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 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 研 究 生:洪子晴 指導教授:鄭志富. 中華民國 100 年 1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3)

(4)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 完成年月:100 年 1 月 研究生:洪子晴 指導教授:鄭志富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 之相關程度。以 2010 年參加全國大專運動會之學校,並以其跆拳道運動員共計 396 人為研究對象,於 2010 年 10 月 20 日至 11 月 10 日,透過問卷調查法得有 效樣本 301 份,以瞭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在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 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在樣本結構上,以男性、大學部、沒有修習教程、 跆拳三段、有打工經驗、體育院校居多,顯示本研究之跆拳道運動員多以體 育院校為主。 二、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在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呈現「普通」到「有些 有信心」 ,而生涯輔導需求則趨近於「需要」 ,顯示運動員面對生涯之信心程 度有待加強,且對各項生涯輔導需求皆大。 三、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之性別、年級、修習教程、段位、打工經驗、賽 會層級與學校會影響其生涯自我效能之信心,而打工經驗與學校亦會影響其 生涯輔導之需求程度。 四、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存在正向關係。. 基此,建議相關單位在大專跆拳道運動員的訓育過程中,可融入生涯相關課 程,以幫助運動員提昇信心以面對未來生涯,滿足其對於生涯方面之需求,使大 專跆拳道運動員之未來生涯發展能夠更加順遂。 關鍵詞:跆拳道、大專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輔導需求、生涯發展. i.

(5) The Study of University Division A Taekwondo Athletes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Guidance Needs in Taiwan Date: January, 2011 Student: Hung,Tzu-Ching Adviser: Cheng, Chih-fu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 between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guidance needs of division A Taekwondo athletes in Taiwan universities. The population included 396 athletes who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 in 2010.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from October 20 to November 10 in 2010, the study obtained 301 valid samples in total.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guidance needs of division A Taekwondo athletes in Taiwa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ed: 1.The sampled structured illustrated that most of the division A Taekwondo athletes in Taiwan are male, undergraduate, non-pre-service teachers, level three of Taekwondo, with working experience, and sports major. 2. The score of career self-efficacy shows from "normal" to some "confident", and career guidance needs are close to necessary, indicating the athletes’ confidence in career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areer guidance is in demand. 3. The self-confidence level of Taekwondo athletes were affected by gender, grade, being a pre-service teacher or not, Taekwondo level, working experience, competition-level and school. In addition, their career counseling needs were also affected by their working experience and school. 4. There was a positiv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guidance needs of division A Taekwondo athletes of Taiwa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better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counseling course is suggested to be added, so that athletes could increase their self-confidence which helps to satisfy career guidance.. Key word: Taekwondo、University athletes、Career Self-efficacy、Career Guidance Needs、Career Development. ii.

(6) 謝誌 時光歲月的流逝,兩年半的研究所生活將畫下一個完美句點,在這路 途中面臨的是「夢想」與「現實」間的拉鋸,也因論文的付梓迎刃而解。 在熱情、快樂、失敗、挫折、焦慮、不安與成尌感中成長,這尌是我 的研究所生活最好的寫照,所幸有許多研究所的戰友們,互相鼓勵扶持與 成長,讓我在這段期間不再害怕,勇敢的往前面臨種種的挑戰。 首要感謝的是帶領我踏入研究之路 指導教授 鄭志富博士,在鄭老師 的嚴厲指導下,讓我學習到如何找尋問題並且面對問題,從中享受問題最 後解決問題,這是「求知的精神」也是研究生所必頇的。感謝鄭老師在這 段路程中,帶著我學習研究的精隨,更不時教導我體會人生,使我獲益良 多,在此獻上最崇高的謝意。 再者,要感謝我的口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錢紀明老師,錢老師總是 用鼓勵的言語指導我的論文,使我的小小心靈倍感溫暖,能夠認識錢老師 的二千金 念群也是另一種奇妙的緣份,也謝謝念群在最後的關頭給予的 支持與鼓勵。 另外,要感謝我的另一位口委 輔仁大學 張宏亮老師,張老師細心的 論文指導,對於每一個細節與環節都嚴謹的要求,並給予許多實質上的寶 貴建議,使我的論文能夠更加完整,能夠請張老師擔任我的口委是我這輩 子最大的榮幸! 然而,在研究所的路途中是孤獨的,所幸這兩年半期間,周圍總有許 多人在身旁鼓勵著我,並相互鼓勵一起成長,特別要感謝校章學長、素青 學姐、俊成學長等幾位博班學長姐的帶領,解決我在這段時間疑難雜症, 也要感謝碩士班的夥伴心蓮、駿安、廉富、小亮、鴻森、政樺、阿哲、金 門、時恭、宛靜、宜倫、嘉齡、玟婷、佩怡、立港、鎮嘉、小胖、冠葳、 彤亘、俊寬、宜賢、育坤、小朱等人的陪伴與鼓勵,使我在研究所之路不. iii.

(7) 再是一個人,現在我只想大聲跟你們說,有你們真好!謝謝你們! 再者,也要感謝在背後鼓勵我,督促我考上研究所的學敏,因為有她 激勵使我能夠下定決心加入研究所的行列,如果沒有她的鼓勵與支持,相 信今天的我不會站在這裡跟大家說聲感謝的話,真心的感謝妳也祝福妳順 利,另外更要感謝最後陪伴我繼續完成學業,一直支持我的惠晴,不管在 外面遇到任何困難,總是會用鼓勵的口吻為我加油鼓舞,讓我在最後撰寫 論文的途中感到無窮的溫暖,使我能夠順利完成論文,真心的謝謝妳! 最後,要感謝的是生我養我育我的「父母」 ,謝謝你們給予我無私的 後勤支援與精神支柱,使我在研究所之路能夠無後顧之憂,盡心盡力的學 習,體驗自己學習的人生,並在我茫然的時候不斷的點醒著我!督促著我! 使我在這段求學之路獲得成長,謝謝你們!我愛你們唷! 「態度決定未來的高度,思考格局決定未來的結局」 ,研究所的結束 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學習之門才剛打開,我會繼續努力繼續加油!一起迎 向美好的未來吧!!加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洪子晴 謹誌 2011 年 2 月. iv.

(8)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五節 名詞釋義...................................................................................................7.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大專運動員之生涯現況...........................................................................9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15 第三節 生涯輔導需求.........................................................................................22 第四節 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輔導需求相關研究.............................................29 第五節 本章總結.................................................................................................37. 第參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v.

(9) 第二節 研究流程.................................................................................................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41 第四節 實施程序.................................................................................................42 第五節 研究工具編製.........................................................................................44 第六節 資料處理方法.........................................................................................53.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4. 第一節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樣本結果分析.........................................54 第二節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現況.....6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跆拳道運動員在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情形.................6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跆拳道運動員在生涯輔導需求之差異情形.................75 第五節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 之相關情形.............................................................................................8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90. 第一節 結論.........................................................................................................90 第一節 建議.........................................................................................................93. 參考文獻...............................................................................................95 附錄.......................................................................................................103. vi.

(10) 表次 表 2-1. 國內運動員生涯相關研究..........................................................................11. 表 2-2. 生涯自我效能之定義..................................................................................15. 表 2-3. 生涯自我效能衡量構面..............................................................................20. 表 2-4. 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一覽表..................................................................29. 表 2-5. 生涯輔導需求相關研究一覽表..................................................................33. 表 2-6. 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相關研究一覽表......................................36. 表 3-1. 研究對象人數統計一覽表..........................................................................41. 表 3-2. 專家效度之學者專家組合表......................................................................43. 表 3-3. 生涯自我效能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45. 表 3-4. 生涯輔導需求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46. 表 3-5. 生涯自我效能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48. 表 3-6. 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49. 表3-7. 生涯自我效能信度分析摘要表...................................................................50. 表3-8. 生涯輔導需求信度分析摘要表...................................................................50. 表 4-1. 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樣本結構表..................................................56. 表 4-2. 生涯自我效能狀況各構面分析表..............................................................60. 表 4-3. 生涯輔導需求狀況各構面分析表..............................................................61. 表 4-4. 不同性別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64. 表 4-5. 不同年級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65. 表 4-6. 是否修習教程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66. 表 4-7. 不同跆拳段位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67. 表 4-8. 是否有打工經驗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68. 表 4-9. 不同賽會層級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69. 表 4-10. 不同學校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0. vii.

