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資料檢測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共計六節。第一節首先針對正式樣本的施測資料進行檢視,包含共同方 法變異及理論模型變項之間的區別效度,以瞭解樣本資料的特性與結構。第二節 針對教師組織政治知覺、教師印象管理動機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進行分 析;第三節則依據不同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教師人口變項)探討教師組織 政治知覺、教師印象管理動機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第四節則探討教 師組織政治知覺、教師印象管理動機與教師印象管理動機之間的相關程度;第五 節則透過線性模式檢證本研究之理論模型;第六節則針對前述分析結果進行綜合 討論。

第一節 資料檢測

壹、共同方法效應的分析

本研究在變項的測量上,係以單一來源且相同時間點之方式進行,因此,無 法完全排除共同方法變異所造成的影響。為偵測 CMV 的程度嚴重與否,本研究 以哈門氏單因子測試法來檢視 CMV 的程度,其係為偵測 CMV 嚴重程度的普遍 方法(彭台光、高月慈、林鉦棽,2006)。分析結果顯示,將所有測量題項以主 軸因子法進行因素分析,在未轉軸的情況下,共獲致 7 個因素,共計解釋 58.26%

的變異量,其中第一個因素的解釋變異量為 26.11%,依據哈門氏單因子測試法 的判斷原則,本研究在變項的測量上,並未具嚴重的共同方法效應。

由於哈門氏單因子測試法對於共同方法變異的檢定較為寬鬆(彭台光、高月 慈、林鉦棽,2006),因此,本研究輔以潛在誤差變量控制法進行共同方法效應 的事後評估。周浩、龍立榮(2004)指出,該方法係運用結構方程模式的原理,

將共同方法效應做為一個潛在變項(方法因素)納入,並允許所有測量題項負荷 在方法因素上,然其他的潛在因素(構念因素)則假定與方法因素之間無共變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2

係,若納入方法因素的模式適配度優於未納入方法因素的模式,則表示共同方法 效應的存在。分析結果顯示,包含方法因素模式的 RMSEA 為 .044,優於僅包 含構念因素的模式(RMSEA = .057),顯示本研究的測量上,確實不能排除共同 方法效應的存在。然進一步分析各題項的因素負荷量,所有題項在構念因素的負 荷均高於在方法因素的負荷量,因此,本研究的測量雖無法排除共同方法效應的 影響,但推估其影響程度尚不至於影響研究分析結果。

貳、因素結構的區別效度

此外,由於本研究的變數測量均來自受測教師的自陳填答,為確認研究變項 間是否具區別效度,因此,本研究以驗證性因素分析,針對數個巢狀的測量模型 進行檢測。在此階段所檢視的研究變數包含教師組織政治知覺、教師印象管理動 機(避免負面印象、塑造正面印象)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利他主義、勤勉認真、

運動家精神、事前知會、公民道德)等八個潛在因素。

特別說明,本研究對於學校組織政治氣候的測量,是來自於教師個人層次組 織政治知覺的聚合加總,故在此階段不予以納入分析。另外,對於組織政治知覺 的測量,在本研究雖區分為「一般政治行為」及「保持沉默,靜待好處」兩個因 素層面,然檢視過往相關研究,組織政治知覺雖有區分不同的因素層面,但在分 析時均加總平均為「組織政治知覺」的單一構面(毛筱豔、吳鳳翎,2011;池文 海、林憬、季璐、陳英吟,2012;楊豐華、李泊諺、陳玫陵、楊豐松,2013;

Hochwarter, Witt, & Kacmar, 2000;Hsiung, Lin, & Lin, 2012;Kacmar, Bachrach, Harris, & Zivnuska, 2011),故本研究延續過往研究的做法,將「一般政治行為」

及「保持沉默,靜待好處」加總平均後,形成「組織政治知覺」的單一構念。

分析結果顯示(見表 4-1),八因素模型的卡方值最小,且在 RMSEA、SRMR、

NNFI 與 CFI 等適配指標上皆符合理想的標準,顯示本研究樣本填答資料確實能 反映出「組織政治知覺」、「避免負面印象」、「塑造正面印象」、「利他主義」、「勤 勉認真」、「運動家精神」、「事前知會」與「公民道德」為等八個潛在變項。相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3

而言,單因素模型、三因素模型與的模式適配度均不甚理想,此外,八因素模型 與七因素模型經巢套模型差異檢定,Δχ2 為 667.80(Δdf = 7),達顯著水準(p

