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Copied!
1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研究生:阮清廉 撰 指導教授:蔡美智 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

(2) 謝辭. 首先,由衷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美智老師。論文寫作過程中,與老師討論論 文內容時有很大的收穫。指導筆者,是一個外籍生,除了很有耐心之外,老師還 很關心學生生活中的困難,並總是鼓勵筆者。老師是筆者敬慕的教師榜樣。 筆者也非常感謝口考委員方麗娜教授與徐淑瑛教授。兩位教授在百忙之中, 還用寶貴的時間閱讀筆者的論文,並且口考時指出很多珍貴的建議。這一切將來 都是筆者深入學術研究的重要教導。 筆者剛來本校留學時,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在中文系各位老師的 關心以及鼓勵之下,筆者慢慢適應學習環境,並且克服困難完成學業。趁此機會, 筆者想向中國文學系的各位老師表示萬分感謝。 接著,我由衷感謝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外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系的系主任 阮黃英教授。筆者有機會來到台灣留學是有阮黃英教授的支持。阮黃英老師給筆 者最好的條件,使筆者可安心的學習,提高漢學學術研究能力。 最後,特別感謝台灣教育部提供獎學金(95、96 學年)、國立中山大學的獎學 金(97 學年)以及台灣高雄政府的獎學金(98 學年)。筆者得到各單位的經濟協助, 故可專心學習,完成學業。.

(3) 目次 目次................................................................................................................................. i 表格目次....................................................................................................................... iv 摘要................................................................................................................................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空間概念之普遍性與特殊性........................................................................ 1 二、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研究歧異............................................................ 3 三、越南漢語教學現況及「起來」之習得概況................................................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範圍及方法................................................................................ 6. 一、研究目的........................................................................................................ 6 二、研究範圍........................................................................................................ 6 三、研究方法 ........................................................................................................ 7 第三節. 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 9. 第一節.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功能............................................................ 9. 一、現代漢語補語及所存之爭議...................................................................... 10 (一)現代漢語補語系統 ............................................................................... 10 (二)現代漢語補語系統所存之爭議 ......................................................... ..13 二、現代漢語補語系統之重構設想.................................................................. 18 (一)系統重新歸類 ....................................................................................... 19 (二)系統精簡化 ........................................................................................... 21 (三)動後成分劃分 ....................................................................................... 25 三、漢語趨向補語「起來」語法功能之反思.................................................. 30 第二節.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意功能.......................................................... 31. 一、從結構特點分類.......................................................................................... 32 (一)動詞後 ................................................................................................... 33 (二)形容詞後 ............................................................................................... 36 i.

(4) 二、從語意指向分類.......................................................................................... 40 (一)條列性分類 ........................................................................................... 41 (二)關聯性分類 ........................................................................................... 45 三、漢語趨向補語「起來」語意功能之重構.................................................. 51 (一)趨向義 ................................................................................................... 52 (二)狀態義 ................................................................................................... 52 (三)結果義 ................................................................................................... 53 第三章. 越南語趨向動詞之語法、語意功能 ......................................................... 55. 第一節. 越南語趨向動詞.......................................................................................... 55. 一、越南語簡介.................................................................................................. 55 二、越南語趨向動詞分析之歧異...................................................................... 57 第二節. 越南語趨向動詞之語法功能...................................................................... 61. 一、擔任謂語...................................................................................................... 61 (一)賓語的位置 ........................................................................................... 61 (二)趨向動詞在連動句中充任第一動詞 ................................................... 64 二、擔任補語...................................................................................................... 64 (一)表出所賓語的位置 ............................................................................... 66 (二)表事物賓語的位置 ............................................................................... 67 第三節. 越南語趨向動詞之語意功能...................................................................... 72. 一、趨向義.......................................................................................................... 72 (一)基本義 ................................................................................................... 72 (二)文化空間義 ........................................................................................... 81 二、引申義.......................................................................................................... 88 (一)時間上、心理上的趨向 ....................................................................... 88 (二)狀態義、結果義 ................................................................................... 91 第四章. 對比分析...................................................................................................... 93. 第一節. 越漢對比...................................................................................................... 93. 一、趨向義.......................................................................................................... 93 ii.

(5) 二、狀態義.......................................................................................................... 99 三、結果義........................................................................................................ 103 第二節. 漢越對比.................................................................................................... 110. 一、趨向義........................................................................................................ 111 二、狀態義........................................................................................................ 113 三、結果義........................................................................................................ 115 第五章. 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 ............................................................................... 123. 第一節. 越南現用之漢語教材................................................................................ 123. 一、漢語教材簡介............................................................................................ 123 二、《漢語教程》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意、語法功能排序.................... 124 第二節. 偏誤分析.................................................................................................... 128. 一、問卷製作.................................................................................................... 129 二、問卷結果.................................................................................................... 131 第三節. 教學建議.................................................................................................... 141. 第六章. 結論............................................................................................................ 143. 參考書目.................................................................................................................... 148. iii.

(6) 表格目次 【表 2.1】劉月華等(1983)、陸儉明(1992)、朱慶明(2005)補語系統類型比較 .............. 11 【表 2.2】馬慶株(1998)、張旺熹(1999)補語系統重構比較 .......................................... 19 【表 2.3】柯彼德(1990)、呂文華(2001)補語系統重構比較 .......................................... 22 【表 2.4】陳怡靜(2004)動詞後置成分架構 ................................................................... 27 【表 2.5】呂叔湘(1980)、余足雲(2004)對照表 ............................................................. 37 【表 2.6】劉月華等(1983)、朱慶明(2005)的語意架構比較 .......................................... 44 【表 2.7】吳浩敏(1984)、劉月華(1988)、張慎敏(1994)的語意架構比較 ...................... 50 【表 3.1】越南語趨向動詞分析之歧異 ......................................................................... 59 【表 3.2】層級平行 ...................................................................................................... 86 【表 3.3】越南語趨向動詞的趨向語意 ......................................................................... 87 【表 4.1】越漢對比 .................................................................................................... 110 【表 4.2】漢越對比 .................................................................................................... 111 【表 5.1】漢語複合趨向補語「起來」教學排序 ........................................................ 124 【表 5.2】趨向補語「起來」的趨向義 ....................................................................... 128 【表 5.3】趨向補語「起來」的結果義 ....................................................................... 129 【表 5.4】該用「起來」而用「出來」情形 ................................................................ 132 【表 5.5】誤用「出來」情形 ...................................................................................... 132 【表 5.6】該用「起來」而用「上」情形 ................................................................... 134 【表 5.7】賓語錯序情形 ............................................................................................. 135 【表 5.8】該用「出來」而用「起來」情形 ................................................................ 136 【表 5.9】該用「起來」而用「下去」情形 ................................................................ 137 【表 5.10】該用「起來」而用「下來」 ..................................................................... 138 【表 5.11】錯序 .......................................................................................................... 138 【表 5.12】動詞搭配................................................................................................... 139 【表 5.13】綜合偏誤情形 ........................................................................................... 139. iv.