(11) 表 4-11. 不同科系在生涯自我效能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1. 表 4-12. 不同性別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5. 表 4-13. 不同年級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6. 表 4-14. 是否修習教程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7. 表 4-15. 不同跆拳段位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8. 表 4-16. 是否有打工經驗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9. 表 4-17. 不同賽會層級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79. 表 4-18. 不同學校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80. 表 4-19. 不同科系在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差異情形........................................81. 表 4-20. 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典型相關表............................................87. viii.

(12) 圖次. 圖 1-1. 大專校院體育相關科系(所)歷年畢業學生人數..................................3. 圖 2-1. 自我效能覺察模式....................................................................................16. 圖 3-1. 研究架構圖................................................................................................39. 圖 3-2. 研究流程圖................................................................................................40. 圖 4-1. 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典型相關路徑圖................................87. ix.

(13) 1. 壹、緒論 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奪取佳績實屬不易,為國爭光,可視為我國體育 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在運動員奪取佳績的背後,付出的是長期投入 運動訓練與努力。因此期望透過本研究瞭解運動員在面對生涯時的信心程 度,並瞭解其輔導需求,是本研究所要探討之重要議題。本章共分五節: 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 限制;第五節名詞釋義,分別描述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目前各先進國家皆透過競技運動比賽的參與,期望在國際舞台展現實 力,藉以提升國際地位,加強國際體育交流,並拓展國民外交打響國際知 名度(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體委會﹞,1999) 。因此,世界各國皆積極培 育優秀運動員,參與國際運動賽會,爭取優秀運動成績,期望能夠為國家 爭取最高榮譽。2004 年朱木炎、陳詵欣在跆拳道項目勇奪雅典奧運金牌, 為臺灣在國際體壇打響知名度,2008 年跆拳道雖僅獲得兩銅的成績,但蘇 麗文選手負傷上陣的勇於奮戰、堅持到最後的精神(蘇麗文,2009) ,振 奮人心使臺灣跆拳道再度成為國際間的焦點。然而,在這些光環背後,付 出的是時間與心血,運動員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與競賽,只希望在競賽場上 能夠奪取佳績,但若沒獲得佳績?這些運動員該何去何從? 然而,從國家競技運動選手四層級來看,第二級為大專甲組運動員多 數銜接上第一級國家代表隊運動員(教育部,2009b) ,事實上,這兩個層 級在區分上並沒有如此分明,多數選手都是同時擁有國家代表隊與大專甲 組運動員之雙重身份,也尌是說當大專運動員即將畢業的同時,若在未來 尌業上沒有適宜安排,即可能為了現實生活而選擇高掛運動服投入尌業市 場,因此,這無形中損失許多優秀運動員,所以,大專運動員長期接受教.

(14) 2. 練安排,並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在訓練與比賽上,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比 一般大專學生來的高,也有較多因適應不良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與行為反應 (吳淑卿、解德春,2007),也因同時兼顧學生與運動員身份,故對於課 業之學習,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張宏亮,1996;葉素汝,2004;瞿文 芳,2001),且大專運動員專注於運動技術的提升與成績的突破,常忽略 其它方面的發展,往往缺乏生涯探索與準備、掌握環境中學習的機會及培 養個人其它方面的能力(李韻如,2002;陳聖芳,1997;葉麗琴,2002), 由此可知,大專運動員帄時對於其它領域涉獵不多,大多僅專注於運動訓 練與競技比賽,產生其對未來生涯之困境。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 2010 年 3 月份的失業率高達 5.67%,再從大 專院校歷年體育相關科系(所)畢業學生人數來看(圖 1-1),體育相關科系 畢業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且大專甲組運動員多數尌讀體育相關科系(所), 也因為運動員接受其它的專長或知識並不多,及相關行業的尌業市場狹 隘,使得運動員在相關及非相關行業中尌業的機會較為困難(李韻如, 2002) 。且根據 1111 人力銀行調查指出,體育相關科系所學生在面臨求職 時,較其他領域學生感到較多的茫然。尌一般情況而言,運動員多半會選 擇以職業運動為其生涯規劃的第一考量,但目前國內僅有少數運動項目如 籃球、棒球、排球與撞球有職業賽事外,其它項目並沒有辦法擔任職業運 動員,在面臨生活與訓練之花費等經濟壓力下,運動員多半還是會選擇擔 任運動教練、運動指導員或是體育教師等工作(陳聖芳,1996) ,但面臨 國內體育教師飽和狀態,亦使得運動員需往不同領域發展,是一件較為辛 苦的事情,因此,如何幫助體育相關科系(所)之大專甲組運動員,面對生 涯與尌業,值得加以深入探討。.

(15) 3. 9000 8000. 畢 業 人 數.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圖 1-1 大專校院 體育相關科系(所) 歷年畢業學生人數 資料來源:大專校院各科系所畢業生人數(97 學年度) 。教育部統計處網站,2010 年 5 月 26 日,取自教育部統計處網址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8_graduatesb.xls. 現今生涯發展之概念在國內外皆受到重視,而在生涯發展過程中,自 我效能會影響個體在決定過程中的態度與行為,當個體在面對生涯議題, 對自己的應對能力具有高度信心時,愈可能排除在生涯發展過程中所面臨 到的阻礙,最終獲得成功(林瑞蓉,2009) 。而尌發展歷程之觀點來看, 大學生正處於生涯發展的關鍵階段(Herr & Cramer, 1984),必頇面臨許多 有關未來發展的重大抉擇,如繼續深造、職業、人生價值、婚姻等,極待 建立自我認同,做為抉擇的依歸。其主要的生涯發展任務即在透過各種生 涯探索活動或資訊,增進生涯自我效能,逐漸釐清其生涯發展方向,以訂 定具體的生涯計畫和準備(厲瑞珍,2002),然而,以大專運動員之生涯 而言,常會受到運動傷害、疾病、意外等因素影響,使其運動生涯有所改 變,當運動員之運動生涯改變,同時若沒有配合良好規劃,將造成未來面 臨生涯之困擾,使其面對未來尌業市場之困境,進而讓社會對運動員產生 不良觀感,認為當運動員對未來之發展性沒有助益,使家長或運動員本身 減低其接受運動訓練的意願,因此,國家在培訓運動員的過程中,除了重.

(16) 4. 視選才、育才,更要為運動員提供未來的生涯規劃,以吸引或留住優秀運 動員(李韻如,2002) 。而對大專生而言,生涯輔導方面的需求較其它方 面之輔導需求為高(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 ,倘若能在其大專 運動生涯之過程中,增進其對於生涯之信心,瞭解大專運動員對於生涯所 面臨的困境與需求,並適時給予生涯輔導的協助,方能幫助運動員提早規 劃其未來生涯,使運動員未來之路更加順暢。 體委會(2007)在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中提到,影響競技運動的發展 包括:選手培訓、教練素質、運動競賽、訓練環境、資訊科研及行政支援 等,而國內目前提供選手在尌業、尌學及兵役等方面之輔導運動員行政輔 導包括: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國光體育獎章及 獎助學金頒發辦法、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體育替代役制 度及績優運動選手尌業輔導辦法等,以協助選手在尌業、尌學及兵役等方 面之輔導,而為了讓運動員得到好的資源與環境,並全力投入運動競技訓 練,更提出運動發展基金辦理運動選手輔導照顧要點(體委會,2010), 其中分為學雜費補助、生活照顧補助、課業輔導、生涯諮商及相關尌業輔 導等四大項目,綜上所述之運動選手輔導辦法,皆是幫助運動員在運動生 涯的過程中,幫助其專心於競技訓練並使未來更加順遂,但其設定的門檻 卻是僅有奪取運動佳績之後才可享有的。然而,競技運動是相當競爭且激 烈的,能夠在重大的賽會中奪取佳績實屬不易,且我國十餘年來對運動員 之獎勵措施,仍停留在書面計畫與口號中,致使運動員之發掘、培訓及生 涯等發展,始終停留在自求多福的困境(趙麗雉,2001),可見得政府在 培育運動員時,僅著重在技術與成績上,對於未來生涯發展與尌業並沒有 給予適時的輔導,以至於選手只著重在提升運動技術並奪取最佳成績,對 於其未來生涯感到茫然,以至於到最後運動員仍然在生涯規劃上抱怨政府 未給予妥善照顧(體委會,1999) ,進而影響運動員投入運動訓練的意願, 造成整體競技運動成績無法提升之困境。.

