, Saha, Chant, &

Welham, 2008);在憂鬱症方面,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在 20 至 50 歲發 病,重鬱症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之盛行率為 6.7%,低落性情感疾 患 (Dysthymic Disorder) 的盛行率為 3.6% (Lam et al., 2010; NIMH, 2011) 臺灣的精神疾病盛行率方面,中華民國 101 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 統計年報之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有 115,733 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約占 全臺灣人口比為 0.5%(衛生福利部,2014);臺灣過去的研究指出,重 鬱症的盛行率為 1.14%,低落性情感疾患 (Dysthymic Disorder) 的盛行率 為 1.66% (Yang, Yeh, & Hwu, 2012)。

三、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臨床特徵

本研究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係依照收案期間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 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修訂版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Text Revision [DSM IV-TR]) 為依據,

DSM IV-TR 為美國精神醫學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所出版,在各國都常被用來當作精神疾病診斷的準則,目的是為了使臨 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員能彼此溝通、研究以及治療,依照其對精神分裂症 以及憂鬱症的症狀分述如下:

11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有以下五項,分別為:1) 妄想;2) 幻覺;3) 解 構的語言(例如:時常語言脫序或語無倫次);4) 整體混亂/緊張的行為;

5) 負向症狀(例如:情感表現平板、貧語症、或無動機),且連續出現 症狀達六個月(孔繁鐘、孔繁錦,2007)。

(二)憂鬱症

本研究以重鬱症和低落性情感疾患(輕鬱症)作為本研究憂鬱症之 收案對象,其診斷準則描述如下(孔繁鐘、孔繁錦,2007):

1.重鬱症

重鬱症的症狀包含以下九項,分別為:1) 憂鬱心情(例如:悲傷、

空虛或看起來想哭);2) 在活動上,興趣或喜樂都明顯減少;3) 並非控 制飲食卻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食慾減少或增加;4) 失眠/嗜睡;5) 精神 運動性激動或遲滯;6) 疲倦/失去活力;7) 感到無價值感/過份或不合宜 的罪惡感;8) 幾乎每日思考能力或專注能力減退/無決斷力;9) 反覆想 到死亡或自殺意念/曾嘗試自殺或已有實行自殺的特別計畫,以上症狀須 同時出現症狀五項(含)以上,且呈現由原先功能的改變,而其中至少 需涵蓋第一項或第二項症狀,且為期至少在兩週內。

2.低落性情感疾患

低落性情感疾患的症狀有以下六項,分別為:1) 胃口不好或吃得過 多;2) 失眠或嗜睡;3) 活力低或疲累;4) 低自尊;5) 專注能力減退或 有困難做決定;6) 無望感,上述症狀應出現兩項(含)以上,且為期至 少兩年。

12

四、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預後情況

精神疾病之預後程度有所不同,由於基本思考過程發生問題,影響 其日常生活與社會功能的發揮。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的症狀會影響個人 身心適應狀態,進而損害社會心理功能。若依不同疾病來看,精神分裂 症患者會因為其症狀的特性,出現反覆住院之情況,大部分的患者會朝 向病程慢性化發展,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遭受人際關係疏離(包含朋友、

家庭)、低成就表現、自我照顧能力低、失業及社會適應能力不佳等障 礙(胡海國,1997;黃宗正等人,2011)。在憂鬱症方面,有半數的憂 鬱症患者曾感受到自我污名化,在這些感受到自我污名化的患者中,有 21%的患者較不願接受治療,也有21%的患者認為病情無法受到控制 (Vega, Rodriguez, & Ang, 2010)。精神疾病自我污名化容易導致患者延誤 病情或不敢就醫,阻礙其尋求治療及復原的機會,甚至增加其復發,造 成沉重的社會或經濟負擔 (Satcher, 1999)。

13

第二節 精神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化之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