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之後,形成本研究之之結論,各項結論 如下:

一、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以男性、大學部、沒有修習教程、跆拳三 段、有打工經驗、縣市級與全大運、體育院校居多,亦即目前大專甲 組跆拳道是以尌讀體育院校,且沒有修習教程並擁有打工經驗之運動 員為主。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之組成結構以男性大學部較多,以沒有修 習教程與跆拳三段比例較多,且有打工經驗,賽會層級多集中在縣市級與 全大運,並以尌讀體育院校為主,顯示目前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是 以尌讀體育院校且擁有打工經驗之運動員為主體,並可看出,跆拳道運動 員在修習教程資格持續縮減下,已開始爭取相關工作機會,累積實務經 驗,期望能有利於未來生涯之發展,使未來生涯能更加順暢。

二、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在生涯自我效能之情形,呈現「普通」到

「有些有信心」之間,而生涯輔導需求則較趨近於「需要」,顯示運 動員面對生涯之信心程度尚可,且對於各項生涯輔導需求皆大。

目前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對於生涯自我效能,呈現普通至有些 有信心之間,顯示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對於未來生涯之信心程度仍 有待加強,而在生涯輔導需求則呈現需要比例為高,顯示跆拳道運動員對 於生涯輔導之需求程度頗高,亦即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對於未來生涯之 信心有待提升,而對於各項生涯輔導之需求性皆高。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在性別、年級、修習教程、

段位、打工經驗、賽會層級與學校別會影響其對於生涯自我效能之信 心;不同背景變項之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在打工經驗、學校別 會影響其對於生涯輔導之需求程度。

(一)跆拳道運動是屬於陽剛且高度碰撞的運動項目,一直保有男性為主 的傳統,造成男女性之間的差異,使得男性在面對未來生涯之信心 程度較高。

(二)跆拳道運動員隨著年級的增長,接觸各領域的層面也較廣,面對未 來生涯之目標選擇時,能做出正確決定的信心程度亦較高。

(三)跆拳道運動員若能夠獲得修習教程的機會,透過教育相關課程瞭解 自己,在未來工作上又多了一份保障,使其在面對生涯之信心程度 較高。

(四)跆拳道四段運動員,屬於高段且年齡定在 22 歲以上,而年齡較高 之運動員接觸層面較廣,邏輯思維較清楚且能夠做出相關規劃,因 此面對未來生涯擁有較高的信心程度。

(五)跆拳道運動員藉由協助或籌辦活動,進而瞭解自己的能力,並增進

人際網絡收集相關資訊,故對於未來生涯信心程度較高。

(六)能夠在各校選拔中脫穎而出並參加全大運之跆拳道運動員,均為各 校之菁英,因此在面對問題與未來生涯之信心程度也較高。

(七)體育院校為運動領域之高度專業學校,學習環境較為單純,因此跆 拳道運動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能接觸的層面較窄,導致面對生涯 之信心程度較低。

(八)跆拳道運動員透過參與各項活動,從中學習到相關產業的尌業環 境,並瞭解到自我未來生涯之準備不足,因此對於生涯輔導之需求 較高。

(九)師範院校之跆拳道運動員,雖擁有能夠修習教育學程之機會,但未 來教職之路逐漸窄化,迫使其體認到生涯之準備不足,故對於未來 生涯各項輔導措施需求較大

四、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存在正向 影響關係。

本研究所探討之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 之相關分析,僅有一組典型相關達顯著差異。該組顯示跆拳道運動員在自 我瞭解評估、未來計劃擬定、收集職業資料與目標選擇決定之生涯自我效 能感受越高,其在生涯輔導中自我探索、環境探索、生涯準備與生涯規劃 之需求亦高。由此可知,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之信心 程度越高時,對於生涯輔導之需求也會提高,其中又以生涯自我效能之自 我瞭解評估對於生涯輔導需求最具影響力。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結果發現,研究者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以做為教練、老 師或相關單位之參考依據。