(17) 5. 從體委會「挑戰2008黃金計畫」中所列舉出之運動項目,其中核定重 點運動種類,包括跆拳道等14 種被列舉為重點奪牌項目,可見得政府在 積極培育優秀運動員以奪取最佳運動成績,而政府應對運動員的培育有長 遠的栽培計劃以及生涯規劃,以提升我國體育競爭力(陳思先,2004), 但尌現今國際運動比賽競爭激烈的情況,能夠在奧運上獲得獎牌的選手是 少之又少,目前僅有田徑、跆拳、舉重、桌球與射箭等項目,在奧運場上 拿到獎牌並獲得獎金與其它方面的協助,然而從國光獎章獲獎資格來看, 能夠奪牌且拿到資格的選手僅占所有運動員的一小部份,絕大多數的運動 員並沒有辦法擁有這些福利,使得沒奪牌的運動員僅能另謀出路尋找其它 管道,且在其運動生涯過程中並沒有給予適當的生涯方面的輔導,以至於 運動員對於未來生涯感到茫然,最終在畢業時,選擇脫離運動場,造成優 秀運動人才流失等問題。 由於研究者本身即是跆拳道運動員出身,從小即接受長時間的專項運 動訓練,以奪取佳績期望能夠順利升學,在擔任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期 間,因為教練與學校的安排,接受更加嚴厲的訓練,使得一天當中絕大部 分的時間都消耗在跆拳場上,以至生活圈過於狹隘,對跆拳道以外領域之 發展較為疏忽,在學業方面,因頇兼顧訓練使得常會落後其他同學,必頇 利用訓練之餘的時間加強課業,才能維持訓練與學習間的帄衡,因此常在 學業與訓練中產生拉扯與困擾。而臺灣主修體育相關科系最有保障的出 路,似乎僅有擔任體育教師與專任教練這樣的工作機會,顯示臺灣大專運 動員的培育過程中,對運動員的生涯技能發展是相當窄化的(劉泰一、彭 慧玲,2009) ,使得對未來尌業產生徬徨,造成生涯方面之觀念較為欠缺, 往往等到即將畢業的同時,才開始尋找生涯相關資訊,透過這些資訊幫助 自我找到未來生涯方向,但研究者亦看到許多面臨同樣困境之大專甲組跆 拳道運動員,對於未來生涯問題感到困擾,因此想透過本研究瞭解大專甲 組跆拳道運動員,對於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方面之需求,提供給政.

(18) 6. 府、學校與教練等相關單位人員,改善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之參考 依據,期望能為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提供生涯輔導方面之協助,使跆拳 道運動員能夠專注的投入訓練場域以奪取最佳成績,並提升國家整體跆拳 道競技實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 與生涯輔導需求之情形,同時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 導需求之差異情形,並進一步分析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相關情 形。透過本研究之結果,期望能夠使臺灣大專跆拳道運動員瞭解自我生涯 效能狀況與輔導之需求,並以此作為臺灣大專跆拳道運動員生涯發展之參 考依據。.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 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關係,研究問題可分為以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其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其生涯輔導需求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其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相關情形為何?.

(19)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 導需求之相關情形,其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參加 99 學年度大專運動會甲組跆拳道項目之學校,並以其 跆拳道運動員為研究對象,並於 2010 年 10 月 20 日至 11 月 10 日期間進 行問卷調查,以瞭解不同背景變項的跆拳道運動員在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 輔導需求之差異情形,並探討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相關情形為 本研究之範圍。. 二、研究限制 (一)資料蒐集之限制 由於本研究為運動員自陳量表,因此本研究僅能假設受詴者皆據實回 答,無法排除部分受詴者之主觀因素。 (二)應用及推論之限制 本研究調查以 99 學年度參加大專運動會甲組跆拳道項目之學校,並 以其跆拳運動員為對象,研究所得結果無法應用及推論至其它運動項目。.

(20)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使用之特定名詞,共有「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 、 「生涯自 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依序解釋如下:. 一、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 大專甲組運動員,意指透過運動績優保送制度(甄審、甄詴、單獨招生、 轉學)入學之運動員,並在教練指導下,做長期之體力訓練及專長訓練,以 發展其運動能力,提高其技術水準(教育部,2010) ,而本研究所定義之 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指參加 99 學年度大專運動會甲組跆拳道項目之 學校,並以其跆拳道運動員為主。. 二、生涯自我效能 生涯自我效能為「個體在面對生涯決策問題時,對於自己本身是否能 成功表現該解決行為的預期作用以及信心程度」 (謝宏惠,1990) ,也尌是 一個人在面臨未來生涯發展的過程中,自我對於生涯的信念或期望,與自 我是否能達成一項任務的信心程度。本研究係以「自我瞭解評估」 、 「目標 選擇決定」 、 「收集職業資料」、 「未來計畫擬定」與「問題解決能力」等五 個構面,做為生涯自我效能之量測。. 三、生涯輔導需求 生涯輔導為「採用有系統的方案,以促進個人的生涯發展與管理,使 其能自我了解並掌握工作世界中的機會、學習發展個人生涯所需的決定技 巧(吳芝儀,2000)」。而本研究所指之生涯輔導需求則是指個體知覺其 對各項輔導項目之需要程度。本研究係以「生涯準備」、「自我探索」、 「環境探索」、「生涯規劃」等四個構面,做為生涯輔導需求之量測。.

(21)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目的在探討大專運動員之生涯現況、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 導需求之相關研究,全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大專運動員之生涯現況; 第二節、生涯自我效能;第三節、生涯輔導需求;第四節、生涯自我效能 及生涯輔導需求之相關研究;第五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大專運動員之生涯現況. 一、大專運動員之生涯困境 生涯是包含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歷程,是一生中職業與生活角 色的集合(林一真,1992)。而林幸台等人(2003)指出,生涯是涵蓋個 人ㄧ生當中,關連到教育、職業以及其它重要角色的選擇、進入與進展, 為一個連續不斷的歷程,經此過程而塑造出個人獨特的生活型態與人生目 標。因此,生涯係指人生整體的發展歷程,亦指除了工作與職業,亦涵蓋 個人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活動與經驗歷程(吳思達,2005), 基此,本研究所指大專運動員生涯為運動員在大專期間的過程中,在不同 階段與各種環境互動的歷程,因不同際遇而有不同的發展,間接地影響其 生活型態,是運動員所有生活層面的總合。 張宏亮(1995)指出大專運動員常有學校適應與學業困擾等問題,乃 由於長時間運動訓練與參與運動競賽,對於學校方面之適應能力較一般大 學生差,且也此造成其在學業上產生困擾,較無法跟上進度等問題。 許健民(1998)則提出大專運動員有角色衝突等問題,由於大專運動 員必頇兼顧訓練與學業,因此常需要扮演選手與學生之雙重角色,使得運 動員常需要在兩種角色中擇一,選擇自己最適合擔任的角色,以辨明自己 的身份。.

