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色大學推動影響因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綠色大學推動影響因素

一、 推動障礙與驅動因素

大學為了因應氣候變遷、環境與社會的變化,永續高等教育(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SHE)議題相對地已成為新興的研究領域。在 2002 年,開始發行針對高等教育 界永續性和永續發展議題的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IJSHE),其多數涵蓋大學綠化的實際操作、政策分析還有案例研究,主要是 描述性的,往往非理論性質的研究(Fien, 2002; Wright& Pullen, 2007)。也有一些最新的 研究,探討綠色大學主要利害關係者的永續發展知識水平或研究利害關係者在創造一個

綠色大學的感覺是什麼(Wright, 2010)。然而,大學在面對轉型與接受新的理念時,其相 關利害關係人如校長、行政人員、教職員、學生甚至是當地的社區、中小學,該如何因 應接下來的挑戰和困境,近年來也有文獻多以質性方式進行案例分析或是深度訪談特定 族群進行研究,依據各研究之研究對象與個案分析,影響綠色大學推行永續高等教育之 面相,經研究者整理如下:

(一) 缺乏覺知與興趣

大學本身應有對環境的責任感與了解全球的環境問題,然而在校園內仍有很多人不 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和所在的學校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Robert& William, 2005)。即使在 學校內的行政人員、教職人員、學生與社區居民,也沒有完全理解他們應盡的責任,如 離開教室時沒有隨手關燈、電腦沒有使用時卻開整天、垃圾不分類沒有做好資源回收等,

皆是缺乏參與意願的現象(Velazquez, Munguia&Sanchez, 2005)。若大學本身對永續發展 的定義或是意涵還是不清,錯誤的訊息或是處理信息中造成的錯誤,也會導致推行的困 境,如領導者本身對永續發展概念的不足,雖然簽署了塔樂禮的承諾,但其行動與政策,

容易變成「漂綠」(greenwashing)活動,並非真正的永續(Wight, 2010)。

另一方面,有些大學對於永續發展的概念還是停留在做環保與綠美化的階段,即便 減少校園的碳排放量和減少資源浪費,也是屬於綠色大學要做到的基本層面,但永續高 等教育更加強調學生本身覺知的提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學校設施體制的更改與綠 化,在課程內容上也要強調科際整合與議題解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了解永續發展不只 著重在環境,更是強調人與社會還有環境的連結與互動,這也是綠色大學在發展時容易 忽略與進一步思考的覺知與態度。

(二) 大學的永續經營

大學校長普遍認為,為了要讓學校更永續,最大的限制在於資金的不足(Wright, 2010),根據 Wright(2012)針對加拿大的 37 所大學總務處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結果,

也普遍認為財務緊縮與如何永續經營是過去十年來大學面臨的主要課題,許多項目措施 若沒有資金的贊助,綠色大學的目標就難以達成,若有新建的設施,則需要另一筆經費 去維持運作和保養,而「錢」已重新置於大學的第一優先目標,並不是永續發展了 (Velazquez, Munguia&Sanchez, 2005)。

雖然長期且固定的資金贊助是綠色大學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大學是否能永續經營,

另一影響最大的就是招生學生的多寡(Wright, 2012)。要有學生,學校才能持續經營,這 也是臺灣的大學會遭遇到的課題之一,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我國國立大學新生人數近 5 年也一路下滑,96 學年還有 69408 人,100 學年只剩 65740 人,100 學年核定招生名額 69701 人,缺額卻高達近 4 萬人(自由時報,2012),未來,眾多大學勢必要面臨更多的 招生率不足的危機。因此,學校要如何吸引學生入學就讀,其辦學的理念符不符合社會 和大眾的期待,以及該校的畢業生是否有出路,已經成為大學要永續經營的目標之一。

(三) 缺乏獎勵機制

在推行綠色大學理念的同時,一定會有做不完的事,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有興趣追求 新的教學方法,而是在當下你是否能完全接受新的嘗試?在不改變基本準則和期望的原 則下,大多數的人都會滿足現況,若沒有獎勵機制,只會得到冷漠與對變革的抵制(Nadine, 2004)。

然而過往的獎勵機制也需要改變,未來大學將會面臨規模縮小甚至是經費支出的困 境,以往僵化的獎勵機制對於想改革的個人或是團體或許會成為一種障礙,新的獎勵制 度應著重在鼓勵創造力和創新學習的出現,不是追求研究的數量,而是品質(Nadine, 2004)。

(四) 學校組織文化

一個機構要推行新的政策或是改革,不管是由上而下(top-down)或是由下而上 (bottom-up)的方式,學校行政組織是否能接納新的概念和轉型,其實也是綠色大學推行 的重點之一。如何促使大學組織再度學習,重新調整營運還有課程的目標,已呼應對綠 色大學的承諾,建立永續發展的未來(Nadine, 2004),是現今大學面臨的課題之一。

除了組織本身的再學習,其領導人的視野和想法,也是帶動整體組織轉變的因素之 一,學校必須要適當地安排領導人的責任和任務,朝向合作與共同努力的方式,而不是 促進各單位的競爭( Ferrer-Balas et al., 2008)。因此,良好的行政組織應該是勇於改變現 有的狀況,且願意接受新的訊息和知識,並與其他單位協同合作的方式,達到綠色大學 之目標。

