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糖尿病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源於希臘。前字意為水管,後字意為蜜或甜,

綜合來說,即指排泄多量有甜味的尿液,就是糖尿(胡月娟,1994)。

一、糖尿病的定義

(一)糖尿病係為一種涉及代謝及血管異常的症候群,由於體內絕對 或相對缺乏有效的胰島素作用而引發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 質的代謝異常(侯瑞成,1990)。

(二)糖尿病為體內胰島素的製造過少或沒有製造,使得無法從血 液的流動中將之轉換成為葡萄糖,再進入細胞中或是保持血液 中葡萄糖平衡的一種疾病(Darrell, 2003)。

(三)糖尿病為一種由於碳水化合物的混亂、肥胖和來自胰島素分 泌缺乏、胰島素活動或者二者皆具的蛋白質代謝結果,以慢性 血糖過高症為特點的複合多病源新陳代謝混亂(WHO, 1999)。

二、糖尿病的類型及診斷方式

糖尿病的分類中,最常見的為第 1 型和第 2 型糖尿病,二者都是 屬於慢性疾病,所以一旦診斷出,則患者無法再離開糖尿病的糾纏。

(一)第 1 型糖尿病(IDDM):或稱為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是由 於身體的免疫系統對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過少,和β細胞破壞而 產生,基因的某些結合使得部份人更有發生第 1 型糖尿病的可

能,但是只有單獨一個基因因素是不足夠的(Belinda, 2006)。一 般在 30 歲以前發病。在所有被診斷的糖尿病患中,約有 5-10%

屬於第 1 型糖尿病。

(二)第 2 型糖尿病(NIDDM):或稱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大 多發生在具有家族病史的人身上,被診斷出的糖尿病患者中,大 約有 90%為第 2 型糖尿病患者;儘管有部份例外,但是大多數第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生年齡都在 40 歲以上,且具有體重過重的 現象(Darrell, 2003)。

糖尿病診斷方面,在個案無症狀的糖尿病診斷中,並不能以單個 異常的葡萄糖值做為基礎,必須擁有禁食、隨機樣本、或口服葡萄糖 耐量測試(OGTT)所附加的血漿/血液檢測結果的值,其檢測值符 合糖尿病標準的範圍才能加以確診(WHO, 1999);葡萄糖估測和口 服葡萄糖耐量測試(OGTT)是長久以來糖尿病診斷的簡易方法。在 臨床糖尿病的診斷上,可迅速由症候中察覺,例如:口渴、頻尿、重 複發生感染、未經解釋的體重減輕、昏睡、較高的葡萄糖尿。

1970 年代以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國家糖尿病資料 組 NDDG(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創造發展有關糖尿病的診 斷標準:

(一)世界衛生組織(WHO)

(1)空腹時血漿血糖≥126mg/dl。

(2)餐後血漿血糖≥200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空腹口服葡萄糖 75 克,2 小時後血 漿血糖≥200mg/dl。

凡有上述 3 種情況之一者,即可暫定為診斷糖尿病(須有相關症 狀及其他證據才能最後確診)(WHO,1997)。

(二)美國國家糖尿病資料組(NDDG)

(1)有明顯的糖尿病症狀,譬如多尿、多喝、多吃、體重減輕、

疲倦、視力模糊等。

(2)空腹血漿葡萄糖濃度達每百毫升 126 毫克以上(126mg/dl)。

(3)飯後 2 小時之血漿葡萄糖濃度達每百毫升 200 毫克

(200mg/dl)以上。

(4)雖無症狀,但兩次以上之空腹血漿葡萄糖大於每百毫升 140 毫克(140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達糖尿病診斷標準 即為糖尿病(NDDG,1979)。

三、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可能引起的症候特徵很多,例如:口渴、多尿症、視力模 糊和體重減輕等,而糖尿病更有許多嚴重至足以威脅生命的併發症,

所以在追蹤控制及照護上必須更加謹慎,根據美國 HH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在 2003 年的報告中指出,在美國,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很 多:

(一)心臟疾病和中風:患有糖尿病的病患因心臟疾病死亡率和中風 的機率較高於未患糖尿病的成人約 2~4 倍;約有 65%的糖尿病患 之死亡原因都是心臟疾病和中風。

(二)高血壓:患有糖尿病之患者,約有 73%血壓高於 130/80 mm Hg,

或者使用高血壓的藥物。

(三)神智糊塗、失明:年齡介於 20~74 歲之間的成年人,糖尿病是 造成昏瞶糊塗的主要原因;每年有 12,000~24,000 位來自糖尿病 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的新病歷。

(四)腎臟疾病:糖尿病是腎病晚期的主要原因,佔被新診斷為糖尿 病患的 44%;在 2001 年,42,813 位患有糖尿病的病患治療關於 腎臟的疾病。

(五)神經系統疾病:約有 60%~70%糖尿病患者有輕微到嚴重的神 經系統的疾病,而將造成嚴重的損害,包括足部或手部疼痛感及 損害、降低胃裡的食物消化、腕管綜合症和其他嚴重的問題。

(六)截肢:超過 60%的非外傷截肢皆發生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

2000~2001 年,大約有 82,000 位非外傷截肢患者患有糖尿病。

(七)牙齒的疾病:牙齒疾病發生在糖尿病患者為普遍的現象,以年 輕人而言,患有糖尿病者的發生機率為未患有糖尿病者的 2 倍;