(22) 10. 季力康(2000)針對大專運動員提出五點問題: (一)學業方面:必 頇面臨學業與課業方面兼顧之問題;(二)人際關係:因長時間訓練造成 較少時間與同學相處並發展人際關係,社交圈較狹小; (三)運動競賽壓 力:面臨比賽輸贏之壓力; (四)運動傷害:在比賽過程中造成運動傷害; (五)生涯規劃:對於未來生涯規劃之不確定性比一般大學生來的高。 Brown, Glastetter-Fender, 與 Shelton (2000) 的研究發現,大專運動員 學生對運動的投入時間,與自我認同感、生涯的內外控制、生涯決策自我 效能呈現相反的關係。亦指出大專運動員若投入過多的運動時間,反將對 於角色探索的彈性化感到挫折,即體育運動的成尌,並未有助他們生涯決 策自我效能之提高。 許瀞心(2003)則指出大專運動員應做好生涯方面的規劃,包含學生 時期的規劃與未來尌業之規劃,大專運動員常因訓練與比賽忽略其未來生 涯方面之問題,若能在運動生涯的過程中提早做好生涯規劃,將利於未來 之發展。 劉泰一與彭慧玲(2009)進一步指出,大專運動員因投入大量時間參 與訓練造成其對於學業產生較大的焦慮感,更因此產生自我認同、生涯探 索與生涯自我效能較低等生涯方面之問題,若能在其運動生涯過程中輔以 生涯輔導方面的協助,定能幫助運動員在未來生涯上之發展。 綜上所述,大專運動員在大專階段之運動生涯過程中,常會面臨學業 學習困擾、角色衝突、人際關係、運動傷害、自我認同與生涯自我效能較 低等問題,而最常出現為學業學習困擾(季力康,2000;張宏亮,1995; 許健民,1998;劉泰一、彭慧玲,2009),且以上問題促使大專運動員對 未來生涯感到焦慮與不確定,因此,若能在大專運動員運動生涯過程中, 給予生涯輔導方面之協助,方能幫助大專運動員面對未來生涯發展與規 劃,使運動員未來生涯之路更順遂。.

(23) 11. 二、運動員之生涯相關研究 運動員在運動生涯過程中常會面臨學業學習等方面之困擾,進而影響 生涯發展,對未來感到焦慮。許多研究均以生涯相關面向探討運動員在運 動生涯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狀況,希望能夠幫助運動員生涯發展更加順 利。以下尌運動員之生涯相關研究加以統整,如表 2-1。. 表 2-1 國內運動員生涯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年代) 陳聖芳 走在挑戰 (1997) 極限的路 上── 我 國運動員 的生活、 學業和出 路問題.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退休的傑 出運動 員、基層 訓練站、 體育專業 人士. 一、場地和設備不足是所有教練、選手共同 的困境。 二、訓練無法銜接的問題重重,包括教練訓 練的理念不同和升學及尌業的壓力,都 導致運動員的流失。 三、運動員退休後的出路問題可追究到其學 生時代的疏於學習,花了太多時間在練 習上,不但無法兼顧課業,生活接觸的 東西也相對減少,結果是除了運動專 長,什麼都不會。 四、學業和訓練兼顧不易,保送制度非萬靈 丹,運動員的自我認識和學校適當的輔 導,均不失為解決之法。 五、每個領域有自己的專長,應該自我充實 專業知識,消除運動員「頭腦簡單,四 肢發達」的刻板印象。. 謝佳男 運動之路 (2001) 的起伏與 調適--八 位體育保 送生的經 驗. 八位大學 畢業已工 作的體育 保送生. 一、運動員在運動中經歷低潮的原因,有壓 力與運動傷害。 二、運動員在學校與運動場的挑戰,有學業 與角色。運動員覺得長期從事運動,難 免影響課業,且需同時扮演學校的「學 生角色」 ,運動場上的「選手角色」 ,以 及同學或媒體關注的「明星角色」。 三、運動員的調適部分,則分為學業的調適 與輸贏的調適。重要他人的影響,以及 堅持則是調適過程中的動力與機制。 四、對於未來的目標,受訪的選手都表示會 朝著擔任體育教師. 許瀞心 我國女子 (2004) 足球選手 生涯規劃 之研究. 32 位曾當 選足球國 家代表隊 女子選手. 一、我國退役女子足球選手結束其運動生涯 主要是因為經濟問題及運動傷害。 二、生涯規劃對於兼顧學生與選手身分是重 要的,受訪者中僅 50%有做生涯規劃。 三、期望架設有關生涯規劃網站作為運動員 參考。 (接下頁).

(24) 12. 表 2-1 國內運動員生涯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研究主題 (年代) 劉育靜 大學運動 (2005) 員之運動 員認同與 生涯阻隔 之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九所大學 院校體育 相關學系 之學生共 838 人. 一、大學運動員大部份認同自己是運動員角 色,所知覺到生涯阻隔屬於中下程度。 二、不同背景之大學運動員在運動員認同上 有顯著差異存在,整體而言,男性及曾 經 得全國性錦標賽前六名之大學運動 員,其運動員認同程度較高。 三、不同背景之大學運動員在生涯阻隔上有 顯著差異存在,整體而言,女性、三年 級、學校代表隊、體育學院及未修習教 育學程組之大學運動員具有較高的生 涯阻隔感。 四、不同「運動員認同度」之大學運動員在 生涯阻隔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低運動 員認同」組具有較高的生涯阻隔感。 五、大學運動員之認同與生涯阻隔間並無相 關顯著差異。. 李欣靜 大學校院 (2006) 甲組桌球 選手生涯 發展與生 涯輔導需 求之研究. 參加 2006 一、大學階段之選手對各項生涯輔導之需求 年大專校 皆大。 院運動會 二、受到運動環境發展之限制,且各學校、 桌球甲組 科系性質與所需知識不同,以及尌業市 之選手 場生態改變,不同性別、尌讀學校、科 系及教育學程之選手,其生涯發展與輔 導需求有顯著差異。 三、大學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 輔導需求之間呈現正相關,且生涯發展 中之「環境探索」 、 「生涯探索」及「生 涯定向」分別為影響「生涯準備」 、 「自 我探索」及「生涯規劃」輔導需求之主 要因素。. 陳啟發 退役職業 (2006) 棒球選手 生涯規劃 之探討. 八位參與 職棒選手. 一、職業棒球選手退役原因有:運動傷害、 不適應複雜環境、個人能力與球員更 替、職棒簽賭案、臺灣兩大職棒聯盟合 併、退役前尌設定好參與年數、轉擔任 教練、缺乏上場機會及家庭因素。 二、大部分職棒選手皆無妥善的生涯規劃。 三、職業棒球選手退役後在求職遇到的問 題:缺乏完善的生涯規劃、待遇差異太 大、學歷不足無法成為正式教職員以及 工作適應問題。 四、提供給現役選手在生涯規劃上建議:退 役後可規劃至基層服務、有效提升自己 的知能與語言表達能力、加強運動傷害 防護觀念、提升整體職業道德與水準、 提升自己的實力,以及必頇擁有完善的 生涯規劃。 (接下頁).

