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6.1 結論

本文研究公司併購時宣告的併購目的,對於併購綜效是否會有顯著影響。過去的 併購文獻認為市場錯誤訂價和經理人行為偏誤是影響併購綜效的因素,本文嘗試控 制這些影響併購綜效的原因,將併購目的根據Christensen et al. (2011)和Walter and Barney (1990)的概念,由SDC資料庫中公司提到的併購目的描述將其分類,採用兩 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重新分為三類和五類群組進行研究。在控制市場錯誤訂價和經 理人過度樂觀的效果後,我們發現專注目前的核心事業以及擴充目前市場的併購策 略相對於其他策略,對於公司累積超額報酬與長期績效都有正向的影響;進入新市 場和提供新產品與服務的併購策略相對於其他策略,對累積超額報酬有顯著負向影 響;消除重複服務、營運與改善營運績效、損失的併購策略相對於其他策略,對累 積超額報酬有顯著負向影響。

根據Collis and Rukstad (2009)提出的策略概念認為,「策略」的核心價值就是公 司能滿足自己顧客群的某些需求,而其他業者卻辦不到,如果按照策略核心的定義,

併購策略就是讓公司增加競爭優勢,達到公司價值主張的方法。Christensen et al.

(2011) 提出公司併購可使公司維持優勢地位,或是削減成本,從而提升公司當前績 效,主要包含三點:第一、取得目標公司資源,讓主併公司可以對顧客收取較高價 格;第二、取得目標公司資源,降低主併公司成本;第三、是否能滿足顧客一次購 足的迷思。通常要完成這三個條件其中之一,才可能藉由併購提升公司當前的績效,

但是經理人很容易付出太高價格,而且不知道該如何整合,所以多數都是失敗收場。

Eccles et al.(1999)也提出五點綜效來源,第一、當兩家公司合併後,削減成本的綜效 是來自於消除重複的職位、設備和相關費用;第二、銷售增加收入;第三、主併公 司併購目標公司,可能是目標公司擅長於某件事情,例如產品、技術或服務,可以 用來幫助主併公司;或是反過來主併公司可以在併購後幫助目標公司;第四、主併 公司借現金進行併購交易,可以降低公司的資金成本,或是合併後公司取得更多舉 債空間;第五、稅的利益。而本文提出的其中一項併購策略:消除重複服務、營運 與改善營運績效、損失的併購策略,與Christensen et al. (2011)和Eccles et al.(1999)提 出提升公司當前的績效概念是很相近,而且實證結果顯示這項併購策略相對於其他 策略,對於累積超額報酬影響顯著為負,如同Christensen et al. (2011)認為這類的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購策略會付出太高價格,而且整合不易,所以大多呈現失敗的結果。

專注目前的核心事業以及擴充目前市場的併購策略,可以讓公司相對於競爭者 有較佳的利基點,能在產品或服務上增加附加價值,而且集中資源於單一領域競爭,

專注於公司最熟悉的事業,比較不容易犯錯。Christensen et al. (2011) 提出再造商業 模式中主要包含四點:第一、收購破壞式創新的商業模式:營收與獲利要有成長,

要採用破壞式創新的產品與商業模式。破壞性的公司最初推出的產品,會比既有業 者更簡單,也更廉價。等到在低檔市場站穩腳步,就能進到更高效能、高利潤的產 品,一步一步往不同層級的市場邁進;第二、以收購避免大眾商品化:企業發現本 身已走向大眾商品化, 就應該要收購價值鏈中未來可獲取最高利潤率的目標公司或 技術,以防止大眾商品化;第三、支付合理價格;第四、避免整合失誤。公司藉由 併購專注在目前的核心事業以及擴充目前市場,除了本身優於競爭者的立基點外,

就像Collis and Rukstad (2009)提出公司增加競爭優勢達到價值主張的方法,公司專注 在目前的核心事業達到其他業者卻辦不到的價值主張,以及Christensen et al. (2011) 提出再造商業模式中的第一和第二點,強化公司現在的市場,採用破壞式創新的商 業模式,將公司的市場層級一層一層往上推,再配合專注在目前核心事業上,讓公 司的產品不會輕易大眾商品化,是公司再造商業模式的重要方式,在這樣的概念下,

專注在目前的核心事業以及擴充目前市場的併購策略相對於其他策略,對於累積超 額報酬和長期營運績效都有顯著正向影響。

本文提出進入新市場和提供新產品與服務的併購策略相對於其他策略,對累積 超額報酬顯著為負,如果公司現有產品或事業成長趨緩,公司可以選擇在較熟悉之 現有市場發展新產品或事業,或是將現有產品或事業放至較不熟悉之新市場,以加 速其成長,但是相對增加其風險,相較之下,鞏固目前的核心事業和市場,相對於 進入新市場和提供新產品與服務的風險比較小,所以投資人給於公司進入新市場和 提供新產品與服務的反應相對為負,表示考量公司的風險層面,進入新市場也許會 帶來成長和利潤,但是同時也承擔巨大的風險。Singh and Montgomery (1987)提到公 司併購的目標公司是與主併公司相關的產品市場或技術,就能夠創造綜效,因此,

