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印象管理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0

肆、小結

本研究透過積差相關分析,探討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印象管理動機 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程度。首先,本研究結果顯示,組織政治知覺與印象管理 動機具顯著的正向相關,此結果與 Bolino(1999)的論點一致,且與林鉦棽(2007)

的實證研究結果一致。

其次,組織政治知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則呈現顯著的負向相關,此結果 與 Chang、Rosen 與 Levy(2009)後設分析的結果一致,亦與相關的實證研究的 分析結果一致(Karatepe, 2013; Ladebo, 2006; Lee & Peccei, 2011; Randall,

Cropanzano, Bormann, & Birjulin, 1999; Vigoda, 2000; Vigoda-Gadot, 2007; Witt, Kacmar, Carlson, & Zivnuska, 2002)。

再者,印象管理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呈現顯著的正向相關。此結果與 林鉦棽(2007)的實證研究結果一致,此外,Finkelstein (2006, 2012)的實證研究 結果,亦顯示印象管理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呈現顯著的正向相關。

第五節 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印象管理動機與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

壹、直接效果的分析

此階段主要在於檢測教師個人層次的解釋變項對結果變項的解釋是否具有 統計意義。在模型的設定上,本研究將斜率係數設定為隨機效果,係屬於隨機係 數模型的分析,主要在於檢測本研究的解釋變項對於結果變項是否具顯著的影 響,換言之,即檢測解釋變項對結果變項的直接效果是否存在。

一、組織政治知覺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

公式(3)所列為組織政治知覺對教師組織公民影響的方程式。其中教師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1

織公民行為ij係指第 j 所學校第 i 個教師在組織公民行為的得分,β0j代表第 j 所 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分數,β1j代表第 j 所學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公 民行為影響的平均值。γ00為所有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平均值。γ10為個別 學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的平均值。εij為教師個人層次的誤 差項,其變異數為σ2(表示組內的變異情形)。U0j為第 j 所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 為與所有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平均值的差異,差異變異量為τ00。U1j 為第 j 個學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學校平均斜率)的影響力,與所有學 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總平均斜率)間的差異,其差異變異量為 τ11

Level 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ij = β0j 1(組織政治知覺) +εij Level 2:β0j 00 + U0j

β1j 10 + U1j (3)

分析結果顯示,γ10a達顯著水準(γ10a

= -.096,t﹝115﹞= -5.229,p < .001), 顯示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對其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亦即每增加 1 單位的組織政治知覺,即會減少 .096 單位的組織公民行為。此外,隨機係數模 型認為個人層次的解釋變項,對於結果變項的解釋(斜率),在各個學校之間是 隨機變動的,因此,可檢視斜率變異數(τ11)的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τ11

未達顯著(χ2 = 113.405, p >.500),顯示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為組織公民行為的 影響,並不會因學校不同而產生變動。相對而言,截距的變異數(τ00 = .031,

χ2 = 168.250, p =.001)達顯著,表示個別學校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在控制組 織政治知覺後,還可以進一步找出有意義的解釋變數來分析學校間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的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2

二、組織政治知覺對避免負面印象的影響

公式(4)所列為組織政治知覺對教師避免負面印象的方程式。其中避免負 面印象ij係指第 j 所學校第 i 個教師在避免負面印象的得分,β0j代表第 j 所學校 教師避免負面印象的分數,β1j代表第 j 所學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避免負面印 象影響的平均值。γ00為所有學校教師避免負面印象的平均值。γ10為個別學校 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避免負面印象影響的平均值。εij為教師個人層次的誤差 項,其變異數為σ2(表示組內的變異情形)。U0j為第 j 所學校教師避免負面印象 與所有學校教師避免負面印象平均值的差異,差異變異量為τ00。U1j 為第 j 個學 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避免負面印象(學校平均斜率)的影響力,與所有學校教 師組織政治知覺對避免負面印象(總平均斜率)間的差異,其差異變異量為τ11

Level 1:避免負面印象ij = β0j 1(組織政治知覺) +εij Level 2:β0j 00 + U0j

β1j 10 + U1j (4)

分析結果顯示,γ10b達顯著水準(γ10b

= .037,t﹝115﹞= 1.185,p = .238), 顯示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對其避免負面印象未具有顯著的影響。然而,τ11達顯 著(τ11 = .026,χ2 = 156.417, p = .006),顯示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對避免負面 印象的影響,會因為學校不同而產生變動。另外,截距的變異數達顯著(τ00

= .071,χ2 = 184.205, p < .001),表示個別學校教師的避免負面印象動機,在控 制組織政治知覺後,還可以進一步找出有意義的解釋變數來分析學校間教師避免 負面印象動機的差異。

三、組織政治知覺對塑造正面印象的影響

公式(5)所列為組織政治知覺對教師塑造正面印象的方程式。其中塑造正 面印象ij係指第 j 所學校第 i 個教師在塑造正面印象的得分,β0j代表第 j 所學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3

教師塑造正面印象的分數,β1j代表第 j 所學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塑造正面印 象影響的平均值。γ00為所有學校教師塑造正面印象的平均值。γ10為個別學校 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塑造正面印象影響的平均值。εij為教師個人層次的誤差 項,其變異數為σ2(表示組內的變異情形)。U0j為第 j 所學校教師塑造正面印象 與所有學校教師塑造正面印象平均值的差異,差異變異量為τ00。U1j 為第 j 個學 校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對塑造正面印象(學校平均斜率)的影響力,與所有學校教 師組織政治知覺對塑造正面印象(總平均斜率)間的差異,其差異變異量為τ11

