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 問卷樣本之基本資料

在發放問卷對象時,已經立意採樣的方式將問卷發放給曾經參與綠色大學計畫與參 與我國綠色大學聯盟學校以及以永續發展為辦學導向的學校,其中公立大學校院有 27 所,私立大學校院有 43 所,回收問卷結果顯示,公立大學校院有 16 所,私立大學校院 有 24 所,不管從參與面與問卷回收率來看,私立大學校院的比列較高。而在學校分布 所在地區的分析結果顯示,中部、北部的學校占的比例較高。學校的規模也分布較平均,

學生人數多為 4001-12000 人的範圍,屬於中型規模的學校。

在填答人的基本資料顯示,在問卷發放至校長室後,大多會轉交給總務長、副總務 長或是環安衛中心主任填答,少部分由總務處組員甚至是校長親自填答。可見在臺灣綠 色大學的發展,多數還是由總務處為主要承辦單位。

二、 綠色大學執行現況

(一) 對於綠色大學的承諾

我國推行綠色大學的執行單位,多以一級主管單位的總務處為主要承辦單位,因總 務處主要管理學校之硬體建築、設施操作以及水電等學校基本生活所需,在業務處理的 相關性上也比較緊密結合,或是由環境安全衛生中心來承辦,結合學校衛生與環境安全 的理念,也視為綠色大學推行的主要發展之一。

回顧近十年來綠色大學的發展現況,在國際網站上已有 22 所臺灣的大學簽署了塔 樂禮宣言,但在問卷回收的結果卻有 50%的學校尚未簽署,不清楚此宣言的學校也有 12.5%的比例,塔樂禮宣言是國際間認可且是綠色大學發展永續性的最佳指標,除了國 際性的塔樂禮宣言之外,學校簽署的其他宣言比例也不高,大多屬於落實校內環境保護 的宣言,也是另一種學校的承諾。雖然各學校推行綠色大學的主要行動有所差別,但其 核心價值還是離不開塔樂禮宣言內涵,未來也應多宣傳與提倡塔樂禮宣言的內涵與指標

性,雖然永續發展在臺灣已不再是新興的名詞,正規教育制度也已和國民基本教育緊密 連結且重視,顯現出高等教育在此項目的忽略感,希望藉此能提高高等教育在永續發展 教育的重要性與適切性。

(二)學校在綠色大學中的具體作法 1. 會議與標準認證

學校在具體作法中,有一半以上是有定期召開綠色大學、環境保護或永續發展等會 議的,且會議名稱多以「綠色大學委員會」或是「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委員會」為主,

少部分關切的會議還有校園綠美化小組會議、節能推動小組會議等。在溫室氣體盤查的 項目中,已有 22 所學校進行過全校性的溫室氣體盤查,可見教育部在推行「校園溫室 氣體管理輔導計畫」上的成效,已引起綠色大學的注意與重視。

學校在標準認證的調查中,發現其實參與程度並不高,其中通過最多標準認證的是 綠建築標章,或許和學校新建校舍的考量有關,老舊建築物也較難翻新與改建。其餘有 關企業社會責任推行的各大認證標準,少有學校通過,且有三成的學校是沒有通過任何 標準的。從此調查發現,綠色大學在推行的作法中,通過標準認證上的數量不多,但從 各校通過認證的年度來看,是近幾年開始的風潮,且有逐步增加的趨勢。

2. 「環境系統」、「環境管理」以及「環境教育」三面向調查

調查學校針對「環境系統」、「環境管理」以及「環境教育」的具體作法和主要方向,

其中「環境管理」的比例較高,接著是「環境教育」與「環境系統」。在環境管理方面,

面相涉及較廣,多從日常生活著手,學校在推行上以活動宣傳與文宣方式著手,不過在

「使用再生能源」與「綠色消費與餐飲」上比例明顯降低,第一個可能是考量到再生能 源在臺灣並不普遍,且也牽涉到學校的技術層面問題,第二項關於餐飲方面,也是牽涉 到食材來源或是商家的合作關係,光從學校本身做起與改革或許也有困難。

在環境教育方面,多數學校皆設有環境教育相關之通識課程,也有舉辦與環境相關 的活動,較少選擇的類型為「相關研究之推動與技術研發」還有「開設學分學程」,前 者與學校的專業技術與科技發展有關,後者則是需要足夠的師資才能完備,在推行上也 有一定的困難度。

環境系統方面的整體比例最低,比例較高的有「水資源監測與管理」還有「校園生 態調查與維護」,環境系統係指長期的管理與規劃,除了水、空氣、生態等面向外,其 他意見也提到能源監控的重要,都是綠色大學在環境系統上具體作法。

