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在自我污名化對於疾病預後之相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在自我污名化對於疾病預後之相關

以家庭系統理論的觀點而言,家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成員間彼此 相互依賴、連結,而外在環境、社會及文化會影響家庭成員間的互動,

在互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一套溝通、情感交流的模式。此外,家 庭也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面對很多外在的變化,每個家庭關係的改 變也都會影響著每一個家庭成員 (Brown & Christensen,1986)。Smilkstein (1978) 則是強調家庭的功能性,其將家庭定義為:「一個能夠提供心理及 社會支持的團體,當家人遇到問題或危機時,可以向其他家人尋求協助。

因此,若當家庭中有成員被診斷為精神疾病時,家庭所採取的因應策略 就很有可能影響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及預後情況。」家庭成員中有人罹 患任何一種疾病皆有可能對家庭產生壓力或傷害,致使家庭功能降低。

瞭解家庭功能可以藉此幫助患者能從家庭中得到資源進而提升其復原力,

Smilkstein 以五個向度來評估家庭功能,分別為: 1) 適應度、2) 關係度、

3) 成長度、4) 情感度、5) 融洽度。家庭功能較高者,可以幫助家庭成 員在病人的治療期間內有好的適應能力,反之,家庭功能較低者,在其 治療預後期間,會感受到較高的壓力 (Smilkstein, 1978)。

當家庭的資源缺乏時,表示有較差的家庭功能。意即若家庭資源較 為缺乏,則無法在精神疾病患者發生問題時給予幫助。家庭常見的資源 有:1) 社會:家庭與外在環境具有良好的連結或社交活動,例如:朋友 和社區等;2) 文化:家庭對於自身的種族具有認同感;3) 信仰:在家庭 之外具有靈性的支持團體;4) 經濟:家庭的社會社會地位是穩定且經濟 是充足的;5) 教育:家庭成員的教育可在生活中建立一套模式來解決大 部分的障礙;6) 醫療照顧:家庭可透過各種管道而獲得充足的醫療照顧。

19

二、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與復原力

精神醫學不斷在進步,以及精神疾病患者人權主義的提升,為因應 社會環境的變化,精神醫療逐漸朝「去機構化」發展,讓精神疾病患者 得以早日回歸社區生活(彭美琪、許銘能,2006)。大部份的精神疾病 患者在出院後與家人同住,有86.3%的社區精神疾病患者是由家人負責照 顧生活(鄭泰安,1985),但對精神疾病患者而言,除了需要面臨精神 疾病帶來的影響外,還要遭受外界的異樣眼光,更甚者形成自我污名化,

導致精神疾病患者的人際網絡受到許多限制,因此,「家人」便成為精 神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上非常重要的資源(黃梅羹,1987),所以,家 庭關係對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

家庭功能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疾病治療過程中復原的關鍵,良好 的家庭功能促進精神疾病患者復原速度、降低復發率,以及減少自殺的 風險 (Canive et al., 1995; Keitner & Miller, 1990)。若家庭提供的心理支持 頻率越高,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效果越好(李雅敏、林宏熾,2008)。

另外,家人對於精神疾病的瞭解與認知的程度,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 及預後過程中的重要因素 (Lan, Yang, Huang, & Shiau, 2004)。在憂鬱症患 者的研究中亦發現,家庭功能對病患的復原亦有良好的效果,在住院期 間家庭功能較為良好者,其復原能力會比在住院期間家庭功能較為不良 者佳 (Keitner et al., 1987)。

三、 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化與家庭功能

家庭功能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許多慢性疾病的研究上都可 看到家庭功能的測量,包括:精神分裂症、憂鬱症、癲癇症及酒精依賴 等。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探討家庭功能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影響,Livingston 與Boyd (2010)在一篇回顧性論文中指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化程

20

度越高,則社會支持程度(包含家庭、人際關係等)越低。不過,自我 污名化的情況不只會發生在患者本身,家人亦有可能感受到自我污名化,

而且其污名化程度與人際支持、良好的家庭關係呈現負相關 (Hackethal et al., 2013)。

精神疾病不只影響著患者本身亦影響其家庭關係,精神疾病患者因 為其精神症狀具有慢性且復發的特性,導致其家庭往往承受著巨大的負 擔,除了對患者造成壓力,同時也影響著家人,更甚者導致家庭關係變 差 (Robinson, E., Rodgers, B., & Butterworth, B, 2008)。精神疾病污名化會 消磨照顧者的鬥志,使得家庭的支持度下降,這種情況在重視家庭的東 方文化中尤其明顯 (Perlick et. al, 2007)。

四、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功能與疾病預後

過去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憂鬱症患者或是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的家庭功能分別與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以及無望感彼此互有關 聯。在自尊方面,過去文獻指出家庭支持度越低的老人,則自尊越低 (Altintas, 2012),相反的,家庭支持程度越高,老人會覺得越有存在的價 值。此外,家庭支持程度越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憂鬱症狀越低(吳美惠、

翁儷禎、李明濱、王秀紅、熊秉荃,2006;唐珊,2006;Keitner et al., 1995)。

在生活品質方面,精神疾病症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滿意度呈現正 相關(王淑清、潘璦琬、鍾麗英、熊秉荃,2011);精神疾病患者的生 活品質能被污名化程度及家庭支持程度預測 (Hsiung et al., 2010)。物質濫 用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普遍具有低自我效能與家庭問題 (Salyers &

Mueser, 2001)。憂鬱症患者也被觀察到自我效能與家庭支持的正向關聯性 (Nasser & Overholser, 2005)。在無望感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經驗到 被家人、朋友或社會拒絕,導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感到罪惡、憤怒以及對

21

於未來失去希望 (Mojalefa, 2003);憂鬱症患者的無望感與家庭功能具有 負向的關聯性 (Pompili et al., 2013)。由此顯示,精神疾病患者的污名化 程度、家庭功能,皆有可能影響疾病預後的狀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