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心得

(一)「起來」的語法系統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使用頻率很高,其語意、語法功能也很複雜。越南學習 者漢語複合趨向補語「起來」習得過程中,亦出現不少偏誤現象。重新認識確定「起 來」放在其他動詞或形容詞後面時的語法功能,歸納建立更有概括性、系統性的語 意架構,進行漢越兩種語言對比分析揭示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以及作偏誤分析找出 學習者學習漢語趨向補語「起來」的難點、偏誤來源,藉此對教學工作提出建議等 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第二章我們針對漢語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法、語意功能進行探討。趨向動詞

「起來」放在其他動詞、形容詞之後的語法功能是漢語語法研究學界爭議的焦點。

最主流的看法是將「起來」視為傳統補語系統的一部分,是複合趨向補語,如劉月 華等(1983)、陸儉明(1992)等。不過,諸多學者(如趙元任(1981)、柯彼德(1990)、馬 慶株等 1998)、張旺熹(1999)、呂文華(2001)、陳怡靜(2004)等)對傳統補語系統的看 法存在著分歧。這些學者有人認為傳統補語系統範圍廣泛又複雜,不利於教學工作。

又有人認為「補語」一詞代表包含在系統內的小類是不夠確切的。因此,他們重新 建構新的補語系統。重新建立新系統的構想基本上可以分成三類:一、以能否構成 可能式為準去重新劃分補語系統;二、精簡補語系統;三、以「動詞後置成分」來 取代「補語」一詞,且將傳統補語系統劃分成「詞」或「語」。新的架構中,有幾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將動趨結構視為短語詞,有人則將其看成動詞複合詞等。

這些構想都會影響到補語「起來」語法功能的認知。本文針對前人所研究建立

的架構進行探討,並指出這些構想在某方面有利於漢語教學工作,很值得參考。不 過,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不妥當之處。同時也針對傳統補語系統進行反思。探 討分析結果指出與新建立的述補結構系統比起來,漢語傳統補語系統還是最為確 切、合理的。藉此,我們進一步肯定漢語複合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法功能。

(二)「起來」的語意功能

漢語複合趨向補語「起來」不僅在語法功能方面有歧異,而且語意方面亦甚為 複雜,漢語研究學界各家的語意架構不盡相同。複合趨向補語「起來」除了表示向 上的移動方向之外,還延伸到狀態義和結果義。其語意次類既豐富又複雜,深受漢 語語法研究學者的關注研究,如呂叔湘(1980)、劉月華等(1983)、吳浩敏(1984)、余 足雲(2004)、張慎敏(2004)等。漢語研究學者所建立的語意架構或是不便於觀察其語 意,或是語意次類之間缺少關聯性、系統性,有的較為具有關聯性但過於籠統等。

經過探討分析這些語意架構的優缺點之後,我們採用劉月華(1988)的語意分類,結 合鄧守信(2009)提出的語法難易度評定、準則及時間軸上的秩序特點整理歸納建構 一套更完整、系統性及概括性更強的趨向補語「起來」語意架構。趨向補語「起來」

的語意劃分成三類,秩序分別是:趨向義、狀態義、結果義。其中,一、趨向義是 表示人或事物通過動作而向上移動的方向;二、狀態義表示動作或狀態的開始並繼 續下去,兼有程度加深的意思;三、結果義表示通過動作達到一定的目的或結果,

此類語意還包括由分散到集中兼聚攏合攏、隱藏收藏、恢復記憶和估計揣測等次類 語意。

(三)越南語趨向動詞語法、語意功能

以分析漢語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意功能為研究重點,我們已經介紹越南語趨 向動詞的語意、語法結構,這也是第三章的內容。越南語趨向動詞的語意、語法功

能很複雜。雖已有不少學者研究此問題,如越南的高春灝(1998)、黎編(1999)、阮才 謹(2000)、阮來(2001)、阮志和(2006)和北京的黃敏中、傅成劼(1997)等。但是,尚 有很多問題還存在著爭議或還不能解決。比如越南語一共有多少個趨向動詞?研究 學界的看法不盡統一;趨向動詞與賓語的位置特點?等。另外,越南語研究學界對 趨向動詞所建立的語意架構不盡相同,有些缺少系統性。我們在本文中在收集到的 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並指出越南語趨向動詞共有 12 個詞。同時也揭開越南語 趨向動詞的句法結構規則特點。不僅如此,我們除了參考阮來(2001)的語意架構以 外,還從趨向動詞內在運動特點建立一套語意架構,利於越漢語對比分析。綜合而 言,我們的分析使越南語趨向動詞的語意、語法功能以及句法結構更為明顯。

(四)「起來」漢越對比

在對越南語趨向動詞及漢語趨向補語「起來」的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到第四章 我們進行語言對比分析研究。首先,我們做越漢對比,結果表明越南語趨向動詞中 有六個詞「đi(去)」、「dậy(起/起來)」、「lên(上/起來)」、「ra(出)」、「vào(進)」、「lại(來/

過來)」等的本義或引申義與漢語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意相關。其中,「dậy(起/起 來)」、「lên(上/起來)」兩詞的空間義相對應於漢語補語「起來」的趨向義;「lên(上/