(7) 摘要 現代漢語趨向動詞「起來」是漢語語法分析及教學語法中的難點,故向來深 受漢語語法研究學界關注。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學者針對「起來」的語法功能 提出看法。對越南學習者而言,「起來」實為難以掌握的語法點,亦為教學者難 授之處。問題不僅在於其本身內部語意、語法功能的複雜性,而且漢越語之間的 相近或差異還造成學習者的困擾,產生偏誤。 漢語研究學界對漢語趨向補語「起來」語意、語法功能的看法存在著分歧。 本文針對前人所研究建立的語法、語意功能架構進行探討,並指出其架構存在著 諸多不盡完善之處。藉此,我們進一步肯定漢語複合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法功 能。關於語意方面,漢語研究學界及教學界所建立的語意架構或是缺少關聯性、 系統性,或是過於籠統、歸納尚未緊密。在分析評論的基礎上,結合鄧守信(2009) 所提的難易度評定準則以及時間軸上的秩序進行整理歸納建構一套更完整、系統 性及概括性更強的趨向補語「起來」語意架構。 對第二語言教與學而言,了解掌握母語與標的語間的異同是非常重要的。為 了揭示漢語和越南語之間的異同,我們首先深入研究分析使越南語趨向動詞的語 意、語法功能以及句法結構特點更為明顯,並從趨向動詞內在運動特點建立一套 語意架構,助於越漢語對比分析。藉著,語言對比分析研究揭示漢語趨向補語「起 來」和越南語趨向動詞「đi(去)」、「lên(上/起來)」、「dậy(起床/起來)」「ra(出)」、 「vào(進)」 、 「lại(來)」等 6 詞之間的語意差異。從此,找出越南語中與漢語趨向 補語「起來」語意相對應的成分。對比分析結果引導我們預測越南學習者學習漢 語趨向補語「起來」的難點。偏誤分析是驗證預測的重要工具。我們收集到的偏 誤實證以及偏誤分析結果不僅證明其符合所預測的偏誤可能性,還指明標的語語 內的難易點。最後,我們藉以對比分析、偏誤分析結果來對漢語教學工作提出建 議。 關鍵詞:趨向補語「起來」,越南語趨向動詞,對比分析,偏誤分析 v.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空間概念之普遍性與特殊性 空間由物理空間、認知空間和語言空間組成的這一觀點是西方及東方的語言學 家、心理學家以及認知科學家的共識。空間由物理空間、認知空間和語言空間組成。 物理空間是客觀世界的空間形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認知空間是人類對物理空 間的感知的結果;語言空間是人類利用特殊的語言結構所表徵的認知空間,及空間 語言的描寫以認知為基礎。這種關係表現為:物理空間→認知空間→語言空間。 一般來說,客觀空間關係經過人的感知之後通過一定的語言結構表達出來,這 就是語言空間。客觀空間關係在語言裡表現表示為形狀知覺的詞語、方位詞、定向 詞。 彭聃齡(2003)認為人的空間定向可以借助各種客觀參照物,如太陽的位置和地 球的磁場已成為人們判斷東、西、南、北的參照物,天空和地面已成為人們判斷上、 下的參照物,人體與客觀物體的關係也成為人們判斷前、後、左、右的參照物。 Levinson, S. C. (2003),齊振海導讀(2008)《語言與認知的空間-認知多樣性探 索》中,概括西方與東方對空間的認知時,指出不同語言社團的人們所面對的物理 空間是共同的,在同一個觀察點上對統一個三維空間所感知的認知空間也都相同, 但是感受這個認知空間的過程和方式卻不相同,這種不同表現為方位參照體系的不 同。這個參照體系由方位詞、敘述者、觀察者、方位參照點四個要素組成。 Levinson, S. C. (2003)也認為,語言是一個輸入系統,受語意參數的制約。這 種語意參數的制約過程包含了對參照系的選擇。 綜合二人的看法,可以說同樣的客觀空間經過不同的參照體系而認知、感受不. 1.

(9)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同。語言又受語意參數(包括參照體系)的制約,故所表達出來的客觀空間是不同的。 中國和越南文化、宗教以及思想都較為相似。公元九世紀之前,越南被中國侵 占,改成郡縣,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時期叫做北屬時期。這段時間,越南都 使用漢語以及用漢字為文獻記載工具。九世紀後雖已獨立,但越南朝廷仍然用漢字 記載文獻。隨著時間的變遷,越南文的發音系統逐漸與漢語脫離關係。到 18-19 世 紀,越南已經完全脫離漢字,使用拉丁字做為記載工具。不過,越南語詞彙裡大約 還有 60%是漢越詞。用最簡單的解釋是:漢越詞是越南人念漢字的音的詞語。 不過,越南的發展歷史、擴張領土的過程、地理環境特徵等與中國不盡相同, 故越南人對空間的認知感受及其語言中的表達除了各種語言間的普遍性以外,還具 有越南歷史、文化空間等特殊性。 越南語有 12 個趨向動詞,表示向上移動的有「dậy」 、 「lên」兩個詞;表示向下 移動的有「xuống」一詞;表示由寬敞處到狹窄處的是「vào」 ;表示越過路徑上的地 物的是「sang」、「qua」等。 表示向下移動、由高山到平地的越語語趨向詞是「xuống」 ,漢語則是「下」 ;表 示由寬敞處到狹窄處的越南語趨向動詞是「vào」,漢語則是「進」等。這就是漢越 語趨向動詞空間概念的普遍性。 不過,漢越語趨向動詞之間不完全相對應,包括趨向義以及引申開來的語意, 比如:在越南語 12 個趨向動詞中找出「đi(去)」、 「lên(上/起來)」、「dậy(起床/起來)」 「ra(出)」、「vào(進)」、「lại(來)」等 6 詞的語意(本義或引申義)與漢語趨向補語「起 來」的一部分語意是相對應的。但是,這 6 個詞的語意中,只有本義或引申義的一 部分義素與趨向補語「起來」是相對應的,而不是全部。反之,漢語趨向補語「起 來」的語意在越南語中相對應的成分很複雜,包括越語 6 個趨向動詞的一部分語意 和其他一些結構。 總而言之,漢越語趨向動詞語意之間的不相對應,只近似而不盡相同等因素對. 2.

(10) 第一章 緒論. 以越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而言,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漢語趨向補語「起來」的語 意不僅本身本來很複雜,而且越語中相對應的成分也不單純,又似乎尚未有人做過 漢越語對比。這就是本論文針對漢越語趨向補語「起來」的研究動機之一。. 二、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研究歧異 現代漢語詞類中,趨向動詞用來表達空間中的移動動作與方向。其中,趨向動 詞「起來」是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語,其語法、語意也較為複雜。「起來」 擔任主要謂語的時候,其語義有二:一為表示通過動作使人或事物由下而上、由低 到高的意思;另一為表示起床的意思。 「起來」也可以置於動詞或形容詞之後當補語, 表示動作的趨向、起始或完成、結果等。這兩個功能中,後者佔大多數,也存在著 很多分歧爭議。. (一)「起來」後置的功能 漢語研究學界大部分認同動結式、動趨式、動介式等的述補結構是短語,是句 法結構,屬於漢語補語系統。 「起來」在這系統中做複合趨向補語。代表這種觀點的 有呂叔湘(1980)、劉月華等(1983)、陸儉明(1992)、朱慶明(2005)等和其他眾多學者。 不過,也有不少著名學者對動結式、動趨式、動介式等的述補結構有不同的看 法,如下: 1.將其看成複合動詞,如湯廷池(1977)、趙元任(1981)等。湯廷池(1977)稱之為 「結果式動詞」 ,是複合動詞的一個附類。他們的觀點較獲得歐美國家的漢語研究學 界及漢語教學界的支持,如 Li&Thompson(1982)、李英哲等(1990)、柯彼德(1990) 等。趙元任(1981)稱之為「動補複合詞」 ,他指出漢語的複合動詞與德語中的「可分 動詞」十分相似。而漢語的「拿去、帶來、看見、聽見、進來、過來」分別相當於 英語的「to take, to bring, to see, to hear, to come in, to come over」 。從這例子可看出與 3.

(11)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漢語的動結式、動趨式等相對應的成分在英語裡是動詞或動詞加副詞。因此,把動 結式、動趨式以及動介式等的述補結構看成複合動詞施教,可讓歐美國家的學生容 易接受,為很多歐美的漢語語法著作和漢語教科書所採用。 2.將其視為詞與短語之間的過渡成分,是短語詞,如呂叔湘(1979)、史有為(1992) 等。呂叔湘(1979)說: 「由於漢語缺乏發達的形態,許多語法現象就是漸變而不是頓 變。在語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中間狀態』……劃分起來都難以處理為一刀切,這 是客觀事實,無法排除,也不必掩蓋」,且提出「短語詞」概念。史有為(1992)也認 為它們是「詞與短語之間的中間狀態成分」,應叫做「粘連短語」。呂文華(2001)亦 很贊成呂叔湘的觀點,且採用「短語詞」這概念。. 3.陳怡靜(2004)將動結式、動趨式等的述補結構重新劃分成動助詞、時相、結果 語等三類。這樣,「起來」被分成時相詞、結果語等兩類詞。 若按照以上第一、二看法, 「起來」只是詞素,是動詞、短語詞的一部分,故不 用建立教學語法點。若按照第三類看法(陳怡靜), 「起來」被分成時相詞、結果語等 兩類詞。這幾種觀點中,哪一種較為正確、合理呢? (二)「起來」後置的語意 「起來」是漢語趨向動詞中較為特殊的現象,當補語的時候,其語意既豐富又 複雜,花了研究學界的很多心血,如呂叔湘(1980)、劉月華等(1983)、吳浩敏(1984)、 劉月華(1988)、張慎敏(1994)、余足雲(2004)、朱慶明(2005)等。漢語語法研究學界 對補語「起來」所建立的語意架構不盡相同。 1.從結構特點劃分「起來」之語意,如呂叔湘(1980)、余足雲(2004)。兩人都根 據置於「起來」之前的詞性為動詞或形容詞作劃分。不過,架構所涵蓋的語意次類 不完全相同,比如余足雲(2004)在動詞後置時的語意中沒有包含評價估計之義。 4.