一、研究建議

(一)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以尌讀體育院校且無修習教程居多,因 此建議有關單位,讓運動員能夠在訓練之餘,多參與跆拳產業相關 活動,增加跆拳方面的實務經驗,以利於其未來的生涯發展。

(二)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對於生涯的信心程度較低,且對於生涯 輔導之需求程度高,因此建議有關單位,可輔以相關生涯課程,幫 助運動員重視且提升生涯之自信心,並給予適當的生涯輔導措施,

協助跆拳運動員在未來生涯能夠更加順利。

(三)臺灣大專甲組運動員之生涯信心程度會受到不同背景變項之影響,

因此,建議相關單位,應將各項生涯輔導措施予以整合,再針對不 同個體給予最適切之生涯輔導,設計出最適合跆拳道運動員的生涯 課程,幫助其對提升自信並迎向未來。

(四)從典型相關結果來看,跆拳道運動員對於未來生涯之信心程度會影 響其對於生涯輔導之需求程度,因此建議相關單位,規劃相關未來 生涯課程提升其自信心,開啟跆拳道運動員面對生涯之大門,使其 在運動生涯中能夠重視未來發展,方能夠創造其對於生涯輔導之需 求,達到生涯自主性之目的。

二、未來研究建議

(一)本次研究礙於研究者時間與能力上之限制,僅以臺灣大專甲組跆拳 道運動員為主,但臺灣亦有更多運動員與跆拳道運動員面臨同樣生 涯的問題,因此,在研究對象選取中,可針對其他不同運動項目進 行研究,方能獲得更多元且更多面向之資訊,以協助未來有關單位 生涯輔導措施之施行。

(二)本次採用純量化之方式進行研究,但運動員面對未來生涯問題,較 屬於心理層面之研究,倘若光是運用量化研究進行調查,僅能獲得 大範圍之普遍性資料,使研究者在撰寫上較無法深入剖析,若能夠 增加質性訪談的部分,採取質量並重相輔相成之下,方能對於研究 有更深入且更多元化之探討與分析。

(三)本次研究僅針對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兩變項進行研究,建 議可加入其它生涯變項,例如生涯阻礙、生涯發展等變項,將可探 討運動員在運動生涯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為何,影響運動員持續或 放棄運動生涯的因素,俾利更全面性的剖析與瞭解。

參考文獻

1111 人力銀行(2010)。畢業生求職現況調查。2010 年 4 月 26 日,取自 1111 人力銀行網址

http://knowledge.1111.com.tw/salary/news.aspx?eNo=2084

毛菁華(2002)。致理技術學院學生生涯輔導需求調查研究。致理學報,

15,33-59。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十三版)。臺北市,五南。

王光輝(2007)。臺中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任蕙玲(2005)。研究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暨生涯阻礙對未來職業選擇適 配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行政院主計處(2010)。人力資源調查統計。2010 年 4 月 26 日,取自行政 院主計處網址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7)。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初稿。臺北市:作者。

何守正(2007)。SBL 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佩錦(2008)。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諮商對大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自我效 能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明隆(2008)。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思達(2005)。生涯規劃與管理。臺北市:全華。

吳淑卿、解德春(2007)。大專甲組運動員的訓練、學業與生涯規劃。嶺 東體育暨休閒學刊,5,1-8。

李詠秋(2002)。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 礙因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韻如(2002)。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 通大學,新竹市。

李欣靜(2006)。大學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文祥(1996)。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25(3),60-68。

季力康(2000)。應重視對大學學生運動員之輔導工作。大專體育,47,

3-4。

林佑儒(200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易霖(2009)。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選手參賽滿意度 之研究以跆拳道公開組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林瑞蓉(2009)。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復原力與職涯滿足關係之研究-以 生涯管理行為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 學,高雄縣。

林一真(1992)。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規劃大學生涯輔導具 體措施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臺北縣:國立空 中大學。

邱皓政(2008a)。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200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三版)。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200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三版)。臺北市,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