Level 1:塑造正面印象ij = β0j 1(組織政治知覺) +εij Level 2:β0j 00 + U0j

β1j 10 + U1j (5)

分析結果顯示,γ10c達顯著水準(γ10c

= .095,t﹝115﹞= 2.695,p = .008), 顯示組織政治知覺對教師塑造正面印象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亦即每增加 1 單位 的組織政治知覺,即會增加 .095 單位的塑造正面印象動機。此外,τ11達顯著

(τ11 = .045,χ2 = 157.437, p = .005),顯示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對塑造正面印 象的影響,會因為學校不同而產生變動。另外,截距的變異數未達顯著(τ00

= .008,χ2 = 108.994, p > .500),表示個別學校教師的塑造正面印象動機,在控 制組織政治知覺後,並未具學校之間的差異。

四、避免負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

公式(6)所列為避免負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方程式。其中教師組 織公民行為ij係指第 j 所學校第 i 個教師在組織公民行為的得分,β0j代表第 j 所 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分數,β1j代表第 j 所學校避免負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 民行為影響的平均值。γ00為所有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平均值。γ10為個別 學校教師避免負面印象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的平均值。εij為教師個人層次的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4

差項,其變異數為σ2(表示組內的變異情形)。U0j為第 j 所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 為與所有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平均值的差異,差異變異量為τ00。U1j 為第 j 個學校教師避免負面印象對組織公民行為(學校平均斜率)的影響力,與所有學 校教師避免負面印象對組織公民行為(總平均斜率)間的差異,其差異變異量為 τ11

Level 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ij = β0j 1(避免負面印象) +εij Level 2:β0j 00 + U0j

β1j 10 + U1j (6)

分析結果顯示,γ10d達顯著水準(γ10d

= .284,t﹝115﹞=12.605,p < .001), 顯示避免負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亦即每增加 1 單位 的避免負面印象動機,即會增加 .284 單位的組織公民行為。此外,τ11達顯著

(τ11 = .018,χ2 = 145.534, p = .025),顯示教師的避免負向印象動機對組織公 民行為的影響,會因為學校不同而產生變動。另外,截距的變異數達顯著(τ00

= .021,χ2 = 157.225, p = .005),表示個別學校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在控制避 免負面印象動機後,還可以進一步找出有意義的解釋變數來分析學校間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的差異。

五、塑造正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

公式(7)所列為塑造正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方程式。其中教師組 織公民行為ij係指第 j 所學校第 i 個教師在組織公民行為的得分,β0j代表第 j 所 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分數,β1j代表第 j 所學校塑造正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 民行為影響的平均值。γ00為所有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平均值。γ10為個別 學校教師塑造正面印象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的平均值。εij為教師個人層次的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5

差項,其變異數為σ2(表示組內的變異情形)。U0j為第 j 所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 為與所有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平均值的差異,差異變異量為τ00。U1j 為第 j 個學校教師塑造正面印象對組織公民行為(學校平均斜率)的影響力,與所有學 校教師塑造正面印象對組織公民行為(總平均斜率)間的差異,其差異變異量為 τ11

Level 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ij = β0j 1(塑造正面印象) +εij Level 2:β0j 00 + U0j

β1j 10 + U1j (7)

分析結果顯示,γ10e達顯著水準(γ10e

= .240,t﹝115﹞=10.334,p < .001), 顯示塑造正面印象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亦即每增加 1 單位 的塑造正面印象動機,即會增加 .240 單位的組織公民行為。此外,τ11達顯著

(τ11 = .024,χ2 = 163.707, p = .002),顯示教師的塑造正面印象動機對組織公 民行為的影響,會因為學校不同而產生變動。另外,截距的變異數達顯著(τ00

= .023,χ2 = 150.458, p = .015),表示個別學校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在控制塑 造正面印象動機後,還可以進一步找出有意義的解釋變數來分析學校間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的差異。

綜合前述分析結果(見表 4-33、圖 4-1),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公民 行為具顯著的負向影響,此外,組織政治知覺對教師塑造正面印象的動機具顯著 的正向影響,對於避免負面印象的動機,則未具顯著的影響效果。至於避免負面 印象及塑造正面印象兩種動機,均對於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 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7

貳、中介效果的分析

由前述分析可知,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對其組織公民行為具顯著的負向影 響,且對塑造正面印象具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本研究在此階段將進一步檢視 教師組織政治知覺、塑造正面印象與組織公民行為的中介關係;換言之,在組織 政治知覺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顯著影響的前提下,檢測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

是否可以透過塑造正面印象的中介效果,進一步影響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在模 型的界定上,前述關係是屬於 1-1-1 的中介模型(Zhang, Zyphur, & Preacher, 2009),在檢測方法上,以 Baron 與 Kenny(1986)單層次中介效果的方析方式 為基礎。依據 Baron 與 Kenny 的做法,中介模式的成立需具備三個條件:(一)

是否可以透過塑造正面印象的中介效果,進一步影響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在模 型的界定上,前述關係是屬於 1-1-1 的中介模型(Zhang, Zyphur, & Preacher, 2009),在檢測方法上,以 Baron 與 Kenny(1986)單層次中介效果的方析方式 為基礎。依據 Baron 與 Kenny 的做法,中介模式的成立需具備三個條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