將近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嚴重的牙周疾病。

(八)懷孕的併發症:在沒有良好概念控制糖尿病,及懷孕的前三個 月,可能有 5%~10%造成懷孕分娩缺陷,有 15%~20%會造成自 發性的流產。

(九)其他併發症:例如糖尿病酮酸症(diabetes ketoacidosis,簡稱 DKA)。

四、糖尿病追蹤控制及照護

由於糖尿病是長期慢性疾病,所以在追蹤控制及平日照護工作 上,便成為患者最為重要的課題;糖尿病控制有賴於運動、飲食、藥 物(口服抗糖尿病藥或注射胰島素)三者相互配合,再輔以定期追蹤 血糖加以控制。

運動有許多益處是眾所皆知的,包含得以理想控制體重、降低膽 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增加心肺耐力、降低血壓等,對糖尿病患而言,

只要適當掌握運動原則,可幫助促進胰島素發揮功能,有效降低血 糖。糖尿病患者運動原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4):

(一)運動時間:飯後 2 小時或與醫師討論適合運動的時間,避免在

藥物作用高峰時段。

(二)運動次數:每週至少運動 3 次,每次運動時間約 20-40 分鐘。

(三)運動強度:需以心臟能負荷程度為原則。

糖尿病患者在飲食部份需有原則的加以控制(行政院衛生署國民 健康局,2004):

(一)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遵循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及多 喝水、飲酒節制等。

(二)養成定時定量的進食習慣,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和血糖平穩。

(三)依照飲食計畫,選擇高纖維的食物,可減緩醣類的吸收。

(四)應儘量避免吃精緻糖類或加糖的食物。

(五)慎選食物烹調方式:宜選用清蒸、水煮、清燉等烹調方式。

藥物治療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維持血糖照護方式,包含口服降血 糖藥及胰島素注射兩種。空腹血糖、餐後 2 小時血糖及糖化血紅素

HbA1C)則是重要的血糖控制指標,其中HbA1C是用來評估(中華民 國醫事檢驗學會,2005):

(一)糖尿病患者進行檢查前 4~8 週血糖的平均水準(index of mean glycemia)。

(二)併發症危機(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complications)。

(三)糖尿病照護的品質管理(quality of diabetes care)。

相關於糖尿病的理想控制目標,整理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美國 糖尿病學會,2006)並列於下表 2-1:

表 2-1、糖尿病的控制目標

項目 單位 正常值 控制目標值

空腹血糖 mg/dl 70-100 80-120 餐後 2 小時血糖 mg/dl 80-140 <160 糖化血紅素 mg/dl <6.0 <7.0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疾病管理與 疾病管理與 疾病管理與 疾病管理與台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模式 台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模式 台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模式 台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模式

一、疾病管理

美國管理協會(Diabetes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America, DMAA)定義疾病管理:「疾病管理是一種整合性醫療資源的介入與 溝通,來提高病患自我照護的效能之照護系統」(DMAA,2001)。「共 同照護」的概念即是來自疾病管理,病患得以藉由不同層級的醫療機 構和專業醫護人員,提供共同的照顧,而「共同照護」所強調的重點 為資源共享、資訊共享、重視個案管理及轉診,以減少醫療資源的重 複使用所造成的浪費(李玉綉,2004)。

國內外學者提出許多有關疾病管理的定義:

(一)在疾病的過程中,各方能夠提供具備整合性之照護和給付,治 療場所及支付制度得以發揮最大效能與效率,並於某段時間中提 供臨床及非臨床之介入措施,以達到早期預防疾病發生及惡化且 防止昂貴醫療濫用之目標(Zitter, 1994)。

(二)運用最好的策略,採用改良後的臨床指引,融合科學訊息和介 入等相關資源,對某種特定疾病患者或疾病高危險群的民眾,提 供專業之照護和管理(Bernard, 1995)。

(三)透過有效的管理方針,對於某一個特定疾病進行整合式照顧及 管理,進而使民眾達到疾病之預防及治療成本的降低,而能獲得

高品質的照護服務(陸希平等,2003)。

(四)整合各類各級醫療照護服務,針對某疾病進行專業管以提升疾 病照護的效果及效率,並減少病患重複檢查所造成之傷害,進而 達到最合理且最有效醫療資源配置運用原則,是以提供最高品質 服務為目標(李玉綉,2004)。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台灣地區有愈發常見的趨勢,亦使得醫療資 源被大量的消耗中,然而,疾病管理的理念即是運用治療指引的建 立、醫療資訊的分享、資源管理的技巧及轉診制度的建立,以達到用 最低成本創造最高效能(Warren, 1997)。疾病管理通常適用高盛行 率、高成本且預期有介入效果的疾病,而糖尿病正好能運用此模式(蔡 政麟,2006)。疾病管理的施行得以成功,有賴關鍵因素的建立,國 內便針對成功施行疾病管理提出二大關鍵因素,首要為找出罹患某一 特定疾病之高危險群民眾;其次則是透過專業管理以避免與該疾病有 關的合併症發生,或者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以不致延誤病情(陸希平,

2003)。

在疾病管理的施行步驟部分,學者認為應該採行系統性思考,所 以將疾病管理之施行細分為八個步驟(Warren, 1997):

(一)建立一個分享的願景(Build a Shared Vision)。

(二)建立一個分享實體(Establish a Share Reality)。

(三)瞭解及分享主要信念(Understand and Share Key Beliefs)。

(四)辨識改變的障礙(Identify Barriers to Change)。

(五)發展策略的選擇(Develop Strategic Options)。

(六)確認方法的選擇(Identify Leverage Option)。

(七)決定如何衡量結果(Determine How to Measure Results)。

(七)決定如何衡量結果(Determine How to Measur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