(五) 學校規模與技術

學校的規模與教學環境也會影響綠色大學的發展,若超過 10000 至 12000 學生數量 的大型學校,通常會有較複雜的組織,也越難達到快速改革( Ferrer-Balas et al., 2008)。

若學校本身的教學環境已具備該有的資源與技術,也較容易改革轉型,如電腦資訊科系 系所,可自行研發全校用電監測系統;強調光電發展的科技大學,可研發太陽能與更多 節電設施。若校園環境無法渾然天成下,若未能達到溫度、壓力或是品質的要求,常會 造成如照明的不足、惱人的臭氣、還有害蟲的孳生,這些技術上的限制常讓永續發展計 畫以失敗告終。除了技術上的改進,也要懂得利用數據,在校園裡,如何測量水和所有 能源的消耗數據,也較缺乏且不精確,應該要有足夠的資訊去判斷,以達到節能的目標 (Velazquez et al., 2005)。

(六) 促進跨學術研究

要如何激發跨學術研究活動,一直是大學最困難的任務之一,通常,不同的學術單 位專家都有不足夠的合作和協調機會(Capdevila et al., 2002)。然而,分割的科學會造成

進步的緩慢(Cortese, 1999),強調個人學術自由,雖然會有革新的機會,但卻更難在各個 教師間達成共識( Ferrer-Balas et al., 2008)。因此,身為綠色大學的領導者,可發展且觸 及的範圍可能只限縮在某一棟建築物或是某一個行政或是學術部門(Noeke, 2000)。要促 成跨學術、跨領域的合作,作為聯繫人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位優秀的聯繫者,可以讓跨 學 術 性 的 共 同 語 言 更 為 柔 軟 , 或 給 予 從 事 相 關 合 作 的 行 政 部 門 或 是 社 群 鼓 勵 ( Ferrer-Balas et al., 2008)。

(七) 相關人員的培訓

大多數的學術界很少得到關於環境領域的教育問題(Boyle, 1999)。事實上,很多教 育工作者,正在學習如何教導永續發展,他們大多在該領域中學習與成長,當然,也會 在過程中造成失誤,然而,培訓學生的好處就是所花的時間短,但成效高(Velazquez et al., 2005)。培訓的目的其實不只是知識的傳遞和理念的推廣,應是提高各大學的覺知與態 度,讓身為國家最高學府的領導人、行政人員、教職員還有學生,具有對環境、社會與 國家的責任感。

(八) 時間有限

大學教授是非常忙碌的,由於時間不夠,不只影響平常的規劃、評估還有報告,在 時間約束下,永續發展教育往往成為密集式的課程,教授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教導更多 主題(Velazquez et al., 2005)。不只是教師,學生還有行政人員的工作負擔也很大,要如 何使他們願意貢獻出些許的時間在永續發展議題上,其實關鍵在於他們的付出會有什麼 樣的回報(Robert& William, 2005)。另一方面,計畫與課程往往受限於教學期程的影響,

每個期程的學生都是志願參與,但基於時間和個人課程的安排,很難繼續至下一個學期,

而他們也很難成為下一次的領導者與規劃者。

整體而言,大學在推廣綠色大學或是永續校園的理念是困難重重的,不只是大環境 的影響,使大學面臨經營和管理上的困境,組織內部的人與人還有人與環境之互動,也 是影響綠色大學在推行過程中的因素。綠色大學之理念除了倡導學校的「永續性」外,

也注重培養負責任之公民,然而,如何在推行綠色大學的過程中和教職員、學生互動,

形成共同學習的學校組織團隊,更是綠色大學在運作上的重要挑戰之一。

二、 利害關係人

大學利害關係人的範疇,多為教師、學生、家長、校友或是企業雇主,成功的永續 校園團隊也須考慮到利害關係人的技術和專業,才可共同提供決策和溝通架構(Clark&

Kouri, 2009)。然而,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訴求和身分都會影響議題的流程和結果,甚至是 限制主管策略的運作(Lamberg et al.,2008)。綠色大學之推動,除了強調校園內部的環境 改善,更是希望能學校能走出學術界的象牙塔,與真實世界連結,因此,為了實現校園 之永續性,在永續發展策略上因採取內、外部關係人之參與,以了解不同校園利害關係

人的訴求,進而達到管理上成功的決策。

根據李偉國(2012)的整理,將校園利害關係人的分類和訴求整理為表 2-17。根據文 獻蒐集發現,在發展綠色大或是以永續發展為概念的校園時,其內、外部之利害關係人 都是需要考量的。

(一) 內部利害關係人

在內部的利害關係人方面,學校主管、教授、職員都認為加強與其他人員的溝通是 重要的,尤其在教育行政運作體系上,都需要這三方面的溝通與協調,避免在認知上造 成不一致。學校主管,如校長、副校長、各處室主管,則需要整合永續發展原則,追求

在內部的利害關係人方面,學校主管、教授、職員都認為加強與其他人員的溝通是 重要的,尤其在教育行政運作體系上,都需要這三方面的溝通與協調,避免在認知上造 成不一致。學校主管,如校長、副校長、各處室主管,則需要整合永續發展原則,追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