三、 綠色大學推動影響因素調查

本研究根據文獻與訪談結果擬出的問題發現,在五類型的影響程度上,分別由「學 校內部的技術與專業知識人才」、「學校接納綠色大學理念的態度」、「校長(領導人)的 承諾及支持程度」、「政府(如:教育部)政策的推動」以及「校園面臨採購時,綠色材 料供應價格是否合宜」為得分最高的選項。

(一)校園資源對綠色大學推行的影響程度

從國內外文獻對照來看,其校園規模大小(如:人數、面積等)在我國綠色大學發 展的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反而是學校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人才的因素才是校園資源 中最重要的因素,其次的經費多寡,在國外文獻與專家訪談中也認為是重要影響因素之 一,平均值也接近滿分。

(二)學校政策和行政運作與校內人員對綠色大學推行的影響程度

在學校運作與人員的影響程度上,可得知校長扮演重要的角色,若有校長的支持與 對綠色大學推動的承諾,也代表學校有接納綠色大學的理念,若學校有這樣的氛圍與由 上而下推行的支持與執行力,在綠色大學相關事項的推動上就變成了良好的驅動力,促 使學校往綠色大學理念邁進。

(三)校外資源和學校與合作單位關係對綠色大學的影響

在與校外資源和利害關係人的影響程度分析中,教育部的推動與支持是綠色大學推 動上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若有納入評鑑制度,也是會影響綠色大學之推動,關於其他 經費與資源部分的得分較低,或許是因為大部分學校對於尋求教育部以及政府單位資源 的經驗較少,也較習慣於這樣的合作方式,故得分數較低。在與其他利害關係人的選項 中,其平均分數較低,也可看出學校對於推動綠色大學與校外合作單位的影響因素不大,

唯一比較高分的為採購需求會遇到的課題,和校內運作有直接的關聯性,故分數較高。

四、 相關性分析結果

根據分析結果,學校推行綠色大學面臨的影響因素與學校的相關背景還有發展現況 相關性並不大,有顯著相關性的背景因素有教師人數的多寡、職員工人數還有學生人數,

在規模上的變因會影響因素調查的結果。有簽署塔樂禮宣言的學校與沒有簽署的學校對 於影響因素如:「校園面積大小」、「負責人員(團隊)的工作負擔」以及「綠色大學是 否列入教育部大學評鑑」也有顯著的相關性,可發現影響學校是否會進一步了解與簽署 國際宣言的驅動力和影響力是和評鑑制度還有工作負擔有關聯的。

五、 需求調查

我國綠色大學聯盟成立後,各學校皆顯示出建立交流與溝通平台的需求,以及舉辦 各交流方式如研討會、工作坊或座談會等形式,再來是定期調查學校的問題和需求,已 持續追蹤各大學的發展狀態。綠色大學在自臺灣發展以來,從當初的前瞻規劃與推行方 式等,是先從教育部發起,以計畫推行方式輔導各校發展綠色大學,如今我國綠色大學 發展多年後,各學校的發展進程與發展特色也有所不同,若建立起完善的交流平台,促 進各校的規模與學習,共同在高等教育上追求永續發展未來。

六、 集群分析結果

根據集群分析結果,將綠色大學分為四個類型:

(一)擴展型

占總額 7.69%的比例,此類型的學校推行綠色大學的時間較長,在現況發展上也表 現較優,不論是態度與實際作法皆比其他類型的學校來的高,尤其在綠色大學發展三面 向的環境教育行動中,已經跨出校園大門,開始與社區居民連結。在影響因素調查上,

擴展型較重視「人」的影響,第一順位是校內人員的影響,第二順位是學校與合作單位 關係的影響,可發現擴展型學校開始注重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

(二)積極型

占總額 28.21%的比例,此類型的學校在現況發展上的表現與擴展型學校接近,但 是堆行綠色大學的時間不長。積極型在環境教育的行動上與擴展型有不一樣的目標,較 為重視學程發展和產學合作的機會,可視為進步快且注重實務的類型。在影響因素的調 查上,積極型較重視校內的行政運作和人員的態度,接著才是校外的影響因素。

(三)消極型

占總額 23.08%的比例,此消極型開始,明顯看出此類型學校的發展現況得分偏低,

但是態度表現卻不低。此類型的學校在環境系統、環境管理兩大面向表現並不差,反而 是在環境教育面向的行動,遠不及積極型和擴展型的多樣化且多元化,大部分還是著重 在開設通識教育課程還有舉辦活動,少有進一步的挑戰與計畫。在影響因素的調查上,

和積極型類似,重視校內人員和學校政策的運作。

(四)封閉型

占總額 41.26%的比例,調查結果發現,封閉型的學校占了多數,可發現目前大部

占總額 41.26%的比例,調查結果發現,封閉型的學校占了多數,可發現目前大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