(12) 第一章 緒論. 2.從語意功能劃分,如劉月華等(1983)和劉月華(1988)、吳浩敏(1984)、張慎敏 (1994)、朱慶明(2005)等。這幾位學者有人以條列性分類,有人以關聯性分類建立「起 來」的語意架構。 「起來」的語意架構裡的語意次類不盡相同,系統性、歸納性也不 統一。 總而言之,漢語研究學界對「起來」所建立的語意架構的系統性、關聯性以及 所涵蓋的語言現象不但不統一,而且尚有不盡完善之處。. 三、越南漢語教學現況及「起來」之習得概況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以漢語為母語的國家有中國(大陸、香港、 澳門)、台灣等國。另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大部份人民是華人,其母語為漢語。 從 90 年代以來,這些國家對越南投資的總金額以及投資案越來越多,特別是台灣的 投資總金額以及總投資案排名第一,大陸公司也各地都有。在越南投資,他們需要 大量的中文口譯人才,口譯人員很容易找到工作。因此,越南漢語教學開設蓬勃起 來。諸多大學院校皆建立中文系,開中文課程,很多外語中心成立開中文課程招生。 此外,研究者在 1994 年念高中的時候,整個越南只有兩所外語高中開設漢語班。目 前,越南教育部已經在每省市都選出一兩所高中進行開漢語課程,甚至越南首都河 內地區有些國中也開設漢語課程。漢語的地位僅次於英語。越南所使用的對越漢語 教材大都是中國編寫的。 學生赴臺留學之前為越南國家大學所屬外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系的專任講師, 擔任漢語初級階段的教學工作。漢語初級階段教學使用楊寄洲(1999)主編的《漢語 教程》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教程中雖然較為完整地列舉「起來」的語意,且 每課之後老師都給學生做作業練習。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本人發現越南學習者做 作業的時候,仍然出現偏誤現象或者迴避使用「起來」現象。到底哪些原因導致這. 5.

(13)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些偏誤現象呢? 綜合而言,以上所提出的三大方面促使本人學生對這問題進一步研究討論,希 望可以為對越漢語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範圍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論文的研究目標有三: 其一,探討前人對「起來」的語意、語法功能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針對「起來」 的語意,進行評論並提出其架構。儘量建立起「起來」之語意的架構,既符合漢語 語法系統且適合越南學習者,希望有助於越南學習者學習漢語。 其二,在前人對越南語趨向動詞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語法、語 意功能。藉此,弄清楚越南人空間觀念中的定向問題。 其三,我們希望通過漢越語及越漢語對比分析找出漢越語中定向問題的差異。 再結合問卷調查所收集的偏誤現象發現越南漢語學習者「起來」習得過程中所產生 偏誤的原因。藉此,有助於教學「起來」時加強解釋,編著練習系統避免偏誤現象。. 二、研究範圍 現代漢語趨向動詞「起來」可擔任主要謂語,亦可置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後做補 語。 「起來」擔任主要謂語和補語兩者之中,前者較無爭議,後者卻很複雜,其語意、 語法功能都存在著爭議分歧。越南學習者學習「起來」時所產生的偏誤現象也幾乎 發生於複合趨向補語「起來」這一類。因此,本文只針對複合趨向補語「起來」的 語意、語法功能進行探討,並對比分析及偏誤分析。探討越南語中與漢語補語「起. 6.

(14) 第一章 緒論. 來」相對應的趨向動詞。 越南語中一共有 12 個趨向動詞,這些趨向動詞除了趨向意義外,還有引申義。 這 12 個趨向動詞中,只有「đi(去)」、「lên(上/起來)」、「dậy(起床/起來)」「ra(出)」、 「vào(進)」、「lại(來)」等 6 個詞的語意跟漢語補語「起來」的語意有相對應關係。 因此,本論文先簡略探討 12 個趨向動詞的語法、語義工能的基本特徵。之後才深入 分析「đi(去)」、「lên(上/起來)」、「dậy(起床/起來)」「ra(出)」、「vào(進)」、「lại(來)」 等每個詞的趨向義及其引申開來的意義。. 三、研究方法 為了找出漢越語之間的差異,本文選擇對比分析方法。首先,我們進行越漢對 比分析,為漢越語補語「起來」的對比打下基礎。漢越對比分析找出與漢語補語「起 來」相對應的成分。通過越漢對比及漢越對比兩步驟可以看出漢越語之間的差異。 對比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偏誤分析及問卷調查分析,指出漢語學習者產生偏誤的 原因。藉此,有助於漢語教學研究工作。此亦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總的來說,對比分析、偏誤分析以及問卷調查分析是本論文主要採用的研究方 法。.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探討複合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意、語法功能,並進行語言 對比分析,且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判斷越南學習產生偏誤的原因。最後,提出 教學的相關建議。 本文共有六章,除了緒論和結論以外,第二章為現代漢語複合趨向補語「起來」 之語法、語意功能;第三章介紹越南趨向動詞的語法、語意功能;第四章是對比分 7.

(15)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析;第五章為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 第二章,主要探討,評論前人對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意、語法功能的研究, 並建立「起來」後置的語意架構。 第三章,先介紹越南語特徵,再探討越南語的趨向動詞,包括三方面:一、越 語趨向動詞共有幾個?二、越語趨向動詞之語法功能;三、越語趨向動詞的語意。 研究者探討指出越南語中有 12 趨向動詞,接著探討這些趨向動詞的語法功能及語意 功能的基本特徵。這 12 趨向動詞中就有「đi(去)」 、 「lên(上/起來)」 、 「dậy(起床/起來)」 「ra(出)」、「vào(進)」、「lại(來)」等 6 個詞的語意(或者是趨向義或者是引申義)與漢 語補語「起來」的語意有相對應關係。 第四章,分為兩大內容,先做越漢對比,本文針對與漢語補語「起來」的語意 有相對應關係的 6 個詞「đi(去)」、「lên(上/起來)」、「dậy(起床/起來)」「ra(出)」、 「vào(進)」、「lại(來)」逐一分析其本義及引申義,並找出此六詞的語意中與漢語補 語「起來」語意相對應的義素。接著,做漢越對比,找出越語中與漢語補語「起來」 的語意相對應的成分。 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對比分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判 斷越南學習者學習複合趨向補語「起來」時所產生的偏誤原因。藉此,對漢語語法 教學工作者以及漢語學習者提供參考. 8.

(16)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現代漢語的「起來」是複合趨向動詞,由兩個趨向動詞「起」和「來」結合而 成,皆表示人或事物的趨向。「起來」在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起來」可以擔任主 要謂語,亦可置於其他動詞或形容詞之後構成述補結構。其中,置於其他動詞或形 容詞之後構成述補結構佔大多數。「起來」當謂語動詞的時候,其意義比較單純(呂 叔湘(1980)指出謂語動詞「起來」有兩個意義:一是表示由臥坐而站立或由躺而坐, 起床;二是表示由靜止狀態而積極行動。 「起來」擔任補語的時候,其語意卻很豐富, 十分複雜,不光表示動作的趨向。漢語語法研究學界對「起來」後置的語意、語法 功能的看法不盡統一。本章首先整理歸納,並分析評論前人的研究,再針對「起來」 後置的語意、語法功能建立一套更完整的架構。. 第一節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功能 趨向動詞「起來」可以充任主要謂語,也可以用在其他動詞或形容詞之後。其 中,置於動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趨向義以及其他引申義佔大多數。根據漢語補語 系統的分類,當動詞或形容詞後置成分的「起來」稱做複合趨向補語。不過,因為 漢語研究學界對漢語補語系統的範圍、分類等的認識都存在著分歧的意見。90 年代 以來,有些研究學者提出重構補語系統的設想,如柯彼德(1990)、馬慶株等(1998)、 張旺熹(1999)、呂文華(2001)以及陳怡靜(2004)等。這問題促使我們要對「起來」後 置時語法功能的認知進行反思: 「起來」後置時到底應該像傳統補語所稱「複合趨向 補語」?還是像陳怡靜(2004)所重構的「動詞後置成分」 ,表示時相義、動作的達成、 施事者的變化以及受事者的變化? 以下,我們先回顧傳統補語系統及其所存在之爭議;再探討漢語研究學者對補 9.