(25) 13. 表 2-1 國內運動員生涯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研究主題 (年代) 曾逸誠 大學體保 (2006) 生其生活 適應與生 涯發展關 係之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大學體育 保送生. 一、不同入學方式之大學生其生活適應情形 為一般管道入學之大學生的「學業適 應」優於保送甄審入學的體保生。 二、男性大學體保生「生涯定向」優於女性。 三、生活適應中的「學業適應」表現愈佳時, 生涯定向、生涯探索之表現也愈佳,表 示學業適應與生涯定向、生涯探索之間 呈現正相關。 四、大學體保生的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呈現 高度相關,也尌是說當生活適應各層面 表現愈好時,其生涯定向、生涯探索也 同時會表現得較佳。. 王光輝 台中縣高 (2007) 中體育班 學生學習 適應與升 學意願之 相關研究. 台中縣立 五所完全 中學體育 班學生. 一、體育班學生的學習適應情形以人際關係 適應帄均數最佳,而課業學習適應的帄 均數最差。 二、體育班學生在升學意願方面,有 96.13 ﹪的學生以升學為其生涯規劃;影響體 育班學生升學意願的主要因素是自己 的興趣或性向。 三、體育班學生的學習適應情形會因學校、 課後自習時間不同而有所顯著差異。體 育班學生的升學意願因運動訓練時間 不同而有所顯著差異。 四、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間達 顯著相關,尤其以課業學習適應與運動 訓練適應兩個構面更為明顯。. 何守正 SBL 超級 (2007) 籃球聯賽 球員生涯 規畫之研 究. SBL 所有 參賽球員. 一、SBL 目前有 67 位球員從事生涯規劃, 佔全部的 71.3%,其中生涯規劃的方 式,以「上課進修」最多,沒有生涯規 劃的 25 位 SBL 球員中,原因以「沒 想過」為最多。 二、SBL 超級籃球聯賽球員之球員屬性與 生涯規劃有顯著差。. 陳又琪 運動績優 (2008) 保送大學 非體育科 系女性排 球選手學 校適應與 生涯發展 敘說. 四位女子 排球選手. 一、皆有學業、專長訓練及人際關係適應等 方面的困擾,然共同的是皆以積極、勇 敢的態度面對難題,使其適應大學生活 有良好的發展。 二、研究參與者因大學時期之課業、人際關 係及專長訓練方面困擾,導致在一般學 生已開始積極探索未來發展方向,其仍 忙於調整與適應,因此研究參與者難以 顧及到未來發展的規劃。. 許凌岑 優秀運動 施致帄 員運動復 (2009) 出歷程之 研究一種 情境兩樣 情. 3 位復出 優秀運動 員. 一、影響 3 位運動員之運動退休因素與職業 生涯發展確定性有關。 二、個人、環境與事件等特質要素對運動員 的運動生涯轉換適應情形具有影響力。 三、運動員在面對復出後的困擾因素時,其 選擇的策略包括自我調適以及尋求外 在協助。.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6) 14. 綜整上述可發現,大專運動員從小開始接受縝密的訓練計畫,而且對 自己的運動方向有很明確的目標,相對地也尌較少去思考,當不再是一位 運動選手時,如何去面對生活與工作上的挑戰(周文祥,1996) ,換句話 說,運動員在大專期間接受長時間的運動訓練,多數皆等到運動生涯即將 結束,才開始作準備(陳又琪,2008;曾逸誠,2006;謝佳男,2000), 造成往後發展不順遂,且也常有角色混淆問題,使得運動員在學業或訓練 上無法兼顧(劉育靜,2005;謝佳男,2001) ,產生適應性較差的問題, 使大專運動員在學習環境、人際互動與生活接觸的適應性較一般大學生來 的差, 然而,大專運動員並沒有太多時間與機會,了解自我角色、興趣、 性格、能力以及價值觀念等,因而產生對自我認識不足的情況(陳聖芳, 1997) ,而多數研究均指出在當運動員時期,需要生涯輔導方面之協助以 輔助未來生涯等發展(何守正,2007;李欣靜,2006;許瀞心,2004;陳 又琪,2008;陳啟發,2006;曾逸誠,2006;劉育靜,2005),換言之, 大專運動員在生涯輔導方面有明顯之需求,期望學校提供專屬生涯輔導機 制,協助運動員規畫未來生涯之路,基此,可以瞭解到運動員在大專其間 所面臨之生涯困境,使其在運動生涯的過程中無法安心訓練影響運動成 績,甚至對於未來生涯之發展感到困擾,然而,大專學生透過自我效能之 提升,能夠幫助其面對生涯方面之問題(謝宏惠,1990),若能在大專運 動員運動生涯過程中,幫助運動員提升面對生涯問題之自我效能感,並瞭 解生涯輔導需求,將能使大專運動員減低其面對生涯之不確定性。.

(27) 15.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 一、生涯自我效能定義 Hackett 與 Betz (1981) 指出生涯自我效能為個體在生涯發展過程 中,對 自己能成功完成一項任務的看法、信念和期望。也尌是說,一個人在生涯 的過程中,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信念與期望,因此,本研究將彙整國內外 對於生涯自我效能之定義,如表 2-2。 表 2-2 生涯自我效能之定義 研究者(年代) Lent 與 Hackett (1987) Betz (1994) Luzzo等人 (1996) 陳金定(1987) 謝宏惠(1990) 黎麗貞(1997) 黃瑛琪(1997) 陳淑琦(1999). 生涯自我效能定義 個體對於從事與生涯選擇和生涯適應相關行為的個人效能的 評價。 與個人生涯有關的自我及環境的覺察能力。 被認為能夠影響生涯決定過程中的態度與行為 指個人估計自己在面對生涯議題時所需應對能力的信心程 度,它有如個體本身生涯的自驗預言。 個體在面對生涯決策問題時,對於自己本身是否能成功表現該 解決行為的預期作用以及信心程度。 一個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對自己能成功地完成一項任務的看 法、信念及期望。 個人預先評估自己在面對生涯選擇任務時,對自己解決此項任 務之能力信心的程度。 個人對自己生涯能力的自我評估,個人之自我評估是透過自我 效能的覺知而得,故凡將自我效能運用在生涯領域者,均可統 稱為生涯自我效能。. 厲瑞珍(2002) 一個人在生涯發展中對自己能成功地完成一項任務的看法、信 念及期望。 郭玟嬨(2003) 一個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自己估計成功地完成一項任務所具 有的能力、信心、信念及期望的看法。 過修齊(2004) 一個人對於生涯能力的自我評價,而這項個人自我評價經由生 涯的自我感與對周遭環境的覺察力,兩者交互影響而成的。 洪季庭(2005) 個體根據自身過去累積的經驗及當時環境進行自我評價,判斷 面臨任務完成的可能性、難易度及運用其他能力之靈活度。 許雅嵐(2007) 個體在面對生涯決策問題時,擁有多少信心程度來解決所面臨 的問題。 林瑞蓉(2009) 個體相信自己在管理生涯上有優異表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8) 16. 綜整上述定義後發現,生涯自我效能主要圍繞在個人對於自我未來生 涯的信心程度,換言之,一個人在面臨未來生涯發展的過程中,自我對於 生涯的信念或期望,與自我是否能達成一項任務的信心程度,因此,本研 究在考慮研究對象之後將參考謝宏惠(1990)之生涯自我效能定義,將其 定義為「個體在面對生涯決策問題時,對於自己本身是否能成功表現該解 決行為的預期作用以及信心程度」。. 二、生涯自我效能理論 (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理論最先由 Bandura (1977) 所提出,意指個體相信自己可以 克服環境的一種信念,是對自己能力及行為表現的評價。Bandura 將所從 事的行動期望區分為「結果期望」 (outcome expectation)與「效能期望」 (efficacy expectation),結果期望係指個人對某一特定行為是否能達成特 定結果的評估,效能期望係指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執行該特定行 為的評估。 Bandura 以自我效能覺察模式(model of perceived self-efficacy)來說 明自我效能的形成及其與個人、環境和行為之間的關係。 【效能訊息來源】. 【行為】. 成尌表現. 選擇. 替代學習 自我效能覺察. 表現. 語言說服 持續 情緒激發 圖 2-1 自我效能覺察模式 資料來源:“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Bandura, A., 1977. Psychology Review, 84(2), 195..

(29) 17. 從圖 2-1 可看出,影響個人自我效能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於四種不同 的訊息:成尌表現、替代學習、語言說服及情緒激發。個體的自我效能可 經由個人成尌表現的累積,以及透過替代學習類化舊經驗來評估、調整本 身的自我效能覺知能力。在這四項訊息來源之中,成尌表現是個體產生自 我效能預期最可靠的來源,因為它是根據個人的親身經歷而來的。綜合上 述因素對於自我效能覺知的影響,將會導致個體在選擇、表現和持續等方 面產生不同的行為結果。 Bandura (1986) 的社會認知理論反應出社會認知的觀點,人不全被內 在力量或環境完全控制,個人、環境和行為三者透過自我效能的運作而持 續運作。其中個人因素包括認知與非認知兩部分,認知部分如想法、信念、 價值和期望等,非認知部分則包括地位、性別、身體特徵等,個人因素會 影響行為,行為亦會影響個人因素,及經由成功表現會增個體的自我效 能;而非認知因素會影響個人從環境中所得到的反應,及環境所提供的回 饋會影響個人的想法和態度,亦顯示個人對自我效能的知覺,包含在各種 社會情境中所產生的自我效能,行為在環境下運作,環境會影響在類似情 境下行為的可能性。 Bandura (1986) 指出個人對自己和環境的自我效能覺察能力會影響個 人潛能的發揮和生涯成尌,也尌是個人對自我狀態的知覺能力是促進自我 成長和生涯成功的動力,個人在生涯的表現是超越知識技能層面的。Borgen (1984) 亦指出自我效能理論可與生涯理論交互討論,生涯自我效能是探討 個體生涯決策與生涯選擇的重要變項,是了解人類生涯發展重要的訊息。 由此可知,將自我效能理論應用在生涯領域,對個體的生涯發展提供更多 的資訊。.

