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色大學意涵與行動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綠色大學意涵與行動

一、 綠色大學意涵

(一) 綠色大學

隨著環境退化和環境問題的覺知不斷提高,威脅著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以致在國 際間懇求社會採取永續發展的原則(Wright, 2013)。綠色大學最初發展的緣由,就是為了 降低大學在運作時對環境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爭,在國 際間認為,「綠色大學」(Green University)一詞是以「永續發展」概念為願景下的各類活 動,並實現高等教育在人類發展應負的重要責任。Ferrer-Balas 等人(2009)認為以永續性 的大學應引社會為己任,提供學生知識,幫助解決環境、社會、經濟議題,承諾持續改 變以回應社會需求。大學的永續性還包括人類如何能維繫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狀態,並 了解與認識理解生態系統與地球的限度,使全人類都能生活在公義和對人民負責的政府 與經濟體制中。教育機構也須重新檢討任務和重新建構期課程、研究優先順序,在面對 複雜與更不穩定的未來時,使學生和校園準備做出更好的決定,將永續和所有活動層面 整合(Glasser et. al., 2005)。

大學認為關鍵性的機構,有助於瞭解複雜的環境和社會問題,以及建立未來的永續 發展解決方案(Wright, 2007)。Anne Sibbel(2007)也指出,高等教育不只肩負教育、研究 的任務,更是要與真實世界連結,兼具社會服務的關懷,而今日的大學生更是未來的主 要消費者和專業人員,因此高等教育對於培養一位具有永續發展理念的學生是非常重要 的。也有許多學者聲稱,大學在道義上,有領導永續發展方面的責任,因為大學在社會 中的作用是教育未來的決策者,也要協助扮演企業公民的角色(Orme& Dooris, 2010)。

(二) 永續高等教育

自 1970 年代開始,大學的環境教育與科學發展主要是以環境問題為重點,實施綠 色課程,由 2000 年至今,我們已經認識到,所有大學的學生需要有「永續性素養」,而 已經有大量關於這個主題的課程開始在大學中實現(Thomas, 2009)。大學身為一高等教 育機構,如何培養一位具有永續發展概念的學生,其發展出的教學內涵與架構也開始探 討自然和社會的互動,且單一學科無法提供機會因應多變的實務和障礙,即使是涵蓋不 同學科的內容,也應該考量學生的整合能力,以及發展課程所需的永續概念(李偉國,

2012)。

為了達到高等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的結合,Sterling(2004)認為應該嵌入和探索永續 發展的本質和內在的學習過程,尤其在教學上的變化過程可由下表 2-1 所示:

表2-1 高等教育整合永續發展轉變表 Rusinko(2010)針對企業管理和商業的課程,結合永續高等教育(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SHE)發展一套矩陣模組,呈現結合 SHE 前後,現有課程架構和新的課 程架構的優劣勢以及使用時機,各學校可判斷學校現有的時機,選擇不同的象限開始著

資料來源:Rusinko(2010)

Thomas(2012)認為現在的企業主管單位也開始趨向採用具有永續發展概念的員工。

Lacy 等人在 2010 年針對 760 位在跨國際公司的總經理進行調查,發現有 76%的受訪者 認為企業應該融入永續發展目標至員工績效評估,也提出教育系統也應該發展心態和技 能學習,以因應未來領導至永續發展的人才,由此可見,企業對員工能力的期待和將永 續發展遍植於社會的能力相似。大學畢業生未來第一要面對的是就業問題,一位大學畢 業生必須要有的永續發展能力,Thomas(2012)認為應分為知識理解層面、價值態度層面 以及技能層面(圖 2-1),設計適當的教材以開發這些能力將是大學的目標。

圖 2-1 畢業生永續發展能力

資料來源:Thomas(2012)

二、 綠色大學宣言

(三) 綠色大學相關宣言

許多國際宣言中皆提及高等教育永續發展的議題,其中最早可溯至 1972 年的「斯 德哥爾摩宣言」(The Stockholm Declaration),儘管會議並非針對大學的永續性提出討論,

但其指導原則間接說明了永續性與高等教育的關聯,其中提出的 26 項指導原則中,第 19 項原則揭示了從小學到成人階段實施環境教育的必要性,並說明實施的緣由乃「為了 更廣泛地擴大個人、企業和基層社會在保護和改善人類各種環境方面提出開明輿論和採 取負責行為的基礎。」(UNEP, 2005)。

1972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聯合國人類與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會中發表的斯德哥爾摩宣言,其中提出的 26 項

知識理解層面

•社會正義與平等;全球化、

多元文化與其互賴;永續 發展

技能層面

•判斷性思考;系統性思考;

溝通能力;尊重人和事務;

合作與參與;反思與終身 學習

價值態度層面

•自我認同感與自尊感;對 社會正義和平等的承諾;

尊重多元文化;對永續發 展原則的承諾;擁護環境 和社會

指導原則,除了強調國家發展、種族議題、社會經濟、自然資源、人口成長、世代公平、

環境正義與環境問題等等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在第 19 項揭示了從小學到成人階段 環境教育實施的必要性。

自 1972 年斯德哥爾摩宣言揭示了永續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角色以來,歷經了第比 利斯(The Tibilisi Declaration)、塔樂禮(The Talloires Declaration)、哈里法克斯(The Halifax Declaration)、二十一世紀議程-第 36 章(Agenda21-Chapter36)、地球憲章(The Earth Charter)、