(17)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語系統的重構設想,最後是本文針對補語系統及其包含「起來」在內的語法功能進 行反思。. 一、現代漢語補語及其所存之爭議 現代漢語中的補語系統因其本身的複雜性歷來是語法學界關注的焦點,也是漢 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補語的定義及語法功能基本上各家都有統一的看法:把動詞 或形容詞後的補充說明成分叫做補語。但是,其實補語不只補充說明動詞或形容詞, 而且還補充說明施事者及受事者。各家對補語的分類在形式上、語義上所把握的側 重點不同,導致分出的小類多少不一,內涵亦不盡相同。補語的範圍廣泛,用法、 結構又複雜,例如:結果補語否定形式是在謂語動詞前加「沒」 ,程度補語的否定形 式卻要加「不」到「得」字後等。此外,小類之間的語意,例如趨向補語引申時也 有結果、完成義等。漢語語法研究學界對補語的概念、範圍以及分類的認識都存在 著爭議。現在,我們先回顧一下傳統補語系統的定義、範圍及其小類,再看看補語 系統還存在著什麼爭議、分歧? (一)現代漢語補語系統 向來漢語語法學界皆認為像「吃飽、站起來、做完、學得好」等皆是動補或述 補結構,加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後的補充說明成分叫做補語。接著,按後置成分的意 義或詞類定名。不過,同樣的語言現象各家的分類不盡相同:小類的數量、名稱及 其內涵的語義不盡相同。範圍最廣的補語系統要算劉月華等(1983),陸儉明(1992) 以及諸多對外漢語教科書,如朱慶明(2005)。 劉月華等(1983)分出六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情態補語、數量 補語、介賓短語補語等。 陸儉明(1992)按結構將補語分成:A.帶結果補語的述補結構、B.帶趨向補語的 10.

(18)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述補結構、C.帶程度補語的述補結構、D.帶可能補語的述補結構、E.帶狀態補語的 述補結構、F.帶程度補語的述補結構、G.述語和補語之間用「個」組合的、H.介詞 結構充任補語、I.數量詞充任補語等九類之多。陸儉明是根據結構特點而分出九類 的。若以所定之名而分的話,實際上是八類而已,因為 C 類和 F 類都寫著「帶程度 補語的述補結構」。 對外漢語教學的補語系統,如 1958 年出版的《漢語教科書》1和後來的朱慶明 (2005) 一般都分成八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程度補語、時量補語、 動量補語、數量補語、介賓補語等。 以下表格是這三家對補語系統所分類的差異: 【表 2.1】劉月華等(1983)、陸儉明(1992)、朱慶明(2005)補語系統類型比較 序. 補語小類. 1. 結果補語. 2. 劉月華等(1983). 陸儉明(1992). 朱慶明(2005). +. +. +. 趨向補語. +. +. +. 3. 可能補語. +. +. +. 4. 程度補語. 5. 狀態補語. 6. 述語+個+補語. 7. 時量補語. 8. 動量補語. 9. 數量補語. 10. 介詞短語補語. + 情態補語. +. 程度補語. + + 數量補語. 數量詞補語. + +. +. 1. +. +. 參見呂文華(2001),〈關於述補結構系統的思考-兼談對外漢語教學的補語系統〉,世界漢語教學 2001 年第 3 期。 11.

(19)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從以上的表格中可看出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以及介詞短語補語等四 類,三人皆是統一的,剩下的補語小類不盡相同。三人之中,劉(1983)的補語系統 範圍最廣,分類法的概括性很高,亦是一般最為通行的,故本文採用做為補語系統 的代表。劉月華等(1983)的《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裡根據補語成分的意義及結構特 點等將補語具體地分為:. 1.結果補語:表示動作或變化所產生的結果,由動詞和形容詞充任。例子:吃 完,洗好,賣光,找著,打掃乾淨等。 2.趨向補語:指用在動詞後由表示趨向的動詞「來」 、 「去」和「上」 、 「下」 、 「進」 、 「出」 、 「回」 、 「過」 、 「起」 、 「開」 、 「到」等充任的及用在動詞和形容詞後的由「上」、 「下」 、 「進」 、…「到」與「來」 、 「去」一起構成補語。前者叫簡單趨向補語,後者 叫複合趨向補語。例如:買來,拿去,走進去,爬上去,舉起來,跳起來等。 3.可能補語:A 類「得/不+結果補語/趨向補語」;B 類「得/不+了」;C 類「不 得」。例如:吃得完,寫不了,捨不得等。 4.情態補語:指動詞或形容詞後用「得」 、 「得個」 、 「個」連接或由「極了」 、 「透 了」、「死了」、「壞了」充任的補語。例如:說得很流利,累極了,唱得不好等。. 5.數量補語:表示動作、變化的數量,數量補語有三:動量補語、時量補語、 比較數量補語。例如:關三天,來五次等。 6.介詞短語補語:由介詞「於」、「向」、「自」組成的介詞短語,用在動詞或形 容詞後做補語。例如:生於 1979 年,走向勝利,來自台灣等。 從以上的分類, 「起來」屬於複合趨向補語。以下根據其語意分成本義和引申義。 本義表示動作的趨向,看例(1-2)。引申義有三:一是表示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看. 12.

(20)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例(3-4);二是表示動作或情況開始並繼續,看例(5);三是表示說話者著眼於事物的 某方面進行估量或評價,看例(6)。 例子: (1) 誰有問題請把手舉起來。 (2) 突然間第一課信號彈升起來了。 (3) 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4) 把頭髮系起來更好看。 (5) 姑娘說著說著突然哭起來了。 (6)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1988 年,劉月華在一篇論文題目為〈趨向補語的語法意義〉進一步歸納指出趨 向動詞的語意皆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趨向義,表示人或物體在空間的位置移動。 第二類是結果義,表示動作有結果或達到目的。 第三類是狀態義,表示動作或狀態在時間上的展開、延伸、或進入新的狀況。 這樣也就是說可以把複合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意歸納為三類:趨向義、結果 義以及狀態義。 (二)現代漢語補語系統所存之爭議 漢語研究學界對補語系統的分歧爭議歸納起來可分為以下三點即補語的概念、 範圍和小類。以下從這三方面描述各研究學者的分歧。 1.補語概念之爭 劉月華等(1983)「補語是位於動詞或形容詞後,主要對動詞或形容詞進行補充 13.

(21)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說明的成分。雖然賓語也位於動詞後,但賓語與補語的區別是明顯的:賓語一般表 示動作涉及的對象,因而大多數是名詞性的;補語主要是對動詞加以補充說明,因 而除數量補語外,大多數是非名詞性的」。 2004 年,陳怡靜在她的碩士論文裡認為「補語」這一概念不完全確切,或許是 受了英語的「complement」-述語的影響。英文的「complement」(補語)成分包括 主語補語(subject complement)和賓語補語(object complement)兩大類,兩者基本功能 是對主語或賓語起定語性的描寫或限制作用,例如:. (7) The girl is now a student at a large university. (8) His brother grew happier gradually. (9) They make him the chairman every day. 英語的「complement」(補語)成分在句中是不可缺少的,若缺少句子就不合語 法了。但是在漢語語法中的補語成分並非不可或缺,省略後稍有差異,但並不是不 合語法,如: (10) 弟弟吃飽了。→ 弟弟吃了。 (11) 你來早了,會還沒開始呢。→ 你來了,會還沒開始呢。 其一,漢語的補語照劉的定義是補充說明謂語動詞,且不包括賓語。這樣一來, 漢語的補語和英語的「complement」(補語)是不同的。因此,漢語的「補語」這概 念若是從英文的 complement 直接翻譯過來是不合理的。 其二,陳指出漢語語法研究學界都一致解釋補語是補充說明動詞和形容詞,但 實則不然。除了動詞或形容詞外,還說明施事者或受事者。陳舉例子: (12) 他喝醉了。(是「他醉」,說明施事者) (13) 我不小心壓壞了筆。(是「筆壞」,說明受事者) 14.