= .000),顯示八因素模型確實優於七因素模型,基此,本研究包含八個因素的模 型是獲得支持的,且樣本填答資料亦能反映八個研究變項的區別性。

表 4-1 研究變項區別效度分析摘要表

註:單因素模型(假設組織政治知覺、印象管理動機、組織公民行為係屬同一潛在變項);三因

素模型(假設組織政治知覺、印象管理動機、組織公民行為分屬三個不同的潛在變項);七因素

模型(假設組織政治知覺及印象管理動機為單一潛在因素,組織公民行為則區分為利他主義、勤

勉認真、運動家精神、事前知會、公民道德五個潛在因素);八因素模型(假設組織政治知覺為

單一潛在因素,印象管理動機區分為避免負面印象、塑造正面印象等兩個潛在因素,而組織公民

行為則區分為利他主義、勤勉認真、運動家精神、事前知會、公民道德五個潛在因素)。

經預試階段的測量模式檢定,以及正式樣本研究變項的區別效度分析,均說 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區分為「利他主義」、「勤勉認真」、「運動家精神」、「事前知 會」與「公民道德」為等五個因素層面的合理性。然若要進一步探討教師整體組 織公民行為時,則需考量二階因素模型的合理性,易言之,原本五個因素的組織 公民行為是否適合加總為「組織公民行為」,則需進一步檢視。多因素斜交模式 與二階因素模式對於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因素結構的詮釋及應用方面是有所不同 的;相較於多因素斜交模式,二階因素模式除了說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可經由「利 他主義」、「勤勉認真」、「運動家精神」、「事前知會」與「公民道德」等五個潛在 因素進行衡量外,並可進一步藉由前述五個因素的測量,形成一個更高階的因 素,該高階因素係為一個對教師組織公民有意義的測量分數。歸納而言,多因素 斜交模式與二階因素模式在應用目的上是有所差異的。然而,這樣的關係必須建 立在高階的因素模式能夠統御低階的因素模式,因此,本研究依據 Marsh 與 模型設定 χ2

df

RMSEA SRMR NNFI CFI 單因素模型 9963.56 324 .17 .12 .49 .53 三因素模型 7530.85 321 .15 .10 .61 .64 七因素模型 2046.54 303 .08 .06 .88 .90 八因素模型 1378.74 296 .06 .05 .92 .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4

Hocevar(1985)之建議,藉由目標係數(target coefficient)的計算,來判定高 階模式是否可以統御低階模式。目標係數的計算係由低階模式的 χ2 除以高階模 式的 χ2,若係數接近 1,表示高階模式可統御低階模式,使模式更為精簡。本 研究兩模式之目標係數為 .98,接近於 1。由此可知,本研究二階因素模式可以 統御多因素斜交模式,也提供了本研究將五個組織公民行為因素層面加總平均為 單一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層面的合理性。

參、組內相關及共識程度檢視

由於個別教師鑲嵌於個別的學校,基於此資料特性,應進行多層次方法的資 料分析(溫福星,2007;溫福星、邱皓政 2009a;Hofmann, 1997)。依據本研究 架構,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係為結果變項,因此需考量其資料特性是否具組間差異

(溫福星、邱皓政,2011);此外,教師印象管理動機中的「避免負面印象」及

「塑造正面印象」層面在研究架構中,亦受到前置因素(教師組織政治知覺)的 影響,因此,亦需考量其是否組間差異的情形。因此,本研究針對「避免負面印 象」、「塑造正面印象」、「利他主義」、「勤勉認真」、「運動家精神」、「事前知會」

與「公民道德」及「組織公民行為」等變項進行零模型(隨機效果 ANOVA 模型)

檢驗,計算組內相當係數(ICC)來確認是否具進行多層次分析的必要性(溫福 星、邱皓政 2009a;溫福星、邱皓政,2011;Bryk & Raudenbush, 1992)。ICC 係 數可藉由 HLM 的零模型(null model)進行計算,其公式(1)如下:

ICC 1 / ( ) =

τ00

(

τ00

+

σ2

) (1)

在公式(1)中,τ 代表組織層次誤差項的變異數,而00 σ 代表組內變異數。2 計算結果如表 4-2 所示。依據 Cohen 的建議,當 ICC 小於 0.059 時,係屬相當小 的組內相關係數,其次是介於 0.059 至 0.138 之間,係屬於中等程度的組內相關,

而當 ICC 大於 0.138 時,即代表具高度的組內相關,其進一步指出,當 ICC 大於 0.059 時,就必須考慮使用多層次的統計分析(引自溫福星、邱皓政,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5

由表 4-2 可知,本研究在「避免負面印象」、「利他主義」、「勤勉認真」、「事 前知會」、「公民道德」及「組織公民行為」等層面的 ICC,均屬於中等程度的組 內相關,而「塑造正面印象」及「運動家精神」等層面,則屬低度的組內相關。

然而,Luke(2004)認為,是否需進行多層次分析,應就理論層次(theoretical view)、統計層次(statistical view)及資料層次(empirical view)等進行考量。

前述三個層次又以理論層次更為優先考量(陳俊瑋,2011;溫福星、邱皓政 2009a;

溫福星、邱皓政,2011)。由於本研究除了前述研究變項外,另「學校組織政治 氣候」是以個別學校為單位,聚合加總個別學校所屬教師的組織政治知覺而成的 組織層次變數,若以傳統迴歸進行分析,將違反誤差獨立性與同質性的假設,因 此,本研究使用階層線性模式(HLM)的多層次分析方法具有相當的適合性。

表 4-2 研究變項組內相關係數摘要表

因素層面 τ 00 σ 2 ICC

避免負面印象 0.08000 0.94008 .078 塑造正面印象 0.01240 1.12592 .011 利他主義 0.05276 0.53327 .090 勤勉認真 0.06421 0.81757 .073 運動家精神 0.04240 0.85074 .047 事前知會 0.06406 0.62948 .092 公民道德 0.06162 0.98106 .059 組織公民行為 0.03416 0.39448 .080

此外,「組織政治氣候」在本研究中係為學校組織層次的變數,其來自於聚 合加總個別學校教師在組織政治知覺量表之得分。在操作上,本研究利用 SPSS 套裝軟體的聚合加總(aggregate)的功能,計算個別學校教師在組織政治知覺量 表的學校總平均值,以做為學校組織層次之變項。

依據前述,本研究的組織政治氣候係屬於個別學校教師的共享單位變數(林

依據前述,本研究的組織政治氣候係屬於個別學校教師的共享單位變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