京都宣言(The Kyoto Declaration)、斯溫席(The Swansea Declaration)、哥白尼憲章(The CRE-Copernicus Charter)、薩羅尼加(The Thessaloniki Declaration)、呂內堡(The Luneburg Declaration)以及烏班圖(The Ubuntu Declaration)等宣言,逐漸具體名列綠色大學的最高 指導原則,以供世界各國大學校園永續發展之參考(莊育禎,2005)。關於綠色大學相關 宣言討論內涵整理如表(表 2-3)。

(四) 塔樂禮宣言

除了上述國際相關宣言的論述提及永續發展在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外,獨立由大學校 院發起的宣言最具代表性的為 1990 年發起的塔樂禮宣言(Tallories Declaration),為綠色 大學發展之圭臬。1990 年 10 月,來自全球 22 位世界各大學的校長和主要領導人,共同 簽署塔樂禮宣言,承諾大學應要負起對環境的責任感,並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為推動 此宣言,1992 年成立了大學校長推動永續未來秘書處(The Secretariat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在 1995 年更名為大學領導人邁向永續聯盟(The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Leader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ULSF),主要負責推動塔樂禮簽 署事宜。自 1990 年 10 月至今,已有 440 所大學相關機構簽署,臺灣已簽署大學共 22 所。塔樂禮宣言(The Talloires Declaration)之十大行動計畫(10-point action plan)如下:

1. 增加對環境永續發展之覺知(Increas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2. 創造校園的永續文化(Create an Institutional Culture of Sustainability)

3. 培育具環境責任的公民(Educate for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Citizenship) 4. 培養校內每一份子的環境素養(Foster Environmental Literacy For All)

5. 在機構內實施生態作法(Practice Institutional Ecology) 6. 結合所有利害關係者的力量(Involve All Stakeholders) 7. 跨領域的合作(Collaborate for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8. 提昇中小學校的能力(Enhance Capac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9. 將服務推向全國與國際(Broaden Service and Outreac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10. 持續永續發展的運動(Maintain the Movement)

表2-3 綠色大學宣言內涵 Presidents’ Climate Commitment, ACUPCC)特別指出,高等教育機構除了提供與氣候變遷 相關研究之科學發展與專業人才培育之外,亦必須肩負起為人類社會準備好氣候變遷調

1. 美國:永續高等教育促進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ASHE)

永續高等教育促進協會(AASHE)起源於永續發展教育西部網絡(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Western Network, EFS West),由康普頓基金會(Compton Foundation)資 助和支持,在美國西部以及加拿大等大學提供資源和為永續發展努力。2004 年第一 次北美高等教育永續發展會議在俄勒岡州波特蘭舉行,將此區域性的組織過渡至現 今的永續高等教育促進協會,並在 2006 年正式啟動(AASHE, 2013)。此協會的使命 和願景如表 2-4。

表2-4 永續高等教育促進協會組織內涵表

項目 內涵

使命 協助轉型高等永續教育,並提供資源、專業發展與網絡的支持,使高等院校 從治理、經營到教育、研究都能以永續性為前提。

願景 希望能達到繁榮、平等的生態健康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高等教育扮演著 至關重要的作用,確保人們能了解環境,並具有社會與經濟力量之間相互依 存關係的技能和能力,以面對永續發展的挑戰。

會員 採取兩種會員制度,分別為高等教育機構含世界各國共 887 個會員,及企業 界或非營利組織(NPO)的機構共 208 個會員,希望在此平台互相交流資訊或是 提供進修和產學合作的機會,為永續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源,並可廣泛參與和 了解不同的高等教育界代表。

評估 協會發展了 STARS 評分系統(The Sustainability Tracking, Assessment & Rating System),是一種透明且自我評估的架構模組,可用來衡量大學中的永續性績 效,並定期公開獎勵優良學校,促進訊息共享。

資料來源:永續高等教育促進協會(AASHE) 2. 英國:大學環境協會(The 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 for Universitie and Colleges,

EAUC)

英國大學環境協會(EAUC)於 1996 年成立,目的是提高環境管理檔案,並促進 成員機構的環境績效的改善。在過去的 5 到 10 年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業務或是企 業認識永續發展教育和高等教育部門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以及課程,現今約有 300 個有影響力的會員(EAUC, 2013)。其協會的內涵與工作使命如表 2-5。

表2-5 大學環境協會組織內涵表

項目 內涵

使命 領導、激勵和其他利益關係人有關永續發展各方面的共同願景、知識和 工具,透過大家的參與,促進整個制度的改變。

願景 成為一級以上的教育部門,廣納經濟、社會和永續發展的原則與價值觀。

會員 採取兩種會員制度,分別為高等教育機構及企業界或非營利組織的單 位。

主要工作 EAUC 董事會在 2012 年聚焦審定 2013-2017 年策略守則,主要扮演訊 息、豐富經驗和實務分享的角色,並向公部門或企業專業團體尋求資助。

評比與獎勵 自 2004 年起每年頒發「綠袍獎」(Green Gown Awards),公開肯定在經 營管理、採購、教學、研究、社會責任等方面有特別創新的大學院校,

綠袍獎項也會頒發獎項給贊助機構,以表揚他們對高等教育貢獻的作 為。

資料來源:大學環境協會(EAUC) 3. 法國:大學校長會議(Conference des president d'université, CPU)

法國大學校長會議於 2008 年通過「法國大學支持永續發展聯盟章條」後,成立永

法國大學校長會議於 2008 年通過「法國大學支持永續發展聯盟章條」後,成立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