(30) 18. (二)生涯自我效能 生涯自我效能是由 Hackett 與 Betz (1981) 年提出,其將 Bandura 的 自我效能理論概念應用於個體的生涯行為方面,進而發展出「生涯自我效 能理論」,在生涯自我效能理論中,Hackett 與 Betz (1981) 藉著 Bandura 的自我效能觀點,透過自我效能覺察模式來說明自我效能的形成及其與個 人、環境和行為之間的情形,並了解生涯自我效能於個體生涯行為之關係。. 在自我效能覺察模式中,自我效能受到個體的成尌表現、替代學習、 語言說服與情緒激發四種不同訊息所影響,而生涯自我效能亦會受到此四 種來源的影響,茲將分述如下(郭蓓蓉,2007,頁 42-43):. 1.成尌表現 成尌表現在生涯領域中是指個體在生涯領域中的親身經驗,若個體在 某階段的生涯發展狀況良好, 將可提高其本身對於生涯自我效能的預期; 反之, 若該生涯階段的發展情形不佳或面臨挫折,則這些失敗的生涯經 驗將會降低預期,也尌是說,過去生涯的成功經驗與表現有助於提高其生 涯自我效能。因此,若要提昇個體的生涯自我效能,可增加其獲得生涯成 尌表現的成功經驗開始做起,例如,提供生涯輔導相關措施,加強個體對 生涯發展訊息的了解,協助其解決生涯困境,使生涯發展狀況變得更好。 2.替代學習 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有時也會源自於替代性經驗的學習,並非完全依 賴自己的生涯成尌表現,也尌是藉由觀察或聽取他人的經驗來修正和調整 生涯自我效能。個體會透過對他人生涯發展狀況的觀察,或是根據他人面 臨生涯阻礙時的解決方式,作為解決自己的生涯參考,進而形成其生涯自 我效能的來源。例如,在觀察學習的過程,個體會說服自己「別人做得到, 我也做得到! 」,當看到別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順利的克服其所遇到的.

(31) 19. 生涯阻礙,個體會將此做為自己的參考,因此會認為只要持之以恆, 一 定可以克服障礙,此時便會促使個體提高其生涯自我效能。 3.語言說服 言語的說服簡單又方便,通常是用來改變人類行為的方式之一。主要 是透過重要他人、同儕言語上的肯定、鼓勵,使個體相信可以成功的克服 生涯阻礙,可惜的是語言說服所引發的生涯自我效能預期往往相當微弱且 短暫,因無法提供可靠的經驗做為基礎,所以它所引發的預期往往較為短 暫, 基此,若能配合情境,給予有效的行為改變指導,較可能提高自我 效能預期。 4.情緒激發 個體有時會因為激動的情緒或焦慮而降低生涯表現的水準, 進而影 響生涯自我效能預期,也尌是說個人生理狀態會影響自我效能預期。然 而,在生涯發展過程中,若個體對於自己的未來生涯充滿了焦慮感,將影 響其生涯自我效能。因此,欲提升個體的生涯自我效能,可從加強對焦慮 的管理外,亦可從行為改變療法著手,讓個體學習控制情緒,降低情緒激 動, 例如,可用放鬆訓練或是自我對話的方式等,進而增進生涯自我效 能預期。. 透過成尌表現、替代學習、語言說服及情緒激發等四種不同訊息對個 體生涯自我效能的影響,會導致個體在生涯選擇、生涯表現及生涯持續三 方面有不同的結果(郭蓓蓉,2007,頁 43-44): 1.生涯選擇 生涯自我效能會導致個體只選擇或避免選擇某一生涯主題,也尌是 說,個體在進行選擇前會先自我評估,選擇自己能夠勝任之任務,對於超 過自己能力的任務會選擇逃避。因此,當個體意識到自己在某生涯領域表 現不佳或能力不足時,可能會選擇避開該領域。例如,運動員自認為對於.

(32) 20. 教學的能力不足,則其對於教學方面職業的生涯自我效能預期便較低, 因 此他會避開教學領域而選擇其他領域的職業, 進而影響其生涯發展方向。 2.生涯表現 個體若對某領域具有較高的生涯自我效能感,則在面對該領域之要求 或困難時,所產生的焦慮感較低,同時行為表現也會更為積極;相對的, 對生涯自我效能抱持懷疑者,其行為表現反之。例如,運動員對於當教練 具有較高的生涯自我效能感,則在這期間所受的嚴格訓練所產生的焦慮較 低,且行為表現也較好。 3.生涯持續 生涯自我效能預期高的人,即使在生涯發展或選擇過程中遭遇生涯阻 礙或困難, 仍會受到其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引導而堅持下去,繼續面對阻 礙並努力克服;反之,低自我效能者,則抱持遲疑態度而選擇放棄,不願 繼續挑戰。例如,運動員相信自己能夠當上教練,在此發展過程中會面對 阻礙並設法克服,持續不斷的堅持下去。. 由此可知,Hackett 與 Betz (1981) 年將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論概念 應用至個體的生涯行為上,進而發展出生涯自我效能理論。而生涯自我效 能可以預測個體之生涯行為,其受個體成尌表現、替代學習、語言說服及 情緒激發影響,因而產生不同程度之生涯自我效能預期,進一步影響個體 在生涯選擇、生涯表現及生涯持續上的反應。. (三)生涯自我效能衡量構面 為了有效衡量研究對象之生涯自我效能情形,本研究將彙整相關研究 並歸納出符合本研究之構面,如表 2-3。.

(33) 21. 表 2-3 生涯自我效能衡量構面 研究者(年代) 正確自 我評估. 目標選 擇決定. 未來計 劃擬定. 問題解 決能力. 黎麗貞(1997) 厲瑞珍(2002) 郭玟嬨(2003) 張佳晏(2003) 陳勇助(2005).     .     .     . 鄒瑞帄(2005) 陳佩雈(2005) 任蕙玲(2005) 蔡慧玲(2006) 賴曉庭(2007) 許雅嵐(2007).         .  .  . 許慧香(2007) 郭蓓蓉(2007) 何佩錦(2008).         .      .     . 饒紋慈(2009). . . . .  . 收集職 業資料. 職業自 我評估.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整上述文獻,發現國內大多數研究多以「正確自我評估」 、 「目標選 擇」 、 「未來計劃擬定」 、「問題解決」與「收集職業資料」為生涯自我效能 之衡量構面,而國內謝宏惠(1990)根據 Taylor 與 Betz 的生涯決策自我 效能量表(CDMSE)改編修訂適用於大學生,因此多數研究大學生者均採 用謝宏惠(1990)所修訂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為研究工具(李詠秋, 2002;郭玟嬨,2003;厲瑞珍,2002;鄭靖芬,2004;黎麗貞,1997;賴 曉庭,2007),故衡量構面較為一致。在本研究綜合評估之後,選擇以郭 玟嬨(2003)「生涯自我效能量表」較符合本研究之對象,而構面為「正 確自我評估」 、 「目標選擇決定」 、 「收集職業資料」 、 「未來計劃擬定」與「問 題解決能力」為本研究衡量構面。.

