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今的社會變遷迅速,生活步調緊湊,人們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精神疾病人口的成長也越來越明顯,根據統計,臺灣領有身心精神障礙 手冊之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數呈穩定上升的趨勢,在 2008 年已超過 10 萬人,在最新 2014 年的統計顯示慢性精神病患數目上升至 119,666 人(衛 生福利部,2014)。當出現與心理或精神問有關問題時,在華人社會容 易出現延遲就醫行為(韓德彥,2001);此外,新聞媒體常將精神疾病 與負面的特質畫上等號(王美珍,2004),以上皆與精神疾病被污名化 (Stigma) 的現象有關。

污名化 (Stigma) 的現象不只存在華人社會中,污名化的概念最早是 由 Goffman 於 1963 年提出,污名化由三個部分組成:1) 刻板印象 (Stereotypes)、2) 偏見 (Prejudice) 和 3) 歧視 (Discriminate),Goffman 將污名化定義為:對某群體或個體有負向的標籤與特質,並對他們有貶 低的態度。污名化可分為公眾污名化 (Public stigma) 與自我污名化 (Self stigma),公眾污名化是指社會大眾對特定族群存有刻板印象以致產生歧 視的過程,而自我污名化是指某特定族群將外在環境對於自己的負面態 度加以內化,而形成自我污名化 (Corrigan & Watson, 2002)。

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常存在著污名化的現象,精神疾病患者往往 面臨的不單是疾病的威脅,也包括伴隨疾病而來的社會負向評價,而此 種負向評價又會影響精神疾病患者,將其內化而產生自我污名化,目前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自我污名化會對精神疾病患者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

包括低自尊、低自我效能、降低生活品質,以及增加憂鬱症狀與無望感 等 (Livingston & Boyd, 2010)。

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數不斷在上升,特別是憂鬱症,世界衛生組織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預估憂鬱症在未來將上升至全球「疾 病與傷害」的第二位 (Murray & Lopez, 1996)。此外,精神分裂症的病程 及預後變異甚大,發病時間長,為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沈淑華,2006)。

不論是憂鬱症患者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可能會因為害怕被社會大 眾污名化而產生自我污名化,進而使得後續的治療受到限制 (Kessler et al., 1996)。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皆會感受到自我污名化,但精神 分裂症患者因為疾病的特性,比起憂鬱症患者更容易經驗到污名化 (Angermeyer, Beck, Dietrich, & Holzinger, 2004)。由於「精神分裂症」一 詞易受到公眾污名化,臺灣於 2014 年正式將「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 覺失調症」(臺灣精神醫學會,2014)。

若依不同疾病來看,對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如果感受到自我污名 化,會因此遭受較多的挑戰及障礙 (El-Badri & Mellsop, 2007),也會因自 我污名化而產生低自尊、低自我效能、低生活品質,以及增加憂鬱症狀 與無望感 (Gerlinger et al., 2013)對憂鬱症患者而言,自我污名化亦會對 憂鬱症患者造成負向的影響,自我污名化的程度越高,則自尊越有明顯 降低的情況 (Werner, Stein-Shvachman, & Heinik, 2009),而且,自我污名 化程度越嚴重,其憂鬱症狀也越明顯,比較憂鬱症患者與非憂鬱症患者 的生活品質發現,憂鬱症患者有較差的生活品質 (Yen et al., 2005; Yen et al., 2009)。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探討精神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化對其造成之低自尊、

低自我效能、低生活品質,以及增加憂鬱症狀與無望感的研究,但對於 家庭功能在這之間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由於精神醫療朝向去機構化 發展,家庭功能的重要性也因而越來越受重視。去機構化是以精神病患 回歸社區為最終目標,而大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出院之後多與家人同 住(彭美琪、許銘能,2006)。對他們而言,因為生病及自我污名化所

3

造成的影響,使得日常生活的人際網絡更加縮小,因此,家人的支持程 度、家人對於精神疾病的瞭解程度,以及病患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情境 便成為精神疾病患者復原能力之關鍵 (Lan, Yang, Huang, & Shiau,