進入新市場提供新產品與服務要併購的目標公司應該是與主併公司相關的產品市場 或技術,比起併購無關的目標公司而言,這類型的併購才有可能為主併公司創造綜 效,即使如此,進入新市場提供新產品與服務仍然有其風險性存在,即使是相關的 產品市場或技術,主併公司進入該市場仍然需要整合,況且如果是不熟悉之新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就比較沒有利基點,自然失敗率也會很高。

過去的研究發現過度樂觀的經理人對於併購的累積超額報酬和長期績效都有 負向影響,雖然本研究的過度樂觀指標並不顯著。如果純粹因為經理人自己過度樂 觀而進行併購,可以想見公司長期、短期的績效都一定不好,在控制經理人過度樂 觀的效果後,本文研究的併購策略依然顯著,表示除了過去文獻提到經理人過度樂 觀會影響公司績效外,實務上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經營方向和併購策略。本文另一個 很重要的發現是過去的文獻研究都認為主併公司進行併購的累積超額報酬都不佳,

但是本文發現專注目前的核心事業以及擴充目前市場的併購策略相對於其他併購策 略,是可以讓主併公司得到相對較佳的累積超額報酬,即使主併公司的長期累積超 額報酬依然不好,這對實務上會有不同的啟發,表示投資人只要觀察到公司的進行 這樣類型的併購策略,市場就會給予相對其他策略短期正向的反應,而且公司的長 期績效雖然為負,但是相對其他併購策略仍然有比較好的長期績效。

最後若主併公司有宣告併購目的,能夠減輕主併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部分資訊 不對稱,讓主併公司可以獲得較佳的宣告累積超額報酬。綜合上述的文獻和本文實 證結果顯示,在控制過去文獻研究強調的影響併購績效因素之後,我們仍然發現併 購策略會影響併購累積超額報酬和長期績效,也呼應了實務上更重視的是公司整體 的併購策略,而不是單純因為市場給予公司錯誤的價值評估、或是經理人過度樂觀 的傾向,就會驅動公司進行併購,而且公司能夠對外宣布整體的併購策略,更可以 進一步減輕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部分資訊不對稱,所以公司採用正確的併購策略,

提出公司的價值主張,再造商業模式擴充現有市場,對公司長期而言才是有利的併 購策略。

6.2 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未來的研究方向有四項,第一、本文研究併購目的對於累積超額報酬和 長期績效的影響,僅採用單一併購目的宣告的樣本,但是實際上還有兩個以上併購 宣告目的的樣本被排除在外,有多個併購宣告目的的樣本可以拿出來再檢視,多個 併購宣告目的是不是表示公司的策略太發散,比較沒有一個核心策略策略目標,是 屬於比較發散型態的策略,未來可針對兩個以上的併購目的樣本進行分析,觀察公 司的併購目的如果愈多,對於公司併購綜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第二、本文研究只 聚焦北美公司的併購案,但是影響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併購策略不見得與美國的併購 策略因素完全相同,可以考慮將研究樣本擴充到其他國家。第三、後續研究可以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討不同的併購策略是否影響公司後續向銀行借款的條件,銀行是否會根據主併公司 所提出的不同併購策略,而要求不同的借貸條件,也是一項有趣的議題。第四、策 略、綜效、績效,這三者的關係有討論空間,主併公司併購目標公司所獲得的價值 可能相同或不同,獲得的價值是否可以共享或是不行,併購後不同的能力是否可以 轉移,這是在策略管理上談併購綜效最大的一個方向,可以納入討論。再者只採用 Walter and Barney (1990)的分類方式會有分析的侷限存在,在策略當中有很多不屬於 併購的部分,例如比較一般化的理論,但是這些理論也是可以包含在併購當中,例 如Barney的Resource based view:資源是有價值、稀少、不可替代、不可移轉、不可 模仿,這樣的資源就是很好的資源,這樣的觀點在未來的研究是可以採用;抑或是

討不同的併購策略是否影響公司後續向銀行借款的條件,銀行是否會根據主併公司 所提出的不同併購策略,而要求不同的借貸條件,也是一項有趣的議題。第四、策 略、綜效、績效,這三者的關係有討論空間,主併公司併購目標公司所獲得的價值 可能相同或不同,獲得的價值是否可以共享或是不行,併購後不同的能力是否可以 轉移,這是在策略管理上談併購綜效最大的一個方向,可以納入討論。再者只採用 Walter and Barney (1990)的分類方式會有分析的侷限存在,在策略當中有很多不屬於 併購的部分,例如比較一般化的理論,但是這些理論也是可以包含在併購當中,例 如Barney的Resource based view:資源是有價值、稀少、不可替代、不可移轉、不可 模仿,這樣的資源就是很好的資源,這樣的觀點在未來的研究是可以採用;抑或是