(22)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其三, 「補語」的「補」意思是補充說明之意,表示的是非訊息焦點,也就是非 必選的成分。不過,漢語裡有些現象所稱補語的成分是不可省略的。若省略,句子 就不合語法了。他舉例: (14) 他折斷了幾根木條。→ *他折了幾根木條。 本文亦補充兩個範例: (15) 戰士們撲滅了火山。→ *戰士們撲了火山。 (16) 嫦娥飛上了月宮。→ *嫦娥飛了月宮。 陳怡靜舉出了以上三個理由,並肯定「補語」一詞其概念及定義不完全確切, 不適於置於動詞後的原因。. 2.補語範圍之爭 1 動結式、動趨式、動介式是短語、短語詞還是複合詞 ○. 漢語語法研究學界對漢語述補結構中的動結式、動趨式以及動介式等三類述補 結構仍存在著歧見:或說是句法結構-是動詞與補語構成的短語;或說是複合動詞; 或說是詞與短語之間的過渡成分-是短語詞。 觀點一:將其視為句法結構,如劉(1983)所定義「補語是位於動詞或形容詞後 主要對動詞或形容詞補充說明的成分」 。這也是主流的看法,且沿襲了幾十年一直到 現在。 觀點二:將其看成複合動詞,如湯廷池(1977)、趙元任(1981)等。湯廷池(1977) 稱之為「結果式動詞」 ,是複合動詞的一個附類。他們的觀點較得到歐美國家的漢語 研究學界及漢語教學界的支持,如 Li&Thompson(1982)、李英哲等(1990)等。趙元. 15.

(23)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任(1981)稱之為「動補複合詞」 ,他指出漢語的複合動詞與德語中的「可分動詞」十 分相似。而漢語的「拿去、帶來、看見、聽見、進來、過來」分別相當於英語的「to take, to bring, to see, to hear, to come in, to come over」 。從這些例子可看出與漢語的動 結式、動趨式等相對應的成分在英語裡是動詞或動詞加副詞。因此,把動結式、動 趨式以及動介式等看成複合動詞施教,可讓歐美國家的學生容易接受,亦多為歐美 的漢語語法著作和漢語教科書所採用。 觀點三:將其視為詞與短語之間的過渡成分,是短語詞,如呂叔湘(1979)、史 有為(1992)等。呂叔湘(1979)說:『由於漢語缺乏發達的形態,許多語法現象就是漸 變而不是頓變。在語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中間狀態」……劃分起來都難以處理為 一刀切,這是客觀事實,無法排除,也不必掩蓋』 ,且提出「短語詞」概念。史有為 (1992)也認為它們是「詞與短語之間的中間狀態成分」,應叫做「粘連短語」。呂文 華(2001)亦很贊曰呂叔湘的觀點,且採用「短語詞」這概念。 2 數量補語是賓語 ○. 漢語學界大部分一致認為動詞後的數量詞是補語。有人將其分成時量補語、動 量補語和數量補語等三類,又有人把它歸為一類數量補語。在傳統的補語系統中, 唯一充任數量補語的數量詞是名詞性的。因此,有人認為數量補語應該歸入賓語, 最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是趙元任(1981)和朱德熙(1982)。趙元任《國語語法──中國話 的文法》稱之為「自身賓語」 ,其中包括動作的次數、動作的延續時間、動作的幅度、 行動的路程或目的地等;朱德熙也肯定數量詞在動詞後不是補語,而是「準賓語」。. 3.補語次類之爭 補語小類的定名、內涵以及小類之間的語意都存在著爭議,如馬慶株等(1998)、 陳怡靜(2004)等。 16.

(24)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1 趨向補語是結果補語 ○. 陳怡靜(2004)說趨向補語是一個補語的小類,是一個封閉的動詞小類構成。定 名為趨向補語,是因為充任趨向補語的都是趨向動詞。但是,放置在動詞或形容詞 之後時,除了表動作的趨向之外,還有引申義,如結果義: (17) 你該不會是愛上他了吧? (18) 離開時別留下垃圾。 (19) 快,把東西藏起來。 (20) 把門關起來。 上列四句的謂語動詞後都是趨向動詞,但並不表示趨向義,故陳懷疑具有引申 義的趨向補語,應屬何類,有待商搉。結果補語本身亦有類似現象,少部分結果補 語已無詞彙義: (21) 快把東西拿走。 (22) 信,打好後,就馬上寄去給客戶。 陳認為此類問題,若以結果補語、趨向補語來歸類,是難以處理的。 2 可能補語是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的變式 ○. 很多學者都有共同的想法,將可能補語視為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的變式或擴展 式,如趙元任(1981)、柯彼德(1990)、馬慶株等(1998)、呂文華(2001)和陳怡靜(2004) 等。趙元任和柯彼德都認為傳統的結果補語、趨向補語是動詞複合詞,且可能補語 是這兩類複合詞的擴展式;呂文華也把可能補語看成動補短語詞和動趨短語詞的變 式。馬慶株、王紅旗也不承認可能補語語的客觀存在,他認為其只是結果補語和趨 向補語的變式,故以能否構成可能式為基礎去分類補語。陳怡靜在她的碩論裡也說. 17.

(25)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動詞+可能補語」的語意不僅是謂語動詞和其後的語意簡單相加,而是外加的引 申義。他認為可能補語其實只是一種可能式的變式: 「吃得飽」 、 「吃不飽」 、 「救得活」 、 「救不活」順序是「吃飽」 、 「救活」的可能性。若稱可能補語,則這補語指的是「得 飽/不飽、得活/不活」,陳認為不妥。 3 情態補語 ○. 劉月華等(1983)補語第四類是情態補語的「情態」,指的是情形狀態,如:「風 吹得我頭昏眼花」。但也有非情態的意思,如:「冷死了」、「多得很」、「難得要死」 等。此類的語意、結構較為複雜,所以陳怡靜認為「情態」一詞似乎無特定代表性。 相當於劉(1983)的情態補語的成分,陸儉明(1992)卻包括程度補語和狀態補語等;朱 慶明(2005)將其叫做程度補語。 上述的問題都是漢語學界對補語的概念、範圍、小類等的分歧爭議,原因在於 補語的形式與語義牽扯的,範圍太廣,語法功能過於複雜。面對這些問題,90 年代 的學者如何處理,怎樣重新架構呢?. 二、現代漢語補語系統之重構設想 正如上述,補語本身的範圍太廣,亦過於複雜,又存在著諸多分歧爭議。因此, 九十年代以來不斷地出現學者提出重構漢語述補結構系統的構想,例如:柯彼德 (1990),馬慶株等(1998),張旺熹(1999),呂文華(2001),陳怡靜(2004)等。這些學者 的重構內容基本上可以分為:第一類是重新歸類、表達補語系統,其範圍與原來的 補語相同,以馬慶株、王紅旗(1998)和張旺熹(1999)為代表;第二類是精簡補語系統 範圍,比原來的補語系統縮小很多,包括柯彼德(1990)和呂文華(2001);第三類是將 補語系統改成動詞後置成分,與原來的補語系統架構截然不同,以陳怡靜(2004)最 為代表性。 18.

(26)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大多數學者都是從教學的角度去設想重構述補結構,最值得注意的是陳(2004) 的重構設想。以下針對這三類重構內容逐一探討。柯彼德(1990)、張旺熹(1999)所重 構補語系統的架構是參見呂文華(2001)〈關於述補結構系統的思考---兼談對外漢語 教學的補語系統〉(世界漢語教學 2001 年第 3 期)一文整理所得。 (一)系統重新歸類 第一種重構內容包括馬慶株、王紅旗(1998)和張旺熹(1999)。他們共有的特點都 是根據結構特點來把傳統補語系統重新歸類。馬慶株、王紅旗(1998)認為可能補語 只是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的可能式,所以二人以「能否構成可能式」為標準把補語 系統分成兩大類:一為能構成可能式(包括趨向補語和非趨向補語),另一為不能構 成可能式(包括狀態補語、程度補語和時地補語)。張旺熹(1999)根據補語系統各小類 的結構特點將其劃分成基礎式、擴展式 1 以及擴展式 2。為了便於觀察馬、張的重構 內容,本文歸納整理如下: 【表 2.2】馬慶株(1998)、張旺熹(1999)補語系統重構比較 馬慶株、王紅旗(1998). 張旺熹(1999) VC1(動+動):. 趨向補語 跑來,氣死. 1.能構成可能式 (結果補語). VC2(動+形): 非趨向補語. 1.基礎形式 洗淨,畫好 (基本式). 狀態補語 VC3(動+數量短語): 2.不能構成可能式 (前面有「得」 ,意義 關三天,吃三頓 實在). 19.