2004)。

目前已有研究探討家庭功能對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所造成的 影響,的研究提出,如果家屬對病患採取較為支持的態度可以降低精神 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化 (Hackethal et al., 2013),而在一篇研究老人社會 支持與自尊的研究則提到,若家人與朋友的支持度越高,則憂鬱症狀越 低而且自尊越高 (Altintas, Gallouj, & Guerrien, 2012)。唐珊(2006)調查 精神疾病患者亦發現,家屬和朋友的支持度越高,患者之憂鬱程度越低;

此外,在調查愛滋病患者的研究發現,感受到自我污名化程度越高者,

其家庭功能越差 (Vlassoff & Ali, 2011),此外,在憂鬱症患者發現,家屬 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態度較為支持或是家庭功能較好,其生活品質也較為 良好 (Hackethal et al., 2013; Urizar & Giraldez, 2008)。在精神分裂症與憂 鬱症患者方面,可以觀察到自我效能越高則家庭功能越高 (Nasser &

Overholser, 2005; Salyers & Mueser, 2001),在無望感方面則與家庭功能呈 現負相關 (Mojalefa, 2003; Pompili et al., 2013)。總結上述研究結果,家庭 功能在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在瞭解自我污名化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影響,並探討精神 疾病患者的背景因素、自我污名化、家庭功能以及疾病預後(自尊、憂 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感)之間的關係,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背景因素、自我污名化、家庭 功能以及疾病預後(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 感)之分佈狀況。

二、 瞭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背景因素、自我污名化、家庭 功能以及疾病預後(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 感)之相關情形。

三、 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家庭功能在自我污名化對於 疾病預後(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感)的影 響所扮演之中介因子的角色。

四、 探討不同疾病診斷在上述路徑(自我污名化-家庭功能-疾病預後)

所扮演之調節因子的角色。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 瞭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背景因素、自我污名化、家庭 功能以及疾病預後(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 感)之分佈狀況為何?

二、 瞭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背景因素、自我污名化、家庭 功能以及疾病預後(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 感)之相關情形為何?

三、 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家庭功能是否為自我污名化 對於疾病預後(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感)

的中介因子?

四、 探討不同疾病診斷是否為上述路徑(自我污名化-家庭功能-疾病預 後)所扮演之調節因子?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一、 精神分裂症患者之自我污名化情形較憂鬱症患者嚴重。

二、 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自我污名化、家庭功能、疾病預後

(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感)彼此有顯著相 關。

三、 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憂鬱症患者之家庭功能為自我污名化對於疾病 預後(自尊、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自我效能、無望感)之中介因 子。

四、 探討不同疾病診斷為上述路徑(自我污名化-家庭功能-疾病預後)

之調節因子。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 公眾污名化 (Public stigma)

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產生害怕或恐懼的心理,而對精神疾病患者產 生偏見或刻板印象 (Corrigan & Watson, 2002)。

二、 自我污名化 (Self stigma)

自我污名化是從公眾污名化內化而成的,自我污名化為一開始覺察 社會對自我抱持著刻板印象,然後贊同此種刻板印象,內化而成為自身 的信念 (Larson & Corrigan, 2008)。

三、 家庭功能 (Family function)

家庭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面對許多連續的變化,Smilkstein (1978) 將家庭功能分為五個面向,包含適應 (Adaption)、關係 (Partnership)、成 長 (Growth)、情感 (Affection)、決心 (Resolve)。

四、 自尊 (Self-esteem)

自尊是個體給予自我在能力、特質、價值的整體性評價,影響其看 待自己及外在世界的方式 (Rosenberg, 1989)。

五、 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生活品質為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心理、動機或活力以及症狀或副 作用的滿意程度 (Wilkinson et al., 2000)。

六、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以本研究收案期間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 修訂版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8

Edition, Text Revision [DSM IV-TR]) 對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標準為定義。

七、 憂鬱症 (Depression)

以本研究收案期間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 修訂版 (DSM IV-TR) 對憂鬱症的診斷標準為定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