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研究結論和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研究結論和建議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性別、在臺學習身份、學校性質和在臺地區與在臺陸生 之在臺學習、生活和畢業走向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為達研究目的,通過文獻整理 與理論建立研究架構,通過網路問卷並以網路鏈接的形式面向2015 年和 2016 年全臺在臺陸生發放。兩年共取得陸生有效樣本2216 份。茲將研究所得結論與 相關建議分述如下:

第一節 結論

壹、在臺陸生之背景

一、在臺陸生在性別上女生比男生多。

二、在臺陸生在學習身份上學士生多於碩士生,博士生最少,學位生與交換 生整體情況一致。

三、在臺陸生在就讀學校性質上,學士生集中於私立學校,研究生更傾向於 公立學校。

四、在臺陸生在臺灣地區分佈上主要集中於臺灣北部地區,臺灣南部地區相 對較多,臺灣中部地區略少於南部,臺灣東部地區較少。

五、在臺陸生在戶籍上主要來自於浙江、福建和廣東三省,上海地區人數最 少。

貳、性別對在臺陸生之學習、生活及畢業走向滿意度之影響

一、在「在臺學習」、「在臺生活」和「畢業走向」方面,女生滿意度均高 於男生。

二、在「在臺學習」、「在臺生活」和「畢業走向」方面,女生滿意度與男 生基本保持在同一滿意度區間內,

三、在社交方面,女生積極性有所增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來臺前對於就讀學校相關資訊的瞭解程度」、「學校組織的兩岸學生交 流活動」、「陸生參與系所或社團組織的活動機會」和「與臺生課後交流」四個 層面,男生滿意度波動較大,2015 年男生滿意度高於女生,2016 年評價低於女 生。男生和女生對在「來臺前對於就讀學校相關資訊的瞭解程度」、「臺灣學生 的整體競爭力」、「學校組織的兩岸學生交流活動」和「陸生參與系所或社團組 織活動的機會」方面滿意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在臺陸生男生和女生滿意度 2016 年與 2015 年相比滿意度下降。

其中「臺灣新聞媒體的專業度」滿意度降幅最大。2015 在臺陸生均感到有點 滿意,2016 年在臺陸生均感到普通。2016 年與 2015 年陸生整體滿意度相比降低 了一個滿意度區間。

但在「臺灣民眾的公德心和人情味」、「臺灣民眾的環保意識」、「臺灣公 職部門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等方面,在臺陸生男生和女生在滿意度取向上一 致保持非常滿意。

叁、在臺學習身份對在臺陸生之學習、生活及畢業走向滿意度之影響

一、在「在臺學習」、「在臺生活」和「畢業走向」方面,學生整體感到滿 意,交換生的滿意度均高於學位生。

二、在「在臺學習」方面,2015 年在臺陸生中研究生交換生滿意度高於學士 交換生滿意度,學士學位生其次,研究生學位生滿意度最低。2016 年研修生滿 意度最高,學士交換生其次,研究生交換生居後,研究生學位生尾隨,學士學位 生滿意度最低。

在「校園學習環境」、「校園學習資源」和「教學設施」方面,學生均對「校 園學習環境」評價最高。「校園學習資源」和「教學設施」方面,學士學位生滿 意度一致,研究生學位生和學士交換生更滿意「校園學習資源」,研究生交換生 更滿意「教學設施」。

三、在「在臺生活」方面,陸生整體(包括學位生和交換生)在臺就讀學歷 越高,對在臺生活的滿意度越低。

整體看來,研修生滿意度最高,學士交換生滿意度相對接近,研究生交換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滿意度其次,學士學位生滿意度相對有所降低,研究生學位生滿意度最低。

四、在「畢業走向」方面,研修生滿意度最高,研究生交換生滿意度高於學 士交換生,學士學位生其次,研究生學位生滿意度最低。

交換生對在臺學習經歷和目前就讀的學校對個人日後的發展均感到非常滿 意,學位生則感到有點滿意,研究生學位生滿意度最低。

學位生和交換生對「目前畢業的學校在大陸社會的接受度」滿意度高於在臺 社會的接受度,在大陸企業中的接受度最低,大陸企業的接受度與臺灣社會接近。

五、對於「在臺學習和生活的整體評估」方面,學士生和研究生交換生感到 非常滿意,研究生學位生感到有點滿意,研究生交換生滿意度最高。

六、對來臺後對臺灣的整體觀感,交換生滿意度增加,學位生則有所降低。

其中研究生學位生滿意度降低幅度大於學士生,學生交換生滿意度增加幅度大於 研究生交換生,學士生滿意度高於研究生。

七、學位生和交換生對在「在臺學習」、「在臺生活」和「畢業走向」方面 滿意度 2016 年與 2015 年相比滿意度均值均有所下降。

對於「校園住宿環境」,2015 年學位生和交換生感到有點滿意,2016 年在 臺陸生中,學位生和研修生感到有點滿意,2016 年滿意度高於 2015 年。唯有該 層面滿意度在學位生和交換生看來滿意度有所增加。研修生對此滿意度最低。