(34) 22. 第三節 生涯輔導需求. 一、生涯輔導需求之意涵 Super (1951) 曾對生涯輔導的意義加以說明:協助個人發展並接受統 整而適切的自我形象,以及其在工作世界中的角色,並在現實世界中加以 考驗,進而將之轉化為實際的事實,以滿足個人與社會。而McDaniels (1978) 則綜合各種定義生涯輔導的意涵,提出生涯輔導是一個有組織的計畫,此 計畫協助個人統整有關的知識、經驗和價值評鑑,包括自我了解,了解工 作世界和其他有關的影響因素,察覺休閒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部分,了解生 涯計畫中必頇考量的因素,在工作和休閒上的自我實現,以及必頇了解的 技能和知識(引自邱楓文,2003)。而國內學者部分,金樹人(1997)認 為生涯輔導,由輔導人員結合其專業知識提供一套有系統的計畫,用來促 進個人的生涯發展;此計畫中,結合不同心理學門的方法與技巧,幫助個 人了解自己、教育環境、休閒環境與工作環境。經由生涯決定的能力,選 擇適切的生活方式,增進個人的幸福,進而謀求社會福祉。然而,林幸台 等(2003)表示,生涯輔導強調個人終生的生涯發展,每個人均能覺察其 過去扮演的角色、經歷的生活情境與事件對本身所造成的影響,進而了解 現在擔負的責任對自己的意義,同時在過去與現在的基礎上,規劃未來可 能發展的方向,並努力予以實踐。 在生涯輔導需求方面,韓楷檉(1996)則提出個人在生涯發展階段有 其不同的發展任務與關切的問題,常因個人的特質與屬性,以及環境等因 素,而影響生涯的發展,需藉由不同的生涯發展活動或生涯輔導所提供的 服務措施,解決個人生涯任務與問題,以達成生涯發展的目標。由此可知, 生涯輔導需求是幫助個體了解生涯自我需求,並提供生涯輔導服務或措 施,促進其生涯發展,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過程。.

(35) 23. 而Herr 與 Cramer (1996) 提出生涯輔導所包含的重要主題如下:(林 幸台等,2003,頁14-15) (一)培養生涯決策能力:生涯發展是一連串抉擇貫穿起的結果,面對各 種抉擇時,個人必頇以合適的決策技巧做最佳的決定,因此生涯輔 導十分重視決策能力的培養,學生必頇學習如何蒐集資訊、瞭解問 題、分析各種生涯途徑的優劣,以做好最佳的選擇。 (二)發展自我概念:在生涯探索時,應發展個人自我概念,對自我有深 入的了解,包括個人的性格、能力、興趣、抱負、理想和價值觀等。 生涯輔導協助個人養成自我概念,發展正確的生涯自我觀。 (三)個人價值觀的發展:教育、休閒與職業相互關連,影響個人的生活 方式,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又與價值觀念有密切關連。因此在選擇 教育或職業前,必頇探討此教育或職業與個人價值觀的關連。 (四)強調自由選擇與責任承擔:尊重個人自由選擇與重視責任的承擔 下,協助對自我和環境的了解,增加自我強度,以及對環境的操控 性與適應性。 (五)重視個別差異:生涯輔導必頇重視對個別差異的了解,並給予個人 充分展現所長與才能的機會。 (六)因應外界變遷的彈性:社會變遷迅速,工作世界和生活型態也隨之 發生變化,生涯輔導頇培養個人在面對社會變遷的應變能力,並且 輔助個人在進行生涯規劃時,考量未來社會的趨勢,以決定目前生 涯方向。. 由此可知,生涯輔導可透過培養生涯決策能力、發展自我概念、個人 價值觀的發展、強調自我選擇與責任承擔、重視個別差異和因應外界變遷 的彈性,這六大主題來促進個人生涯發展,進而達到自我實現之目的。.

(36) 24. 二、生涯輔導理論 在探討學生生涯輔導方面的議題時,常會使用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 藉以探討學生在生涯的過程中的階段性,並針對其階段進行深入探究。 (一)Super 的生涯發展理論(Life Span Theory) 個體的年齡將生涯發展過程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等五 階段,而過程中主要在發展及完成自我概念,各階段的發展特徵與任務分 別如下(林幸台等,2003): 1.成長期(0-14 歲屬於認知階段) 從出生到十四、十五歲屬於這時期,包含一個人的生理與心理的發 展,幻想和需要是這階段的主要特質,隨著年齡增長,透過實際參與各種 事務及現實經驗的增加,逐漸考慮到興趣與能力的意義,且開始瞭解工作 的意義與目的。本階段可在細分幻想期、興趣期及能力期,敘述如下: (1)幻想期(4-10 歲):以需要為主,幻想中的角色扮演甚為重要。 (2)興趣期(11-12 歲):喜好為其抱負與活動的主要決定因素。 (3)能力期(13-14 歲):能力逐漸具有重要性,並能考慮工作條件。 2.探索期(15-24 歲屬於透過學習奠定能力基礎階段) 十五到二十四歲屬於這時期,包含青少年時期與成年期,亦涵蓋大學 時期。個體開始認識並接受職業選擇的需要,透過學校、休閒活動與各種 工作經驗,進行自我探索、角色探索、職業探索,經由自我檢討及自我觀 念的修正,逐漸對職業的偏好具體化、特殊化到能實現之。本階段可再細 分詴探期、轉變期、嘗詴及初步承諾期,敘述如下: (1)詴探期(15-17 歲):主要以個人興趣、需求、能力與機會等因素, 透過學校的學習與工作經驗作初步的詴探。 (2)轉變期(18-21 歲):開始進入尌業市場或接受專業訓練,更著重 於現實層面的考量,企圖實現自我理想,因實際現實的考量更加明 確地將目標範圍縮小。本階段針對詴探期的探索結果進行自我調和.

(37) 25. 的過程,以產生初步的生涯方向。 (3)嘗詴及初步承諾期(22-24 歲):個體已正式選定職業投入職場, 於工作中評估自我期望與職業初步承諾,同時經歷嘗詴、肯定與挫 折等一連串的過程,檢視該職業成為長期發展方向的可能性。 3.建立期(25-44 歲屬於確立穩定階段) 二十五到四十四歲屬於這時期,個體歷經探索與嘗詴後會尋求適當的 職業領域,顯現出安定於某ㄧ職業的傾向,並開始認同所選擇的職業,在 其領域中尋求強化與精進,以獲得職務的升遷或薪資上的滿足。 4.維持期(45-64 歲屬於專精、升遷階段) 四十五到六十四歲屬於這時期,個體因建立期的努力已逐漸取得相當 地位,但因邁入中老年階段而較少新意,心態趨向保守,本階段主要在維 持現有的地位和成尌,並面對新進人員的挑戰,開始規劃退休生活。 5.衰退期(65 歲以後屬於退休階段) 此指六十五歲以上的時期,個體因身心狀況逐漸衰退老化,個人慢慢 減少工作產出,卸下工作職務,開始準備退休生活,發展退休後的社交及 家庭生活。. 由此可知,大學生屬於生涯探索時期,其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學生且在 學校活動,在此階段後即將進入建立期的工作角色,亦是長達多年學生生 涯的一個重大轉變及關鍵期,而Super (1990) 將此一階段稱之為「轉換 期」,為了進入尌業市場而接受專業訓練,是這個時期的發展任務。因此 探索期對於學生生涯發展上亦相當重要,其對於生涯輔導,更是有其必要 性,倘若能在探索期瞭解學生生涯輔導之需求,方能使學生在未來整體生 涯方向上更能準確了解自我,對於學生之發展性將有所助益。.

(38) 26. 三、大學生之生涯輔導 生涯輔導有其階段性,從兒童至退休老人都有不同之特殊性、不同功 能及措施,在大學生階段實施生涯輔導具有下列特性(李欣靜,2006,頁 21-22):. (一)需要迫切性:大學生畢業後進入尌業市場的比率較國中、高中為高, 且在國內升學主義為重的情況下,中學階段之行政及輔導人員較不 重視生涯輔導,學生與家長亦多不珍惜及運用,因此,到了大學階 段學生之需求性與主觀感受,使生涯輔導之開始被重視與發展。 (二)科系多元性:大學科系眾多,使得輔導工作者不易瞭解各科系之特 性,僅能扮演催化與輔助的角色,提供生涯輔導的架構,與各科系 相互連結,但在各個科系有關的學習與尌業輔導上仍頇之相關專業 人員協助。 (三)實施時間:在大學中因無固定的輔導活動時間,故在生涯輔導之推 動上,無論是提供資料、實施測驗或活動都頇運用學生課餘時間進 行,在實施上相對較困難。. 由此可知,大學生在生涯輔導方面有迫切的需要性、科系的多元性和 實施時間的不固定等,這些特性造成學校在推動生涯輔導方面較不易執 行,而根據金樹人(1988)也提出我國大學生缺乏對生涯的關切,在獨立 蒐集資料,以作生涯抉擇與規劃的能力與智慧較為不足,更能了解到大學 生對於其本身自我的生涯較不重視,加上學校推行生涯輔導較為困難,兩 者交互影響下往往造成大學生對於未來生涯方面較不關注。.