(27)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程度補語 VC4(動+介賓短語): (前面有「得」或無 賣給他,跑到教室 「得」,意義虛空) 2.擴展式 1 V 得/不 C 時地補語. (可能式). (含有介詞). 3.擴展式 2 V 得(很)C (現實式). 對馬、張二人,我們分析如下: 第一是馬慶株、王紅旗和張旺熹都不承認可能補語的客觀存在:馬慶株把可能 補語看成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的可能式;張旺熹把可能補語視為基礎式的擴展式。 這個觀點尚未盡其合理,我們看例子: (23) 還有一個半月,來得及。 (24) 我吃不了那麼多。 兩個例句中的「來得及」 、 「吃不了」都不能構成動結式,而只能存在於可能式。 反之,不是所有結果補語、趨向補語都能構成可能式,例子: (25) 長期的慢跑訓練讓他磨破了好幾雙鞋。 (26) 他寫壞了一隻筆。 以上的「磨破」和「寫壞」都不能構成可能式。而且,就算趨向補語的趨向義 可以構成可能式,那趨向補語的引申義就不一定能構成可能式,如以下兩個例子中 的「系起來」和「看起來」: (27) 你把頭髮系起來更好看。. 20.

(28)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28) 看起來,天快下雨了。 以上的例子分析證明可能補語是客觀存在著,與其他補語間有區別,不僅是結 果補語和趨向補語的可能式。因此,像馬慶株、王紅旗(1998)以「能否構成可能式」 為標準來劃分補語小類是還要商榷的,因其不能解決所存在的爭議,而且把補語系 統弄得稍微更複雜。至於張旺熹(1999)認為可能補語是基礎式的擴展式也不完全確 切。因為,就算可能補語是擴展式,那也只是 VC1(動+動)和 VC2(動+形)兩類的擴展 式,而非基礎式的全部四類。 第二,向來漢語語法學界都把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區分開來。今馬慶株、王紅 旗將趨向補語歸入結果補語,卻尚未舉例證明。 第三,張旺熹說以邏輯順序的語意系統來劃分,但是此分類其實是按語法結構 來劃分歸類,並用句法形式來表達補語系統。這樣做也證明張還沒考慮到引申義問 題。再說,原來的情態補語範圍較廣,但擴展式. 2. 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其. 他的如「個」連接或由「極了」、「透了」、「死了」、「壞了」充任的情態補語尚未解 決。 綜合以上的意見,可以肯定馬慶株等(1998)和張旺熹(1999)的分類法不能解決爭 議問題,也使漢語補語系統變為更複雜。 (二)系統精簡化 屬於第二類的有柯彼德(1990)和呂文華(2001)。柯彼德先生(1990)認為補語系統 「最不科學,在教學中最不好用」 ;呂文華在〈關於述補結構系統的思考──兼談對 外漢語教學的補語系統〉-文中,也認為補語系統的範圍太廣,過於複雜。因此, 二人皆把傳統的補語系統精簡,但是重構的內容不盡相同。. 21.

(29)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1.柯彼德(1990) 柯彼德從修訂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的目的出發,提出重建補語系統的架構如 下: 1 將傳統補語系統中的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歸入複合動詞的附類, ○. 叫做結果動詞。 2 視原來的介賓短語補語(如「住在」 ○ 、 「開往」 、 「借給」等)為另一種複合動詞,. 稱之為關係動詞。 3 將原來的數量補語(包括動量補語、時量補語、比較數量補語)歸入賓語。 ○ 4 漢語中的補語只有「得」做標誌的具有獨特句法性質的一類,就叫補語。 ○. 2.呂文華(2001) 呂文華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對傳統補語提出重構意見如下: 1 將結果補語、趨向補語、介賓短語補語歸入新的語言單位-短語詞。 ○ 2 可能補語只做為動結式、動趨式短語詞的可能式。 ○ 3 漢語中所謂的補語只有兩類:情態補語和數量補語。 ○. 為了便於對照傳統補語與二人所提出的架構間之差異,比較如下: 【表 2.3】柯彼德(1990)、呂文華(2001)補語系統重構比較 傳統補語. 柯彼德(1990). 結果補語 趨向補語. 呂文華(2001) 短語詞. 結果動詞 (原來的可能補語結果、趨 (複合動詞的附類) 向短語詞的可能式). 可能補語. 22.

(30)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關係動詞複合詞 介賓短語補語 (住在、開往、借給...) 數量補語. 賓語. 數量補語. 補語 情態補語. 情態補語 (有「得」做標誌的具有獨特句法性質). 從上表我們得知: 其一,經過重新架構之後,柯彼德認為漢語補語只有一類,就是有「得」做標 誌的具有獨特句法性質的述補結構。其看法並非沒有道理的,不過傳統的情態補語 (或叫做程度補語)包括由「得」 、 「得個」 、 「個」連接或由「極了」 、 「透了」 、 「死了」、 「壞了」充任的補語。照柯彼德的說法:帶「得」字標誌的成分叫做補語。那麼, 剩下的如由「個」連接或「極了」、「透了」、「死了」、「壞了」等充任的情態補語該 怎麼處理規類呢? 其次,柯彼德和呂文華都把傳統補語的動結式、動趨式、動介式等的述補結構 以及「V+可能補語」歸為語言單位。柯彼德受湯廷池(1977)、趙元任(1981)等的觀 點的影響,把以上四類補語視為動詞複合詞。呂文華卻受呂叔湘(1979)的說法的影 響,將動結式、動趨式、動介式等的述補結構看成短語詞,可能補語是動結式、動 趨式的述補結構的可能式。 柯彼德的做法雖較有利於被歐美學習者接受。但,充任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等 的成分具有詞彙義及獨立性的語法功能。再者,像「住在」、「開往」、「借給」等不 是不能分開的,且分開後其語意幾乎不變,例如: (29) 他站在門口。→ 他在門口站著。 23.

(31)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30) 他借給我一本書。→ 他給我借一本書。 把這些述補結構看成詞是違反了漢語語法規則,較難為國內漢語學界大多數人 所接受。再者,動趨短語看成詞之後,那趨向補語的引申義如何處理呢? 呂文華(2001)認同呂叔湘的說法成立新的語言單位-短語詞,理論上是很有道 理的。不過,無形中對教與學漢語語法添加了一個重擔。那就是不僅是重新編寫生 詞部分,給學習者增加了背誦的詞彙量。另外,還要辨別短語詞、詞以及短語的區 別。詞、短語詞及短語其間的界線不容易畫分,導致教學者及學習者多了一個負擔, 要多認識以及辨別語言單位。擔任補語的成分具有詞彙義及語法的獨立性,而越語 語法裏也有類似的成分,故我們贊成將述補結構視為句法結構的觀點。此外,柯彼 德、呂文華二人,特別是呂文華將可能補語看成動結式、動趨式短語詞的可能式。 這點跟馬慶株等(1998)、張旺熙(1999)一樣存在著不盡合理之處,以上分析過,故不 再述。 其三,柯彼德可能接受趙元任(1981)、朱德熙(1982)的觀點,將數量補語歸入賓 語。賓語據劉(1983)的說法「表明與動作行為有關的事物…是…動詞的連帶成分涉 及的對象」 。這樣,像「三次」 、 「五分鐘」 、 「三歲」等不符合對賓語定義的內容。再 者,就像呂文華(2001)的想法「謂語後帶的數量詞,無論是動作持續的時間,還是 動作進行或完成的次數,都是對動作的補充和說明成分,而且謂語動詞帶數量詞後, 常常還另有動詞的賓語同時出現,如:打了半個小時球、打了一場球。」 。因此,將 謂語動詞後帶的數量詞視為賓語是不妥的。反之,將其視為補語比較容易為學習者 所理解和掌握。 總而言之,柯比德和呂文華兩位學者從對外漢語教學角度出發設想重構漢語補 語系統。他們注意到學習者的特點而精簡補語系統,有利於漢語教學工作。不過,. 24.

