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第一節 結論

經過文獻探討、現有教材分析及需求分析後,獲得以下幾個結論 :

一、印尼籍學生針對來臺留學前之華語學習需求以及內容

從問卷調查結果中顯示,印尼籍學生對於一套針對來臺求學而編製之華 語零起點短期速成教材之需求是肯定的 (詳見表三-19)。此外,他們喜歡之 上課方式為課堂互動學習模式,所以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之安排可採取適 合 5-6 人之小班上課之模式。

在編寫一套教材除了需要有理論依據外,也更需要了解學習者之學習需 求,且要實際地進行調查。本研究由第三章的需求分析結果得知,從 36 個 場所選項當中,受訪者認為具有重要性的交際場所分別為: 醫院/藥局、車 站/售票處、警察局(公安局)、計程車(出租車)、商店、學校餐廳(食堂)、

餐廳(飯館)、郵局(開戶)、銀行、公共汽車/捷運(地鐵)。筆者將這些結果 分成三大類。第一類則為消費,第二類為交通運輸,最後則為緊急情況類。

另外,受訪者亦提供 3 個補充場所,包括實驗室、街頭、租賃地方。

二、來臺零起點印尼學生華語短期速成教材之設計原則與 編排方式

(一) 華語短期速成教材之設計原則

因缺乏華語專業為印尼母語者所設計的速成短期教材,故本研究旨在將 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之相關理論、各種兩岸現有教材(無論是初級短期華 語或者應急類華語教材)、加上筆者在兩岸留學的經驗,並結合學習者之需

求,最後歸納出適合於零起點華語速成短期教材的獨特設計原則,以下是所 有教材的設計原則:

1. 針對性原則

本教材專為以印尼為母語的零起點華語學習者準備來臺求學而編 寫,以幫助印尼學生初到臺灣到開學前的這段時間能夠用華語應付日常 所需。教材從學習者的母語和文化背景出發,進行華語與印尼語的比較 研究及印尼母者華語學習常犯錯的地方,以便有針對性地分別確立教學 的重點,以及針對學習者經常發生錯誤的地方給予適當的糾錯。文化背 景方面,如在編寫點菜單元時,站在學習者之立場,針對學習者的需求,

打破現有教材的框架,教他們如何確保自己在飲食上不犯忌,如學習看 菜單及詢問等。

2. 實用性原則

為了讓教材具實用性,本教材之內容都是根據有留臺經驗者的需求 出發,因有留臺經驗者才知道在臺灣生活實際的需求。所以,教材內容 很實用,因出現的情境、詞語都是在臺灣最常見的,目的在於使學習者 到了臺灣後可以馬上運用之前所學到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知識。

3. 交際原則

教材以交際為目的原則,主要幫助學習者學會運用語言交際,而不 是要灌輸有關語言的知識。因此,教學過程都要以培養學習者的交際能 力為主。在安排課堂練習之活動、作業等都要讓學習者有機會訓練交際 能力。教學的重點不在於完整的語法系統和聽說讀寫各項技能,而是側 重聽說能力的訓練。至於讀寫技能方面則視場景而定,諸如在診所需知 道怎麼填寫初診表上的基本資料等。

4. 科學性原則

為了提高學習成效,教材內容之詞彙、課文、句型、練習等在設計 與安排上需要遵循教材設計的相關理論。例如課文的設計、出現的人物 必頇合理安排,使用的對話內容必頇是臺灣的規範用法。詞彙的印尼語 註釋,要求準確,會根據課文中的語境加以解釋。

5. 趣味性原則

教材內容必頇是學生想要學習的或感興趣的。並且,教材的體裁需 要多樣化,例如適當加入對學習效果有助益的實物照片及文化知識,目 的在於提升學習動機,並增加教材的吸引力。可將包含漢字的場景照片,

如診所科別、廁所、餐廳之類別、門牌等,直接讓學生找出並認讀已學 過的詞彙。

6. 真實性原則

教材之學習內容要盡可能符合臺灣目前之實際生活情境,內容頇採 用生活中的真實語言材料,貼近母語者口語交際說出的話。課文之場景 選擇是根據有留臺經驗者的印尼學生所提供的,所選的話題都源於生活,

所設之情景都貼近生活。且對話中的詞彙語句都很口語,是在臺灣真實 生活中會用到的。

7. 多媒體輔助及行動學習原則

上課時可多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材,多 媒體教學有助於學習者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除了能加深學習者之記憶,

同時有利於訓練學習者學習獨立自習,也便利他們在課後自己複習或預 習。

(二) 華語短期速成教材之編排方式

本教材共有 13 個單元,教材一開始會提供中文與印尼文之語音對照表,

接著每個單元的內容編排方式如下:

1. 單元引導

以印尼語簡介本課之學習目標及單元內容的簡介。

2. 熱身活動

提供與該主題相關的實物 照片,此活動有助於學習者了解該課的學習主 題。

3. 詞彙表

從該課的對話內容中取出,編排順序為漢語拼音-印尼語-漢字,且不標 示詞類。每一段對話的詞彙量是 15 個以下。

4. 課文

首先以印尼語說明對話情景。各課分成兩段對話,每一段話會在 15 句以下。話題都源於生活,所設情景貼近生活。編排順序為漢語拼音-印尼語翻譯。

5. 關鍵句

以實用為目的,不講解語法規則。使用標準句型的設計方式及替換詞彙 練習。編排順序為道地印尼語-拼音-漢字-逐字對譯。關鍵句每課會放 5 個左右。

6. 練習活動

教材之練習活動包含聽說,然而讀寫能力應視課文內容之必頇性來決定。

練習活動會盡可能多地提供給學生鍛鍊實際言語交際能力的練習,例如,

看圖說話、兩人一組的對話、模仿表達、情境練習、成段表達等。活動 說明直接用印尼語註釋。

7. 補充資料

為了減輕教師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負擔,每個單元結束後會補充額 外亯息,有利於學習者利用課外時間翻閱。補充資料包括:

(1) 生活小常識 : 每一個話題都選擇一個與該話題直接或間接相關的 文化現象進行解釋。內容以印尼語說明。

(2) 補充詞彙 : 這部分列出該單元出現的詞彙與本話題相關的若干其 他詞彙。補充詞彙數量不會超過 10 個,以印尼語-漢語拼-漢字音 為排序。

(3) 「You may hear」: 加入一小部分可能聽到的習慣用語以幫助學習者 了解當地人的回答。編排順序以拼音及印尼語。

(4) 「You may see」: 將與本課具有漢字的亯息照片直接交給學生認讀 加以說明意思。

13 個單元結束後,教材最後部分會提供附錄,內容包含詞彙總表(編排 以漢語拼音-印尼語-漢字-頁數),且以印尼語-拼音-漢字來編排時間表、數 字、代名詞、顏色、度量衡、形容詞、動詞及與印尼留學生有直接關係之服 務機構。

最後,上課結束後,固定給學生回家作業。作業與剛學完的主題有密切 相關,並要求學習者下次在課堂上演示。

第二節 後續研究

筆者發現在本研究過程中仍有些未尚完善之處,以下提供幾項建議,以 供日後有意發展者能繼續做更進一步的研究發展。

一、試教實施

Brown(1995)提到,在自行研發新教材時,共分成三個階段,其中第二 個階段為教學階段,進行詴驗教學(Teaching)。詴教的目的為了檢視教材之 缺失,可透過學習者的反應表現來得知教材是否達到了所設定之教學目標。

本論文在第五章提供了教材範例,但尚未進行詴教。筆者認為此教材需要進 行實際課堂教學,以得知教材之不足之處,然後依據教學成果、學習者之反 饋等,方能進行教材補充與改善。以下提供詴教方式為教學參考:

(一) 課程採取翻轉教室教學模式

成年人的自主學習能力足夠,可自行完成課前任務,所以可做小型詴教 實驗。如將班級分成兩組,一組 5-6 個人,第一組以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進 行,另一組則以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進行。翻轉教學模式是要求學生課前預 習,教師事先提供上課內容,例如什麼詞適合自學及什麼詞適合互動學習,

並請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尌直接進行練習活動等。課程重點在於和同儕們 進行學習活動,將以往單向的教學模式翻轉成雙向式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 學習能力及提高速成教學的效率。

(二) 以不同的授課時限進行翻轉教學模式

同樣以翻轉教學模式,將兩組小班級使用不同的上課時間來完成教材的 13 個單元。A 班級的上課時間為每週一到五連續上課兩週,每天上一個單 元,每堂課 1.5 小時。B 班級一週上課兩天,每天上一個單元,每堂課 1.5 小時。

二、需求分析

(一) 改變研究範圍及研究對象

雖印尼學生來臺留學之人數已逐年增加,但學習地點分散全臺灣。在本 研究中,大部分的受訪者來自臺北,故研究範圍只限於臺北地區,而臺灣其 他地區之現況與臺北可能有所差異,訪談及問卷調查也會受到該地區生活經 驗之影響而有所不同。但本研究因研究者人力、時間等限制,無法做更全面 性的研究探討,需求分析的廣度可能受到影響。例如,交通運輸方面,南部 地區之交通可能不如臺北方便,在生活上很少使用大眾運輸,而多以摩托車 代步,並所涉及的交際場所可能是機車行,於其中進行機車買賣及修理等。

對此,筆者建議與本研究有興趣者可改變研究範圍,可考慮做南部地區或臺 灣其他地區之研究範圍。

另外,近幾年,至臺求學的留學生人數大幅增加,據教育部之統計,2014 年境外學生總計為 92,685 人,如 2013 年以外籍生身分的學位生統計共有 12,597 人(不含陸生),而 2014 年增加為 14,063 人。除了因受到華語熱的影

響之外,其次是因為臺灣的大專院校面臨日後招生不足的狀況,各大專院校 積極地向國外擴招學生,推動全英語授課,並提供大量獎學金吸引國外學生。

響之外,其次是因為臺灣的大專院校面臨日後招生不足的狀況,各大專院校 積極地向國外擴招學生,推動全英語授課,並提供大量獎學金吸引國外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