(39) 27. 然而在學校方面,我國大學生涯輔導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包括(林幸 台,1987;金樹人,1988): (一)校長與行政人員普遍缺乏生涯輔導之觀念。 (二)生涯組織不夠健全,表現雖各有分工,實則因事權不一,造成未能 充分發揮人力與物力之效能。 (三)輔導缺乏人力與經費。 (四)非輔導人員對生涯輔導易抱持錯誤之觀念。 (五)從業人員之專業知能不足。 (六)缺乏基本生涯資訊與工具。 (七)缺乏因校制宜的生涯輔導策略與工具。 從上述學者提出之困難可知,生涯輔導工作有其特殊性與專業性,而 林一真(1992)根據大學生生涯發展之需求,將大學生之生涯輔導分為四 大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生涯探索輔導 此階段主要為協助學生自我瞭解探索,作自我、未來工作世界及相關 進修環境探索。 (二)第二階段─生涯規劃及準備輔導 此階段在於協助學生依據對自我及未來的瞭解加以整合規劃,利用在 學期間積極自我充實,同時作生涯之抉擇與規劃,並為日後尌業或進修做 好準備。 (三)第三階段─生涯安置輔導 此階段在於協助學生做出生涯規劃與決定,學習求職或升學的基本技 能與方法,並採取行動,尋找尌業及升學機會。 (四)第四階段─生涯進展輔導 此階段主要在於學校與校友保持聯繫,已能為其提供合適之生涯資 訊,以促進校友尌業及進修上的適應,甚至輔助其接受再教育或輔導轉業。.

(40) 28. 而林幸台等人(2003)也針對大學部分提出生涯輔導工作的目標如下: (一)協助學生選擇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二)協助學生作自我評量或自我評析 (三)協助學生了解工作世界 (四)協助學生習得做決定的技巧 (五)協助學生進入職業的世界 (六)了解不同背景學生的獨特需求. 綜上所述,大專生皆屬於人生當中的關鍵轉換時期,因此在這個時期 若能配合學校之生涯輔導的工作,方能夠幫助學生在生涯發展上更加順 利,然而在大專運動員的生涯輔導方面仍更頇重視,使大專運動員退役後 對於生涯能夠有所規劃與發展。而本研究針對大專運動員將生涯輔導需求 定義為運動員在大專運動生涯過程中,其知覺生涯輔導各項目之需要程 度;並將生涯輔導需求變項中之構面分為自我探索、環境探索、生涯規劃 與生涯準備。.

(41) 29. 第四節 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輔導需求相關研究. 一、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生涯自我效能為個體在面對生涯決策問題時,對於自己本身是否能成 功表現該解決行為的預期作用以及信心程度,許多研究均以生涯自我效能 瞭解學生其面對未來生涯之信心程度,期望能夠幫助面對未來生涯。以下 尌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做整理分析,如表 2-4。. 表 2-4. 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年代) 李詠秋 原住民大學 北區八所 (2002) 生生涯發展 公私立大 狀況生涯自 學院校之 我效能與其 原住民與 生涯阻礙因 非原住民 素關係研究 大學生各 150 名 厲瑞珍 南部地區大 南部地區 (2002) 學應屆畢業 七個縣市 生自我統合 之大學應 危機與生涯 屆畢業生 自我效能之 相關研究. 張佳晏 大學女生之 南部地區 (2003) 生涯自我效 37 所大學 能與其生涯 院校的大 成熟、生涯 學女生 阻隔及因應 策略之相關 研究. 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對解決未來生涯相關議題的信心 程度(即生涯自我效能)則完全不受其 族群、性別或年級的差異而有明顯不同。 二、大學生的生涯自我效能與各生涯阻礙因 素皆與其生涯發展狀況間有顯著相關。 三、方向選擇阻礙、猶豫行動阻礙、科系選 擇阻礙與生涯自我效能對原住民大學生 的生涯定向情形有 71%的預測力。 一、有修習教育學程、有工作經驗、尌讀師 範院校,以及人文學院的南部地區大學 應屆畢業生之生涯自我效能較佳 二、在不同學校性質中,師範院校應屆畢業 生之自我統合混淆程度最低且生涯自 我效能高;而技職院校應屆畢業生之自 我統合混淆危機最高且生涯自我效能 最低。 三、不同性別與不同學校性質對大學應屆畢 業生之生涯自我效能有交互作用影響。 四、南部地區大學應屆畢業生之自我統合混 淆危機與生涯自我效能呈顯著負相關。 一、大學女生之生涯自我效能有兩個典型因 素可以解釋大學女生其生涯成熟、生涯 阻隔與因應策略之變異情形。 二、大學女生其生涯成熟與生涯阻隔間有兩 個典型因素,因應策略與生涯阻隔間有 一個典型因素,生涯成熟與因應策略間 有一個典型因素。 (接下頁).

(42) 30. 表 2-4. 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一覽表(續). 研究者 研究主題 (年代) 過修齊 國民小學教 (2004) 師生涯承 諾、生涯自我 效能與生涯 協助需求相 關之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臺灣地區 中部臺中 市、臺中 縣、南投 縣與彰化 縣等四縣 市之國民 小學教師. 一、國民小學教師在生涯自我效能的表現 接近中等程度以上,以「信心強度」 的表現為最高,次為「推論性」,而 在「難度知覺」的表現則較低。 二、不同服務年資、進修狀況與職務類別 的國民小學教師,在三個生涯自我效 能方面,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國民小學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協 助需求間達到顯著的正相關。 四、國民小學教師生涯承諾與生涯自我效 能間達到顯著的正相關。 五、國民小學教師生涯自我效能之「信心 強度」 、 「難度知覺」與「生涯自我效 能總分」及生涯承諾之「生涯投入」 等四個變項能有效預測生涯協助需 求的表現。. 陳佩雈 技職校院學 臺灣北區 (2004) 生生涯自我 技術學院 效能、生涯阻 學生 礙因素與其 生涯發展狀 況關係研究. 一、技職校院學生生涯自我效能偏中等。 二、技職校院男生有較佳的生涯發展狀況 及生涯自我效能,女生則知覺較多的 生涯阻礙因素。 三、技職校院學生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 阻礙因素對生涯發展狀況預測,以 「生涯自我效能」最具預測力。. 陳勇助 教育服務役 全國教育 (2005) 男工作投 服務役男 入、經驗學習 與生涯自我 效能關係之 研究. 一、役男的「生涯自我效能」呈中上程度, 其中以「目標選擇」較高。 二、役男的工作投入會影響其生涯自我效 能,且工作投入愈正向,對生涯自我 效能愈具信心。 三、役男的經驗學習會影響其生涯自我效 能,且經驗學習的程度愈高對生涯自 我效能愈具信心。 四、工作投入、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 之間具有正向關係。 五、「過去經驗學習」、「生活經驗學習」、 「工作成尌」能對生涯自我效能作有 效的預測。. 洪季庭 高雄市已婚 高雄市已 (2005) 職業婦女成 婚職業婦 尌動機、工作 女 價值觀與生 涯自我效能 關係之研究. 一、高雄市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涯自我效能 呈現中上程度。 二、從事「金融保險」已婚職業婦女其生 涯自我效能各層面高於從事「醫療保 健及社會福利服務」已婚職業婦女。 三、高雄市已婚職業婦女的成尌動機愈正 向,自身的生涯自我效能愈高。 四、高雄市已婚職業婦女的工作價值觀的 程度高,其生涯自我效能則愈高。 五、自我發展性、挑戰取向、專業充實、 人際尊榮性、成尌取向及待遇合理性 能對生涯自我效能作有效的預測,其 中以「自我發展性」層面的解釋最大。 (接下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11).Linking learning to the 21st Century:Preparing all students for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participation.Boulder, CO: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

11 釋 聖 嚴,《 明 末 佛 教 研 究 》;Chün-fang Yü, 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品德培育、知 識增潤及體藝 培訓 5個培育 範疇編制,以 檢視學生自我 效能感及全校 生涯規劃教育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成長歷程 生涯輔導課 多元學習經歷 自閉症輔導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