對於「臺灣新聞媒體的專業度」和「公職人員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方面,

學士學位生滿意度均降低了一個滿意度區間,其他學生整體感到滿意。

肆、學校性質對在臺陸生之學習、生活及畢業走向滿意度之影響

一、在「在臺學習」、「在臺生活」和「畢業走向」方面,公立學校和私立 學校在臺陸生整體上均感到滿意。

除卻「陸生參與系所或社團活動的機會」方面,兩者不在同一滿意度區間外,

其他層面公立和私立學校陸生滿意度均在同一區間內。

二、在「在臺學習」方面,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間滿意度波動較大。

2015 年公立學校在臺陸生滿意度略低於私立學校,2016 年公立學校滿意度 略高於私立學校,兩年情況完全相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高,臺灣北部和東部較為接近,臺灣南部滿意度最低。2016 年,臺灣東部地區 陸生對畢業走向滿意度最高,臺灣中部地區其次,臺灣南部地區滿意度與中部地 區較為接近,臺灣北部地區滿意度最低。

三、臺灣各地區陸生對「在臺學習」、「在臺生活」和「畢業走向」各層面 的滿意度評價基本保持在同一滿意度區間內。

「與臺生的課後交流」方面,臺灣中部地區感到非常滿意,臺灣北部、臺灣 南部和臺灣東部感到有點滿意。「陸生參與系所或社團組織活動的機會」方面,

臺灣中部和臺灣南部感到非常滿意,臺灣北部和臺灣南部感到有點滿意。

在「臺灣同學對大陸的瞭解程度」和「臺灣同學的國際觀和文化敏感度」兩 個方面,臺灣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地區滿意度均從有點滿意降為普通。

「臺灣媒體的專業度」方面,臺灣各地區陸生 2016 年比 2015 年均下降了一 個滿意度區間,從有點滿意轉為普通。

四、在「在臺學習」、「在臺生活」和「畢業走向」方面,整體來看 2016 年臺灣各地區在臺陸生滿意度低於 2015 年。

對於「教師的整體品質」、「臺灣公職部門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臺 灣人的公德心和人情味」滿意度保持非常滿意。

五、從地區分佈看,臺灣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的在臺陸生對「臺灣社會 對多元文化的接納度」感到滿意,但對於「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瞭解程度」均感到 普通,對於不同族群的接納度感到有點滿意,低了一個滿意度區間。

六、各地區在臺陸生對畢業學校在陸社會接受度最高,臺灣社會其次,大陸 企業接受度最低。雖然臺灣的學習在大陸的競爭力不高,但是陸生對於在臺學習 經歷和在臺學習生活的整體評估,各地區均感到非常滿意。

七、臺後對臺整體觀感方面,2015 年臺灣中部和東部地區在臺陸生滿意度有 所提升,臺灣北部和南部則是降低,臺灣南部滿意度降低幅度大於臺灣北部。2016 年臺灣各地區在臺陸來臺後對臺灣的整體觀感一致降低,其中臺灣北部、中部和 南部從非常滿意轉為有點滿意,臺灣東部依舊保持非常滿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陸、其他

對於「來臺前對於就讀學校相關資訊的瞭解程度」、「臺灣民眾的國際意識」、

「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瞭解程度」、「臺灣學生對大陸的瞭解程度」、「臺灣同學 的國際觀和文化敏感度」和「臺灣媒體的專業度」方面,從男生女生、公私立學 校和臺灣各地區角度考量,陸生均感到普通,評價不高。

對於「教師的整體品質」、「教師對陸生的接納度」、「臺灣公職部門的服 務態度和辦事效率」和「臺灣人的公德心和人情味」等方面,從男生女生、公私 立學校和臺灣各地區角度考量,陸生均感到非常滿意,2015 年與 2016 年滿意度 保持穩定。

另外,2016 年數據顯示,學士生學位生和交換生對臺灣的人情味的滿意度高 於臺灣人的公德心,研究生學位生和交換生對臺灣人的公德心滿意度高於臺灣的 人情味,可見學士生感性,研究生更加注重理性。

在臺陸生對「臺灣社會對多元文化的接納度」感到滿意,對「臺灣社會對弱 勢群體的關懷」滿意度最高,對「臺灣社會對不同族群的接納度」滿意度最低,

對「臺灣社會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懷」、「臺灣社會的兩性平等」和「臺灣社會對 於多元性向的尊重」滿意度基本一致。

在臺陸生一致認為,目前在臺畢業的學校在大陸社會的接受度高於臺灣社會 的接受度和中國大陸企業的接受度,而臺灣社會的接受度略高於中國大陸企業的 接受度。

在臺陸生對於「臺灣的學歷在中國大陸的競爭力」在感到普通的情況下對「對 於當初來臺求學的決定」、「目前就讀的學校對個人日後的發展」、「目前畢業 的學校在大陸社會的接受度」表示肯定,對赴臺求學的決定感到非常滿意,來臺 前後對臺灣的整體觀感表示滿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