起來)」的引申義相對應於漢語補語「起來」的狀態義;「đi(去)」、「ra(出)」、「vào(進)」、

「lại(來/過來)」等四詞的一部分引申義相對應於漢語補語「起來」的結果義。接著,

我們再進行漢越對比,對比分析讓我們找出越南語中與漢語趨向補語「起來」語意 相對應的成分。

語言對比分析結果揭示漢語和越語之間的差異。另外,以 Practor(1967)的困難 度分級模式為參考資料,結合對比分析結果預測越南學習者學習漢語趨向補語「起 來」的難點如下:一、「起來」與「上」之間的困擾;二、「起來」與「出來」的困 擾;三、「起來」與賓語的位置等。

(五)「起來」的教學啟示

不過,對比分析只讓我們預測學習者的偏誤類型的可能性而已。只有實證才能 協助我們知道學習者真正的學習難點。因此,偏誤分析是第五章的重要內容。我們 透過問卷調查收集越南學習者「起來」習得的病句。問卷結果分析指出越南學習者 的偏誤除了漢語趨向補語「起來」本身的複雜性之外,還受母語的負遷移。藉助對 比分析結果來進行分析偏誤句子,我們發現越南學生的確該用「起來」而誤用「上」, 該用「起來」而誤用「出來」,錯序偏誤類型也從母語結構中找到負遷移因素。偏誤 實證以及偏誤分析結果也證明其符合對比分析結果預測的偏誤可能性。此外,偏誤 分析還指明:一、學習者很容易受「起來」與「下去」的困擾;二、「起來」與賓語、

助詞「了」的位置是學習者的難點;三、與「起來」搭配的動詞,這都是標的語語 內的難點,是屬於語內偏誤。

第五章除了偏誤分析之外,本文還描述介紹越南目前普遍使用的對越漢語教材

-楊寄洲(1999)《漢語教程》。再進一步探討《漢語教程》趨向補語「起來」語意、

語法功能的排序。

最後,我們綜合對比分析、偏誤分析結果,針對漢語教學工作建議趨向補語「起 來」語意、語法功能的教學排序以及教學時要注意作對比且加強訓練之處。我們希 望本文的分析結果可助於漢語教學工作,協助學習者避免偏誤現象。

二、研究限制及省思

本文雖以努力分析,揭示漢語和越語之間的差異,協助教與學順利進行,但是 學生自認為本文還有很多限制之處,還有一些語言現象沒有分析處理。學生編寫本 論文的限制具體如下:

其一,漢語趨向補語「起來」與賓語、助詞「了」的位置十分複雜。「起來」的

每一語意項目之間的句法結構特點不盡相同。這是學習「起來」的難點,但是本文 還沒分析解釋這語法點。

其二,能與「起來」搭配的動詞也不是很單純的選擇。「起來」的語意本來很複 雜,每項次類語意只能跟一定的某些動詞搭配。弄清楚這語法點也是本文尚未做到 的。

其三,對比分析時尚未深入探討對比越漢兩種語言之間的結構差異。

其四,第五章的問卷製作沒有考慮到施測句子類型的數量平衡,分布也不是很 合理。此外,施測題型設計不太好,故造成預料之外的調查結果。整體來說,本問 卷調查設計還沒達到學術性。

總而言之,本文寫作還有很多限制,待後再進一步做得更完整。

參考文獻

(按照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專書

王建勤(2006),《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語言系統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1992),《現代漢語補語研究資料》,北京:北京語 言學院出版社。

朱慶明(2005),《現代漢語實用語法分析(上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增訂版。

周小兵、朱其智、鄧小寧(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北京:北京語言 大學出版社。

周思源、林國立(1997),《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三刷。

孫德金(2006),《對外漢語語法及語法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梁銀峰(2006),《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與演變》,上海:學林出版社。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1999),《實用試聽華語(第二冊)》,臺北:正中書 局,2003.9 第四次印行。

葉德明(2003),《遠東生活華語(BOOK Ⅱ)》,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黃敏中、傅成劼(1997),《實用越南語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8 二刷。

楊寄洲主編(1999),《漢語教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11 六刷。

楊慶蕙、白荃(1996),《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難點剖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 版社。

趙元任(1981),《國語語法-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學海出版社。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83),《實用現代漢語語法》,鄧守信策劃 1996 繁體字版,

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7.8 七刷。

韓志剛、張文賢(2004),《HSK 語法指要與訓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 二刷。

鍾榮富(2003),《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2005 二刷。

Cao Xuân Hạo (高春灝) (1998), Tiếng Việt mấy vấn đề ngữ âm, ngữ pháp, ngữ nghĩa (《越南語語音、語法、語義等些問題》),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TP. HCM (胡志明:教育出版社), 2007 三刷。

Lê Biên (黎編) (1999), Từ loại tiếng Việt hiện đại (《現代越南語詞類》),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TP. HCM (胡志明:教育出版社)。

Levinson, S. C. (2003),齊振海導讀(2008),《語言與認知的空間-認知多樣性探索》,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Li, N. & Thompson, S. (1981),黃宣範譯(1983),《漢語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 公司,1992 二刷。

Li, N. & Thompson, S. (1981),黃宣範譯(1983),《漢語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 公司,1992 二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