(32)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二人只注意到某些地區漢語學習者的特點而已,故此重構只對某些地區的學習者起 作用。此外,一方面減輕漢語補語教學的難度之外,卻在另一方面加重難度,故二 人的想法不足取。 (三)動後成分劃分 這種重構的設想是陳怡靜(2004)。陳怡靜在她的論文中,先指出如以上所談過 的補語-概念不妥和補語小類之間的糾纏牽扯不清。從這點出發,陳怡靜用「動詞 後置成分」這一概念來取代「補語」-概念,這是其一。接著,根據實詞虛化與否 及其語法功能來劃分分析研究俗稱「補語」。 陳怡靜(2004)的動詞後置成分的範圍包括劉月華等(1983)的五類:結果補語、趨 向補語、可能補語、情態補語和數量補語。陳怡靜並不納入介詞短語補語。大多數 學者認為介詞短語補語即以介詞與其後的詞語組成介詞結構,緊接在謂語動詞之 後,對於謂語動詞加以補充說明,如: (31) 魯迅生於一八八一年。 (32) 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不過,陳怡靜認為這些介詞短語不光說明動詞,而是全句的焦點,是句子的重 點。此外,陳還以語音停頓、介詞後能否加時態助詞「了、著、過」等兩個標準證 明「附著性」是介詞短語的最大特點,且只黏附在動詞之後。動詞後的「在、自、 向、於」已經失去了介詞的作用。介詞短語卻是特別,大多數用在書面語。因此, 陳怡靜(2004)不將介詞短語補語納入討論重構範圍。. 1.動後成分的架構 陳怡靜(2004)將劉月華等(1983)的五類補語重新架構、定義、解釋其語意及語法. 25.

(33)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功能。陳認為趨向補語廣義而言也是一種結果。陳怡靜(2004)的動後成分的架構包 括五類語法範疇和一個變式:動助詞、時相、結果語、程度語、動量詞和可能式, 具體如下: 1 動助詞:陳怡靜(2004)以鄧守信(1977)的動助詞定義及架構為基準發展的。此 ○. 類動詞後置成分已經失去了實詞義,所表示的是客題、起點與終點這三者的關係情 況。包括:「上、下、起、開、掉、走、住、到、出」等九詞。 2 時相詞:陳採用張舒文(2002)對時相的定義為基準,確定範圍。此類動詞後 ○. 置成分的實詞義也虛化了,所表現的是動詞的時間結構。成員有: 「起來、下去、下 來、完 1、過 1、好 1」等六個。 3 結果語:此類動詞後置成分仍保有實詞義,其所表示的意義就是本身的詞彙 ○. 義,與動詞之間具有動作和結果的關係,融合後的語義即是兩者意義的組合。所指 的是傳統分類的結果補語與趨向補語。之下再分為四小類: ‧動作的達成:此類的詞彙義以稍減弱喪失,但尚未虛化成語法義。包括「著、 見、中、成」及非趨向義的趨向動詞。 ‧動作的狀態:指的是動作的速度快慢、時間早晚、狀態等。 ‧施事者的變化:指施事者生理上的趨向、變化及心理上的感受 ‧受事者的變化:因動作行為造成的趨向、狀態的變化。 4 程度語:此類又分兩類,一類是帶有「得」字標記的動後成分, ○ 「得」以徹底. 的虛化了,常以因果關係說明動作狀態的程度情況;另一類為帶「極了、透了、死 了、壞了」等,也表示狀態的程度。. 26.

(34)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5 動量詞:謂語動詞後接動量詞,表示動作行為進行的次數、方式,則屬動量 ○. 詞。 最後是可能式,表示動作行為發生、實現的可能性。是為動助詞、時相與結果 語的變式。 以下表格是動詞後置成分的範圍及其語法意義: 【表 2.4】陳怡靜(2004)動詞後置成分架構 變 語法意義. 俗稱「補語」 式 動助詞. 上、下、起、開、掉、走、住、到、出. 表客題、起點、終點關係 可. 時相. 起來、下去、下來、完、過、好. 結果語. 動作動詞、狀態動詞、變化動詞. 能 表動作的時間結構 式 表動作的結果. 動 極了、透了、死了、壞了. 詞. x. 程度語. 表狀態的程度 表動作、變化、狀態、述. 「得」字句. x 性的程度之強烈. 動量詞. 次、下、回、頓、陣、場、遍、番. x. 表動作進行的次數、方式. 按以上的分類,原來的複合趨向補語「起來」改成動詞後置成分的複合趨向動 詞「起來」。其語意包括: ‧「起來」(起始義)列在時相類: (33) 本來生氣的她,聽完他的話後,就開始笑起來了。. 27.

(35)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 「起來」(結果義)列在結果語的小類一「動作的達成」 。 「動作的達成有非趨向 義的趨向動詞」 (34) 給我把水溝填起來。 ‧ 「起來」(趨向義)列在結果語的小類三「施事者的變化」及小類四「受事者的 變化」。 (35) 她跳起來。 (36) 把書拿起來。 2.架構的成就與不足 陳怡靜用「動詞後置成分」來取代補語-概念以及重新歸類可以解決她所指出 傳統補語存在的諸問題。另外,她所採用的理論來歸類定名,理論上是很合理的。 不過,陳所提的架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要進一步思考: 第一問題:陳解釋第三類結果語時說「仍保有實詞義,其所表示的意義就是本 身的詞彙義,與動詞之間具有動作和結果的關係,融合後的語意即是兩者之間的組 合」 。第一小類-「動作的達成」包括非趨向義的趨向動詞,陳舉例子「這感覺,我 說不上來」 ,並解釋「上來」這場合是方向的移位。我們認為雖是一種抽象的位移, 且表示動作的達成或某個結果,但絕對不是「融合後的語意即是兩者之間的組合」, 我們看例子: (37) 你把頭髮系起來更好看。 這裡的「系起來」的意義絕對不是「系」與「起來」兩者語意的結合。 第二問題:向來漢語研究學界以及漢語教學界都把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區分開 28.

(36)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來。陳卻認為趨向動詞只是動詞的一個封閉小類而已,趨向補語廣義而言也是一種 結果,但尚未提出例子證明。 第三問題:陳跟前人(馬慶株等,張旺熙,呂文華)一樣認為可能補語只是一種 變式,是為動助詞、時相與結果語的變式。陳怡靜(2004)的動助詞、時相、結果語 等其實就是傳統的結果補語、趨向補語。而以上分析過,不是任何結果補語和趨向 補語的成員皆能夠成可能式,一些語言現象也只能有可能式,而不能構成結果、趨 向補語。 第四問題:第五類是動量補語,其他兩類時量補語、數量補語如何歸類?陳尚 未解決。 第五問題:由於【動助詞】、【時相詞】已虛化為語法的意義,在理論上是合理 的,但如何教授要進一步思考。 第六問題,陳怡靜根據趨向動詞的虛化過程而將一個詞分成幾種詞類,拿「起 來」作為例子。後置的「起來」包括:時相詞的「起來」和結果語的「起來」。 語言中,很普遍的現象是一個詞常有諸多意義,有本義和引申義。另一種現象, 特別是漢語中,那就是同音字:同音、同形,但不是一個詞,而是兩個不同的詞。 拿一個很普遍的詞語作為例子,如「花」。「花」是名詞的時候叫做「花 1」,是動詞 的時候就叫做「花 2」: (38) 今天是她的生日,他買了又大又漂亮的花一束送給她。 (39) 我花完錢了。 (40) 從高雄到台北坐車要花四個多小時。 例(38)的「花」是名詞。例(39)的「花」是動詞,表示消費、花費的意思。例(40)的. 29.

(37)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花」已經不是本意,不表示消費、花費的意思了,而已引申為時間上的花費。這 樣例(39-40)的「花」皆是「花 2」 ,兩者有本意跟引申義的關係。但是, 「花 1」和「花 2」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詞。兩者之間除了同音、同形之外,沒有什麼互相關聯。. 「起來」和其他詞也一樣。 「起來」表趨向義、結果義和狀態義,或者像陳(2004) 的說法:「起來」表起始義、動作的達成、施事者的變化及受事者的變化。「起來」 的這幾種語意是有互相關聯的,是本義與引申義的關係:趨向義(動作移動的趨向); 結果義和狀態義(動作內在時間的方向:始續和完成)。這樣一來, 「起來」應該是一 個詞,而不是「時相詞」與「結果語」兩個截然不同的詞。此外,同樣後置的一個 「起來」,但一類是「詞」,和一個是「語」,好像不妥。 總的來說,漢語補語系統如此複雜,範圍甚廣。陳怡靜可以把整個系統重新架 構是極為欣賞的,值得稱讚。不過,如上所指出六個問題證明陳怡靜(2004)的架構 還不夠完整,還要待後商榷。. 三、漢語趨向補語「起來」語法功能之反思 以上是傳統補語所存之爭議以及諸多學者提出重構補語系統的設想。柯彼德、 馬慶株、張旺熙、呂文華以及陳怡靜等重新架構,渴望建立更科學的教學語法系統。 諸家的設想都很值得參考,不過同時也出現多多少少不合理之處。本論文不打算重 構傳統補語系統,故經過考量之後認為傳統補語系統還是更完善。理由如下: 其一,陳怡靜(2004)認為「補語」-概念之所以不妥,是因為有動詞之後不能 省略補語的現象。我們認為這現象與整個補語系統比起來過於太少,沒有什麼是絕 對的。因此,補語-概念還是可以接受的。 其二,說補語不只補充說明動詞和形容詞,那我們可以重新注釋補語:補語有 補充說明作用。至於補充甚麼(說明施事者、受事者還是動詞或形容詞)就在補語的 30.

