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 實施歷程與團隊形成 一、 準備階段:

徵求「課程發展委員會」同意:取得小佩老師同意,將該班學生和本班共 同上課。所研究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將於101學年度下學期的第四週起,

採用課程時間為中年級綜合活動課程,融入探索教育活動,預計每週五下午實 施三節120分鐘,共計四週480分鐘。於石碇國小活動中心舉行。再邀請小佩老 師、小戶老師成立教學團隊。各自分派任務準備大顯身手。

二、 實施階段:

學生們個個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天天充滿期待心情、非常開心。對於三 甲、四甲可以上探索教育課程的學生來說,是充滿期待、興奮不已的。更瞧見 學生積極參與、樂在其中;努力以赴使命必達。「看著學生一窺探索活動的奧妙 後,往往樂此不疲,積極參與的態度著實令人高興。施教者使出渾身解數變戲 法、研究者又把握機會適時給予各班或各隊正向鼓勵。加強歡呼、提振士氣,

使得孩子們原本有點失落的心情,重新燃起無限希望,緊接著有超乎預期的團

82

體合作。為學生『不怕失敗、努力以赴』的精神下了一個完美的註解。引導反 思探究新問題、學生右手向上提;同儕拍手又叫好、大家都高興。成功或失敗,

學生早已不再計較了,渾然忘研究者的享受挑戰自研究者成功的喜悅。

三、 討論階段:

藉由活動默契逐漸養成、已看不到先前埋怨、氣憤、失望、難過……等的 負面情緒。能和新朋友一起玩或學習。活動更認真學習、漸漸進步成長。兩班 合併後再重新編組,讓兩班取隊名:尼克隊VS超級隊,高興跳起來歡呼也選出 S19、S24兩位隊長。

強調「認識新朋友、培養新默契」的可貴。兩隊會要求延長討論時間。興 緻來了雖已下課,仍然欲罷不能,還要再挑戰一次。「默契報數」活動,雖因時 間關係未成功,但鼓勵以後有時間可以再挑戰。研究者以「無敵!無敵!無敵!

超級無敵!」和「加油!加油!加油!繼續加油!」兩句超級無敵歡呼,道盡 收獲蠻多的探索之旅。

四、 團隊形成:

三甲、四甲學生對於可以上探索教育課程,是充滿期待、興奮不已的,常 常問研究者:「什麼時候一起上綜合課?」。一窺探索教育活動的奧妙後樂此不 疲,積極參與的態度著實令人高興。就連示範都爭先恐後,嘗到勝利的甜果後,

依然樂於與研究者挑戰。透過多面向的引導學生思考,常見到學生反應熱烈、

積極發表。進行反思活動時,學生舉手踴躍,研究者則盡量讓每位同學都有發 表機會。學生也在多種活動後改變對同學的態度,同學發生失誤時能用善意提 醒指導取代指責、奚落。觀察者在這裡看到團隊的優秀表現,活動進行時一邊 觀察;一邊思考如果是自己參加活動時會運用甚麼策略來達成活動的要求?

83

貳、 困難與因應策略

一、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中所發現的困難

活動開始學生以自研究者為中心、常規會忽略;輸贏又太在意、難怪常常 會有抱怨、怒罵情事。從紀錄影片中證實「小學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常會分 心自己玩」。有幾次上課了,四甲學生姍姍來遲影響研究者上課。

一開始施教者沒有掌握好課程,技巧也生疏欠純熟,情緒常因學生而受影 響。在實施活動過程中,出現下列所列困難:

1. 花太多的時間舉例說明,或說明不清楚產生狀況。

2. 協同觀察老師不宜在研究者舉例說明時插話,讓學生無所適從。

3. 和觀察員的活動前的溝通欠缺完善。

4. 較難問題的解決方式不能先提醒。

5. 隨時保持中立,不能偏袒任何一班隊。

6. 研究者答應學生加分、或計時要記得,讓學生知道是進步亦或退步。

7. 施教者的情緒要加強管理。

8. 引導學生反思分享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不能傷到其他人的自尊心。

9. 課程活動設計欠周詳;難易要適中。

10. 學生過於計較成敗得失。

11. 活動安全的重視和強調不可少。

12. 須引導學生要認真的學努力的玩。

二、 實施階段中所發現的困難的因應策略

1. 明確定訂規則並嚴格執行

2. 研究者與兩位協同觀察教師於課前課後要經常討論交換意見。

84

3. 研究者要能高 EQ 的情緒管理。

4. 活動前多要熟悉活動規則並能舉例說明加上示範。

5. 學生確實不明瞭活動該如何正確進行得重新說明。

6. 協同觀察老師不必插話,更無需向學生預報先機。

7. 要求上課鐘聲響後全部師生都應各就各位。

8. 活動後的表現加分、統計成績、加油鼓勵、增強物,應用得宜。

9. 引導反思發表人人有責、個個有份。

10. 發表與討論注意語言禮節,不可藉機傷人。

11. 慎選課程活動難易適中、要注意多重考量。

12. 活動時間的掌控要精準,討論內容仔細規劃。

13. 施教者自研究者省思檢討需廣泛深入。

14. 培養默契凝聚共識、建立團隊情誼。

參、 具體結論

研究者個人教學省思和協同觀察教師的觀察記錄,將研究結果分析整理後 所得的結論彙整說明如下:

一、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可發現團隊形成歷程

在實施課程中,透過分組討論、活動體驗、反思引導與修正課程再行動的 方式,改變了班級中學生之間互動的狀況,將班級中原本小團體的情形,在探 索教育活動中打散的機會,學生和其他同學有了更多接觸一同完成活動的經驗,

這樣的體驗可以促進班級的團結精神,促進人際溝通並學習對他人包容與尊重 和了解互助與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呼應了彭筱娟(2006)的研究結果在團隊 精神、團體規範,情緒管理與自研究者肯定有顯著提昇,也進一步影響人際互 動模式;羅國俊(2006)研究結論學生獲得個人及團體的成長,並在生活上的 品格實踐有所進步;康淑惠(2007)指出可增進團隊合作,並產生對團體的安

85

全感;江玉群(2008)班級在方案實施後,同學間變得更為團結能增進班級氣 氛及團體動力。

依據團體發展理論 Bruce Tuckman(1965)文獻實施探索教育方案,團隊發 展歷程應由形成期、風暴期、規範期到執行期順利依序發展,在此方案進行過 程發現,事實上不論團隊處在任何階段,都可能會因為挑戰難度改變、時間不 夠或團隊運作時、空間環境的改變等因素,而讓團隊的發展階段又回到前面的 階段,例如在3月16日第三次的課程中設計的翻葉子遊戲,帶領遊戲時有必要為 降低難度才能全部一起過關,所以引導者在課程帶領要特別注意團隊形成歷程 的狀況。

二、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施教者能影響實施效果

在石碇國小綜合活動課程原本就是各班導師的教學科目,實施此探索教育 活動課程,在事先告訴學生後,學生是充滿幻想、興奮不已的心情期待「探索 教育活動課程」的到來。進行活動時間僅有每週一次,每次120分鐘的相處觀察,

常覺得這週上課時學生對團隊互動有良好的模式和想法,到下次上課,又幾乎 看不到學生良好的團隊互動溝通模式,這樣學習效果的延宕對科任老師而言似 乎是很難,相反的級任導師和班級學生相處時間長,又對學生背景有更深入了 解,除了上課、下課、打掃,晨光等時間都是導師時間。可以加深課程深度和 廣度的機會,可見班級導師如能妥善應用探索教育方案,將更能得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這個結論可從羅國俊(2006)、鄭欣如(2007)、江玉群(2008)的研究 中發現當研究者是班級導師,較易使實施探索教育方案的學生獲得個人及團體 的成長,並在生活上的實踐有所進步;而吳亭儀(2009)以帶領小團體輔導的 角色來實施探索活動就發現成員在小團體輔導活動中的正向互動有增加,在班 級中卻無明顯進步,學生將小團體輔導活動與實際生活中連結的能力都很弱。

86

三、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引導反思活動需多元技巧

對國小三、四年級學生實施探索教育方案,提供學生更活潑有趣的經驗學 習,學生學習動機明顯提高,也比傳統講述教學還受到學生喜愛,但探索教育 活動和一般團康遊戲不同之處,就是引導者要提問引導參與者去和生活經驗結 合,反思內化並作為未來自己行動的實踐,在進行此方案時面對三、四年級學 生的語彙和表達能力的侷限,在引導反思整合這部分遇到許多困難。如果引導 方式能更多元,嘗試在引導過程利用影片、繪本、引導遊戲等相關多元教材、

去除只進行問題的提問方式、相信會在對國小三、四年級學生引導上更得心應 手。

四、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因應策略更加完善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前,課程設計詳細規劃,實施中謹慎觀察。上課常規仍 須要求;引導糾正不懈怠、要及時;就容易使得學生能拋去得失心、自在揮灑 於活動中。與協同觀察老師之溝通要積極、協調就溶融。教學省思能促使上課 施教者情緒控管良好、教學技巧更趨純熟,收放變化、巧妙應用。

五、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促進專業成長及開拓全新視野

師資培育單位相關的課程教導學習、理論的驗證、和修正。的確是真正進 入教學現場,透過「做中學」才逐一內化成為個人的能力。當在實務工作環境 感到黔驢技窮時,再次回到學院吸取理論,並進一步的從事關於教學的行動研 究,對研究者的教學生涯給了更多的成長和幫助,透過這次行動研究在行動、

反思與修正再行動的模式中,讓研究者去看見教學的盲點和迷思,不但促進專 業成長及開拓全新視野,更有了再出發前進的動力。

8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