(38)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每一小類再進一步注釋說明。 其三,可能補語如上所分析應該是獨立一類,不完全是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的 變式。 其四,漢語與越南語有共同點在於所擔任漢語的結果補語、趨向補語、介賓短 語補語的成分,越南語中也有,且是句法成分。換言之,將動結式、動趨式、動介 式等述補結構視為句法結構,較為利於對越漢語教學,又複合漢語研究學界大多數 的認同。 其五,如上所分析,補語中的複合趨向補語常有引申義,包括「起來」在內。 但依語意而將「起來」分化為不同的詞類,如陳怡靜的做法是不妥。將其看成一個 詞,且詞有引申義,象劉(1983)的做法是正確的。 最後,劉(1983)就補語分為六類概括性極高,且基本上已經照顧到所有語言現 象。 綜合上述,我們認為現代漢語「起來」後置時是複合趨向補語,是句法成分。. 第二節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意功能 現代漢語的趨向動詞「起來」由兩個趨向動詞「起」和「來」結合而成,皆表 示人或事務的趨向。 「起來」可以擔任主要謂語,亦可置於其他動詞或形容詞之後做 複合趨向補語。 「起來」當謂語動詞的時候,其意義比較單純,沒什麼爭議。呂叔湘(1980)指 出謂語動詞「起來」有兩個意義:一是表示由臥坐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床,如例 (1-2);二是表示由靜止狀態而積極行動,如例(3)。. 31.

(39)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1) 你該起來了。 (2) 別老躺著,起來活動活動。 (3) 群眾起來了,事情就好辦了。 「起來」做複合趨向補語的時候,其語意卻很豐富,十分複雜,不光表示動作 的趨向: (4) 張三跳起來。 (5) 你怎麼不把門關起來? (6) 他們一下課,就熱鬧起來。 (7) 我來台灣算起來已經四年了。 例(4)的「起來」表示動作的趨向,例(5-7)的「起來」卻不是表趨向義了,且其意思 不止一個。 「起來」後置時的語意功能如此複雜,故深受漢語研究學界的關注研究, 如呂叔湘(1980)、劉月華等(1983)、吳浩敏(1984)、張慎敏(1994)、余足雲(2004)、朱 慶明(2005)等。漢語學界對「起來」後置時所建立的語意架構不完全相同。總結歸 納起來,基本上有二種分類:第一類是從結構特點來建立「起來」的語意架構,如 呂叔湘(1980)、余足雲(2004)。呂、余二人都根據置在「起來」前面的成分的詞類性 去劃分場合,之下再依其所表達的意義分出語意小類;第二類是直接從「起來」後 置時的語意功能來劃分建立語意架構,如劉月華等(1983)、吳浩敏(1984)、劉月華 (1988)、張慎敏(1994)、朱慶明(2005)等。以下,本論文對二種分類法及其語意小類 逐一探討,最後是本論文針對「起來」做複合趨向補語時提出其語意架構。. 一、從結構特點分類 呂叔湘(1980)、余足雲(2004)對複合趨向補語「起來」的語意研究時,有共同的 特點就是:皆根據置於「起來」之前的成分的詞類性,把「起來」區分為動詞後的 32.

(40)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語意和形容詞後的語意。 以下,本文分別「起來」動詞後與形容詞後逐一描述呂、余二人「起來」的語 意架構,再總結做表格對照,且分析評論二人的語意架構。 (一)動詞後. 1.呂叔湘(1980) 呂叔湘在《現代和語八百詞》裡根據語法功能,將「起來」區分為謂語動詞和 趨向補語。複合趨向補語「起來」按結構特點分別動詞後和形容詞後兩場合, 「起 來」用在動詞之後,有以下意義: 1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由下而上,例子: ○. (8) 五星紅旗升起來了。 (9) 我得了關節炎,右胳膊有點抬不起來。 2 表示動作完成,兼有聚攏或達到一定的目的、結果的意思。呂叔湘(1980)的解 ○. 釋稍為簡單,但是從呂所列出的例子可看出這裡包括有分散到集中、聚攏義、隱藏 收藏義、動作完成以及回憶有結果義等。 (10) 火車是一節一節連起來的。 (11) 我想不起來了。 (12) 你們那兒的工作展開得起來嗎? (13) 他藏了起來。 3 表示動作開始,並有繼續下去的意思,例子: ○. (14) 飛輪旋轉起來了。. 33.

(41) 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比研究. (15) 一句話把屋子裡的人都逗得笑了起來。 4 做插入語或句子前一部分,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例子: ○. (16) 看起來,這件事他不會同意的。 (17) 她說起話來,總是那麼不慌不忙的。 2.余足雲(2004) 余足雲(2004)在她的碩士論文探討前人對「起來」重新歸類其詞類,如:俞敏 (1954),房玉清(1980),吳浩敏(1991)等,並提出「起來」應該歸為兩類: 「起來」為 「趨向動詞」,和「起來」為「準表體助詞」。余足雲認為「起來」表示動作的趨向 時,其詞類是趨向動詞; 「起來」所表示的結果義及起始義皆是動作在時間軸上的方 向,「起來」起表體的作用,故叫做「準表體助詞」。至於「起來」的語意,他跟呂 叔湘(1980)一樣,按置在「起來」前面的詞類性去劃分:動詞後的語意和形容詞後 的語意。動詞後的語意如下: 1 表示動作的趨向 ○. 站在表移位的動詞後邊表示動作行為向上的趨向,此向上包括筆直的向上和斜 的向上,例子: (18) 她馬上很高興地站了起來。 (19) 水把她輕輕拋起來。 2 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 ○. 站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兼有出現某種結果或達到一定的目的。細節語意如 下:. 34.

(42) 第二章 漢語趨向補語「起來」之語法、語意功能. ‧表示合攏、接觸之義:如接起來、並接起來、缝起來、併湊起來、關起來、 賽起來、黏起來、堵起來等。 (20) 現在,侯老師將這兩個選題合起來,縮進了谷寿夫進城。 ‧表示聚集、組合之義:如積累起來、統一起來、加起來、匯集起來、結合起 來、疊起來、綜合起來、聯繫起來、團結起來等。 (21) 張小燕沒那個好脾氣,好耐性,她受不寥他的嘮叨,便與馬小雙聯 合起來,收拾張繼慶。 ‧表示捆裹之義:如纏起來,捲起來、繞起來、編起來、套起來等 (22) 老頭把錢包起來放到房子最隱秘的地方。 ‧表示約束、管理之義:如管理起來、教育起來、扣留起來、約束起來、抓起 來、拘管起來等。 (23) 你說她和善從容,可是他管起部下來也有三分苛刻。 ‧表示隱藏收藏之義:其中,動詞表示「隱藏、收藏」,「起來」表示行為完成 或結束,如收起來、保存起來、蓋起來、收藏起來、埋起來、隱藏起來等。 (24) 他已經想好了,他要跑遍中國,然後再找一個中型城市躲起來生活。 ‧表示凝結之義:動詞表示凝固的狀態, 「起來」表示狀態的變化的完成或結果, 如結起來、凝起來、凍起來、膠結起來。例子: (25) 他們之間的空氣迅速凝固起來,沒有其他的人從他們當中穿過。 ‧表示想、記的思維活動的實現:如記起來、想起來、思念起來等。例子:.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s issu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midst of pandemic disruption..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On the other hand, his outstanding viewpoint of preserving the pureness of the ch'an style of ancient masters, and promoting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tate of realization by means

加強「漢語拼音」教學,使學生掌握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The tested way to raise responsible children.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arenting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在網路數位的時代,人們將面對越來越多資訊安全的威脅,對於此行政院將 特別在今年

H., “Notes on the Religious, Moral, and Political State of India before the Mahomedan Invasion, Chiefly Founded on the Travels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Priest Fa H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